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理解先服從 後投訴的意思
先服從,就是先接受這項處罰或者這項服務,之後再投訴。
2. 商場制定規章制度,我們應該無條件服從嗎如何投訴懂法律者進!
起訴吧。他們這樣明顯是違法的。你們之間是租賃合同關系,商場的制度應在簽訂合同之前聲明,事後的變動需要與你們協商,而且也得合理。建議你們聯合起來(有10人以上就能從當事人中推選代表,搞成代表訴訟,比較有震懾力),在當地找個律師咨詢下,合適的話就請個律師,這種官事好打。只是得當面解答具體情況。很多東西是在這上面說不清的。
3. (轉)如何處理不服從管理的員工
在一個單位里群體內部的沖突是常見的,管理者如果遇到不服從管理的員工,確實是一件頭痛的事。但是當沖突擺在你的面前時,想躲過去是不可能的。惟一的方法是面對它,分析它,並想辦法處理好。
1、採取正式談話效果不一定好,可以私下找他,在聊天中,對他的業務能力給予肯定,對於他出色的工作給予表揚,同時告訴他,我需要你的支持。
2、當管理者對這個員工做了許多工作,但他根本就沒把你當回事的情況,這時候,你就不必為他花費更多的時間了。此時可以明確地指出他的錯誤和缺點,如果他還是我行我素,不服從管理,就應該毫不猶豫的將他開掉。因為這種人留下來絕對是害群之馬。
優秀管理者的工作不單是讓上級領導看你是怎樣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你的部下能知道你是怎樣的管理者,有多大的能力,從而決定是否服從你。數種方法確實無效的「關鍵」人物,你可以嚴肅處理,絕不手軟。因為這是為了整體的利益,為了單位的發展,為了所有的員工,也是為了自己。
4. 對法院的二審不服從,如何向高院申訴,怎麼個流程!
二審是終審判決,不能再上訴,但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對二審判決不服,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或是進行申訴,申訴指直接向上一級法院申訴,類似申請再審,或是向上一級檢察院申訴請求檢察院向法院抗訴。
如果是民事二審判決的話,不服,向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再審必須有法定的理由,法院才會啟動再審(審判監督程序)。
依據《民事訴訴法》第一百七十八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一百七十九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4)服從投訴擴展閱讀:
審判監督程序
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及其許可權
1.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和審判委員會
(1)此處的 「 各級人民法院 」 是指作出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
(2)該人民法院院長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3)審判委員會經過討論作出本院再審的決定。
2.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對於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正確,但是在適用法律上有錯誤,或者案情疑難、復雜、重大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由原審人民法院審理的情況的案件,也可以提審。
3.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
(1)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2)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需要提出抗訴的,由控告申訴部門報請檢察長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人民檢察院決定抗訴後,由審查起訴部門出庭支持抗訴。
(3)最高人民檢察院發現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者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發現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者裁定確有錯誤時。
可以直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或者指令作出生效判決、裁定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407、408條)。
(4)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①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的;
②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
③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④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406條)。
重新審判
開庭審理、不開庭審理與不得加重刑罰的情形
(1)人民法院審理下列再審案件,應當依法開庭審理:
①依照第一審程序審理的;
②依照第二審程序需要對事實或者證據進行審理的;
③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
④可能對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加重刑罰的;
⑤有其他應當開庭審理情形的。
(2)下列再審案件可以不開庭審理:
①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但適用法律錯誤,量刑畸重的;
②1979年《刑事訴訟法》施行以前裁判的;
③ 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原審自訴人已經死亡或者喪失刑事責任能力的;
④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在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監獄服刑,提押到庭確有困難的;但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人民法院應徵得人民檢察院的同意;
⑤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按規定經兩次通知,人民檢察院不派員出庭的。
(3)人民法院審理共同犯罪再審案件,如果人民法院再審決定書或者人民檢察院抗訴書只對部分同案原審被告人(同案原審上訴人)提起再審,其他未涉及的同案原審被告人(同案原審上訴人)不出庭不影響案件審理的,可以不出庭參與訴訟。
(4)除人民檢察院抗訴的以外,再審一般不得加重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的刑罰。不具備開庭條件可以不開庭審理的,或者可以不出庭參加訴訟的,不得加重未出庭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同案原審被告人(同案原審上訴人)的刑罰。
5. 怎麼投訴10086
網上投訴方法:
一、可以上官網投訴,打開中國移動通信官網
(5)服從投訴擴展閱讀
投訴與建議條款要求:
各項電子服務的所有權和運作權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2.用戶提供詳盡、准確的個人資料;
3.中國移動通信投訴中心不公開用戶的姓名、地址、電子郵箱和筆名;
4.中國移動通信投訴中心保留刪除惡意投訴工單的權利;
5.用戶個人對網路服務的使用承擔風險;
6.用戶須承諾不傳輸任何非法的、騷擾性的、中傷他人的、辱罵性的、恐嚇性的、傷害性的、庸俗的,淫穢的等信息資料;
7.用戶不能傳輸任何教唆他人構成犯罪行為的資料;
8.不能傳輸助長國內不利條件和涉及國家安全的資料;
9.不能傳輸任何不符合當地法規、國家法律和國際法律的資料;
10.未經許可而非法進入其它電腦系統是禁止的;
11.用戶若在網上散布和傳播反動、色情或其他違反國家法律的信息,本系統的記錄有可能作為用戶違反法律的證據;
12.所有發給用戶的通告都可通過重要頁面的公告或電子郵件或常規的信件傳送;
13.服務條款的修改、服務變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都會以此形式進行;
14.網路服務條款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解釋相一致,用戶和中國移動通信投訴中心一致同意服從高等法院所有管轄;
6. 如何投訴拼多多
(受害者曝光拼多多黑幕!入駐商家需謹慎!)
