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共享汽車侵權責任

共享汽車侵權責任

發布時間:2021-06-15 04:35:35

A. 共享汽車賠付問題,現向需要修車師傅以及法律人事求助,謝謝

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造成損失應有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
共享汽車是個新鮮事物,你在租賃期間發生事故,要看你們之間的協議,如果協議中明確責任由你承擔,那麼事情發生是由你引起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B. 汽車共享,那事故責任要不要「共享」

一段時期以來,共享汽車出交通事故的消息屢見報端。以「共享汽車」「交通事故」為關鍵詞,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發現,2018年以來,共有40起相關的民事案件宣判,訴訟涉及肇事方、受害方、保險公司、共享汽車公司等。

「共享汽車實質上屬於租賃法律關系,在駕車中發生交通事故的,通常需要肇事者承擔事故責任,除非共享汽車公司存在過錯,否則不存在所謂責任『共享』的問題。」日前,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共享汽車公司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疏漏,因投保不當導致保險公司拒賠或賠償較低的,共享汽車公司應該承擔責任。此外,考慮到與共享汽車發生事故後,傷者往往面臨索賠難問題,建議共享汽車公司先行賠付,賠付後再向責任方追償。

「投保時還沒有車輛行駛證,我們詢問了車輛的用途,得到的回復是『給大客戶的公務車』,因此我們就給辦理了保險。」保險公司代理律師辯稱,途歌公司是按照「非營運」給共享汽車投保的,但卻將這些車以分時租賃的形式投入市場運行,實際上是改變了車輛的使用性質,顯著增加了危險程度,根據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約定,保險公司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作為共享汽車平台方,途歌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途歌公司在保險公司曾購買多份保險,前期的一些事故也得到了理賠,但後來保險公司開始以「車輛性質改變」為由拒賠,出於為消費者的考慮,途歌又按照「非營運」車輛進行了投保。「我們已經投保了交強險和商業險,保險公司應承擔賠償。此案為侵權法律關系,如保險公司免責主張成立,應由當事人自行承擔責任。」途歌公司工作人員強調說。

C. 我的車被共享汽車撞壞了,當事人耍賴不予以墊付修車費用,怎麼辦共享汽車公司有沒有責任和義務先行賠付

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則確定賠償責任:
(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
(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
共享汽車保險齊全,不會墊付費用的。起訴吧。

D. 廈門大學老師及女友被司機駕駛共享汽車撞死,共享汽車是否需承擔責任

廈門大學老師及女友被司機駕駛共享汽車撞死,共享汽車需承擔責任。肇事車輛所屬的 " 摩范出行 ",為華夏出行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事發時該公司沒有汽車租賃經營許可證,車輛本身沒有租賃證,在廈門系非營運車輛。這是一個沒有出租許可證的黑公司的車輛,所以這個公司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主要責任並不是這個公司的,主要責任還得是駕駛員來承擔。沒有能力駕駛汽車就需要多到沒有人的地方去練習一下,不然這種冒然開車上路,對自己和別人都會造成危害。接下來我就來說一說,廈門大學老師及女友被司機駕駛共享汽車撞死共享汽車需承擔責任的原因。

三、共享汽車需承擔責任是因為沒有了解承租人信息

肇事車輛所屬的 " 摩范出行 "並沒有了解這個承租汽車的駕駛員的信息,因為這個駕駛員才拿到駕照5個月左右,駕駛的汽車是需要有實習標志的汽車,所以肇事車輛所屬的 " 摩范出行 "明知自己的車輛沒有實習標志還租賃給駕駛人員。

E. 共享汽車被貼了罰單,責任應該如何分擔

共享汽車出現違章的,由租用共享汽車的駕駛者處理,如果租用共享汽車駕駛人交通違法未及時處理的,視為自動委託運營商家收取代理費用,由商家代辦處理交通違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七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應當及時糾正。


而後者所產生的產品責任則可以訴諸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侵權責任法等,平台自身的「免責條款」不能免除此類法定責任。

F. 如果開共享汽車出事故的話,是自己賠還是走保險

共享汽車一般有交強險商業險。商業險包含車損險,三者險,車上人員責任險,不計免賠等等,應付一般的事故綽綽有餘的。共享汽車只要買了保險,撞傷人保險公司交強險肯定賠。交強險實行的是無過錯責任,不管司機有沒有過錯,撞傷人都給賠。交強險也幾乎沒有什麼除外責任。



汽車上保險的時候登記的性質是非運營車輛,如果在此後車輛使用性質發生改變,成為了事實上的運營車輛,保險公司該不該賠,律師楊永華認為,如存在車輛使用性質變更的問題,那一旦出現交通意外事故,責任就是在於你個人,在於你駕駛者,你是需要負責整個交通事故的整個流程,還有這個賠償的問題的。同時因為這個事故造成這輛車他的暫停使用,你每天也需要承擔這部分費用。

