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白蒿有種子嗎,什麼時候種植
茵陳草又被叫做白蒿,在某些地方它也被稱為龍蒿草,原產於歐洲。茵陳草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素,可用於清熱和化痰,而且經常使用茵陳草泡茶對人身體的內臟是非常有益的,甚至可以直接阻止腫瘤癌細胞進入肝臟系統。在中國,茵陳草的種植仍然不常見,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內蒙古地區,下面看看該如何種植茵陳草吧。
1 選地整地 茵陳草有兩個主要品種,即法國茵陳草和俄國茵陳草。種植茵陳草的田地要溫暖潮濕,同時,種植區域有充足的光線,土壤最好具備肥力、土壤疏鬆、水源足夠、排水良好才行。深耕至少要達到20至25厘米深,並撒上足夠的有機肥、餅肥、糞肥作為基肥。最後要注意的是在田地間開溝起壑,溝渠要交織在一起的,以便於排水。
2 適時播種 茵陳草的種植時間一般是每年的春天,有兩種種植方法,種子種植以及分株繁殖。在種子播種的後期,是需要移栽定植的,而選擇分株種植時只需要在種植時規劃好密度即可。播種通常在2月至3月進行,播種前,種子要與河沙均勻混合,而分株通常在3月和4月種植。
3 移栽定植 當茵陳草生長到大約十到十五厘米之間是,就可以進行移植了。而移植時,密度要根據行間距為二十五厘米以及株間距二十厘米的距離來定植。我們在定植之前,一定要對種植田進行澆水,然後再進行挖穴種植即可。
4 田園管理 在定植後大約一個星期過後,定植的茵陳草基本上已經存活下來,如果沒有存活也沒有在出苗的可能了,因此,有必要對田間進行觀察並及時補苗,在補苗之後,就必須合理地進行追肥了,這可以促進草的生長並使田間的茵陳草更加整齊,同時要結合中耕和澆水一起進行,既能促進養分的吸收,又能增強土壤的滲透性,加速茵陳草的生長。茵陳草主要是售賣莖和葉,因此當我們追肥時,我們主要使用促進莖葉生長的肥料,例如,翠姆氮肥、糞尿水,再配以中耕除草相結合,可以讓茵陳草質量產量都得到保證。
5 病蟲防治 茵陳草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和菌核病,根腐病是一種危害根部的病害,管理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整株植物腐爛死亡,誘發這種病的原因主要是水分管理不當,百菌清可用於預防和控制。而菌核病是一種真菌感染,我們可以使用波爾多液進行預防和控制,並科學地施用肥料以增強植物抗性。而茵陳草最常見的害蟲是地面老虎、卷葉蟲和蚜蟲,這些害蟲也可以使用敵百蟲、樂果乳、敵敵畏來噴殺。
Ⅱ 一年四季大棚白蒿的種植
白蒿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單一,狹紡錘形。莖下部稍木質化,縱棱明顯,多分枝,莖、枝被類白色微柔毛。主要產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此外山東、江蘇等地也有栽培。
Ⅲ 白蒿可以人工種植么
白蒿可以人工種植,其種植要領為:
1、採收種子,及時移栽。白蒿用分株繁殖(營養繁殖)法不僅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成活率高,而且當年采種栽植,當年就可採收。把白蒿大種根掰成帶有主枝和根莖的若干塊小種根,植前用新高脂膜噴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栽後要及時澆透水,防止萎蔫,以利提高成活率。
2、翻耕除草,施足基肥。白蒿對土壤適應性很強,但以水利設施好、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為好。移栽前人工拔除雜草,或用無公害除草劑噴殺,做到基肥充足,土肥交融,並結合噴施新高脂膜增強肥效,為白蒿持久旺盛生長打好基礎。把好除草關和施足基肥是獲得白蒿安全、優質、高產的基礎,不可掉以輕心。
3、大棚覆蓋,綠色管理。白蒿移栽後用塑料大棚覆蓋。大棚白蒿要實行綠色管理。適時噴施壯莖靈使植物桿莖粗壯、植株茂盛。同時可提升抗災害能力,減少農葯化肥用量,降低殘毒。大棚白蒿在秋冬生長期間,沒有發生過病蟲嚴重危害,不需要噴葯防治。偶爾發生點狀的葉斑病,用草木灰撒施防治即可,並結合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
Ⅳ 我們這邊有好多城裡人都喜歡吃白蒿,而且很貴,要馬上採的去買,效益很好的,我要籽,來種植
在網上或者當地賣種子的都可以買到
1、選地整地
白蒿一般野生在河邊、草地、荒地,它對土壤的要求不嚴,能在多種的土壤中生長,但是種植時已選擇肥力充足、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為宜。種植地最好向陽,有充足的光照,在種植前將土壤深翻25-30厘米,每畝施入1500-2000公斤腐熟的農家肥作為基肥,耙細整平後,做畦或起壟,同時挖好排水溝,以便排水和澆灌。
2、播種
白蒿的繁殖方法是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生產上一般使用種子繁殖,播種時間一般在2-3月,在畦面上挖溝或挖穴,將種子按1:2和細沙混合均勻後,均勻的撒入溝內或穴內,覆土澆水即可。在出苗後做好苗期管理,及時中耕除草以及間苗補苗,當幼苗生長到10-15厘米時即可進行移栽,移栽要控制株行距20-25厘米左右。
