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試述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中享有哪些訴訟權利如何加強權利的保障
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權利
律師依法享有的權利
1、會見和被告知的權利。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受犯罪嫌疑人委託的律師自檢察人員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後或者人民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關案件情況。人民檢察院應當將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罪名及犯罪嫌疑人的關押場所告知受委託的律師。會見時律師應持委託書和律師事務所函。
2、會見時間的權利。人民檢察院偵查部門應當在律師提出會見要求後48小時內安排會見;對貪污賄賂等重大復雜的兩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案件,偵查部門應當在律師提出會見要求後5日內安排會見;對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偵查部門應當在律師提出申請後5日內作出批准或不批準的決定。
3、申請取保候審的權利。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案件,犯罪嫌疑人被決定逮捕的,受犯罪嫌疑人委託的律師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
4、解除、變更強制措施的權利。受委託的律師認為羈押超過法定期限的,可以要求解除或者變更強制措施。人民檢察院應當在7日內作出決定並由偵查部門書面答復受委託的律師。
5、查抄案卷材料的權利。 對於律師要求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的,公訴部門受理後應當安排辦理;不能當日辦理的,應當向律師說明理由,並在3日內擇定日期,及時通知律師。
6、申請收集、調取證據的權利。辯護律師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向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證人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
7、提出意見的權利。辯護律師針對案件提出的意見,人民檢察院應當聽取,並記明筆錄附卷。律師提出的證明犯罪嫌疑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意見,人民檢察院辦案人員應當認真進行審查。
8、投訴的權利。律師在辦理刑事案件的過程中,發現人民檢察院辦案部門和辦案人員違反法律及相關規定的,可以向承辦案件的人民檢察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投訴。
㈡ 刑事案件有必要請律師嗎,刑事辯護律師的作用有哪些
刑事案件有必要請律師嗎,刑事辯護律師的作用如下:㈢ 辯護律師
辯護律師是指刑事案抄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第一項規定委託的持有律師執業證的律師辯護人。
辯護律師的辯護職責:根據具體案件案情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㈣ 名譽侵權案庭審過程,本人打算不請律師,自己為自己辯護
1,你認為侵權了嗎。2,對方主張的你侵權的具體情況。
㈤ 侵犯著作權逮捕之後可以請律師辯護嗎
任何刑事案件(包括侵犯著作權案件),以及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任何階段(拘留、逮捕、起訴、庭審等),都可以委託律師提供法律幫助和辯護。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在法定時間內,告知犯罪嫌疑人或近親屬,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
在偵查階段,律師可以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委託,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等。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節錄)
第三十二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第三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
第三十五條 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第三十六條 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第三十七條 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第三十九條 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
第四十條 辯護人收集的有關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應當及時告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