平台與租賃者之間是出租人與承租人的關系,而非運營者與乘客的關系。因此,平台應承擔與其出租人地位相適應的責任,包括車輛年檢、保養以及保證能夠正常上路行駛等。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G. 為何說共享汽車的免責條款實際並不免責

據報道,目前在共享單車的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車輛損壞、剎車失靈等問題,而共享汽車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後果將不堪設想。某租車公司每日巡檢其投放的500輛共享汽車,需要近50人的團隊進行維護,運營成本很高,並且難度較大,如果有用戶蓄意破壞車輛,由於車輛短期多次使用加之各種因素,很難認定責任發生原因和責任人,造成追責困難。

因此專家表示,如果因為車輛問題產生交通事故,不論是汽車產品質量缺陷還是有人惡意損毀,平台應當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受害者、注冊用戶有權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權責任法等法律法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如果共享平台可以確定有人惡意損毀車輛,可在承擔責任後向該侵權人進行追償。

H. 共享汽車有了交通違章怎麼辦

用戶在租車期間發生交通違章、交管部門處罰或因用戶違規而導致租賃車輛被扣時,由用戶方承擔並支付罰款及其他損失。平台會將違章信息通知用戶,用戶應在10天內及時處理違章並繳納罰款。因用戶未及時處理違章、違規行為導致平台受到損失的,平台直接從用戶的租車押金中扣除相應費用。

在使用車輛期間發生事故,用戶可免於承擔保險范圍以內1500元以下的車損費用,其餘部分由用戶承擔。如未能立即報告事故和配合事故調查,則購買的不計免賠服務失效,應承擔全部損失責任和費用。

(8)共享汽車侵權責任擴展閱讀:

據人民網的消息,家住武昌的徐先生介紹,他今年3月在共享汽車平台注冊了用戶,繳納了近700元押金,上傳了身份證、駕駛證,審核通過後,可以用手機掃碼使用車輛。

在4月中旬,他收到平台推送的消息,稱他在使用車輛期間,有一條「不按導向車道行駛」的電子眼,需要罰款100元、記2分。徐先生說,在未處理這條交通違法期間,他無法再使用共享汽車。

