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消費糾紛預先賠付制度

消費糾紛預先賠付制度

發布時間:2021-06-14 22:19:53

1.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雙倍賠償

1.關於違約賠償損失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2.關於違約和違約金的規定。《合同法》第114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的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3.肯定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關於雙倍賠償的侵權賠償制度。
4.明確了一個合同既有違約金,又有定金時如何適用的問題。現行合同法將違約金和定金的賠付制度作為一個選擇性的制度,當事人可以任意選擇用支付違約金的方式賠償損失,或者用雙倍返還定金的方法賠償損失。
5.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2. 消法十倍賠償是怎麼規定的

分析如下: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2、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資料來源:網路:規定)

3.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怎樣賠償的

您好。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當滿足法定情形時,對消費者存在雙倍賠償制度。
參考法條: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九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參考內容:法律界網站法務通VV

4. 欺詐消費者行為賠償標准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一)商品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商品標準的; (四)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六)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 (七)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 第四十一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 經營者違反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第四十四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方式承擔民事責任。消費者與經營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履行。 第四十五條 對國家規定或者經營者與消費者約定包修、包換、包退的商品,經營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或者退貨。在保修期內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更換或者退貨。 對包修、包換、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費者要求經營者修理、更換、退貨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合理費用。 第四十六條 經營者以郵購方式提供商品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貨款;並應當承擔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第四十七條 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第四十八條 依法經有關行政部門認定為不合格的商品,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退貨。 第四十九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第五十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生產、銷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 (七)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八)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一條 經營者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二條 以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有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拒絕、阻礙有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 第五十三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或者包庇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3倍賠償和10倍賠償能否同時適用,法律依據是什麼

依據法律,三倍賠償和十倍賠償不同時適用。

「三倍賠償」是即將於2014年3月15日實施的新消法中的內容,該法第55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假設你的購物行為發生於2014年3月15日以後,就可以獲得價款三倍的賠償,因三倍不足500元,你能獲得500元的賠償。

「十倍賠償」是針對食品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96條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有毒有害食品直接危害消費者的健康,所以對經營者的懲罰力度更大。顯然,你的行為不受該法調整。

(5)消費糾紛預先賠付制度擴展閱讀:

特點:

1.以專章規定消費者的權利,表明該法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宗旨。該法列舉的消費者權利[1]有之多,體現出較高的保護水平。

2.特別強調經營者的義務。首先,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時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其次,以專章規定了經營者對特定消費者以及社會公眾的義務。

3.鼓勵、動員全社會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共同承擔責任,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不法行為進行全方位監督。

4.重視對消費者的群體性保護,以專章規定了消費者組織的法律地位。

保護權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頒布,明確了消費者的權利、確立和加強了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基礎、彌補了原有法律、法規在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調整作用不全的缺陷。我國現有法律、法規中有不少內容涉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如《民法通則》、《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等,但是對於因提供和接受服務而發生的消費者權益受損害的問題,只有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做出了全面而明確的規定。

維護秩序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通過規范經營者應對維護消費者權益承擔何種義務,特別是要規范經營者與消費者的交易行為,即必須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對社會經濟秩序產生重要的維護作用。

經濟發展

保護消費者權益不是消費者個人之事,當代社會的生產和消費的關系密不可分,結構合理、健康發展的消費無疑會促進生產的均衡發展。沒有消費,也就沒有市場。保護消費者權益成為貫徹消費政策的重要內容。因此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消費者在各項交易中力量本已極為弱小又歷來缺乏組織,不能通過團體的力量來與經營者組織體相抗衡,以致成為經濟上的從屬者,容易受到經營者的侵害。

由於這些原因,在現代經濟條件下,消費者在強大的經營資本面前,呈現出顯著無力的狀態,少數生產經營者為了追求利潤而不擇手段,使消費者置身於喪失財產乃至生命的危險之中。因此,要對處於弱勢的消費者進行保護。

6.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商家有欺詐行為,對消費者實行一加一賠償。欺詐行為怎麼界定

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欺詐消費者行為:
(一)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 的;
(三)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 謊稱是正品的;
(四)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 「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
(五)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准、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 品;
(六)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
(七)採取僱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八)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九)利用廣播、電影、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商品作 虛假宣傳的;
(十)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
(十一)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 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 品;
(十三)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7. 「首問制」,「賠償先付制」,你用到了嗎

