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遺產繼承,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去簽字,怎麼處理
依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通過法定繼承的方式繼承遺產時,繼承人之間就分配問題達不成一致意見的,向人民法院起訴解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第十三條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十四條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第十五條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法定繼承糾紛被告不到場擴展閱讀:
1、公民的財產繼承權受到侵害。
可以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第(三)項、第一百零八條、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一十條的規定向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
《繼承法》第八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二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條指出:「自繼承開始之日起的第十八年至第二十年期間內,繼承人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犯的,其提起訴訟的權利,應當在繼承開始之日起的二十年之內行使,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行提起訴訟。」
《繼承法》第8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2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依此規定,繼承權回復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2年內,繼承人沒有行使其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對其權利不再予以保護。所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指根據客觀情形可以斷定繼承人已經知道或者可以知道其權利被侵害。
例如,繼承人知道被繼承人死亡的事實和被繼承人的遺產被其他繼承人分割,或者被非繼承人佔有,或者知道依法要對遺產進行新的產權變更登記而自己被排斥進行產權登記,或者作為遺產的房屋被出賣、拆遷或翻蓋而自己未得到通知,等等。
《繼承法》規定的訴訟時效與《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訴訟時效是一致的,因此對繼承權保護的訴訟時效,也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適用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
2、在現實生活中,有的繼承人可能長期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自己的繼承權被侵害。
在這種情形下,依所在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18條規定,「自繼承開始之日起第18年後至第20年期間內,繼承人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犯的,其提起訴訟的權利,應當在繼承開始之日起的20年內行使,超過20年的,不得再行提起訴訟。」
《繼承法》第8條中規定,「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② 2016房屋遺產繼承人中有一人不能到場怎麼辦
在辦理住房繼承手續過程中,如果有合法繼承人無法到場辦理繼承手續,可以有這位繼承人辦理授權委託書,指定代理人代替自己行使繼承權。
如果無法通知到這位法定繼承人,在分割遺產時需要保留這位繼承人的繼承份額。
《繼承法》司法解釋:
8.法定代理人代理被代理人行使繼承權、受遺贈權,不得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法定代理人一般不能代理被代理人放棄繼承權,受遺贈權。明顯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應認定其代理行為無效。
44.人民法院在審理繼承案件時,如果知道有繼承人而無法通知的,分割遺產時,要保留其應繼承的遺產,並確定該遺產的保管人或保管單位。
③ 遺產公證,繼承人不能到場怎麼辦
一般,辦理繼承過戶時,首先繼承人需要辦理繼承權相關公證,然後攜帶相關繼承權證書原件、繼承過戶申請書、繼承人身份證明、房產證原件、房屋平面圖等,到指定辦理中心進行辦理。房產繼承有一方不能到場怎麼辦? 汪騰鋒律師指出,需要所有繼承人都在場,不到場的話,需要說明情況並做出書面聲明放棄遺產繼承。
如果繼承人本人不能到場,需要有代理人到場,並提供授權委託書以上就是一些有關於房產繼承本人不到場的相關信息房產繼承公證如有繼承人其中一個不到場可以辦理委託,但是如果放棄繼承的,應由本人持有效身份證件親自來公證處作放棄繼承聲明或在所在地公證處辦理放棄繼承權聲明書公證。
遺產公證流程:
1、到多媒體領號機上領取編號,承辦的公證員會根據編號依次為辦理。根據申請要求,用鋼筆填寫相應的《公證申請表》。本處公證員會告訴你應當提交哪些證明材料以及照片。
2、如果所有的證明材料齊全了,就可以將證明材料及有關申請表格交給承辦公證員,由承辦公證員予以受理。承辦公證員在對填寫的《公證申請表》和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後,會給出具一份《受理通知單》,憑《受理通知單》進行有關立案、編號、付費、復印證明材料等事項。請別遺忘的公證費發票。在規定的時間內,即可攜帶好本人的身份證明和公證費發票,到本處領取辦理完畢的公證書。
遺產繼承糾紛怎麼解決
1、自行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後,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願接受的協議,然後按協議分割遺產。協商雖然是在產生糾紛的當事人雙方之間進行,但也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平等自願原則。協商不是法定的解決民事糾紛的必經程序,所以,必須在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適用這種方式、再者,協商後達成的協議也必須是在雙方當事人都自願的基礎上達成。
(2)合法原則。分清是非是協商解決的前提,衡量是非的標準是繼承方面的法律、政策的規定。經協商達成的協議本身也要合法,否則無效。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在協商處理繼承糾紛時,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對此不能按違法對待。
(3)不損害國家、社會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原則。當事人不得為達成協議,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否則,這種協商便失去了公正性和合理性,因此,也不受法律保護。
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有利於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團結,由協商解決完全基於有關當事人的自願行為,因此處理後不會傷害彼此之間的親情,也有利於糾紛的迅速、徹底解決。由於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不需經過別人的調解,更無須訴諸法院,節省了當事人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同時,由於協議是當事人自行協商達成的,因而能夠使糾紛得到徹底解決。
2、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後,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以繼承法為依據,通過說服教育的方法來調解糾紛,促使當事人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互相諒解,互相讓步,達成協議。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達成以後,各當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和履行。
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後,經協商不成時,可以不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3條的規定,繼承糾紛不能仲裁。因此,有關當事人之間因繼承發生糾紛後,不能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④ 房產過戶時繼承人不到場又不放棄繼承權應怎麼辦
繼承人不放棄繼承權的,部分繼承人不能辦理房產(遺產)過戶。
繼承開始後,法定繼承人未放棄繼承權的,該繼承人享有繼承遺產的權利,其他繼承人不得將遺產占為已有。如果沒有全部繼承人同意,不能確定遺產的歸屬,房屋過戶手續無法辦理。
《繼承法》第二十五條:
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辦理程序:
房產繼承應先到公證處辦理房產繼承公證手續,再到房產交易中心辦理房產繼承手續。
一、關於如何辦理房產繼承公證的問題
關於房產繼承有兩種,一是遺囑繼承,二是法定繼承,如果死者生前沒有留有遺囑就要按照法定繼承來辦理。到公證處開據公證書需要帶兩個證明和兩個證件:
1、要到派出所開死者的死亡證明。
2、該套房屋的產權證明或其他憑證;
3、要到死者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開法定繼承人證明。內容主要包括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的姓名和死者的父母是否已經過世等。
4、如果法定繼承人不只一個,而房產只過戶給其中一人的話,需要其他人的書面同意,表示放棄對房產的繼承。
5、繼承人的身份證件.
