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遺產繼承糾紛案例
(1)公安機關、醫院關於被繼承人死亡的證明;被繼承人的死亡日期的戶籍資料或宣告死亡的判決書;親屬關系證明;(2)被繼承人主要遺產所在地的證明及遺產種類、數量及折價清單;(3)被繼承人生前債權、債務情況的證明;(4)被繼承人遺囑原件,公證遺囑的公證書,代書、錄音或危急情況下口頭遺囑,及所附的兩份以上證人材料;(5)養子女、非婚生子女、形成撫育關系的繼子女應提供收養、出生證明、形成撫育關系的證明材料;(6)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親筆書寫的棄權書及有關證據;(7)喪偶兒媳、女婿繼承公婆、岳父母遺產的,關於自己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證明;(8)關於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撫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撫養較多的人要求分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有關證明;(9)醫院關於繼承人已懷孕的證明;(10)其他證據。
❷ 遺囑繼承糾紛案由是什麼,應該怎麼解決
三、繼承糾紛
25、法定繼承糾紛
(1)轉繼承糾紛
(2)代位繼承糾紛
26、遺囑繼承糾紛
27、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
28、遺贈糾紛
29、遺贈扶養協議糾紛
❸ 關於遺囑繼承.有失公平的遺囑...
首先要明確老頭的房產是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同財產。屬於老頭個人財產的,那麼按照第一順序繼承,即:配偶、子女、父母。【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老太婆的遺囑只對其所應繼承的部分有效。屬於夫妻財產的,就是先分一半是老太婆的,另一半由第一順序繼承,即:配偶、子女、父母。【老太婆有權得到她除去一半的那部分】,接下來就是按照遺囑繼承老太婆的財產。
❹ 遺囑繼承房產糾紛,我們到底需要注意什麼
第1條 口頭遺囑是非多,遺願未必盡如願
口頭遺囑必須符合遺囑人處於危急狀態的前提,且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第2條 視頻遺囑隱患多,科學錄制妥保存
視頻遺囑比錄音遺囑多了錄像動態畫面,其真實性和有效性參照錄音遺囑的相關規定確定。根據《民事證據規則》,視頻屬於視聽資料證據形式,當存有異議時不得單獨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第3條 代書遺囑應避嫌,律師見證較可靠
代書遺囑在遺囑人因病卧床或者年老體衰、不識字等情形下經常使用。代書遺囑最重要的形式要求就是合法見證人,見證人的選任上要格外謹慎,繼承人和與繼承人有利害關系的人都不能擔當見證人,應盡量避免選擇繼承人的朋友、親屬、同事,選擇遺囑人的朋友、同事、鄰居等與繼承人關系較遠的人。有條件的,最好是請專職律師進行見證並留檔保存。
第4條 自書遺囑慎用語,言辭准確方穩妥
實踐中的自書遺囑有的用語不符合法律措辭,甚至與一般語法句法相左。雖然法院審判中以尊重遺囑人真實意思表示為原則,但如果遺囑人表達過於隱晦,也可能引發糾紛。所以在書寫自書遺囑時應當盡量言簡意賅、言辭准確,表述清楚遺囑人身份、遺囑時間地點、遺產房屋坐落權屬、分配方案等關鍵要素。
第5條 生前筆跡多留存,第三方保管化爭端
司法實踐中,一方提交自書遺囑,另外一方予以否定,法院往往釋明否定方申請筆跡司法鑒定。鑒定機構一般需要與立遺囑時間相差不大的時間跨度內的遺囑人筆跡作為對比檢驗材料。如果對比檢材本身存在物理瑕疵或數量不足,則可能導致鑒定無法進行。
第6條 共同遺囑不推薦,各自份額各自書
夫妻共同遺囑雖不屬於法定遺囑形式,但也沒有明文禁止,在生活中也確實有使用的空間。但共同遺囑必須符合自書遺囑的基本形式要求,能夠認定是夫妻共同真實意思表示。
第7條 列印遺囑兩不像,勿因省事生沖突
在立列印遺囑時仍需要積極取證,能夠證明確系遺囑人自己使用電腦等設備記錄和列印、並由遺囑人自己簽字確認的,可認定為自書遺囑。如果是他人電腦記錄或者使用他人設備列印的,應當符合代書遺囑的要件,由記錄人或者幫助列印人在列印件上簽字確認系遺囑人本人真實意思表示,同時還需要有另外一位見證人在場見證,才能使列印遺囑有效。
第8條 公證遺囑效雖高,行為能力也重要
雖然公證遺囑效力最高,但實踐中很多輕微老年痴呆和輕度精神智力障礙的遺囑人,在尚未完全喪失行為能力時,可能和正常人差異並不大,可能不足以引起公證員的懷疑。但就醫學視角為言,老年痴呆和精神智力障礙無法治癒,一旦立遺囑前患有相應疾病,即使所立公證遺囑符合法定形式,遺囑人仍會有被鑒定為限制或者無行為能力的風險。患有這些疾病的遺囑人最好在立遺囑前對行為能力進行司法鑒定,在確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後再行前往公證處。
