A. 《中國好聲音》的授權會被單方面終止嗎
11月13日,唐德影視披露,公司近日收到《「……好聲音」協議》相對方Talpa Media B.V.發來的函件,後者擬單方面終止與公司的合作協議,並在確認收到公司1875萬美元許可費的基礎上,要求公司繼續支付剩餘的4125萬美元許可費。
《中國好聲音》是由浙江衛視聯合星空傳媒旗下燦星製作強力打造的大型勵志專業音樂評論節目,中國好聲音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選秀節目,同時是中國電視歷史上真正意義的首次制播分離。該節目自2012年7月13日起於浙江衛視播出。
《中國好聲音》包括:《中國好聲音第一季》、《中國好聲音第二季》、《中國好聲音第三季》、《中國好聲音第四季》、《中國新歌聲》。節目前四季版權源自荷蘭節目《The Voice of Holland》(荷蘭之聲)。2016年,節目採用全新的原創模式。為了避免版權爭議,節目名稱《2016中國好聲音》暫時更改為《中國新歌聲》。
2016年7月4日晚,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宣布,責令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停止使用「中國好聲音」 、「the Voice of China」的節目名稱及相關商標標識。
2016年7月6日,《中國好聲音》暫更名《中國新歌聲》於2016年7月15日起每周五晚21:10在浙江衛視首播,網路為優酷和騰訊聯合獨播。
B. 「好聲音」商標侵權案開庭審理了
5月24日,「好聲音」商標侵權案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正式開庭審理。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唐德影視」),認為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燦星公司」)和世紀麗亮(北京)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簡稱「世紀麗亮公司」)實施了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索賠5.1億元。
庭審前,浙江廣電突然起訴唐德稱「中國好聲音」歸屬浙江衛視,認為「中國好聲音」中文節目名稱是浙江衛視創造的,並由浙江衛視向廣電總局登記備案,由此該節目名稱只能由浙江衛視使用。
在庭審時,關於「中國好聲音」的權利,亦成為焦點。被告燦星公司支持了浙江廣電關於好聲音歸屬的說法。但唐德影視則認為,「中國好聲音」中文節目名稱是對Talpa公司授權的一檔電視節目的呼叫,是對英文名稱「The Voice of China」的直接翻譯,是整個節目不可分的元素。「中國好聲音」播出節目、使用節目名稱均是源於Talpa的授權。
無論是版權的歸屬,還是經濟的賠償,唐德影視的訴訟要求得到了社會廣泛支持。5月22日,在浙江廣電就「中國好聲音」歸屬自己而對唐德進行訴訟的新聞曝光後,包括人民日報客戶端、光明網、新華網等中央黨媒集體發生,力挺唐德影視,並呼籲社會尊重版權、尊重原創。
據悉,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將擇期對本案作出宣判。
C. 中國好聲音是抄襲美國的哪個模式么 評委的氛圍輕松
不是,全世界的《the voice》都是荷蘭的原版,從國外買進版權到製作,《中國好聲音》出自 「燦星製作」之手。響當當的《中國達人秀》、《武林大會》以及《華語音樂榜中榜》均打造自這個團隊。然而不同於以往的這些節目,也不同於國外原版的《The Voice》,燦星製作此次打造的《中國好聲音》首次引入真正意義上的「制播分離」。
此外,不同於以往的節目對明星導師們採取付費的方式,《中國好聲音》中明星導師共同打造產業鏈的模式讓明星們長期共同投入,這無疑將使得明星效應更大作用地發揮出來。
過去邀請嘉賓的方式較為簡單,節目組打包報價或是按照場次計算,嘉賓每做一期節目算一場報酬。此前就有消息稱:《中國好聲音》花費2000萬酬勞邀請四位明星導師。
在引入原版《The Voice》的其他國家中,節目結束於那一季冠軍的產生,除了節目本身的衍生品或是線上歌曲的繼續銷售之外,歌手簽約、演唱會、唱片發售等獲利環節都與節目的製作方沒有任何關系。
但燦星製作想下一盤更大的棋。燦星製作把選手簽約以及簽約之後的商業演出等項目都收歸自己所有,而包括音樂學院、演唱會、音樂劇、線下演出等在內的全產業鏈,明星導師們也共同投入,明星導師無疑也會利用自己的資源幫助全產業鏈的打造。這在以往本土的節目製作過程中也是全新的嘗試。
對於此種模式產生的巨大經濟收益陸偉諱莫如深,他表示:「對後端產業鏈的開發也有助於讓中國樂壇的現狀得到改變。」
D. 時隔4年,《中國好聲音》為何再次被告上法庭
作為一個以“聲音”定義的音樂節目,《中國好聲音》的舞台因為眾多經典老歌和網路歌曲而轉紅,節目重新確立了“聲音”標准。學生唱別人的原創歌曲。所以《好聲音》專欄群因為侵犯版權多次被質疑,甚至被著作權人告上法庭。
音樂製作人郭頂在其個人社交平台上發帖稱,其版權名下的兩部作品《最好》和《浪里游》未經授權被強行“徵用”,這是最不雅的消解音樂善意的方式,甚至摧毀了創業者的努力和對法律正義的蔑視。他說今年再難也要維權,並責令相關單位在8月31日道歉並予以回復。
然而,許多人對郭頂等人的維權行為表示不屑,認為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音樂人,在等待炒作的機會,他們原本冷門的歌曲在被他人翻唱後意外走紅,也在幫助他們宣傳自己的作品。不給錢給別人就好,甚至要錢。
時隔4年,《好聲音》再次陷入侵權風暴。9年的成長經歷似乎沒有意識到版權對每個作者的重要性。這就像沒打招呼就拿別人的東西,即使東西便宜到幾毛錢,也不能隨意選擇。希望《好聲音》能妥善處理好這場侵權風波,不要因為沒事就沉默。
