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同當事人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應如何處理
具體到某一合同包括哪些條款,由當事人協商確定。一般而言,不是每一個合同都必須具備以上所有條款才算成立,只要當事人對合同標的、數量等主要內容協商一致,合同就成立。但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一定的利益,所以說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就合同內容要詳加考慮,應周到、具體,盡量避免糾紛的發生。如果合同對某些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就應積極採取補救措施,如果當事人對合同的條款理解發生爭議,就應按法律規定的原則進行處理。 合同法規定,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依照此條款的規定,訂立合同時當事人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雙方應根據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原則進行協商,用協議補充合同的內容,以作為雙方當事人享受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的依據。如果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合同內容。按照合同有關條款確定內容,是指受理合同糾紛的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對合同有關條款進行解釋,目的在於使有缺陷的合同內容得到合理、公正的補充,公平、合理地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當事人對合同的條款理解發生爭議可能是當事人因文化素質、法律知識所限等原因在簽訂協議時對文字用語沒有認真推敲,致使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糾紛;也可能由於有時各方利益不同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對合同條款產生了不同的理解。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即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全方位考慮。(編輯:梁菁菁)
2. 合同沒有約定爭議解決地點,可否在原告地進行訴訟
合同糾紛沒有約定爭議管轄法院的,可以在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起訴。如果原告地是合同履行地的話,是可以在原告地起訴的。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3. 合同中未明確約定價格,發生爭議如何處理
合同中未明確約定價格,發生爭議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六十一條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
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
交易習慣確定。
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
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
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第六十三條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在合同約定的交付期限內政府價格
調整時,按照交付時的價格計價。逾期交付標的物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原價格執
行;價格下降時,按照新價格執行。逾期提取標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價格上漲時
,按照新價格執行;價格下降時,按照原價格執行。
4. 若合同中沒有明確並有效的約定仲裁條款,事後出現糾紛時,經雙方協商一致,可以申請仲裁嗎
根據《仲裁法》的規定,商事仲裁必須由雙方在合同中約定,沒有約定的,仲裁機構不受理一方提起的仲裁申請。商事合同中沒有約定仲裁條款的,可以通過事後補充的方式,選擇通過仲裁程序解決糾紛。
5. 沒有保密費的保密協議是否有效
保密協議相信各位職場人士都簽過,很多人在簽保密協議時也都沒有過多的在意,認為既然成為這個家公司的員工就有義務保密相關項目業務,保密協議沒有保密費合法嗎?
合法。
沒有保密費用,保密協議有效;不支付競業限制補償金,可以主張解除競業限制協議。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商業秘密是一家企業的無形資產。它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優勢是其它資產所無法比擬的。所以,有不少企業對員工訂立保密協議。
保護商業秘密是法律賦予企業的一項絕對權,不以商業秘密所有權人是否支付保密費為前提,無論企業是否與員工簽署保密協議,或者企業是否支付給員工保密費,員工都應當就工作中所接觸到的商業秘密予以保密。擅自泄露商業秘密,員工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責任。
競業限制,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之後,不得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兩年;限制期內,用人單位應當按月支付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該「保密協議沒有保密費合法嗎」問題進行的解答,如果您有法律問題想要咨詢,可關注無訟,私信咨詢。
6. 《合同法》中未明文規定的合同是什麼活動,是否受到法律的保護
只要是符合一般合同的要件,便應當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
特徵
1.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2.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4.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可撤銷
根據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以下情況,合同可以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成立的合同;
(二)顯失公平的合同;
(三)因欺詐成立的合同;
(四)因脅迫成立的合同;
(五)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
合同無效
根據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以下情況,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者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
法律性質
1.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2.合同是兩方或多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為。
3.合同是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為。
7. 合同沒有約定違約責任的怎麼處理
只要雙方訂立的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就受法律保護,如果沒有約定違約條款,一樣有違約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這就是法律對違約方採取的強制制裁措施
8. 勞動合同中沒有約定保守企業秘密條款,勞動者泄露了企業機密的時侯,企業可以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嗎
你好,可以要求賠償,關鍵是證據收集。侵犯企業秘密如同侵犯個人隱私,造成損失是要進行民事賠償的,無論是否簽訂保密協議。
9. 合同沒有約定爭議解決的方式,可以提起訴訟嗎 如果可以應到哪個法院訴訟
發生合同糾紛,合同當事人未約定爭議解決方式的,可以協商或者一方不願協商的,可向法院起訴解決;合同糾紛向法院起訴的,如合同中未約定管轄法院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縱橫法律網-山東齊華律師事務所-馬勇律師
10. 涉外合同沒有約定適用的法律時,我國家法院應該適用什麼法律審理(指出法律和具體條文)
答:當事人未選擇合同爭議應適用的法律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 》
第五條當事人未選擇合同爭議應適用的法律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
人民法院根據最密切聯系原則確定合同爭議應適用的法律時,應根據合同的特殊性質,以及某一方當事人履行的義務最能體現合同的本質特性等因素,確定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作為合同的准據法。
(一)買賣合同,適用合同訂立時賣方住所地法;如果合同是在買方住所地談判並訂立的,或者合同明確規定賣方須在買方住所地履行交貨義務的,適用買方住所地法。
(二)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以及其他各種加工承攬合同,適用加工承攬人住所地法。
(三)成套設備供應合同,適用設備安裝地法。
(四)不動產買賣、租賃或者抵押合同,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
(五)動產租賃合同,適用出租人住所地法。
(六)動產質押合同,適用質權人住所地法。
(七)借款合同,適用貸款人住所地法。
(八)保險合同,適用保險人住所地法。
(九)融資租賃合同,適用承租人住所地法。
(十)建設工程合同,適用建設工程所在地法。
(十一)倉儲、保管合同,適用倉儲、保管人住所地法。
(十二)保證合同,適用保證人住所地法。
(十三)委託合同,適用受託人住所地法。
(十四)債券的發行、銷售和轉讓合同,分別適用債券發行地法、債券銷售地法和債券轉讓地法。
(十五)拍賣合同,適用拍賣舉行地法。
(十六)行紀合同,適用行紀人住所地法。
(十七)居間合同,適用居間人住所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