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醫療糾紛中的連帶責任

醫療糾紛中的連帶責任

發布時間:2021-06-15 20:12:47

❶ 醫療糾紛(非法行醫)求助

1。醫院有賠償責任,賠償100%。(然後向行醫者追討)
2。談不上連帶責任,也就是說以發票上按章的醫院為被告。既醫院為被告,這里與「醫生」已沒有什麼關系了。法律上視為醫院主體。醫生不承擔個人責任。
3。證據很簡單,收費單,給患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等。

建議:法院不會支持原告要求被告承擔違約責任(保證100%治療),也就是說你只能要求實際造成損害的賠償。

❷ 醫療糾紛中的刑事責任如何認定

醫療事故,醫生是菜市場的大白菜嗎?有病別去醫院啊?是求醫,還是跑市場?

❸ 如何認定醫療糾紛的民事責任

你好,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醫療事故是指「在診療護理過程中,因醫務人員診療護理過失,直接造成病員死亡、殘廢、組織器官損傷功能障礙的」情形。
構成醫療事故至少要符合三個要件:
(一)行為人-醫療人員,主觀心理狀態是過失,包括失職和技術過失。前者構成責任事故,後者構成技術事故。
(二)有損害結果。即當病人死亡、殘廢、組織器官損傷功能障礙之情形發生時,才可能構成醫療事故,若醫療人員的過失僅導致病人病情延誤惡化、精神傷害痛苦、財產損失,則不屬於醫療事故。
(三)二者要有因果關系。醫務人員的過失行為直接造成病人傷亡的,才能確定為醫療事故,若醫務人員的過失行為僅是致害的近因或間接原因,則也不屬於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通常是指民事賠償責任。在醫療服務的履行中,如果因醫護人員的過錯,導致患者遭受人身及財產損失,從其侵害患者人身權和財產權來看,醫護人員的行為構成醫療過錯,醫療過失屬侵權行為之一種,醫方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106條的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它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因此,對於醫療過錯行為,只要造成損害,無論其後果如何,均應承擔民事責任。
(1)責任主體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2條的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或授權行為發生的訴訟,該法人或其他組織為當事人。」第45條規定:「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合夥組織僱傭的人員在進行僱傭合同規定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造成他人損害的,其僱主是當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也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
這些規定都說明,作為雇員的職務行為是依僱傭合同所為的行為,應視為法人或僱主的行為,所以因雇員而產生的民事責任也應當由法人或僱主承擔。在此種情況下,雖然具體的行為人是雇員,便雇員所為的履行職務的行為,根據法人理論,此類行為是法人行為,因此行為主體仍是法人或僱主,而責任主體也是他們。因此醫療事故民事責任中,行為主體與責任主體是統一的,都是醫療機構。
(2)醫療行為的違法性
在醫療事故訴訟中,法官多以是否違反注意義務作為判斷是否存在過失的標准。所以醫療上的過失,其實質就是醫師違反其應盡的注意義務。醫療事故中的醫療行為因不符合有關醫療法規的規定,違反了應盡的注意義務,且不具備實現法律規定的醫療的積極效果的合目的性,從而被視為違法,主要表現在:違反衛生管理法律、違反醫療衛生行政法規、部門規章、違反診療護理規范、常規。
(3)損害後果
損害後果是醫療事故民事責任的重要構成要件之一,是指因醫方違反義務的行為給患者造成的不利益的後果。倘若沒有損害後果的發生,即使醫方有違反義務的行為也不構成醫療事故,當然也就無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的產生了。
(4)因果關系
在醫療事故中探究醫療行為與損害後果因果關系的過程中,主要考量兩點:首先,考察事實因果關系,即考察損害後果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並且在實際案例中要充分運用醫學科學知識和邏輯知識,准確加以認定。例如:患者在醫療機構治療期間受到損害但不能明確認定出是誰的過錯時,可以適用因果關系推定,即首先是醫務人員的行為所致。其次考察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即考察在所有的事實原因中,是否有與醫務人員有法律聯系的事實,醫務人員的過失必須與患者損害之間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才能定為醫療事故。對於疾病晚期衰竭瀕臨死亡的患者,行為人雖有過失,但屬偶然因素者,也不能認定為醫療事故。
