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區分民事盜竊與刑事盜竊,偷多少錢構
般來說,民事盜竊事後能否轉化為刑事盜竊關鍵要看行為人的這種故意是事前的,還是事後的。如果行為人事前就由蓄意通過秘密竊取被害人財物手段致使被害人償還債權數額後,再惡意佔有被害人財產不返還,那麼,行為人盜取被害人財產就意圖非法佔有,這就符合盜竊罪的主觀方面,應作為犯罪處理。相反,如果行為人繼續佔有所盜財物的故意是被害人承擔民事責任以後才產生,則不能轉化為刑事盜竊,而構成一種新的民事侵權,由當事人通過民事訴訟途徑尋求解決。
在量刑上應和普通盜竊相區別
普通盜竊案件,影響量刑的法定情節往往是數額、對象、後果、是否累犯及其他情節。另外,作為酌定情節的犯罪動機也會直接影響量刑。一般來說,善良的或者基於可以同情的動機實施的盜竊應當從輕處罰。作為民事糾紛或矛盾引起的民事盜竊,由於很多情況下,被害人自身確實侵犯了行為人的某些權益,即被害人自身存在一定過錯,或者有混合過錯。行為人出於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動機,才選擇了秘密竊取這一特殊手段來進行維權。因此,這種動機表明,行為人的主觀惡性較小,應當區別於意圖惡意秘密佔有他人財物的普通盜竊。再者,這種盜竊的社會危害性,主要來源於選擇維權的方式不當,因此,從後果上講也應當從輕處罰。但是,對於事前有故意,秘密盜取被害人財產,逼迫被害人承擔責任後,繼續佔有財物的盜竊行為,則不具有善良的動機,應和普通的盜竊同等對待,不能以民事糾紛為由從輕處罰。
⑵ 對民事糾紛還是盜竊罪的疑問。
從你描述的情況來看應該已經構成盜竊罪,而且公安機關已經立案,如果檢察院不予逮捕可向上級檢察院進行反映。
⑶ 這種事情屬於盜竊還是糾紛
這個情況公安機關一般不會立案偵查,原因有兩個:一是屬於經濟糾紛案件,應當向法院提起訴訟;二是數額沒有達到較大程度,一般盜竊案件,數額較大是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
⑷ 是盜竊還是經濟糾紛
是構成盜竊的
因為是在沒有人在的情況下搬走東西
有人在 就是搶劫了
⑸ 請問偷竊和盜竊有什麼區別
價值 偷竊一般指小偷小摸 在累計到一定價值達到刑事立案標准便轉化為盜竊罪量刑 偷竊歸治安管理處罰
⑹ 盜竊與侵佔 是怎樣區分
一、侵佔罪與盜竊罪概念的區分
侵佔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即明知屬於他人交與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佔為己有。犯罪對象只限於三種財物: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二是他人的遺忘物,遺忘物不等於遺失物,也不同於遺棄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盜竊罪,是指根據刑法第264條的規定,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
二、侵佔罪與盜竊罪的區別
侵佔罪和盜竊罪都以他人財物為對象,都侵犯了公私財物的所有權,主觀上都是故意,並都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為目的,這是二者的共同之處。但是,二者有著明顯的區別:
1、犯罪故意的內容和產生的時間不同。
前者行為人認識到自己是以非暴力的手段非法佔有自己業已持有的他人財物,且犯罪故意只能產生於持有他人財物之後;後者行為人認識到自己是以不為財物所有人或持有人知道的秘密方法非法獲取他人財物,且犯罪故意只能產生於非法獲取他人財物之前。
2、犯罪的客觀方面不同。
前者的手段既可以是秘密的,也可以是公開的或半公開的;而後者的手段只能是秘密的手段。
3、犯罪對象不同。
前者的對象只能是行為人在犯罪前已經持有的他人財物;而後者的對象則只能是行為人在犯罪前並不持有的他人財物。其中犯罪對象方面的差異應是區分侵佔罪與盜竊罪的關鍵的因素;
4、是否退還所產生的法律後果不同。
前者必須是拒不退還或交出他人財物的,才構成犯罪,而後者即使竊取他人財物之後又主動退還的,也已構成犯罪,主動退贓行為只能作為一個酌定量刑情節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