I. 共享汽車行駛2公里兩後輪齊爆胎,責任算誰的

用戶投訴,啟動共享汽車不久後發生爆胎。
在公共交通不夠完善的區域,共享汽車已成為許多市民早晚高峰和深夜出行的最佳選擇。嘉定區的耿先生上下班就使用「EVCARD」共享汽車,可他沒想到,使用第4次時遭遇後輪兩車胎爆裂,差點翻車。近來有不少市民反映,共享汽車在使用中遇到爆胎、引擎失靈、年檢未過遭處罰等問題。共享汽車的質量監管是否過關?如何才能讓共享汽車出行更安全?
行駛2公里兩後輪齊爆胎
去年12月18日17時09分,耿先生打開手機里的「EVCARD」APP,選擇了一輛牌照為滬FY8597的奇瑞EQ,這是一輛充電共享汽車。上車前,耿先生轉了一圈沒發現什麼明顯破損情況,就載著兩位同事從青浦「e通世界」北區出發,開往華徐公路蟠中路附近。剛開出2公里左右,車輛突然撞向水泥隔離帶。隨後車身打轉,車尾也與隔離帶發生撞擊。所幸車速不快,車上三人沒有受傷,但被嚇得不輕。耿先生下車檢查,發現兩個後輪胎全部爆裂。
他立即打電話聯系EVCARD客服,提交現場材料。對方確認行駛證是否放在車輛上後,讓其等待公司派遣的拖車。交警趕來後,確認是由爆胎引發的單方面事故、損失自負。半小時後,拖車將車輛拖走。去年12月29日,耿先生收到EVCARD的簡訊,顯示車輛維修費共3150元。由於耿先生購買了維修費2000元以內「不計免賠」服務,超過部分收取20%作為折損費,即230元,加上保險上浮費300元,所以耿先生需支付530元。
「維修費用為何要我承擔?」耿先生質問EVCARD,對方稱「沒有遇到過兩個車胎都爆的情況,只能是駕駛操作的問題。」對此說法耿先生不認可,共享汽車平均每天使用率是4到7次,磨損程度比一般車輛要高,維修保養若不及時,誰都有可能成為車輛磨損帶來事故的「接盤俠」。如今兩個輪胎在行駛中爆裂,明顯是輪胎不行了,耿先生覺得是公司疏於車輛的日常質量檢查。
爭執之下,EVCARD公司沒有給耿先生一個合理的解釋,堅持將原因歸為駕駛不當。耿先生拒絕支付賠償後兩周,EVCARD自行從耿先生支付的押金1000元中扣除費用。
共享汽車權責需更加明確
2018年1月25日,EVCARD運營服務負責人向記者反饋耿先生的事故後台處理過程,確認其使用的EVCARD汽車雙胎同時爆胎,但不排除消費者事故後受到撞擊,或者碾壓到異物造成,相關維修費用仍需消費者承擔;在一張給出的網點溝通截圖中看到,網點負責人寧某也認定車輛本身沒問題,理由是「客戶取車的時候輪胎是好的」。這在EVCARD公示的會員守則中有相應「免責條款」:會員取車前,應仔細檢查確認車輛是否正常完好,不限於檢查車輛外觀、車輛車窗、車燈、車鏡等是否有毀損或劃痕,車輛輪胎狀況是否有鼓包、起皮破損等異常現象,車輛前檔車窗右上角有無保險標、環保標、年檢標等標志。按照《侵權責任法》第49條規定,租車公司維護保養不善致用車糾紛,用戶維權先得跨過「舉證難」這關。建議交通行業主管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關注共享汽車使用中的問題,對加重用戶負擔的不合理條款予以修改完善。
記者體驗
一進車內,香煙味撲鼻而來
1月22日,記者選擇黃浦區復興SOHO至仙樂斯廣場兩處較大的EVCARD取還網點,體驗共享汽車實際車況。打開「EVCARD」APP後,地圖上顯示的綠色圖標即當下停放著EVCARD的停車場及可用數量,點擊標記後,會跳出停車場的地址信息、可用車輛數、車輛車型及其電量情況。記者提交了本人駕照信息,通過人臉識別後,隔天就審核通過。押金從1000元至4000元不等,對應不同等級車型的使用權限。
在復興SOHO地下5層,EVCARD專區有25個泊位,可用車12輛。記者選擇了一輛車牌號為滬HYO296、顯示已充滿電、續航為150公里的奇瑞EQ,車齡1年4個月。按照「預約—取車—用車」指示成功預訂,再點擊APP上顯示的「開車門」選項後,就可以進入駕駛。記者留意到,這輛車里程數已達47000公里,車輛實際顯示續航里程僅135公里。一進車內,一股濃重的香煙味撲鼻而來,即使貼著禁煙標志,車內依然煙頭泥垢遍布,副駕駛座處顯示上次清潔時間為2017年12月16日。
巡檢靠眼看,存在一定滯後
記者在現場遇到一名EVCARD的巡檢人員,向他了解日常巡檢情況。他說,他主要負責車輛檢查、輪胎檢查和車輛調度,並做一些簡單的清潔。那如何判斷車況是否有問題?對方稱看儀表盤上的電機、電控、電壓參數,看一下車胎,用腳再蹬一蹬,「差不多就沒問題」。
肉眼看能看出真正的問題嗎?「差不多」就可以放心開嗎?嘉定區的汪先生也反映,他曾在浦東機場T2航站樓租到一輛車牌號為「滬FY7895」的汽車,行駛途中被交警發現沒有貼最新的年檢標志,扣了3分罰了200元。汪先生覺得冤,「既然停在那裡,想當然以為各項手續都齊備了。」
大部分市民的心態和汪先生一樣:車輛已出廠供大家使用,車輛本身的各項手續、性能都應該合格,還要及時更新、檢修。一旦共享汽車車況差、手續不齊備,安全風險很大,需要更專業的檢測和更密集的巡查。對此,EVCARD一名負責人說,公司已在上海投放7000輛共享汽車,每10輛至14輛車配備1名巡檢人員,要求每天檢查。不過,確實存在因車輛流動造成保養檢測滯後的情況。

J. 共享汽車違章怎麼處理

共享汽車違章需視情況而定責任,在使用過程中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司機都要承擔責任,除非是汽車本身存在故障,才是平台的問題。

因此「共享汽車」在面臨交通事故時,需要區分是雙方駕駛員責任還是汽車本身瑕疵帶來的產品責任。前者只需依照現有的交通責任事故認定規范進行歸責即可,而後者所產生的產品責任則可以訴諸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侵權責任法等,平台自身的「免責條款」不能免除此類法定責任。

(10)共享汽車侵權責任擴展閱讀:

在國家層面上,目前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共享汽車』是屬於汽車租賃,不帶駕駛員服務,與計程車不同。目前針對汽車租賃的地方法規差異很大,比如說北京市規定要經過批准才可以,而河北卻沒有這個規定。

現階段,『共享汽車』是法律上的一個盲點,因此,應盡快通過立法對汽車租賃有一個法律上的評價,以此指引產業發展;同時,汽車租賃行業應當誠實經營,公平經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共享汽車」屬於「互聯網+出行」的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雖然沒有專門的立法對其進行調整,但也要受到道路交通安全法、《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現行法律、法規、規章的調整。

閱讀全文

與共享汽車侵權責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