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固定是哪一年
四固定」是1962年發布的。
這是中國60年代初國家重要的農業政策之一。以土地改革確權和農業合作化為基礎,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草原)、牲畜、農具、勞動力進行統一調整和固定,本著屬地原則,兼顧有利生產、方便管理,將土地等生產資料劃歸就近的生產隊集體所有(《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第20條)。四固定的基本精神是總結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左」傾教訓,穩定人民公社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體制,發展農業生產。但由於產生了一些土地山林的所有權變動,因而成為中國農村集體土地山林所有權權屬確定的基本依據之一。在一般情況下,凡經四固定確定權屬的以四固定確定的權屬為准,未經四固定確定權屬的,參照土地改革和合作化時期的權屬以及現管范圍確定。
「四固定」也指班輪運輸的基本特徵,即固定航線、固定港口、固定船期和相對固定的費率。
2. 宅基地糾紛處理原則中1962年「四固定」指的是什麼
這個「四固定」農村土地分配原則,是指勞動力、土地、耕畜、農具固定給生產隊使用的制度,還有一個制度是「三包」即包工、包產、包成本,該時期簡稱為「三包四固定時期」。
3. 請問土地權屬上的""四固定時期是什麼時期:
土地權屬上的「四固定時期」是指19世紀50年代時期。其中所謂的「四固定」是指1960年《中共中央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中「對勞力、土地耕畜、農具必須固定給生產小隊使用的規定」。
四固定,這是中國60年代初國家重要的農業政策之一。另「四固定」也指班輪運輸的基本特徵,即固定航線、固定港口、固定船期和相對固定的費率。
(3)三包四固定土地糾紛擴展閱讀
」四固定「內容最早出現在1959年4月中央政治局上海會議紀要《關於人民公社的十八個問題》中。1961年3月和6月,在《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和「修正草案」中進一步予以修改和充實。
第一次用「四固定」一詞進行表述的是1962年2月13日中共中央《關於改變農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的指示》。」四固定」證雖然可以作為有效的依據,但是其適用是有前提條件的。
即爭議的當事人應當是在合作化時期為同一合作社、公社或生產大隊,否則應以土地證或土地清冊作為依據。合法有效的山林權屬證書、登記底冊是認定山林權屬的主要依據。但由於有時發證手續不嚴格,出現錯發重現象,甚至糾紛未處理清楚就先發證的情況。
4. 1962年農村土地分配(四固定原則)是哪四固定
四固定,指對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牲畜、農具、勞動力進行統一調整和固定。
四固定是中國60年代初國家重要的農業政策之一。以土地改革確權和農業合作化為基礎,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草原)、牲畜、農具、勞動力進行統一調整和固定。
四固定本著屬地原則,兼顧有利生產、方便管理,將土地等生產資料劃歸就近的生產隊集體所有(《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第20條)。
四固定的基本精神是總結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左」傾教訓,穩定人民公社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體制,發展農業生產。但由於產生了一些土地山林的所有權變動,因而成為中國農村集體土地山林所有權權屬確定的基本依據之一。
在一般情況下,凡經四固定確定權屬的以四固定確定的權屬為准,未經四固定確定權屬的,參照土地改革和合作化時期的權屬以及現管范圍確定。
(4)三包四固定土地糾紛擴展閱讀
案例:
廣東湛江部分市縣違規將土地收歸國有 引發多起糾紛
在廣東省湛江地區的一些市縣,政府在處理集體土地、林地糾紛時,居然以「雙方均無權屬證明」為由,違法將集體性質的土地、林地收歸國有,近年來引發多起糾紛。
就此,廣東高院給多地政府發出《司法建議書》,希望政府「慎用確權歸國有的處理方式,樹立作為權屬爭議裁決機關居中裁決、化解糾紛的公平、公正形象」。
省高院的理由是,根據我國土地改革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立法精神,除了大森林、大荒山、大荒地、大鹽田和礦山以及舉辦國有農場、林場的山林地等確定歸國有以外,對於農村周圍的林地、荒山、荒地等應當盡可能地確定給附近的農村集體所有,貿然將爭議土地所有權確認歸國有,理據不足。
參考資料
網路-四固定
中新網-廣東湛江部分市縣違規將土地收歸國有 引發多起糾紛
5. 我國六十年代初農村使用土地的一項政策:"三包四固定",請問什麼是「三包四固定」
所謂的「四固定」是在建國初期,中央政府為了合理分配土地進行土改,事後還建立了合作社,所以,在63年以前,大寨的勞動管理以包工制為主,有「三包一獎四固定」等一套定額管理辦法,即包工、包產、包投資、超產獎、減產罰和定土地、定勞力、定農具、定牲畜。
