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案例分析 幫忙解答下
1訴訟標的是指雙方當事人在訴訟中所爭議的法律關系。前訴標的是甲與乙的人身侵權損害賠償關系,後訴標的是甲與醫院的醫療糾紛損害賠償關系
2不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是指判決/裁定已生效的案件,當事人一方不得再對另一方當事人以同一訴訟理由再次起訴。首先兩案被告人不同,再者訴因不同
1)訴訟標的就是訴訟的對象,是指當事人之間爭議的、請求法院審判的民事實體法律關系或者民事實體權利(訴訟標的實質是法律關系,與權利無關),是法院在訴訟程序中予以審理和判斷的對象。
本案中,前訴的訴訟標的是甲乙之間存在的侵權損害賠償法律關系或者甲所享有的請求乙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請求權;後訴的訴訟標的是甲與醫院的醫療糾紛損害賠償關系 (同上)
(2))既判力是指民事判決實質上的確定力,即形成確定的終局判決內容所具有的基準性和不可爭性效果。就法院作出的確定判決,因其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對當事人和法院均有拘束力。當事人不得就該判決的內容再行相同的主張,法院也不得就該判決的內容再作出相互矛盾的判決。
判決的確定力分為形式上的確定力和實質上的確定力,法院作出的判決如果屬於可以通過上訴途徑加以撤銷或者變更的,就是不確定的判決。在當事人放棄上訴,判決已經生效時,判決成為確定的判決,除非通過特別途徑,如提起審判監督程序,否則是不能撤銷或者變更的。
判決的確定力是指法院作出的終局判決一旦生效,當事人和法院都應當受該判決內容的拘束,當事人不得在以後的訴訟中主張與該判決相反的內容,法院也不得在以後的訴訟中作出與該判決沖突的判斷。
既判力的拘束作用主要是針對以後的訴訟。對後訴的作用包含二方面:其一,當事人不得在後訴中提出與前訴有既判力的判斷相反的主張。後訴法院也不得作出與前訴有既判力判斷相反的判決。(用「相違背」好些)其二。後訴法院的判決必須以前訴法院判決(使用裁決這個詞更周延,包括裁定和判決)的內容作為前提。 (不是所有判決都需要以前訴的裁決為前提,比如你這個案例就用不到)
「一事不再理」有兩層涵義:第一是指訴訟系屬效力,即一訴已經提起或正在訴訟中,該訴就不得再次提起,亦即禁止對同一訴訟案件重復起訴,包括向同一法院起訴和向其他法院起訴兩種情形,從而制止當事人的好訟;第二是指既判力的消極效力。為了維持維護判決的尊嚴和穩定,避免當事人纏訟不休,規定當事人對法院作出的裁判不得再行起訴或重新審判,即既判力問題。
本案中,後訴不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一事不再理理原則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當事人不得就已經向法院起訴的案件重新起訴。第二,一案在判決生效之後,產生既判力,當事人不得就雙方爭議的法律關系,再行起訴。 所謂「一事」是指同一當事人,就同一法律關系,而為同一的訴訟請求。本案中,後訴和前訴雖然由同一當事人提出,但訴訟標的不同,訴訟請求也不同,故而不會導致法律對同一行為的重復評價,不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
(其實法學本沒有絕對的對和錯,不違反基本原則前提下,自圓其說即可)
❷ 衛生法律案例
您可到中國法院網(http://www.chinacourt.org)中的案例庫欄目中,其中有一個專門的「醫療糾紛」欄目,裡面或許有您需要的案例,如果查閱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到法律圖書館網站(http://www.law-lib.com)中查詢。
您也可以到衛生部的網站查閱相關信息和規定。
❸ 案例分析:某患者在醫院住院期間欠費,下面是兩位護士的溝通方式: 護士甲:阿婆啊,我都告訴你好幾次了
啟示:任何事物都有思想上的概念和層次之分,一個主題都有其往上與往下的層次,在溝通中要學會往上歸類和往下歸類。溝通要充分考慮當時的情境,在不同的情境里,你要學會扮演不同的角色。
❹ 法律案例分析求答案
第一個案例適用 《道交法》第76條,《侵權責任法》 《民法通則》 《保險法》的規定,處理上:因為是機動車全責,所以由機動車先在交強險范圍內承擔責任,不足部分由商業三者的走保險程序,沒有商業三者的,適用侵權責任法的規定,車主過錯責任承擔問題。
第二個案例 1、存在醫患糾紛,急診病人昏迷,醫院應當進行搶救,法律依據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法律規定所列。2、出現醫患糾紛首先由衛生行政機構調查處理,看是否構成醫療事故,參照鑒定機構意見。如果醫療機構存在過錯和失誤,那麼承擔責任。3、醫院承擔賠償責任是實行過錯責任,有過錯有責任,無過錯,承擔補充責任。參見侵權責任法規定。
❺ 醫患糾紛如何賠償案例