E. 好聲音的版權,大股東還是中國藍
《中國好聲音——The V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衛視聯合星空傳媒旗下燦星製作強力打造的大型版勵志專業音樂評論節目權,源於荷蘭節目《The Voice of Holland》,於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衛視播出。中國好聲音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選秀節目,更是中國電視歷史上真正意義的首次制播分離。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四位著名歌手將作為明星導師言傳身教,為中國樂壇的發展提供一批懷揣夢想、具有天賦才華的音樂人,樹立中國電視音樂節目的新標桿。節目錄制地點為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另外,姜佑澤演唱《中國好聲音》勵志歌曲。我國同荷蘭都是某些保護知識產權締約國,按照幾個保護知識產權和作品版權的公約,如《伯爾尼公約》等,這些作品在一個締約國發表,視為在所有的締約國都發表了,所以要購買版權。
F. 《中國好聲音》出品方燦星文化IPO被否,為何每個企業都有一個上市夢
《中國好聲音》出品方燦星文化IPO被否,為何每個企業都有一個上市夢?近日燦星文化IPO被否,讓人們看到了這個公司對於上市的迫切心理,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時常能夠見到上市這個詞,那為什麼公司要上市,上市能夠給公司帶來什麼好處呢?
再就是能夠拓寬公司的業務,上市公司面對的市場是在全球范圍內,因此不管是國內融資,還是引進外資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上市公司能夠更便捷的尋找戰略合作夥伴,拓寬在國內國外的業務,能夠加大自身的競爭力和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實力。
還有一點也是極其重要的,那就是上市公司可以將以股權或者分紅的方式給予員工獎勵,這對於人才的吸納和留住,以及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有著極大的幫助,並且上市公司還有著相較完善的管理機構,能夠對公司的運作起著一個比較好總體導向。
G. 中國好聲音的爭議事件
2016年1月27日,《The Voice Of…》的模式創造者和擁有人Talpa Global BV發表聲明,稱已在1月22日向星空華文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提出了臨時禁止令,禁止後者製作及播放《中國好聲音》第五季節目。而在早前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中顯示,其與Talpa簽署的合作意向書,是後者將授予其《……好聲音》(《The Voice of…》)節目的開發、發行、營銷等「獨家」權力和許可,並向其提供創作和製作支持服務。對此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Talpa是「單方面撕毀合約」,並不排除「自主研發《中國好聲音》的可能性」。
關於各自節目的中文名稱,燦星製作表示,「總局對歌唱類真人秀有牌照限制,中國好聲音的牌照僅屬於燦星製作及浙江衛視。」 而唐德影視表示「中國這個名稱是屬於全國人民的,不是任何一個可以用注冊方式能夠注冊下來的,至於好聲音的品牌,我都是從我的版權方授權而來的。」
H. 燦星放棄中國好聲音的版權是正確的決定嗎
當初因為中國好聲音的版權之爭,導致浙江衛視和燦星不得不將這個版節目的模式改變,而且權也將名字改了,重新以中國新歌聲的名義,播出了如出一轍的選秀節目。
這個決定當時看來是個艱難的決定,而且有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在收視率上,誰都不敢保證改頭換面的中國新歌聲能夠重振旗鼓。
但是唐德影視給了浙江衛視出路,等到新歌聲都播出了兩季,平板好聲音還是沒有頭緒,可以說唐德影視接了個燙手的山芋,自己把自己搞死了。
雖然說浙江衛視因為沒有,爭奪好聲音的新一季版權,尤其是有一些優勢的模式不能使用,比如轉椅就被迫改掉,但是其實音樂選秀節目大同小異,都是套路,不能轉那就推,效果也是一樣的。
當然,新歌聲走到第二季也是疲態百出,這是選秀節目的必然,選了這么多年,好的苗子都沒有了,不換名,可能也是這個現狀。這種情況下,好聲音重裝上陣之後的命運就堪憂了。
I. 好聲音的版權是來自哪個國家
荷蘭
《中國好聲音——The V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衛視聯合星空傳媒旗下燦星製作強力打造版的大型勵志專業音樂評權論節目,源於荷蘭節目《The Voice of Holland》,於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衛視播出。中國好聲音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選秀節目,更是中國電視歷史上真正意義的首次制播分離。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四位著名歌手將作為明星導師言傳身教,為中國樂壇的發展提供一批懷揣夢想、具有天賦才華的音樂人,樹立中國電視音樂節目的新標桿。節目錄制地點為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另外,姜佑澤演唱《中國好聲音》勵志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