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怎樣處理稅務糾紛

怎樣處理稅務糾紛

發布時間:2021-06-16 16:34:42

A. 納稅人與稅務機關在納稅上存在爭議應該怎麼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第八十八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B. 簡述稅務爭議處理的法律規定

稅務爭議多數為征納雙方,就涉稅事宜產生的依法徵收及依法繳納等事宜,徵收機關及納稅義務人,都要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納稅義務人對稅務機關所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有異議,可在在界定期內,有權向其主管稅務機關的上一級稅務機關申請復議,或6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C. 如何處理企業稅務糾紛

在處理稅務稽查糾紛過程中,對於納稅人而言,每一個問題都必須認真研究,即對所涉及的稅務稽查糾紛問題性質的界定,是屬於逃避繳納稅款還是過失(核算錯誤);是屬於違法還是犯罪。因為納稅人偷稅與由於核算錯誤而造成的過失,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不一樣的,一旦被確認為犯罪,情況將更糟。所以,納稅人必須認真辨識自身所存在的問題是何種性質。

充分利用法定權利解決稅務稽查糾紛

(一)利用知情權了解有關情況

《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稅務案件調查取證與處罰決定分開制度實施辦法》第四條規定,稅務機關的調查機構對稅務案件進行調查取證後,對依法應當給予稅務行政處罰的,應及時提出處罰建議,製作《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並送達當事人。即當稅務機關對納稅人實施檢查並對有關問題進行違法認定及處罰決定之前,納稅人對作出決定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有事先知悉的權利。

納稅人在掌握有關違法行為的事實、理由和依據之後,就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納稅人了解稅務案件的查處情況以後,如果發現事實不符,證據不足,依據不充分以及理由不得當等損害自身合法權益的現象存在,可以向稅務稽查人員及時提出,建議其糾正或調整。在一定的條件下,自己出面或是請代理人與稅務機關進行交涉,如要求聽證等。

(二)利用聽證權維護自身權益

如果納稅人與稅務稽查人員的具體交涉失敗,雙方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情況下,納稅人可以進一步運用自己的聽證權和申辯權,把問題搞個水落石出。納稅人參與有關違章問題處理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利用聽證權與稅務機關面對面的交換意見,盡可能地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行政處罰法》第四十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較大數額罰款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聽證的權利。也就是在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未正式作出之前,給當事人一個申辯的機會。即在聽證會上,納稅人有申辯的權利、質證的權利,最後陳述的權利,以及申請對有關證據重新核實的權利。如果納稅人申辯的事實、理由和證據,稅務機關復核後認為成立的,將對原擬定的稅務行政處罰意見進行變更。

正確使用聽證權利,有利於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也利於稅務機關作出正確的行政處罰。但是在實踐中納稅人申請要求聽證的寥寥無幾,幾乎放棄了聽證權。《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的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是不能成立的。第四十二條規定: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費用。第三十二條又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D. 納稅人與稅務機關有糾紛怎麼辦

詢問通知書我的理解是一種開始調查的方式,納稅人不來可能產生兩個法律後果:一是稅務機關不能以既定的方式詢問,二是納稅人對原定的詢問事項喪失表述的權利。對於稅務機關怎麼辦,我覺得關鍵是你要詢問的是什麼?如果是要求其說明某個可能是違法的行為,如對方拒絕配合,只要其它證據充分,並不影響後續的處理處罰行為。因為詢問通知書並不等同於處罰、處理告知書。希望對你有幫助。

E. 處理納稅爭議時,稅務機關的兩項措施是

處理納稅爭議時,稅務機關的兩項措施是:

1、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

2、依法向稅務機關提供相應的擔保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第八十八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逾期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的,作出處罰決定的稅務機關可以採取本法第四十條規定的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二、根據《稅務稽查工作規程》(國稅發〔2009〕第157號)第六十二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照《稅務處理決定書》確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的,稽查局經所屬稅務局局長批准,可以依法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或者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十三條規定:「經稽查局確認的納稅擔保人未按照確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滯納金的,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經所屬稅務局局長批准,可以依法採取強制執行措施。」
第六十四條規定:「被執行人對《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確定的行政處罰事項,逾期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的,稽查局經所屬稅務局局長批准,可以依法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或者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F. 稅收爭議的解決方法