6. 四固定是哪一年
「四固定」是指勞動力、土地、耕畜、農具固定給生產隊使用的制度,還有一個制度是「三包」即包工、包產、包成本,該時期簡稱為「三包四固定時期」。
7. 三包四固定登記土地有效嗎/
你知道你說的是不是林地?如果是林地根據<廣東省森林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調解處理辦法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核發的林權證,是處理林權爭議的依據。 當事人未持有林權證或者林權證確定權屬有錯誤的,下列材料作為處理林權爭議的證據: (一) 土地改革時期,人民政府依法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 (二) 土地改革時期,《土地改革法》規定不發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土地清冊。 (三) 20世紀60年代初,人民政府將勞力、土地、耕畜、農具固定給生產小隊使用時(即「四固定」時期),人民政府確定的山林權屬和經營范圍的材料、文件。 (四) 20世紀80年代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開展的穩定山權林權、劃定自留山、確定林業生產責任制時(即林業「三定」時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核發的社員自留山證、社員責任山證及林業生產責任書等有關確定山林權屬和經營范圍的材料、文件。 (五) 當事人之間依法達成的林權爭議協議及附圖。 (六) 人民政府作出的已發生法律效力的林權爭議裁決、處理決定。同一人民政府對該林權爭議有數次裁決、處理決定的,以最後一次裁決、處理決定為依據;同一林權爭議上一級人民政府有裁決、處理決定的,以該裁決、處理決定為依據。 (七) 人民法院對同一林權爭議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判決。 (八) 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設立時,該單位的總體設計書、設計文本所確定的經營范圍及附圖。」 由此可見,三包四固定時期的資料、文件,在現在未持有林權證或者林權證確定權屬有錯誤的,是可以作為處理爭議山林的依據。
8. 三包四固定的歷史起因
「三包一獎四固定」這一項政策是何時截止,在當有一段時間修建水庫,有大、中、小三種。現在對大、中型水庫的遷移居民進行補貼50元每人每月。在當時的情況下,對遷移的居民的土地政策又是怎麼樣呢?是他們到那裡都可以嗎?
我來幫他解答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還能輸入 9999 字插入圖片刪除圖片插入地圖刪除地圖插入視頻視頻地圖回答即可得2分經驗值,回答被選為滿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經驗值和財富值
參考資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取消
回答 共1條 2009-4-9 09:47 夏至線0819 | 九級
所謂的「四固定」是在建國初期,中央政府為了合理分配土地進行土改,事後還建立了合作社,所以,在63年以前,大寨的勞動管理以包工制為主,有「三包一獎四固定」等一套定額管理辦法,即包工、包產、包投資、超產獎、減產罰和定土地、定勞力、定農具、定牲畜。 參考資料:http://hi..com/wangni503/blog/item/ee31f2bf7ef0a50919d81fb9.html
贊同0| 評論
9. 改革解決中的「四固定」土地是否有圖紙
是應該有四至界線標注合同存在的,如沒有,那是經營者與承包人之間合同標的不完善,可要求重新界定添加合同內容就行了!
10. 什麼是三包四固定它是什麼時候制定的
是在建國初期,中央政府為了合理分配土地進行土改,事後還建立了合作社,所以,在63年以前,大寨的勞動管理以包工制為主,有「三包一獎四固定」等一套定額管理辦法,即包工、包產、包投資、超產獎、減產罰和定土地、定勞力、定農具、定牲畜。
(10)三包四固定土地糾紛擴展閱讀:
運作程序:
土地整理的基本程序應當包括整體區域的基礎調查和資料收集,系統分析,編制土地整理規劃,論證規劃方案,籌集整理資金,實施規劃方案等基本步驟。
1、基礎調查和資料收集
基礎調查和資料收集是指對整理區域內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計劃、規劃土地利用目標、土地利用現狀、中低產田的制約因素、生態環境特徵,以及土地產權狀況等進行調查,並收集相關資料。
2、系統分析
系統分析是指對收集的各類信息進行匯總分類,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提出土地整理任務,進行資金需求量預測,設計技術途徑等。
3、編制土地整理規劃
應當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系統分析結果,確定土地整理應實現的目標,安排土地整理內容,擬訂整理技術方案、產權調整和權益分配方案,提出方案實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