(5)歸責原則
所謂歸責原則「是歸責的規則,也就是確定行為人的民事責任的根據和標准,是責任的核心問題。一定的歸責原則決定著責任構成要件、舉證責任的負擔、免責條件、損害賠償的原則和方法、減輕責任的根據」。討論醫療事故的歸責原則是很有必要的。基於合同關系提出請求時,合同責任采過錯推定責任為歸責原則,此乃各國立法通例,自不待言。故僅對依侵權法請求時的歸責原則加以分析。侵權法的歸責以過錯責任為原則,對過錯推定責任和無過失責任須法律明文規定。
在《侵權責任法》實施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作為一部行政法規來調整完全屬於民事法律關系的醫療損害賠償糾紛,顯得力不從心,由於此前我國現行法律未對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做特別規定,故采過錯責任為醫療事故的歸責原則。但應當看到,過錯責任原則要求受害人須舉證證明加害人有過錯及加害人的過錯行為與損害結果間有因果關系。由於醫療技術的復雜性,過錯與因果關系的認定都極為困難,而就診人的病歷一般又對就診人保密,所以,讓作為非專業人員的受害人舉證實際上會導致剝奪受害人獲得賠償的權利。而受害人作為個人,與醫療單位相比處於弱勢地位,為公平見,我們認為不宜採用過錯責任原則。
而現代醫學的發展使醫療技術水平大大提高,但同時也更為復雜,更有風險。一些國家在醫療事故領域開始採用無過失責任。據此,有人主張我國也應仿效之。但我們認為此說不妥。
首先,我國民法中,在民事責任領域,過錯是其核心問題,其道理就如同化學上之原則,使蠟燭燃燒的,不是光,而是氧,一般的淺顯明白。"所以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對於淳化道德風尚、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至關重要」,有「確定行為標准,督促人們的合理行為,自覺履行對他人的法律義務,有效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預防損害的發生;協調利益沖突」之功能。所以,在歸責時應堅持過錯責任。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是用法律特別限定的,不允許任意擴大其適用范圍」。我國現行立法,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醫療事故不適用無過失責任。
其次,由於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醫療過程本身就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同時,在醫療過程中損害局部以保護全局往往是治癒病症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要求不對就診人造成損害幾乎是不可能的。
尤為重要的是,無過失責任的承擔是以行為人從事的活動具有某種特殊危險性為前提的,醫療活動本身不具有這種高度危險性。在醫務人員盡了合理、謹慎的注意後,還要求其承擔責任有失公平。因此,不考慮不可抗力的影響,採取無過失責任未免要求過於苛刻。盡管無過失責任是與責任保險制度緊密聯系的,但不考慮醫務人員有無過失就要求其承擔責任,必然大大加重醫療單位法人的支付保險費的負擔,損害其利益。而無過失責任乃社會責任,醫療單位法人必然將保險費的負擔轉嫁給社會,使醫療費暴漲,最終損害社會利益。"這種狀況迫使醫生放棄其職業",這正是採取該原則的美國所面臨的窘境。
第三,無過失責任不考慮雙方的過錯,僅以因果關系之存在即要承擔民事責任,這樣就使責任之承擔失去了道德的可非難性,實際上縱容了損害的發生。正如史尚寬先生指出的,「反促使責任心薄弱,不適合實際生活之需求」。
我們認為應采過錯推定原則,即行為人若不能提出合理的抗辯事由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話,則將被推定為有過錯。該原則兼具無過失責任原則和過錯責任原則之長,既體現了承擔責任的道德可非難性,又減輕了受害人的舉證責任,兼顧了當事人雙方的利益平衡,體現了民法的公平原則,應當作為醫療事故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根據這一原則,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其構成要件為:事業單位法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間具有因果關系。但醫療單位法人可以通過舉證證明自己無過錯而獲得免責。
同時,在判定因果關系時,考慮到醫療活動的專業性,對作為非專業人員的受害人來說,醫療事故與損害後果間的因果關系難以判斷,故對其舉證,還可實行因果關系推定,即在侵權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只要有"如無該行為,即不會發生此結果"的某種程度的可能性,即可認為有因果關系。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❹ 醫療糾紛的責任如何認定