第四十一條辯護律師經證人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也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辯護律師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並且經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
第四十二條 辯護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不得威脅、引誘證人作偽證以及進行其他干擾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節錄)
第二十八條律師可以從事下列業務:
(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委託,擔任法律顧問;
(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當事人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委託,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擔任辯護人,接受自訴案件自訴人、公訴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四)接受委託,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的申訴;
(五)接受委託,參加調解、仲裁活動;
(六)接受委託,提供非訴訟法律服務;
(七)解答有關法律的詢問、代寫訴訟文書和有關法律事務的其他文書。
㈥ 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與作用
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作用之我見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事實,正確適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學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根據這一規定,筆者認為我國刑訴法的任務其中可以概括為懲罰犯罪與保障社會主義人權的統一,這是實現我國刑事訴訟法任務的關鍵所在。根據這一法的要求,懲罰犯罪是指公、檢、法職能部門,必須在嚴格依照刑訴法所規定的原則和程序的前提下,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運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而保障社會主義人權是指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享有充分的訴訟權利。
懲罰犯罪和保護社會主義人權這兩大任務貫穿於刑事訴訟全部過程中,因此控辯雙方職能的積極實現,是完成上述兩大任務的重要環節,在現代訴訟制度中,控、辯、裁三者職能分立,控、辯雙方是既對抗又統一的關系,檢察機關的職能是控訴犯罪、證明犯罪的犯罪行為應得到定罪,使犯罪分子受到刑罰處罰,從而使法律在現實生活中得以實現,而律師作為辯護人的職能則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以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使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使罪輕的人不致重判,通過律師的工作也使法律得以正確實施,因此,這種控訴與辯護兩者職能的對抗,使案件事實清楚,正確確定責任,從而幫助法官准確查明事實,正確運用法律,達到懲罰犯罪和保障社會主義人權的統一,這是種通過對抗才能達到的統一,對抗是前提,統一是結果,這種統一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國家利益的表現。
為了能達到這種統一,現代的刑事訴訟法的理論和實踐強調保持控訴與辯護雙方間職能的相對均衡,反之將會影響刑事訴訟的程序公正。影響到實體法律的正確實施,進而影響到懲罰犯罪與保障社會主義人權的統一,最終損害國家意志的體現和國家利益的實現。因此,我國在對刑事訴訟法修改時,以憲法為根據,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提高刑事訴訟制度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在總結以往的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適當地參考了外國刑事訴訟法律和國際條約的有關規定,圍繞著刑訴法的懲罰犯罪和保障社會主義人權的任務對一九七九年的刑事訴訟法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尤其是加強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的保障,增加了「未經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等原則」,體現了即使在刑事訴訟中國家也用法律的形式保障社會主義的人權,採用了抗辯式的審判方式,強化了律師的作用,保持控辯雙方間職能相對均衡,這些都對人權的保障起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立法者對刑事訴訟法修改的立法本意在司法實踐中尚未得到完全的體現,公、檢、法三者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作用為人們所普遍接受,他們的工作是在實現法律亦為公眾之共識,而律師的工作同樣在實現法律,人們卻知之甚少,甚至在法律部門中有的同志也有此種看法,於是導致了律師參與刑事訴訟的依法執業權屢受侵犯,律師在辦理刑事訴訟中存在著會見難、調查取證難、閱卷難、質證難的問題,就其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統思想作用下,社會各方面對律師的工作還不完全理解,持有偏見。