[醫患糾紛]王XX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 作者:liuguangjun 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一、案情簡介
2007年1月初克什克騰旗經棚鎮患者王XX因心悸等原因在克什克騰旗醫院被診斷為風心病,後又到赤峰市醫院檢查,被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漏(中度)合並心衰II度。2007年1月19日到被告XX醫院住院治療,被診斷為「風心病、聯合瓣膜病,心功三級」,該院於2007年2月3日上午邀北京專家實施冠脈肌橋松解術以及二尖瓣+主動脈瓣置換術。術後患者直接進入重症監護病房依靠呼吸機輔助呼吸,病情一直未能改善,後於2007年2月9日患者無意識出院,並在院外死亡。患者親屬認為王XX死亡純屬醫院治療錯誤所致,為此特委託本律師作為其訴訟代理人,將XX醫院訴至赤峰市紅山區人民法院,並最終勝訴。
二、鑒定
(一)原告方起訴後,被告方XX醫院向受理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對王XX醫案進行醫療事故鑒定。紅山區人民法院通過赤峰市中級人民法院委託赤峰市醫葯衛生學會對該案進行了醫療事故鑒定。該醫葯衛生學會組織專家進行了鑒定,並於2007年11月6日作出了赤峰醫鑒[2007]034號《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其分析意見為:
1.醫方對該患者手術前的診斷明確;具有手術適應症、無禁忌症;術式選擇正確。
2.術後彩超顯示心功能改善。
3.醫方為該患者術後應用抗凝葯物合理;以呼吸機給氧符合心臟術後治療常規。
4.醫方履行了病情告知義務。
5.病情加重原因為癲痴所致;因患者死於出院後,且未實施屍體解剖檢驗,所以患者的確切死因無法判定;患者最終死亡與放棄治療存在有一定關系。
其結論為:醫方在該患者的醫療服務過程中,無違規過失行為。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條,第三十三條之規定,該醫療糾紛案不屬醫療事故。
(二)原告方依法向紅山區人民法院提出了要求對王XX死亡原因及被告的診療過錯與王XX死亡有無因果關系司法鑒定的申請。紅山區人民法院委託北京法源司法科學證據鑒定中心進行鑒定,該鑒定機構接受委託後派專家親臨赤峰市紅山區人民法院組織聽證,並於2009年6月3日作出了(京)法源司鑒[2009]臨鑒字第55號《法醫學鑒定意見書》。其分析意見為:審查送檢病歷材料以及醫患雙方的陳述,患者因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收入赤峰學院XX醫院接受瓣膜置換手術治療,術後病情未能得到根本改善,最終患者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自動出院並在院外死亡。由於未實施屍體剖驗,未能在病理學上查明:①患者心臟原有疾病程度及范圍;②手術治療效果及對心臟功能影響;③肺部疾病的性質及程度;故對於患者死亡原因的病理學判斷未能得出,也影響到醫療行為與患者死亡結果的因果關系評價。本案患者罹患風濕性心臟病,病變累及二尖瓣及主動脈瓣,且伴有心肌肌橋病變,臨床術前診斷正確,患者具有接受手術治療適應症。術後患者出現的並發症主要為心肌缺血性損害、嚴重心律失常和氣胸。審查病歷材料和手術記錄、體外循環記錄,提示醫院在術前檢查、術中心肌保護和術後對症處理方面存在不足,醫院在診療工作中存在過失。但由於患者最終拒絕治療自動出院,未實施屍體剖驗,對於其心臟病變及手術相關因素評價缺乏病理學依據;此外,心臟手術治療本身存在的風險性,故本次鑒定認為醫院的過失與患者術後最終死亡結果之間具有次要的因果關系,法醫學參與度理論數值C級1。
其結論為:XX醫院在對患者王XX的醫療服務工作中,存在醫療過失,該醫療過失與患者王XX最終死亡結果之間存在次要因果關系。
三、裁判
經過開庭審理,赤峰市紅山區人民法院於二00九年十月二十七日作出了(2008)紅民初字第1942號民事判決。該判決認定: 2007年1月19日,原告親屬王XX到被告處入院就診,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病、聯合辯膜病、心功能III級。2007年2月3日,被告為王XX進行手術治療,2007年2月9日王XX死亡。2007年11月6日,赤峰市醫葯衛生學會作出赤峰醫鑒(2007) 034號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結論為:醫方在患者的醫療過程中,無違規過失行為,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條、第三十二條之規定,該醫療糾紛不屬於醫療事故。