1、法官直接判定
並不是所有醫療糾紛都必須經過醫療鑒定才能明確責任,根據《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交由法定鑒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鑒定部門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鑒定部門鑒定」。問題的關鍵在於醫療糾紛案件爭議的事實是不是「專門性問題」,法官是否「認為需要鑒定」。
從前面醫療糾紛概念的分析可以得知,有些醫療糾紛爭議事實並不是專業醫療問題,甚至不涉及醫學知識,法官沒有必要依申請或依職權安排醫療鑒定。
2、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按照《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目前我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分為首次鑒定和再次鑒定,首次鑒定工作由設區的市級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接管轄的縣(市)級地方醫學會組織專家鑒定組進行;再次鑒定工作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醫學會組織進行;對疑難、復雜並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醫療事故爭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商請中華醫學會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但一般情況下,再次鑒定就是最終鑒定。
鑒定結論應該包括: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醫療過失行為與人身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醫療事故等級等內容。
鑒定組會綜合分析醫療過失行為在導致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狀況等因素,判定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從重到輕分為4級,完全責任、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和輕微責任。鑒定結論中的責任認定直接關繫到賠償項目、范圍和數額的最終確定。
醫療事故等級分為四級十二等,分別是一級甲、乙等醫療事故;二級甲、乙、丙、丁等醫療事故;三級甲、乙、丙、丁、戊等醫療事故;四級醫療事故。對於傷殘患者,醫療事故一級乙等至三級戊等對應傷殘等級一至十級。司法實踐中,事故等級與賠償數額之間不存在正比關系。
3、醫療過錯司法鑒定
從2005年10月1日起,全國人大會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正式實施,其中規定「在訴訟中,對本決定第二條所規定的鑒定事項發生爭議,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列入鑒定人名冊的鑒定人進行鑒定。鑒定人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由所在的鑒定機構統一接受委託。鑒定人和鑒定機構應當在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名冊註明的業務范圍內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決定》也明確了鑒定人依法迴避和出庭作證制度。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司法部)主管全國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司法廳或直轄市司法局),負責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名冊編制和公告。
司法鑒定結論要確定醫療過失參與度,分為ABCDEF六個等級。醫療過失參與度是指在醫療過失與疾病共同存在的案件中,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患者傷殘或死亡的損害後果,鑒定專家定量分析醫療過失在此後果中所起的作用,明確其參與因果關系的程度大小。醫療過失參與度是法院定案的重要依據,所以司法鑒定結論核心部分就是對這項指標的認定。
與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不同,司法鑒定只能由人民法院委託進行,且一般只能鑒定一次。對於爭議較大的鑒定結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7條規定「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託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重新鑒定,提出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的;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對有缺陷的鑒定結論,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的,不予重新鑒定。」

❺ 醫療糾紛中的輕微責任可以追究其刑事責任嗎

第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❻ 在醫療糾紛中,醫院願意賠償,但醫院要求跟我們去法院走程序。什麼意思要注意什麼

1,第一種可能,醫院實際上不願意賠償。就讓你們走法律程序,然後你們敗訴,你們再鬧也沒用。
2,第二種可能,醫院怕你們拿到錢還鬧,或者怕他們內部賠償程序不好走,於是通過法律訴訟程序,包括法院調解,然後進行賠償。
3,希望是第二種,這樣你機會更大一點。
4,望採納。

❼ 醫療糾紛的責任怎麼認定,醫療糾紛應怎麼賠償

1、找專業人員分析來整個治療過程,自重點確認治療過程中有無醫療過錯。
2、分析醫療過錯是否造成患者損害,醫療過錯與患者損害之間知否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
3、根據過錯及損害情況計算要求賠償的數額。
4、數額較小的醫療糾紛直接找醫院協商解決,案情復雜賠償數額大的案件可以到當地醫調委協商解決或者直接到醫療糾紛發生地所屬當地法院直接起訴!

閱讀全文

與醫療糾紛中的連帶責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