第9條 遺產分配需合理,工齡折算要考量
使用已故配偶工齡折算購買的房屋能否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對這個問題並沒有直接的法律規定。但現有法律規定框架內,工齡折算方既沒有實際出資,也沒有參與買賣合同的訂立、履行以及共有權利的權屬登記,西城法院認為使用已故配偶工齡購買的房屋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第10條 受遺贈人要注意,兩月時效不能誤
為了提醒受遺贈人,遺囑人可以在遺囑中寫明須在2個月內明確表示接受,受遺贈人可以採取多種途徑證明自己已經作出明確接受表示,最妥善的途徑就是以公證的形式作出明確接受的表示,直接向房管部門申請過戶登記或者起訴。
❺ 遺囑繼承房產糾紛如何處理
房產繼承,同其它遺產繼承一樣,是指依照法定程序把被繼承人遺留房屋所有權版及其土權地使用權轉移歸繼承人所有的法律行為。房產繼承,是所有權及使用權繼受取得方式的一種。
1、繼承必須在被繼承人死亡後開始。法律規定的繼承權,只是繼承人享有的一種期待權,如果被繼承人沒有死亡,繼承關系就不會發生,只有在被繼承人死亡以後,繼承權才會成為既得權。遺囑繼承權的實現,必須存在被繼承人生前立有合法遺囑和被繼承人已死亡,否則遺囑繼承關系也不會發生。如父母健在,其房地產子女就不能繼承。父母意願將自己的房產贈與子女是可以的,但這種行為叫生前贈與,不叫繼承。
2、繼承遺產的人,必須是被繼承人的合法繼承人,即法定繼承人或遺囑繼承人。我國繼承法確定的法定繼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繼承人依法取得的遺產,必須是被繼承人生前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或者是依法可以繼承的其它合法財產權益。不能把家庭共有財產、夫妻共有財產以及合夥財產不加分割作為遺產來繼承。像這樣的財產必須分割以後屬於死者個人所有的部分才是遺產。一切非法所得的財產不屬於遺產,不得繼承。
❻ 遺囑繼承糾紛訴訟是如何收費
遺產糾紛在民事糾紛中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民事糾紛,不過作為一種民事糾紛,訴訟費用一般是按照訴訟標的額來收取的,同樣遺囑繼承糾紛上訴費用也是按照訴訟標的額收取的。
❼ 遺產繼承糾紛
公民死亡後遺留的個人財產轉移給他人所有稱為繼承。由於繼承是被繼承人個人財產的轉移,因此遺產范圍必須首先明確。遺產范圍應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
(1)公民死亡時,其財產才是遺產。
(2)死亡公民生前的個人財產是遺產。
(3)公民死亡時尚存的財產是遺產。
(4)公民個人的合法財產是遺產。
二、區分遺產范圍與家庭財產
遺產范圍往往與家庭財產混雜在一起,因此要作出正確的區分:
(1)被繼承人的遺產與共同財產的區分,如遺產與夫妻共同財產、遺產與家庭共有財產、被繼承 人生前所欠的個人債務與家庭共同所欠的債務;
(2)被繼承人的遺產與被繼承人的人身權利或身份利益的區分,如遺產與被繼承人死亡後其家屬應得的撫恤金、被繼承人所有的房產權與被繼承人享有的公有房屋居住使用權、被繼承人承包經營的收益與被繼承人承包經營的權利等。
三、遺產轉移的方式
由於繼承人繼承的是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財產,因此被繼承人是否在生前對個人財產進行處理,直接決定了遺產轉移的方式。具體分為三種不同的情況:
(1)法定繼承,即繼承人根據法定繼承順序取得遺產。
(2)遺囑繼承,即繼承人根據被繼承人生前訂立的遺囑取得遺產。
(3)遺贈扶養協議制度,即扶養人在承擔了對被扶養人生養死葬義務後根據協議取得遺產。
(1)如被繼承人在生前與有關集體組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公民簽訂遺贈扶養協議,將自己的財產轉移給承擔其生 養死葬義務的扶養人的,扶養人將根據雙方的協議取得遺產,即遺贈扶養協議排除了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
(2)如被繼承人在生前依照法律規定的方式立下遺囑, 指定自己的財產由繼承人中的一人或數人繼承,或將自己的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被指定的繼承人或受贈人將根據遺囑接受遺產,即遺囑 排除了遺囑繼承人以外的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
(3)如被繼承人生前未訂立遺囑或遺贈扶養協議處分自己的財產,其遺產將根據法律規定由其法定繼承人按法定順 序繼承。
五、分析遺囑是否有效
考慮到被繼承人生前一紙遺囑可能就要決定巨額的遺 產流向,同時還涉及死者遺願和生者感情等復雜因素,遺囑應當符合法律嚴格規定的以下兩方面的條件:
