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校拒絕發給畢業證書及學士學位證書侵害了學生的什麼權利
1、要看原因
2、如果符合條件不發的,屬於違約
2. 上百所高校撤銷學位授權點,會帶來什麼影響嗎
撤銷學位授權點,也不是今天才有,就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嘛。
2016年,25個省份的175所高校大幅撤銷576個學位點;2017年,25省份的129所高校撤銷340個學位點;2018年,29省份的182所高校共撤銷489個學位點;2019年撤銷193個學位點。
如果今年沒有疫情干擾,我相信撤銷的學位點會更多一些,畢竟很多學校的學位點,建立之初,就不合格,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基礎設施方面,都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學生素質更是如此,目前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其實就是「賺錢機器」而已,並不具備教書育人的基本功能了,就應該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一些。
3. 學校取消我的學位證書,我想起訴學校,有什麼理由啊
我勸你最好不要用法律手段,你這個學校的做法是對的,因為你違紀了,所以你用法律途徑只是讓你和學校的關系更僵,以後更沒辦法收場,這事對誰都不好。
如果你想要回學位,試著和你的老師商量商量,去校長那邊走走關系,看看是否能幫你把學位證弄回來。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這些事情不要沖動,謹慎些好。GOOD LUCK!
4. 高校學位實施細則將勒令退學作為不授予學位的規定合法嗎
我覺得挺合理的啊!你都退學了,還能拿到學位證,那別人幹嘛在大學里待4年再拿學位證啊
5. 高校能否成為行政訴訟被告
【案情】張某和李某系西南某高校的學生,兩人為男女朋友關系。2010年某日,熱戀中的兩人在無人的自習教室內發生了親密關系,而這一幕恰好被教室里的監控所拍攝記錄。學校以張某和李某違反該校《大學學生行為守則》為由,依據該校《大學學分制學籍管理條例》作出 了不授予對兩人學士學位的決定。張某和李某不服,以學校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法院認為高校不具有行政訴訟被告資格,裁定不予受理。 第一種意見認為,高校與學生之間屬於合同關系,高校就學校管理所公布的相關規定,屬於事先與學生的約定。同時高校僅僅是提供公共教育的事業單位,不屬於我國法律所規定的具有行政管理權的機關,不能成為行政訴訟的被告。 第二種意見認為,高校作為國家公共教育事業單位,在對學生作出處分決定時,實質是代表國家行使教育管理權,因此,學生不服高校對其作出的處分時,可以以高校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本案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管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即高校可以成為行政訴訟之適格被告,本案應當屬於行政訴訟案件受理范圍,理由如下: 1、衡量一個主體是否具有行政訴訟被告資格,起決定性的因素不是該主體本身的性質和地位,而在於其是否具有國家行政管理職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八條規定:學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的高等學校授予。本案中的西南某高校是國務院授權的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其作為國家高等教育事業單位,代表國家對受教育者行使授予學位、頒發學士學位證書的職權。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千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因此不管權力的行使主體是行政機關或是事業單位組織,只要不屬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千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所規定六種除外情形,都可以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一旦其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性質,並處分了相對人的權利義務或影響了相對人的權利義務,實現了國家的行政管理職能,就應當認定為具體行政行為。 2、高校行使學位授予管理職權的法律依據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等,其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高等院校有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學位授予相關規定和細則。高校根據《學位條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的立法精神,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的具體規定,是高校行使教育管理自主權的體現,高校可據此對學生作出相關處理。具體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對特定行政相對人所作的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針對的是特定的人或特定的事,影響行政相對人的權利和義務。本案中,西南某高校對張某、李某作出的不予授予學士學位的處分,屬於行使教育行政職權的行為,應當認為是具體行政行為,而非合同行為。 3、高校的法律地位比較特殊,像其他民事主體一樣,享有普通的民事權利,也承擔一般的民事責任。但假若將高校與學生之間關系定性為普通民事關系的話,則無法解釋為什麼高校對學生享有的紀律處分、頒發學歷學位證書特殊等許可權。高等學校作為國家高等教育事業單位和國家公共設施,行使著法律法規所賦予的教育行政職權,這種職能的行使將會給學生打來重大的影響。高校對學生的紀律處分行為,屬於具有消極法律後果的懲罰性行為。鑒於高校和學生之間為管理和被管理的不平等關系,假若剝奪和限制學生對高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起訴復議等權利,會使學生處於權利無法得到保障的位置。把高校列為行政訴訟被告,適用行政訴訟法來解決它與管理相對人之間的行政爭議,理順高校和學生的訴訟法律關系,能夠促進高校的良性有序管理,給予學生權利救濟的渠道。高校行政訴訟被告主體資格的確認,有利於維護管理相對人的合法利益,監督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依法行使國家賦予的行政管理職權,更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本案中,張某、李某以母校西南某高校提起的行政訴訟,被告主體適格,當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作者:萍鄉市湘東區人民法院 李怡
6. 高校拒絕發給畢業證書及學士學位證書是否屬於行政行為
在全國廣泛使用的教育網里無法查詢,只能用過畢業學校查詢,或者通過教育網收費方式認證你的學位證書。
問:網站學歷查詢系統可以查詢學位證書嗎?
