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投訴當地執法機關
向各區、縣(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門,負責所屬行政執法單位的行政執法投訴工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法制機構,負責本系統行政執法單位的行政執法投訴工作。人事、監察、信訪等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行政執法投訴工作。
㈡ 請問怎麼投訴民政局
補充回答:復
1、「我不知道什麼是上制級部門。最好能告訴我個什麼電話可以投訴的 ?」:
(1)可以找上一級民政局,比如你所在縣或區所屬的市民政局;
(2)也可以你所在縣或區的政府、紀檢、物價局反映。
(3)至於以上單位的電話:你直接打114查詢,因為各地電話號碼不同,無法告訴你你所在地單位的電話。
2、「12315可以么?」:12315不會管的,那是工商局設的消費投訴電話,而你這是行政事業性亂收費,不屬於消協管。
12315可以么?
1、結婚證工本費就是9元,全國統一的。
2、至於照相的錢,需要自己拿,但是否照快照、快照多少錢,與民政局沒有關系了,這一點投訴最好不涉及,當然,如果你有民政局與照相館相互勾結、民政局指定必須到該館照相、多收費後分成兒的證據,也可以連這一點一起告。
3、民政局多費的部分,就是104-9-34=61元,還是夠可以的。
4、你可以找上一級民政局或是你所在縣或區民政局的同級政府反映,最好的辦法是找媒體投訴,確實是有些高得過分。
㈢ 政府部門怎麼處理投訴
首先得明確投訴那個部門。如果投訴政府下屬的某個局委,可以在回本級政府行風投訴在線網答站上投訴,上級管下級嗎。如果投訴政府本身,那就必須到上一級政府網站投訴了,否則,向其本人告本人,沒用。
其次,明確投訴的是部門集體還是某個公務員。如果僅僅是某些公務員自身違規違法,投訴到同級紀檢監察部門的舉報中心或者檢察院舉報中心更為快捷有效。如果是部門整體違規,投訴作用就不大了,只能向這個部門的上級機關投訴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訴。(有時候新聞曝光效果更好,)
㈣ 怎樣向政府舉報
大石橋市周家鎮,青寨新村樓房漏水問題,一直到現在沒有解決,哪個部門負責?
㈤ 怎樣投訴行政部門
按程序可以向上級人民政府上訴
㈥ 如何舉報政府
1:找市委黨委反映。
2:找外市媒體曝光,而且小媒體不行.
3:用真實姓名專在天涯,貓撲,QQ等大屬論壇發帖,最好有照片說明.
注意:
1:情況必須真實.
2:證據必須確鑿.
3:最好能代表一部分人的真實情況。
4:事情不能太小,例如不作為,態度不好什麼的你就放棄算了.
5:涉及拆遷問題,請自行放棄.
㈦ 怎樣投訴當地政府部門辦事不給力
第一,你必須要有足夠的事實根據,有視頻證據更佳。第二,投訴可以到當地政府部門的上一級,不可以越級投訴。第三,不能有過分的賠償要求。第四,如果部門還有經濟問題的話,可以到當地紀檢部門投訴。
㈧ 到政府行政部門投訴應該給書面回復嗎
本人淺談一下政府機構在行政程序中不肯給書面答復的陋習
首先要講的是信訪
因為信訪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投訴舉報申訴這些都是信訪的一部分無法分割。
只要是公民以各種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要求和申訴、舉報、控告,依法應當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信訪條例第二條)---------都是信訪,關國家機關的范疇又非常大。
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
例如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因為紀委和檢察局合署,檢察機關也是國家機關。
如果行政相對人有訴求,通過口頭,書面形式提出獲得書面答復的申請,遭到的拒絕的理由主要匯集有以下2點:
1:部門以「沒有硬性規定」為由拒絕。
2:部門以「可以自由選擇書面或者口頭答復」為由拒絕。
國家信訪條例第二十八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浙江省信訪條例第二十六條
國家機關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政策的信訪事項,應當及時予以解決;對法律、法規、規章、政策無明確規定又需要解決的信訪事項,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妥善解決。
其實條例說的很清楚,只要行政相對人的申請的理由合情合理,就算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硬性規定)-------如果遭到政府機構的拒絕,該部門已經違背了妥善處理的原則。
公務機構的工作人員主要是擔心追責,奉行少做少錯的辦事原則,書面材料---能不給書面盡量不給,畢竟白紙黑字就是證據。作為公民還是要拿好書面證據才能切切實實的保護自身權益,否則真到了申訴甚至行政訴訟的時候,有關部門突然來個矢口否認會讓你欲哭無淚!!
附相關條例
信訪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