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暴者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如果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婚姻法》第43條第3款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愛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的規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一)歐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四)虐待家庭成員,受虐待人要 求處理的;(五)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脅迫或者誘騙不滿十八歲的人表演恐怖、殘忍節目,摧殘身心健康的;(七)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根據《婚姻法》第43條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受害人要求依法處理的,公安機關才能受理,受害人不向公安機關要求處理的,公安機關不予處置。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二條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一)歐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四)虐待家庭成員,受虐待人要 求處理的;(五)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脅迫或者誘騙不滿十八歲的人表演恐怖、殘忍節目,摧殘身心健康的;(七)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
㈡ 家庭暴力在法律上允許么
不允許,是違法行為。
如果家庭暴力致人輕傷,那是故意傷害罪,將面臨刑事責任。
我國《中國婦女發展綱要》:
1995年國務院發布《中國婦女發展綱要(1995-2000)》,綱要確定中國婦女在未來五年內的具體發展目標之一是:「有效遏制對婦女的暴力侵害及拐騙、買賣婦女的犯罪行為和賣淫嫖娼違法活動。」綱要規定:「依法保護婦女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堅決制止家庭暴力。」
《《婚姻法》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家庭暴力的防治做了規定:
1、總則中將「禁止家庭暴力」(第3條)上升為基本原則。這一原則是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保護憲法原則的體現,也為今後各地制定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規、規定提供了法律依據。
2、在裁判離婚的法定理由中,將配偶一方「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作為法院對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離婚案件,作出准予離婚的法定理由之一。
3、在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一章,規定了對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救助措施與施暴者的民事法律責任(第43、44條與第46條)。例如,第46條規定,配偶一方因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而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賠償。
㈢ 家庭暴力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哪些合法權益
家庭暴力的形式有多種,包括身體暴力、冷暴力、性暴力等。至於侵犯哪些權利,還要具體行為具體分析,以下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權利,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條第一款規定:「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第5條第四款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1、生命健康權。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的權利。2、人身自由權。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剝奪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3、姓名權。未成年人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濫用和假冒。4、肖像權。未成年人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其肖像。5、名譽權。未成年人享有名譽權,其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未成年人的名譽。6、榮譽權。未成年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其榮譽稱號。7、財產所有權。國家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卦、扣押、凍結、沒收。8、財產繼承權。未成年人享有合法財產的繼承權,並受法律保護。9、著作權。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權(版權),依法有署名、發表、出版,獲得報酬等權利。10、專利權。未成年人對其獲得批準的專利享有專利權,並依法得到保護。11、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未成年人對國家各項工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批評、建議、申訴、控告和檢舉的權利。12、取得國家賠償權。未成年人依法有取得國產賠償的權利。13、宗教信仰自由權。未成年人有宗教信仰的自由。14、民族風俗習慣自由權。未成年人的民族風俗習慣依法受到保護。1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對未成年人的信件,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或檢察機關依法進行檢查,或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10歲以下)的信件,由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代拆外,未經未成年人本人同意,任何組織和個人(包括家長和老師)不得私拆、截留、隱匿、毀棄。16、受教育權。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㈣ 家庭暴力,侵犯了什麼權
侵犯了對方的健康權。如果沒有導致肉體上的損害僅導致心理和器官功能的損害,則侵犯了健康權。
㈤ 為什麼許多公民沒有意識到家庭暴力是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
有關部門對家庭暴力問題重視不夠。一些單位的領導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庭的一般內務,他們不提問也不幹預。一些法官調解而不判決受害者離婚,是因為他們無法忍受家庭暴力,使施暴者能夠更肆無忌憚地實施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