答:網站只可查詢畢業證書,不可查詢學位證書,也不可查詢其他等級證書。
7. 2017年129所高校340個學位被撤的詳細情況如何
2月28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下達2017年動態調整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據《通知》,340個學位被撤銷,涉及129所學校;此外,87所高校增列184個學位點。
梳理發現,從地域來看,北京市撤銷的學位點最多,共38個;其次為陝西省,撤銷了32個學位點;甘肅省撤銷了30個學位點。
據了解,2015年1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下發《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動態調整辦法》。根據《調整辦法》主動撤銷的學位授權點在3年內實行有限授權,須停止招生,但保留對已招收研究生的學位授予權。3年期滿後完全撤銷授權,仍未畢業研究生由學位授予單位轉由本單位其他學位授權點培養並授予學位,或向其他學位授予單位申請授予學位。
2016年10月,全國175所高校撤銷了576個學位點。
8. 女博士學位被撤起訴北大法院是怎麼判的
女博士涉抄襲學位被撤北大敗訴了。
1月25日,北京市高院與新京報聯合評選的2017年度十大媒體關注案例揭曉,從中選取6個社會關注度及影響較大的案件進行推送,通過回訪案件的承辦法官或專家學者,將每個案件背後所披露的最為顯著的社會問題,作出深度剖析。
因發表的學術論文涉嫌抄襲,博士學位被北大撤銷,於某起訴要求法院判令撤銷《關於撤銷於某博士學位的決定》,並恢復其博士學位證書的法律效力。
法院判決撤銷北大作出的《決定》,但沒有支持於某要求恢復其博士學位證書的訴求。
主審法官解讀,北大撤銷於某學位有違正當程序原則,這是敗訴的主要原因;但在學位考量問題上,北大作為專業教育機構,可以在程序合法情況下,對是否應撤銷於某博士學位一事,再次進行專業的評估和判斷。
女博士學位被撤起訴北大
2014年8月17日,新聞傳播類知名學術期刊《國際新聞界》發布公告稱,於某發表在該刊的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大段翻譯國外學者發表於1984年的論文,甚至直接採用外國論文引用的文獻作為注釋。
隨後,北大開展調查,並於2015年1月9日作出撤銷於某博士學位的決定,收回其學位證書。
▲該案判決入選2017年北京法院經典判詞。
是否恢復學位由高校判斷
案件宣判後,也有聲音表示,法院為何沒有對於某論文是否抄襲、是否應恢復於某博士學位等問題進行審查?
對此,王茜表示,法院在保障學生權益的同時,也要尊重高校的「初次判斷權」。北大雖違反程序正當原則,但於某論文是否構成抄襲、學位是否因抄襲被撤銷,這都是屬於學校自主權的一部分,在學術認定方面,應留待高校依法定程序自主判斷。
此外,該案對實體問題進行判斷,也將間接導致於某喪失陳述、申辯及申訴等權利。「法院沒有對學位作出最終的判斷,就是讓學校依法對這個事件,在程序合法的基礎上,再次給出判斷。」王茜說。
9. 我的學位證學校能撤消嗎有法律依據嗎
根據規定,學生按照規定在學校完成學業並且經考核以後學校發放證書的,學校無權扣留,這是法定的權利,學校有取得和擁有學歷資格權利,學校不得注銷。否則就違法。因為法定權利大於約定權利。
但是如果學校找理由,說你申請學位的論文存在抄襲情況的話,可以申請撤銷。
1981年,我國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條例明確規定「學位授予單位對於已經授予的學位,如發現有舞弊作偽等嚴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情況,經學位評定委員會復議,可以撤銷。」200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決定》,對上述規定未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