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吏治國家,國家的行政權力大,司法權力隸屬於行政權力。一般情況下,老百姓在遇到糾紛時總是期望由一個「青天大老爺」來主持公道,因此,主持公道就成了官吏們說了算的事。吏治的最大的特點是重實體而輕程序,「青天大老爺」按照自己的意圖來審理案件,並沒有程序上的限制以監督司法的公正。我國古代的訴訟機構一直採取職權主義,被告人的權利受到漠視,不享有訴訟主體的資格,因而也不允許其享有辯護權,不讓訟師參與訴訟,此其一;第二,「訟師本身的價值在於純粹的經濟效益」。正是基於上述原因,傳統觀念上,律師行業在我國從來是不受重視的,並是受排擠的職業,習慣上把律師貶稱為訟棍或形象不佳的師爺。
隨著現代法制的建立特別是的我國改革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具有一個完善的法治環境。市場經濟的主旨就是公平競爭,而法律的作用就是維護公平。因此,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以法治國,簡單地講,就是國家的治理須以法律為規則,任何事情的處理均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法治的要求是無論國家所代表的公權利和個人所代表的私權利均應按照法律的規定行使,所以制衡就顯得尤為重要。現代國家制度中,制衡被作為一項保障民主的重要手段而提出。從大的方面講,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已經對國家的權力進行了有效的監督;從小的方面講,在一些涉及具體問題的案件中,律師的代理或辯護就成為了有效地倡導和監督各方按照法律規定參與社會或經濟活動的關鍵因素,是社會制衡的有效力量。
由此可見,律師的工作是協助當事人按照法律的軌道進行活動。以刑事案件為例,律師參與刑事訴訟主要是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這項權利是憲法賦予的。由於被告人對法律的不了解,律師作為辯護人可以充分地維護被告人的權益。使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使輕罪不致重判,這些其實都是法律的要求,是現代法律對於人的基本權利的保障。因此律師在刑事辯護過程中的作用不是為犯罪開脫,而是依照法律保障被告人辯護權的充分行使,是維護法律,而不是踐踏法律。但是由於傳統思想的影響,有一種觀念認為,律師就是協助壞人鑽法律的空子,為壞人說話、開脫。不可否認律師中有極少數人可能是鑽法律空子,顛倒黑白的人,但是律師隊伍中的絕大多數是在律師法和執業規則的規定下,從事維護法律的工作。
二、律師的工作更注重程序的公正,易使有的檢察部門認為律師使案件順利審理受阻,因而對律師產生懷疑和誤解。
法律的正義包括結果的正義和程序的正義。司法過程中,特別是訴訟過程中,沒有程序的正義就根本談不上結果的正義。在有的時候,結果的正義和程序的正義是一對矛盾,以著名的世紀之審——辛普森案件為例,從結果的正義來看,美國有80%的民意認為辛普森有罪;從程序的正義來看,檢控方在證據的籌集方面以及警方在負責此案的警員的選定上都存在問題。此案的審判結果是辛普森無罪,顯然,程序的正義壓倒了結果的正義。對於這一矛盾,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程序的正義比結果的正義更加重要。因為,程序的正義如果無法達到,結果的正義根本無從談起,而只談結果的正義,不講究程序的正義,同樣可能產生冤假錯案。程序的正義對法律而言是宏觀上的正義;而結果的正義是針對具體案件而言的微觀的正義,因而程序上正義遠重要於結果的正義。如果能實現程序上的正義,則結果的正義是有保障的,而且程序的正義將進一步促使政府公務人員依法辦事,不濫用職權。這也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律師業務中「程序」更為重要的意義所在。
基於上述理由,律師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除了幫助當事人在結果中討個公道外,更主要的工作是在司法程序上起一個制衡的作用。尤其在刑事辯護過程中,律師通過辯護可以找出證據的疑點,可以發現執法人員的違法之處,凡此種種,均是為了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維護法律的公正實施。我國新修訂的刑訴法頒布後,修訂了刑事審判中的一些原則,諸如「未經法院審判,對任何人不得確立有罪」、「證據須經質證後認定」等等,這些原則均是律師工作的重點。當然,較之舊的刑事審判原則,這些方面對檢察部門來說無疑是增加了工作難度。由於大刑事審判的過程中,律師與檢察部門的角度不同,往往律師依法提出異議時,就被檢控方認為是有針對地設置障礙,甚至認為是與被告人同流合污。正是這一原因,律師的執業權益被侵犯,絕大多數是發生在程序過程中。
因此,正確理解程序正義的意義,對協調檢察部門與律師工作有很大的作用。控、辯、裁各方在案件審理中雖分工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使檢察部門排除不必要的懷疑與誤解,從而有效減少侵權案件的產生。
三、律師作為刑事訴訟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但又是最弱的一個環節。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雖然在提高律師在刑事訴訟中作用與權利作了修改與增加,但在均衡控、辯雙方的訴訟權利方面尚有缺陷。