本人近日在拼多多注冊商家店鋪,並繳納2000元保證金,由於初次接觸網店沒有仔細閱讀條款正當平台舉辦返券活動,本人線下也有實體店,就讓顧客從平台付款享受平台補貼部分,順便能幫助提升新店銷量,不料被系統風控告知存在套券行為處罰套券金額十倍罰金(2480元)而且不予申訴,聯系客服人員也表示一切都在合作協議中體現我們必須服從沒有申訴權利,完全霸王條款,而且處罰信息只有電腦PC端可以查看,本人很少使用電腦通常使用手機登錄商家端,手機端從未出現過任何提示以及處罰信息,以至於該處罰已經判定後我又交易了幾單才導致處罰金額如此之大,該系統存在嚴重掩人耳目嫌疑利用霸王處罰條款詐騙新手商家,多數入住商家在被接到處罰後才得知處罰如此之重簡直重的離譜,並且本人在得知此情況後及時將交易訂單全部退款取消還是被告知無法挽回,並且退款申請也不予通過,我搞不懂平台既然給我發補貼券那麼該券的使用權不是在我本人嗎,我自己的券我沒有分配許可權嗎,憑什麼我用自己的券買自己的東西就不行,換句話說你們平台為什麼支持這種形式的交易卻又要處罰,很明顯該平台是有意圖的布置該陷阱讓新手商家上套好從中「合法」詐騙入住者資金,然後利用成千上萬像我一樣的受害者的「處罰金」實現平台的「正常」運營,拿著商家的罰金彌補消費者的購物補貼,這和非法詐騙集資有什麼區別!望更多想入駐該網站的朋友們多加小心防範,尤其新手商家,已經很多商家反應該平台惡意處罰了,他們平台現在起步階段要的是用戶量所以他們只認消費者,只要有消費者投訴商家多數都是損害商家的利益來顧全用戶,一個處罰都是10倍並且沒有講理的地方,一不小心就會讓你血本無歸,拼多多黑幕深,入駐需謹慎!
7. 經理投訴員工不服從安排,該怎麼維護
第一是經理身上的問題,
經理不同於基礎員工的地方就在於要會管理和運營,如用店面來舉例,經理就要懂得當老闆不在的如何讓一個店正常的運營下去,對於他手下的基礎員工他要知道怎麼去進行管理,
第二是員工:員工之所以沒能升值,就是在你身上還有很多沒有做到的,所以有兩點,
一是不要不服,
另一點是不要想著越級,
這會讓你在經理手底下會很不好混下去。
同意請採納哦!
8. 如何投訴10086
網上投訴方法:
一、可以上官網投訴,打開中國移動通信官網
(8)服從投訴擴展閱讀
投訴與建議條款要求:
各項電子服務的所有權和運作權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2.用戶提供詳盡、准確的個人資料;
3.中國移動通信投訴中心不公開用戶的姓名、地址、電子郵箱和筆名;
4.中國移動通信投訴中心保留刪除惡意投訴工單的權利;
5.用戶個人對網路服務的使用承擔風險;
6.用戶須承諾不傳輸任何非法的、騷擾性的、中傷他人的、辱罵性的、恐嚇性的、傷害性的、庸俗的,淫穢的等信息資料;
7.用戶不能傳輸任何教唆他人構成犯罪行為的資料;
8.不能傳輸助長國內不利條件和涉及國家安全的資料;
9.不能傳輸任何不符合當地法規、國家法律和國際法律的資料;
10.未經許可而非法進入其它電腦系統是禁止的;
11.用戶若在網上散布和傳播反動、色情或其他違反國家法律的信息,本系統的記錄有可能作為用戶違反法律的證據;
12.所有發給用戶的通告都可通過重要頁面的公告或電子郵件或常規的信件傳送;
13.服務條款的修改、服務變更、或其它重要事件的通告都會以此形式進行;
14.網路服務條款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解釋相一致,用戶和中國移動通信投訴中心一致同意服從高等法院所有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