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人已經構成了損壞名譽罪,人證都在,我想要起訴,應該是怎樣的程序啊
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並維護自己名譽的權利。它是人格權的一種。這些被維護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 公民保持並維護自己名譽的權利。人格權的一種。人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任何人對公民和法人的名譽不得損害。凡敗壞他人名譽,損害他人形象的行為,都是對名譽權的侵犯,行為人應負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 101 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了,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所謂名譽權,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它為人們自尊、自愛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譽權主要表現為名譽利益支配權和名譽維護權。我們有權利用自己良好的聲譽獲得更多的利益,有權維護自己的名譽免遭不正當的貶低,有權在名譽權受侵害時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2. 我想起訴別人對我的名譽侵權
你打人是違法的,治安管理處罰法與刑法對毆打他人或者是傷害行為有相關的處罰規定;一,他人侵犯你名譽權,你應該到法院起訴,或者是到公安機關進行控告,具體到哪個部門,得視情形而定.二,該行為不適用正當防衛的條件,正當防衛的前提條件是人身或者財產受到了即時的侵害而對侵權人實施的防衛行為.建議你通過正當途徑解決問題,暴力只會讓你更加生氣上加為煩惱.
3. 起訴他人侵犯名譽權應提供的證據有哪些
侵害名譽權,主要抄表現襲為侮辱和誹謗兩種方式,侮辱是指用暴力或口頭、文字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損害他人的人格尊嚴。侮辱行為的構成須具有以下要件:(1)在主觀上侵權人是故意的,也就是有意識地損害他人名譽、人格。如果是無意中說了有損於他人名譽、人格的話,並非故意侮辱的,不構成侮辱行為。(2)在客觀上侵權人實施了引起他人精神痛苦和屈辱的言辭或行為。(3)侮辱行為必須具有公然性,即有第三人或更多的人在場或者用能夠使眾多的人看到或聽到的方式進行侮辱。(4)侮辱行為須具有針對性,即侮辱行為是針對特定的人實行的。
可以從這幾方面收集證據,可以從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電子數據這幾方面收集。
4. 有人侵犯我名譽權,怎麼告他
如果當事人未滿十八周歲,可以讓當事人監護人向有關部門進行求助,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4)起訴別人侵權損害個人名譽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
艾毅幼兒園發公開信稱其園5歲男孩小健(化名)有「特殊兒童傾向」,被小健母親以侵犯名譽權告上法院,在一審駁回訴訟請求後,小健母親選擇上訴。
法院二審認為,幼兒園沒有證據證明孩子存在異常,以公開信的形式向近百名家長發布不實言論,容易造成其他人對孩子的錯誤理解,構成名譽侵權。法院二審據此依法改判園方賠禮道歉,並賠償小健精神損害賠償金5萬元。
法律底線不容觸碰,特別是在關乎兒童權利保護方面,法律應是不可逾越的高壓線。作為心智健全的成年人,遇到類似涉及幼兒名譽評價的行為,都應謹慎對待,切實遵守法律,小心呵護幼兒的身心健康,從而確保他們的身心健康不因自己的違法任性行為而受到傷害。
這是最基本的法治理念,也是文明社會的底線。它應該作為法治社會的一項常識和本能,烙刻在每一名社會成員的內心深處。這是艾毅幼兒園發公開信稱5歲男孩有「特殊兒童傾向」一案被判決侵犯名譽權的最大警示意義。
5. 法律上侵害他人名譽權應該怎麼起訴
譽權糾紛案件立案應提交的材料如下:
一、提交起訴狀正本一份,並按被告人專數提供相應的副本。屬
二、證明當事人主體資格的材料。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或戶口本等的復印件;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提交主體登記資料,如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或由工商登記機關出具的工商登記資料或社團法人登記證,原告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同時還應提交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或主要負責人證明書。
三、受委託代為起訴的,應提交原告的授權委託書。公民代理的,同時提交本人的身份證復印件;律師代理的,同時提交律師事務所的公函和律師執業證件的復印件。
四、證明被告侵權事實存在的材料,如被告侮辱或誹謗原告的語言、文章、大小字報或公開信件等;證明侵權事實造成的損害後果,如單位處分等。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材料。
6. 怎麼起訴別人侵犯我的名譽權
怎樣起訴公司侵犯我的名譽權
去被告所在地區法院交起訴書就可以
在公司解除合約時,解除原因是素質欠缺和團隊意識欠缺,請問素質欠缺算不算名譽權,能不能追究法律責任
不一定,這個要看你是不是素質欠缺
7. 損害他人名譽屬於違法嗎
一般輕微的毀壞他人名譽,是一種民事侵權,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但是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誹謗罪的,是需要坐牢的。
譽權的侵害是捏造、散布虛假的事實,使社會公眾對被侵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就構成對被侵害人名譽權的侵害。根據規定需要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口頭的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誹謗罪的量刑標准,犯誹謗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犯誹謗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告訴的才處理」,是指犯誹謗罪,被害人自訴告發的,法院才受理,否則不受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誹謗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當地群眾公憤的;誹謗外國人影響國際關系等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
1、誹謗罪客體要件:誹謗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誹謗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2、誹謗罪主觀要件:誹謗罪主觀上必須是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並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
3、誹謗罪主體要件誹謗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誹謗罪。
4、誹謗罪行為人的目的:敗壞他人名譽。如果行為人將虛假事實誤認為是真實事實加以擴散,或者把某種虛假事實進行擴散但無損害他人名譽的目的,則不構成誹謗罪。
8. 損壞個人名譽怎樣賠償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因此,損壞個人名譽適用根據該解釋的規定。
2、至於賠償,則就區別情況了。該解釋第八條規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後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後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3、最多賠多少,也是有區別的。該解釋第十條規定:「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由於精神損害的賠償是關繫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平衡,所以,是很難有一個確定的標準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9. 起訴損害他人名譽可索賠多少錢
根據相關規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後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後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10. 損壞他人名譽,需要些什麼條件才可以定罪。
損害名譽罪,是指我國《刑法》中有對貶低、損害他人人格、名譽的行為規定的罪名,即侮辱罪和誹謗罪。
損害名譽罪內容:
一、我國《刑法》中有對貶低、損害他人人格、名譽的行為規定的罪名,即侮辱罪和誹謗罪。但前者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進行,後者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但認定兩者罪的關鍵之處是情節達到嚴重的標准。反之不認為構成罪。
二、不構成罪的,可以民事侵權起訴侵權人。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如果造成財產人身損失的,可以要求其賠償損失,對精神造成一定損害的,可以要求其進行精神賠償。
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並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並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
(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於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
(10)起訴別人侵權損害個人名譽擴展閱讀:
狀告他人誹謗罪證據:
(一)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二)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並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並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
(三)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
(四)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於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
(五)誹謗罪主觀上必須是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並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目的在於敗壞他人名譽。如果行為人將虛假事實誤認為是真實事實加以擴散,或者把某種虛假事實進行擴散但無損害他人名譽的目的,則不構成誹謗罪。
網路-誹謗罪
網路-損害名譽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