2008年6月18日,原告申請本院委託有關機構對王XX的死亡原因及是否存在醫療過錯進行鑒定,本院依法委託法源鑒定中心進行鑒定,法源鑒定中心於2009年6月3日作出(京)法源司鑒[2009]臨鑒字第55號鑒定意見書,分忻意見:本案患者罹患風濕性心臟病,病變累及二尖瓣及主動脈瓣,且伴有心肌肌橋病變,臨床術前診斷正確,患者具有接受手術治療適應症。術後患者出現的並發症主要為心肌缺血性損害、嚴重心律失常和氣胸。審查病歷材料和手術記錄、體外循環記錄,提示醫院在術前檢查、術中心肌保護和術後對症處理方面存在不足,醫院在診療工作中存在過失。但由於患者最終拒絕治療自動出院,未實施屍體剖驗,對於其心臟病變及手術相關因素評價缺乏病理學依據;此外,心臟手術治療本身存在的風險性,故本次鑒定認為醫院的過失與患者術後最終死亡結果之間具有次要的因果關系,法醫學參與度理論數值C級。鑒定意見:XX醫院在對患者王XX的醫療服務工作中,存在醫療過失,該醫療過失與其最終死亡結果之間存在次要因果關系。
另查明:王XX於2007年1月19日在被告處入院,於2007年2月9日出院,期間支付醫葯費59002.10元。原告均系非農業戶口,王XX生前系農業戶口,原告家庭於1999年搬遷至克什克騰旗經棚鎮東小井行街居住生活,並在當地購房一處(房權證號為:克旗房權證經棚字第03658號)。本案法庭辯論終結前的上一年度為2008年度,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相關統計數據為:職工平均工資為2176元/月;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職工平均工資為15770元/年;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准為區內40元/天;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431元/年。
判決認為:公民的生命健康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尊重和保護人的權利是憲法和法律確定的基本原則。不論是何種性質的侵權行為,只要損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就應當給予經濟賠償,這是法律給受害人的最基本的救濟方式。本案的醫患糾紛經法源鑒定中心鑒定,被告在醫療服務過程中,存在有一定的過失行為,且與原告的人身損害後果存在有一定的因果關系,被告應就其醫療行為而給原告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訴訟中被告申請重新鑒定,因其要求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七條的規定,本院不予准許。赤峰市醫葯衛生學會鑒定結論雖認為雙方的醫療糾紛不屬於醫療事故,但因為被告在醫療過程中存在過失,故被告應該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被告提出雙方糾紛不屬於醫療事故,應不承擔責任的意見,本院不予採納。因王XX的損害並非由醫療事故造成的,故本案應按照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的規定確定賠償款額。根據法源鑒定中心鑒定結論,被告的過夫與患者王XX術後最終死亡結果之間具有次要的因果關系,法醫學參與度理論數值C級。因C級的理論系數值為25%,故被告應賠償原告各項損失的25 %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五條之規定,被告應賠償原告下列損失: 1、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總額為59002.10元。賠償額應為59002.10元x25%=14750元; 2、護理費:因護理人即原告喬國林無固定收入,護理費每日金額應參照內蒙古自治區(以下簡稱內蒙古) 2008年度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即15770元(年平均工資) 除以250天(年工作日)= 63.08元,被告應賠償原告護理費應為: 63. 08元x 21天x 25 % = 331元;3、住院伙食補助費:參照內蒙古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准( 40元/日)予以確定,應為. 40元x 21天x25%=210元; 4、喪葬費:按照內蒙古2008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每月2176元),以6個月總額計算,應為: 2176元x 6個月x25%=3264元;5、死亡賠償金:因王XX家庭於1999年己遷至克什克騰旗經棚鎮東小井行街居住生活,並在當地有固定住所,經常居住地在城鎮,故應按城鎮居民的標准計算死亡賠償金。