(1)各種遺囑的相應形式要件。如公證遺囑應當具備公證 申請、公證事項的審查和製作公證書等程序;自書遺囑應當是遺囑人自己書寫(包括電腦列印)、親筆簽名、註明書寫時間;代書遺囑應當有遺囑人、代書人和證明 人簽名,並註明代書和簽名時間;錄音遺囑要有兩個以上在錄音製作現場的見證人的證明;口頭遺囑是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口授,並有兩個以上見證人見證,遺囑人後來未恢復訂立書面遺囑的能力。其中,所有見證人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與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不存在利害關系。
(2)遺囑的實質要件。如遺囑人在設立遺囑時應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遺囑體現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保留了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必要的遺產份額,沒有處分他人的財產。
六、沒有遺囑的按法定繼承處理遺產
被繼承人沒有留有遺囑,沒有遺贈,也沒有簽訂遺贈撫養協議的,由被繼承人的所有法定繼承人取得遺產。按照法律規定,法定繼承人應該與被繼承人有血親關系 (包括擬制血親關系)和婚姻關系,繼承人繼承遺產有法定順序,繼承人之間的遺產分配有法定原則。其中,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 祖父母、外祖父母。法定繼承順序是:第一順序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喪偶兒媳、喪偶女婿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贍養義務 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第二順序繼承人只有在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或者第一順序繼承人全部放棄或喪失繼承權的情況下才可以繼承遺產。遺產的分配原則是:
(1)均分原則,即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均等。
(2)照顧原則,即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與 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適當多分遺產。
(3)特殊原則,即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分配適當的遺產。
本答案由中顧法律網誠信專家肖龍律師提供
❽ 遺囑繼承糾紛問題被告答辯狀怎麼寫
房產繼承案件答辯狀
答辯人:陳**,男,漢族,19**年*月**日出生,住********。身份證號碼*****。
答辯人因陳**訴我繼承糾紛一案,提出答辯如下:
第一、答辯人是按照父親的遺囑合法繼承爭議房屋。
答辯人之父在臨終彌留之際立下口頭遺囑將爭議房屋全部交由答辯人繼承,其他子女不得繼承。所以,爭議房屋的繼承權早已確認為答辯人所有。
第二、答辯人一直同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盡到了主要贍養義務,且答辯人生活貧困,所以即使是通過法定繼承,在分配遺產時對於答辯人也應當多分。
第三、原告在訴狀中提到父母曾問其借款的事實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實,原告提供的法院民事調解書只是體現原告同其前夫關於財產的處分,不能在雙方協議中強加義務給第三人,所以調解書中關於欠款的描述沒有法律效力。且照原告的說法,如果這筆欠款真的存在也是25年前的事情,距離法院調解書的下達也有17餘年的時間,早已超過了最長訴訟時效。所以,請求法院不予認定這筆莫須有的欠款。
綜上所述,答辯人懇請人民法院綜合考慮本案事實,結合法律規定,依法作出公平、公正的裁決,以保障答辯人的合法權益。
此致
******人民法院
答辯人:
****年**月*日
按照這個內容來修改就可以。
❾ 自書遺囑繼承糾紛審理過程中是否需要法定繼承人出庭
遺囑繼承,繼承人為法定繼承人范圍,不受順序限制,可部分繼承也可全部繼承。方式主要有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口頭遺囑、錄音遺囑。
自書遺囑屬於遺囑繼承,當然必須要在法定繼承人以內。
對於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可以適用遺贈,樓上的兩種觀點是錯誤的。
法定繼承人兩個順序:第一順序父母、配偶、子女;第二順序祖父母與孫子女、外祖父母與外孫子女、兄弟姐妹。
遺贈和遺囑最大的區別就是遺贈自知道2個月內未明示接受即為放棄,遺囑是未明示放棄即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