二、到房產交易中心辦理房產繼承的程序及收費標准
(一)房產繼承需提交的資料
1、房屋所有權證書;
2、繼承公證;
3、繼承人身份證及復印件;
4、房屋所有權登記申請書(收件窗口領取)。
註:
A、若房改房、經濟適用房繼承,還需提供《房改售房價格審查書》、《已購住房上市交易申請審批表》(收件窗口領取);
B、若繼承人不能親自辦理,需提交委託書或公證書及受託人身份證及復印件;
C、法院判決的需提交法院判決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
D、若繼承人未成年,需提交監護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二)辦事程序流程示意圖:房產交易中心收件窗口領表——收費窗口交費—收件窗口交件—發證窗口領證。
(三)收費標准
1、交易手續費:1元/平方米。
2、登記費:住宅 80元/套。
3、房屋所有權證書工本費:一本免費,每增加一本收10元。
4、印花稅:5元/本。
(四)領取房產證需攜帶證件
1、已交費的發票;
2、繼承人身份證;
3、收件清單。
⑤ 自書遺囑繼承糾紛審理過程中是否需要法定繼承人出庭
遺囑繼承,繼承人為法定繼承人范圍,不受順序限制,可部分繼承也可全部繼承。方式主要有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口頭遺囑、錄音遺囑。
自書遺囑屬於遺囑繼承,當然必須要在法定繼承人以內。
對於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可以適用遺贈,樓上的兩種觀點是錯誤的。
法定繼承人兩個順序:第一順序父母、配偶、子女;第二順序祖父母與孫子女、外祖父母與外孫子女、兄弟姐妹。
遺贈和遺囑最大的區別就是遺贈自知道2個月內未明示接受即為放棄,遺囑是未明示放棄即為接受。
⑥ 繼承法起訴
1、被告又不到庭的,聯系不上的,原告可以申請法院公告送達。
2、被告不到場並不意味著放棄了繼承權。法定繼承糾紛被告不到場是可以的,依舊會做出判決。
3、公告送達60日後,法院可以開庭審理民事案,可以在被告缺席情況下,缺席判決。民事案一審,一般從立案之日起,在六個月內審結。
3、法律法規:
《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二條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第一百四十三條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四條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⑦ 房產繼承確權起訴繼承人不到廳怎麼辦
文字有點多,沒辦法,主要是提問太簡單。
無正當理由不到庭,可以缺席判決。
以下是相關參考資料
一、不得缺席判決的情形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三條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民訴法規定,當案件的原告經過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而不是缺席判決。
二、可以缺席判決的情形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缺席判決適用於下列情況:
1、原告不出庭或中途退庭按撤訴處理,被告提出反訴的;
2、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3、法院裁定不準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
4、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
5、在借貸案件中,債權人起訴時,債務人下落不明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公告傳喚債務人應訴。公告期限屆滿,債務人仍不應訴,借貸關系明確的,經審理後可缺席判決。
三、缺席判決的後果
民事訴訟中的缺席判決,即法院在一方當事人缺席時所為的判決。通常情況下,當事人為了避免遭受不利於自己的訴訟後果,都會於言詞辯論之日到庭並進行辯論。但由於民事訴訟具有私法的性質,當事人對自己的權利具有處分權,而且,實踐中經常存在一些阻礙當事人到庭的因素,所以當事人不能到庭的情形實屬難免。
缺席判決與對席判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對於缺席判決,人民法院同樣應當依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向缺席的一方當事人宣告判決及送達判決書。如缺席的當事人下落不明又無代收人,或用其他方式也無法送達的,則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上刊登公告。公告自發出之日起,經過60日,即視為送達。如不服本判決,當事人可在公告期滿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遞交上訴狀及副本,逾期判決即發生法律效力,可強制執行。
⑧ 做放棄繼承公證的當事人無法到現場時該如何辦理公證手續
您好。如果房產證上是您父親的名字,要辦理該房產過戶,只需要你母親同意(如果有其他兄弟姐妹,也需要他們同意)即可,不需要你大伯的同意。2、如果該房產仍是你爺爺名下的,則需要你大伯同意放棄該房產的相應份額。3、做公證需要當事人在公證員面前親筆簽名,所以聯系不到本人,嚴格來說無法辦理公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