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你被侵權時,你將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方法:
1、求助熱線。12345服務熱線將整合政府各職能部門現有服務熱線,集中受理群眾求助、救助、咨詢、投訴等非緊急類訴求。通過政府向社會提供的熱線電話反映問題,尋求幫助 。
2、信訪。公民以信訪的方式向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反映問題,提出要求和建議,進行申訴、控告和檢舉,促使有關部門處理或解決並給予答復。通過上訪來解決困難,這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項權利。
3、通過書信、電子郵件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問題,以尋求幫助和解決。
4、人民調解。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依當事人的申請或主動地對民間糾紛進行協調,促使糾紛的雙方達成和解,從而及時地解決糾紛,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5、申請行政復議,這是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重要途徑。申請行政復議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請求,要求對被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並對其作出決定。申請行政復議能起到維護權益的效果,而且更為簡便、經濟。
6、申請仲裁:申請仲裁是指經濟合同糾紛、勞動爭議或海事糾紛發生以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向有關仲裁機構提出申請,請求對其糾紛或爭議居中調解、進行裁決的行為。
7、提起訴訟:包括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了非法侵害,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公民被國家機關侵權時的權益保護擴展閱讀:
侵權民事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1、侵權民事責任的概念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侵權民事責任的特徵
①侵權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不是道義責任;
②侵權責任是民事法律責任,不是刑事、行政責任;
③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是財產責任;
④侵權責任以補償性為主。
Ⅱ 憲法對公民的基本權利的保障有哪些
憲法對公民的保障:
1、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
8、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2)公民被國家機關侵權時的權益保護擴展閱讀:
公民權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通常由憲法加以明確規定,我國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體現了廣泛性、平等性、真實性以及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一國憲法確認的公民在政治、經濟、文化、人身等方面所享有的基本權利,資產階級國家稱為人權、公民權,公民權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通常由憲法加以明確規定,我國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體現了廣泛性、平等性、真實性以及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Ⅲ 當權利受到侵犯時如何依法維權我國有哪些維權機關
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恢復被侵害的權利,賠償造成的損失,懲罰侵權者,討回公道。
一,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
①平等權;
②政治權利和自由
③宗教信仰自由;
④人身自由權利;
⑤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取得賠償權;
⑦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
⑧婦女的權利、婚姻、家庭、兒童和老人受國家保護;
⑨華僑、歸僑和僑眷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二,解釋
1,人格權就是做人的權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包括生命健康權等物質性人格權和自由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精神人格權兩類。
人格權作為人權的一部分,它與生命相伴,從出生起就伴隨著我們。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它由每個人單獨享有,不得轉讓、拋棄、繼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與我們的人生相分離。在公民的人格權中,生命健康權居於首位。
2,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公民的人身和一直完全由自己支配,人身自由權是我們參加各種活動,充分享受其他各種權利的基本保障。
(3)公民被國家機關侵權時的權益保護擴展閱讀
1,勞動者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應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書面申請書著重闡明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和理由,並且提供相應的證據材料。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的勞動爭議范圍包括:因企業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執行國家有關工資、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定發生的爭議;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等。
2,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當事人可以委託1至2名律師代理參加仲裁活動。仲裁委員會一般會在收到仲裁申請之日起60日內(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作出裁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Ⅳ 當權利受到侵犯時如何依法維權
情節輕者可由當地街道辦事處等介入調解、申請仲裁機構仲裁,情節較重或調解仲裁不成功的,可申請人民法院進行審理。當公民受到他人犯罪行為危害時,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維護自身權益。或者以用訴訟的方式進行維權。相關法律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五條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拓展資料
談到維權,一些企業的負責人也認為,由於人們習慣上將消費者定位為弱勢群體,所以,只要消費者買的產品有一丁點問題,不論其投訴理由成不成立,都會得到社會的廣泛同情,受到保護。面對消費者的投訴和責難,商家即便蒙受不白之冤,也是有口難言。
商家的忍氣吞聲,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某些消費者的蠻橫無理。其實,即使商家產品存在質量問題,也應當通過合法渠道解決問題,廠家解決不了,可找到有關部門進行投訴,投訴解決不了,還可訴諸法律。所以,我們要有維權意識,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Ⅳ 聯系實際,談談當公民的權利受到侵犯時,該如何依法維權。
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恢復被侵害的權利,賠償造成的損失,懲罰侵權者,討回公道。
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
①平等權;
②政治權利和自由;
③宗教信仰自由;
④人身自由權利;
⑤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取得賠償權;
⑦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
⑧婦女的權利、婚姻、家庭、兒童和老人受國家保護;
⑨華僑、歸僑和僑眷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人格權就是做人的權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包括生命健康權等物質性人格權和自由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精神人格權兩類。人格權作為人權的一部分,它與生命相伴,從出生起就伴隨著我們。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它由每個人單獨享有,不得轉讓、拋棄、繼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與我們的人生相分離。在公民的人格權中,生命健康權居於首位。
人格權還包括人生自由權,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公民的人身和一直完全由自己支配,人身自由權是我們參加各種活動,充分享受其他各種權利的基本保障。
Ⅵ 現行憲法規定,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依照法律規定取得什麼
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憲法》第四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6)公民被國家機關侵權時的權益保護擴展閱讀:
《國家賠償法》第三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違法徵收、徵用財產的;
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Ⅶ 現行憲法明確規定,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的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二章有相關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法徵收、徵用財產的;
(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7)公民被國家機關侵權時的權益保護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第十二條要求賠償應當遞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1、受害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2、具體的要求、事實根據和理由;
3、申請的年、月、日。
4、賠償請求人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委託他人代書;也可以口頭申請,由賠償義務機關記入筆錄。
5、賠償請求人不是受害人本人的,應當說明與受害人的關系,並提供相應證明。
6、賠償請求人當面遞交申請書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當場出具加蓋本行政機關專用印章並註明收訖日期的書面憑證。
7、申請材料不齊全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當場或者在五日內一次性告知賠償請求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中國人大網
Ⅷ 憲法第41條規定: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國家賠償法》第二章有相關規定:
第二章行政賠償
第一節賠償范圍
第三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二)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法徵收、徵用財產的;
(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二節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第六條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關系的親屬有權要求賠償。
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其權利承受人有權要求賠償。
第七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權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
受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託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託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第八條經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