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銷售侵權商品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免責條件是什麼(請寫出具體法律法規)
如果侵權行為成立,一是停止銷售。二是賠償損失,具體金額要看具體問題了, 免責條件估計很少,除非你和提供商品的廠家簽訂的協議規定了他必須保證該商品不侵犯任何第三人權利,如果有侵權則由他負責~
② 關於商品侵權問題
同問,樓主你為神馬不另起爐灶,一定要用別人的商標?如果你是苦於不回清楚你使用的答商標是不是已經有人正在使用,那麼建議你去工商局申請營業執照。申請執照費用不高,百十塊錢。申請程序中有一個起字型大小環節,工商局要在他的系統上核實你上報的名字有沒有別人在用。如果工商局許可你使用的字型大小,那就沒問題,放心用,不會有侵權糾紛。如果工商局不允許你使用,那你就再換一個名字,一直到不重名允許你使用為止。希望能幫倒你,祝你生意興隆。
③ 以下哪些行為屬於商品侵權行為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產品侵權行為,是由於存在缺陷的產品造成他人人身、財產的損害,而應由缺陷產品的製造者或者銷售者承擔賠償責任的侵權行為。 構成產品侵權責任,須具備以下要件: 1、須有缺陷產品。 構成產品侵權責任的首要條件,是產品缺陷。 產品,是指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的產
產品侵權行為,是由於存在缺陷的產品造成他人人身,財產的損害,而應由缺陷產品的製造者或者銷售者承擔賠償責任的侵權行為。
構成產品侵權責任,須具備以下要件:
1、須有缺陷產品。
構成產品侵權責任的首要條件,是產品缺陷。
產品,是指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的產品。
產品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經過加工、製作,未經過加工製作的自然物,不是產品;二是用於銷售,因而是可以進入流通領域的物。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
缺陷分為三種:一是設計缺陷,是指產品在設計時在產品結構、配方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危險。二是製造缺陷,是指產品在製造過程中,因原材料、配件、工藝、程序等方面存在錯誤,導致製作成的最終產品上具有不合理的危險性。三是警示說明不充分的缺陷,是指產品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合理危險,在銷售的產品上沒有予以充分的警示與說明的缺陷。
2、須有人身、財產的損害事實。
產品侵權責任中的損害事實與其他侵權行為的損害事實相比,往往具有受害人多、損害嚴重、損害發生的時間有早有晚的特點。人身損害包括致人死亡和致人傷殘。
財產損失,不是指缺陷產品本身的損失,即購買該產品所付價金的損失,而是指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的損失,其范圍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精神損害,是指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給受害人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和感情創傷,一般不是指受害人名譽權等人格權或者人格利益的損害。
產品侵權造成精神損害,多數是指人身傷害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對此應當予以撫慰金賠償。
3、須有因果關系。
產品侵權責任中的因果關系,是指缺陷產品與受害人的損害事實之間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產品缺陷是原因,損害事實是結果。
確認產品責任的因果關系,要由受害人證明,證明的內容是,損害是由於使用或消費有缺陷的產品所致。
產品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其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
其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其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④ 關於商品的侵權問題
第一,商標從申請到最終確權拿到商標證,大概要一年時間,你現在實際上還沒有獲得商標權,也無法有效維護商標權。
第二,對於包裝形式,需要通過專利來保護,例如外觀設計專利,如果沒有申請專利權,當然也是無法有效維護包裝形式的。
⑤ 什麼叫做商品侵權(知識產權侵權,圖片發布侵
商品侵權的關鍵點:未經授權、使用他人知識產權用於謀利。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方式:
1、未經允許擅自盜用他人的商標、專利。
2、出售的商品在外觀、包裝上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
3、未經允許擅自盜用他人企業名稱、品牌以裝修店鋪。
4、未經允許擅自在商品中使用他人圖片,侵犯肖像權、圖片所有權的(針對企業)。
提交舉報,請您提供:被舉報人QQ號,相關的商品鏈接、營業執照(須有效年審期內)、商標注冊證、專利證書、版權證明文件及其他工作人員要求您提供的文件等,如舉報圖片發布侵僅,可提供原始圖片證明(時間戳等,肖像權人--模特的身份證明,雙方合同等以證明侵犯其肖像權),工作人員將根據您提供的情況盡快確認。
處罰細則:
侵犯第三方知識產權, 是指除「出售假冒商品」行為以外的其他侵犯第三方合法知識產權的行為,包括但不限於侵犯第三方合法擁有的注冊商標專用權、著作權及專利權的行為。每次扣 25分(注意:品牌商僅授權銷售商品,未明確授權使用品牌商的圖片、或將經授權商品的商標用於商業宣傳,易導致消費者對商品來源造成混淆誤認的,仍然構成 侵權)。包括但不限於下述情形:
2.1賣家在所發布的商品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對商品的文字描述、圖片或所使用的店鋪名、域名等信息中侵犯第三方合法知識產權。
2.2賣家出售仿冒他人注冊商標,易使消費者混淆誤認的商品的。
2.3賣家出售侵犯他人專利權的商品的。
2.4賣家出售的商品涉嫌侵犯第三方合法知識產權的其他行為。
2.5 賣家通過拍拍平台所施行的其他侵犯第三方合法知識產權的行為。
同一權利人在3日內對同一賣家的投訴視為一次投訴。
⑥ 什麼叫商標侵權
商標侵權
商標侵權行為是指違反商標法規定,假冒或仿冒他人注冊商標,或者從事其他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1、假冒或仿冒行為
是指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
2、銷售侵犯商標權的商品
這類侵權行為的主體是商品經銷商,不管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只要實施了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都構成侵權。只是在行為人主觀上是善意時,可以免除其賠償責任。商標法第56條第3款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這種侵權行為是商標標識侵權的問題,包括"製造"和"銷售"兩種行為。
4、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這種行為又稱之為反向假冒行為、撤換商標行為。構成這種侵權行為必須具備兩個要件:
(1)行為人未經商標所有人同意而擅自更換商標;
(2)撤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進行銷售。
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根據商標法實施條例第50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的規定,下列行為屬於"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商標侵權行為:
(1)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志作為商品名稱或者商品裝潢使用,誤導公眾的;
(2)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
(3)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字型大小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
(4)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注冊的馳名商標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上作為商標使用,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
(5)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域名,並且通過該域名進行相關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
⑦ 法律,侵權,商品名稱
據最高抄人民法院《關於襲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字型大小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屬於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
由此規定說明,此種形式的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必須同時具備:(1)文字相同或近似;(2)在相同或者在類似商品或服務上使用;(3)突出使用;既將與注冊商標文字相同或相近似的字型大小從企業名稱中脫離出來,醒目的使用;(4)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