按照內蒙古2008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准(14431元),按20年計算,應為: 14431元x 20年x25% =72155元; 6、精神損害撫慰全:參照《內蒙古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和計算方法》的規定,當事人死亡其近親屬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精沖撫慰金按照總敖50000元以下的金額酌情給付。應為50000元X25%=12500元。上述各項合計為103210元。對原告主張的營養費損失,因無醫療機的營養意見,該訴訟請本院不予支持。對原告主張的交通費損失,因原告提供的交通費票據並非在患者治療期間發生,故不能作為被告承擔賠償責任的有效證據使用,該訴訟請求本院不予保護。綜上,主審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前述條文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XX醫院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賠償原告醫療費14750元、護理費331元、住院伙食補助費210元、喪葬費3264元、死亡賠償金72155元、精神損害撫慰金12500元,合計103210元。
四、評析
1、本案雖然不屬於醫療事故,但是根據司法鑒定被告方有醫療過錯,其診療行為與患者的死亡有因果關系,故被告仍應承擔賠償責任;
2、本案雖然發生在2007年,但一審法庭辯論終結的時間在2009年,因此應該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的上一年度即2008年的相關統計數據為依據確定賠償數額;
3、死者王XX雖然是農村戶口,但由於其經常居住地在城鎮,應該按照城鎮居民的補償標准進行賠償。
❻ 醫療糾紛案例論文2000字左右
也許能在(法學)這類的文獻上參考學習下,都是免費查閱的
❼ 醫學倫理學案例分析題
問題1,醫生甲在騙患者。
問題2,醫生和患者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人權,醫生要尊重患者的人權,患者也要尊重醫生的人權。
醫生要尊重患者的人權,就是,醫生要把治療方法和葯的作用向患者講清楚,治療方法可能帶來的好效果和壞效果都講出來,葯的好效果和壞效果都講出來,讓患者自己選擇,這就是尊重患者的人權。
患者也要尊重醫生的人權,就是,患者不能強迫醫生必須用什麼治療方法,用什麼葯,這就是尊重醫生的人權。。
❽ 醫療機構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受損害的患者該如何維權
現實問題
柴某去年在甲醫院做了一個闌尾切除手術,休養了半個月才出院,但出院後不久,柴某又開始覺得闌尾部位有隱隱的疼痛,到乙醫院一檢查,才知道原來手術沒有做干凈,還有一段闌尾沒有切除。柴某找到甲醫院要求賠償,甲醫院認為自身沒有過錯,不同意賠償。但當柴某提出要求查閱病歷時,甲醫院卻以這是醫院內部文件為由拒絕提供。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柴某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呢?
律師解答
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患者有損害的,醫療機構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一方面反映了醫療機構的惡意,另一方面使患者難以取得與醫療糾紛有關的證據資料,因此,應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在這則案例中,醫院拒絕提供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應推定醫院有過錯,由醫院對柴某承擔賠償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五十四條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八條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1)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2)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3)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第六十一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填寫並妥善保管住院志、醫囑單、檢驗報告、手術及麻醉記錄、病理資料、護理記錄、醫療費用等病歷資料。
患者要求查閱、復制前款規定的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