去年的舊聞了,但是還是說說原因吧。 昨天,東城工商分局發布東城區2016年消費環境狀況報告,通報了一批消費維權典型案例。去年,因對出租廣告位不審查,工商首次向公共場所管理者——樂天超市崇文門店開出罰單成為最大亮點。東城工商分局通報稱,去年,《新廣告法》實施,該局在開展醫療違法廣告專項整治中,首次對公共場所管理者處以4.4萬元的罰款。去年東城工商分局稽查大隊在對國瑞城樂天超市有限公司北京崇文門分店檢查時,發現該場所張貼的北京當代醫療美容門診部醫療廣告內容未經審批,且含有「最具實力」、「獨有」等違法廣告內容。經過調查取證,該分店向北京當代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確實出租了廣告位,且並未對發布違法廣告的行為予以制止,形成了違法廣告發布的事實,造成了違法廣告發布的客觀影響,執法人員對其進行了處罰。執法人員表示,《新廣告法》實施以前,公共場所管理者常稱他們只是出租位置給廣告主,廣告主如何發布廣告和他們無關。此外,東城工商分局昨天還宣布,今年東城區將在11條特色商業街全面推行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 「兩項維權制度」。初期覆蓋商戶達500戶。東城工商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兩項維權制度」覆蓋的11條特色商業街區為:王府井大街、前門大街、南鑼鼓巷、紅橋市場、簋街、南新倉文化休閑街、鮮魚口美食街、崇外大街、五道營以及銀街和金寶街。消費者看到商戶中懸掛「兩項維權制度」示範店牌匾的都可以進行糾紛賠償先付。 據了解,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制度,是指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導致合法權益受損時,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進行維權。該經營者必須依法承擔首問責任,不得推諉。消費環節賠償先付制度,是指商場、市場和平台經營者與場所內的銷售者或服務者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簽訂消費者投訴賠償先付協議(條款)。當出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銷售者或服務者故意拖延處理或者無理由拒絕賠付,以及因銷售者或服務者撤場等情況導致消費者無法獲得賠償時,由商場、市場和平台經營者向消費者進行先行賠付。

8. 新消法有沒有對送貨延期賠償的規定

消費者反映的問題主要有:商家單方面取消訂單、不履行促銷活動的兌換承諾;商家拖延送貨、拖延承擔退換修的責任;電子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網站頁面對商品的宣傳與實際不符;售後人員保障方面存在問題,消費糾紛無法得到及時處理;頁面出現「一經售出概不退換」的霸王條款,或「百分之百」的絕對性用語等。
一旦因商品或服務質量問題出現消費糾紛,企業應先行賠付消費者。
在新消法中,提出了對第三方網路交易平台的先行賠付制度—如果在網路上購物,商品出現問題,消費者可以直接找網路交易平台交涉,而網交平台需要先行賠付。
新消法增加了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向消費者承擔先行賠付責任的條件,即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才承擔先行賠付責任。他們在賠付之後,也可以再向銷售者或服務者追償。
新消法還規定,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應知銷售者或服務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什麼是先行賠付
所謂先行賠付,就是當經營者不在時候,消費者可以向市場主辦單位提出賠償,然後再由市場主辦單位對經營者進行追償。只要消費者的理由是正當而且充分的,市場主辦單位就應站在消費者一邊——即使經營者在的時候,但如果不能實現賠償的話,市場主辦單位應該想盡各種辦法,要求經營者予以賠償,實在不賠償的時候,主辦單位有義務保護消費者權益,滿足消費者的索賠要求。也就是說,消費者在無法獲得應承擔實體義務的經營者賠償時,可以向一個相關第三人索賠,再由該第三人向應承擔實體義務的經營者追償的一種售後服務體系。
淘寶網店的先行賠付規則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使用手機支付、手游付費,在此背景下,用戶的權益如何得到保障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先行賠付已經成為不少互聯網企業推出的服務項目,目前,以淘寶、京東為代表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以58同城為代表的生活服務平台,以去哪兒網為代表的線上旅遊平台,以360為代表的移動安全公司紛紛針對不同服務領域推出了先行賠付措施。
「先行賠付」的定義:當淘寶網買家與簽訂「消費者保障服務協議」的賣家通過支付寶服務進行交易後,若因該交易導致買家權益受損,且在買家直接要求賣家處理未果的情況下,買家有權在交易成功後向淘寶發起針對賣家的投訴,並提出賠付申請。當淘寶根據相關規則判定買家賠付申請成立,則有權通知支付寶公司自賣家的支付寶賬戶直接扣除相應金額款項賠付給買家。

閱讀全文

與消費糾紛預先賠付制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