3、在定植一周,白蒿基本已經成活,這時要及時查看,如果沒有繼續生長或者發現死亡的植株要及時補栽。在補栽後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施翠姆沖施肥,促進幼苗更快更好的生長,施肥要結合中耕澆水進行,這樣既能避免濃肥損害到幼苗生長,還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而中耕能疏鬆土壤,避免土壤板結,以免根系呼吸受阻,促進根系生長,能為植株吸收更多的養分,促進莖葉生長。
4、病蟲害防治
白蒿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以及菌核病,根腐病顧名思義是一種危害根系的病害,一旦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根系腐爛,從而使植株逐漸枯死,對於它要做好水分管理,雨季要及時排水,發病時可用百菌清灌根處理。而菌核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感染力較強,對於它可在發病初期,噴灑波爾多液防治。效果較好。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蟲等,危害植株的葉片、根系以及幼嫩部位,嚴重時會在短時間內將植株啃食干凈,可用敵百蟲、樂果乳、敵敵畏等葯劑噴殺。
Ⅳ 白蒿為什麼有一種難吻的味道
白蒿本身就是這種味道,吃時焯一水難吻的味道會淡點,喜歡吃這種味的還是很好吃的。
Ⅵ 人工種植白蒿畝產量多少
人工培養白蒿畝產量:3000斤 。首要產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此外山東、江蘇等地也有培養。
白蒿一般野生在河邊、草地、荒地,它對土壤的要求不嚴,能在多種的土壤中成長,可是培養時已選擇肥力足夠、土質疏鬆、排水傑出的砂壤土為宜。培養地最好向陽,有足夠的光照,在培養前將土壤深翻25-30厘米,每畝施入1500-2000公斤腐熟的農家肥作為基肥,耙細整平後,做畦或起壟,一同挖好排水溝,以便排水和澆灌。
白蒿的繁殖辦法是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生產上一般使用種子繁殖,播種時刻一般在2-3月,在畦面上挖溝或挖穴,將種子按1:2和細沙混合均勻後,均勻的撒入溝內或穴內,覆土澆水即可。在出苗後做好苗期處理,及時中耕除草以及間苗補苗。
Ⅶ 白蒿和茵陳是同一種植物嗎
茵陳和白蒿是不一樣的,兩者雖然在外形上還是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兩者還是有差別的,茵陳屬於灰白色或者是灰綠色的外形,而且全身都是綿軟的,質地也是很脆的,同時氣味也是有一些味苦。
白蒿屬於一種多年生的小半灌木,也就是在春季的時候返青是很早的,而且大量的集中在土層之中,甚至會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環境不斷的生長的。兩者並不是同一種植物的, 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
茵陳具有很好的葯用價值的,而且很多人都會服用它來調理自己的身體,而且茵陳生長在全國的各大地方,主要是在海岸附近的一些濕潤沙地有種植的,特別是降血壓,還有保護肝臟都是有功效的,但是茵陳是不能盲目地喝的,一旦大量地飲用茵陳的話很容易出現中毒,過量的服用還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
白蒿和艾葉是差不多的。白蒿的葯用價值比茵陳來說是很低的,而且白蒿在臨床上應用還是很少的。相對於茵陳來說,白蒿的使用價值還是很弱的。
Ⅷ 白蒿和茵陳是同一種名嗎
1.不是同一種名,是同一種葯材。
2.茵陳,別名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細葉青蒿、安呂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狀花目、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
3.中國民間現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慣。茵陳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葯用是茵陳蒿。故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蒙古等國家的低海拔地區的河岸、低山坡地區。茵陳有兩個採收期,春季採的習稱"綿茵陳";秋季採的習稱"茵陳蒿"。
4.葉具柄,柄長2-7毫米,腹面具槽,背面近圓形,被柔毛,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1-4厘米,寬0.4-1.5厘米,先端鈍或稍鈍,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有遠離的小鋸齒,上面亮綠色,常帶紫暈,具不明顯的柔毛及凹陷的腺點,下面淡綠色,明顯被柔毛及凹陷的腺點,側脈3-5對,與中脈在上面不顯著,下面多少突出;苞葉大多無柄,常帶紫色。
Ⅸ 我想種植白蒿,需要你方提供白蒿籽
白蒿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
主根單一,狹紡錘形。莖下部稍木質化,縱棱明顯,
多分枝,莖、枝被類白色微柔毛。主要產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
西南及西藏等地。此外山東、江蘇等地也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