1、關於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的權利。
我國刑訴法第九十六條之規定:確立了律師提前介入的權利,這是為保證犯罪嫌疑人能及時得到律師提供的法律幫助,使被告人及其辯護律師獲得足夠的時間和手段准備他們的辯護。但是刑訴法在作出這一規定的同時,又規定:「偵查機關根據案情情況需要可以派員在場」,在司法實踐中,有的部門無論是否案情情況需要,濫用這權利,甚至還限制律師會見的時間和次數,這與《聯合國關於律師作用的基本原則》中「遭逮捕、拘留或監視的所有的人應有充分機會、時間和便利條件,毫不遲延地、在不被竊聽、不經檢察和完全保密的情況下接受律師來訪與律師協商,這種協商可以在執法人員能看得見但聽不見的范圍進行」的規定有差異,這使得律師與控訴方在這一訴訟權利上極不均衡致使立法的本意在司法實踐中難以得到實現。
2、關於律師閱卷權。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6條規定了律師的閱卷權利,但在審查起訴階段,律師僅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在審判階段,律師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這樣的規定使得律師的作用難以很好地發揮。我國在刑事審判方式上,吸取了國外當事人主義些因素,實行了在法庭指揮下的抗辯式審判方式,加重了律師與控訴方間對抗性職能,但由於律師所在審查起訴階段與審判階段看不到所有的案件材料,在對材料的掌握上律師享有的權利顯然與控訴方所享有的權利是極不均衡的,而律師所作的有力辯護取決於對全部材料的根據之上的。
為此,《聯合國律師作用的基本原則》中規定:主管當局有義務保障律師充分的時間查閱所擁有的或管理的有關材料、檔案和文件,以便使律師能向其當事人提供有效的法律協助,應當盡早在適當時機提供這種查閱的機會。
3、關於律師的調查取證權。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了律師的調查取證權,但律師的這權利在刑事偵查階段是沒有的,同時律師這權利的行使取決於被調查單位和個人的同意,或者是申請檢察機關或司法機關進行協助,這在司法實踐中往往難以執行,根據我國現今的刑事審判方式,這加重了律師的責任,律師為被告人提供辯護的力度,主要取決於律師對證據的把握,律師在提前個入時,不具有調查取證的權利,在審查起訴階段,又看不到全部的案卷材料,就難以達到與控訴方的相對均衡,更難以在法庭上與控訴方形成有力的對抗。
四、律師隊伍仍有待不斷提高素質,加強建設。
雖然律師隊伍的整體已經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但是由於發展速度很快,且發展並不平衡,造成律師隊伍的素質良莠不齊。少數律師在辦案過程中,唯利是圖,違背了職業道德、違反了法律規定,幫助不法分子顛倒黑白,偽造證據,甚至直接參與了違法活動。這樣的律師也是造成整個律師隊伍被誤解的原因之一。對於這類極少數的律師,當然不在律師維權工作保護的范圍之內,但從這類律師身上可以看到,律師隊伍自身素質的提高是防止侵害律師權利案件發生的重要方面。
五、律師執業保護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中對律師權利的保護有一些的規定,但是大都很籠統,缺乏可操作性,尤其缺乏針對律師行業的特殊性而對律師進行保護的規定。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必然要與某些方面發生對抗,而保護措施不完善給侵害律師權益的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
㈦ 試訴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和作用
刑事案件辯護是一個過程,從偵查到審查起訴再審判共三個階段,辯護人在這三個階段分別有不同的作用。
1、偵查階段辯護人可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
2、審查起訴階段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
3、審判階段開庭前會議、為開庭做准備工作等;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 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第三十七條 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第三十八條 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
第四十一條 辯護律師經證人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也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㈧ 律師都可以代理專利侵權案件嗎
一、什麼是專利權的在先使用權所謂專利權的在先使用權,是指行為人在專利專申請日前已經製造屬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其行為按照專利法規定不視為侵權。
二、專利權的在先使用權抗辯的條件
律師可以代理專利案子,不過專利案子,尤其是侵權糾紛案件,對專業知識要求的比較高,而律師多數是法律專業出身,對技術性問題並不了解,所以往往辯護時說不到點子上。
㈨ 深圳侵犯商業秘密罪專業辯護律師,有沒有比較有經驗的律師推薦
深圳侵犯商業秘密罪辯護律師:邱戈龍律師(專於刑
精於刑)
律師事務所:北京市信利(深圳)律師事務所
律師事務所地址:深圳是福田區益田路江蘇大廈A座3302號,兒童醫院旁。
深圳專業侵犯商業秘密罪律師的聯系方式:本問題回答者後邊的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