1.稅務機關與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這種解決方式是目前最被提倡的一種解決方式,也是成本耗費最低的一種解決方式。爭議雙方當事人通過協商解決問題不需要通過上級稅務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如果問題能夠得到協商解決可以減少爭議雙方的矛盾,縮短爭議解決的時間,減少爭議解決的環節。但如果問題如果不能夠協商解決或是當事人在達成協議後又反悔的又不得不訴諸於其他途徑來解決爭議。因此協商解決爭議是解決方式中法律效力最低,不確定因素最多的一個。
2.行政復議解決,這種爭議解決方式的法律效率略高於協商解決方式。此種方式由行政機關行使內部監督權的一種表現,但也容易引起行政相對人的質疑公信力、公正性相對於協商解決和訴訟較低,而且它不能涵蓋所有的稅收爭議管轄范圍有限。
3.訴訟解決,這種解決方式是最具法律效力、最公平的一種,也是今後的一個發展方向。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深入,人們的法制觀念日益成熟在產生爭端時越來越多的人都傾向於通過訴訟方式來解決爭端,這也是近幾年稅務行政訴訟案件增多的原因。但是由於當前行政訴訟法將抽象行政行為排除在訴訟范圍之外使行政訴訟的效率大打折扣,而且行政機關對於行政訴訟有著不正確的認識致使稅務行政機關在訴訟過程中處於不利地位。在涉稅的民事案件中,由於缺乏此類案件的經驗和保障體制也經常敗訴或是放棄對稅款的追繳。
4.其他方式,對於體制上或是立法層面的問題通過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本身行使其立法權、監督權來以及作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和可以行使其檢舉、監督、建議權來解決。
解決稅收爭端的建議
稅收爭端作為一種稅收管理的一種衍生物,它的發生是不可避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稅收爭議來發現我們稅收征管的中存在的問題,減少稅務爭議的發生。針對當前我國稅收爭議產生的原因,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進一步完善稅收法律、法規,減少法律法規的漏洞。在稅收立法前應當進行范圍較廣的調查,了解當前稅收征管的實際,傾聽作為稅收管理者和納稅義務人雙方的意見,增加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真正落實有法可依。
2. 清理法律中相互矛盾的規定使納稅人能夠跟更好的執行稅收政策,避免使納稅人處於雙向違法現象的出現,維護法律尊嚴。
3.繼續加大稅收宣傳的力度,使納稅義務人能夠了解完成納稅義務的光榮性,以及爭取其對稅收管理的支持。
4.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稅收征管體制使之與我國的稅收發展的形勢相適應。
5.大膽創新、勇於開拓不斷革新征管手段使之更好的服務與納稅人。
6.加強自身隊伍的建設,完善稅務幹部的知識結構,以適應稅收形勢的變化。
7.稅務機關應當樹立正確的爭議解決觀,面對稅務爭端作為稅務機關要積極應對,不應消極迴避,建立良好的爭議解決機制。對於納稅人和其他當事人原因引起的爭議的應當據理以爭,維護稅務機關的尊嚴;對於稅務機關的過錯應當尋找原因進行改進。
8.建立專門的咨詢機構加強稅務機關與納稅人、稅務幹部之間的溝通,將典型性普遍性的問題予以歸納分析,了解稅收情況的動態變化,定期反映給決策機構,並及時將結果或意見反饋給相關人員。
需求專業稅務律師的幫助
稅務律師具有財務和法律的雙重背景,善於從法律角度解決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難以解決的問題。稅務律師在中國還處於發展時期,目前專業的稅務律師事務所還不多,華稅律師事務所是第一家專業化從事稅法服務的律師事務所。

G. 如何選擇稅收爭議的處理方式

根據稅收爭議內容的不同及當事人的作為和不作為,稅收下管法規定了不同的處理程序:(1)必須復議的程序。即對於納稅的爭議,當事人必須先經過征稅機關的上一級稅務機關的行政復議,然後才能進入訴訟程序。 何為納稅爭議,《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100條作出了明確界定:稅收征管法第88條規定的納稅爭議,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對稅務機關確定納稅主體、征稅對象、征稅范圍,減稅、免稅及退稅、適用稅率、計稅依據、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以及稅款徵收方式等具體行政行為有異議而發生的異議。 在這里,申請復議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以當事人的名義提出:二是要依法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其實,本條規定里隱含著另一個條件,即必須要按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符合這些條件的復議申請,在復議管轄權的稅務機關必須受理並應在法定期間作出復議決定。申請人如果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間向人民法院起訴。(2)選擇復議的程序。艱險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的爭議,既可以在法定期間向有復議管轄權的稅務機關申請復議,不服復議決定再訴諸法院,也可以在法定期間直接訴諸法院。但是,當事人不能在同一時間內既申請復議又提起訴訟,而只能選擇一個途徑。以上兩項程序適用於處理稅務爭議當事人的作為。(3)當事人對處罰決定一不作為的處理程序。艱險當事人對處罰決定不申請復議,不訴諸法院,也不予履行。這是一種特殊的行為方式,其後果致使稅務機關既不能行使權力,也無法承擔責任。由於原來法律沒有規定強制執行措施可以適用於處罰決定,稅務機關面對當事人的不作為,便無計可施,也正因為當事人的不作為,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究竟有無過錯?是否應承擔責任?也無法判明。對此,稅收征管法賦予稅務機關既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權利,以確保國家稅務行政管理的有效實施,也可以由稅務機關強制執行,從而可以對當事人的不作為行為及時作出處理。

H. 納稅人與稅務機關發生稅務爭議時怎麼辦

只能先按稅局的要求繳稅,然後找上級稅務機關做申訴,或找第三方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鑒定。供參考。

I. 解決稅務糾紛有什麼法定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五十六條第 一項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 應先向上一級稅務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中 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也規定: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 對夏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同時,最高人民 法院有關司法解釋規定:當事人未申請復議就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 不予受理。

J. 如果企業出現了稅務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分幾種情況處理:第一種稅務機關執法有明確的錯誤,申請行政復議;第二種情況,稅務機關跟你協商時盡量配合稅務機關,以免以後麻煩;第三種情況企業存在嚴重的錯誤參照第二條。
盡量不要用第一條,除非是對企業有很嚴重的影響情況下再用。

閱讀全文

與怎樣處理稅務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