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意思自治侵權的案例

意思自治侵權的案例

發布時間:2021-06-14 17:57:44

1. 有沒有一些侵權行為的案例

倪XX、王X訴中國國際貿易中心侵害名譽權糾紛

一、事實概要

原告到被告下屬的超級市場購物,被告工作人員懷疑二原告偷拿東西,於是在公眾場合訓問二人,並根據市場內所貼無效公告,對被告進行搜查,未查到任何屬於市場所有的東西。原告起訴被告侵犯其名譽權。

二、裁判要旨

首先,公民或法人行使某一「權利」如果沒有法律的依據或者不符合法律的規定,都不能自認為有權利行使這樣的行為。法律從未賦予市場工作人員有盤 問顧客和檢查顧客財物的權利,因而被告無權張貼要求被告將自己的提包打開供被告工作人員查看的公告。

盡管此公告張貼在市場門口,但由於它沒有法律依據,因而是無效的,顧客有權不執行公告的規定。其次,被告工作人員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在公眾場合用帶有貶義的話語詢問原告是否偷拿東西,並根據市場內所貼 無效公告對原告的包裹、衣服等進行搜查。

上述行為足以使原告感到自己的社會地位已遭貶低,而且也實際影響了對二原告的品德、聲望、信用等方面的社會評價。

原告的名譽因此而受到損害。被告的工作人員是在工作崗位上履行被告為其規定的工作職責時對二原告實施侵權行為的,因此,其侵權民事責任應由被告承擔(依據 民法通則第43條)。

三、法院判決(處理)及適用的法律

在法院查清事實、分清是非後,雙方自行和解。被告願向原告表示歉意並向兩原告各支付1000元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害賠償,原告撤訴。

(1)意思自治侵權的案例擴展閱讀:

侵權行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或知識產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侵權行為發生後,在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就產生了特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

「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構成要件

一、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二、受害人的過錯

受害人的過錯,是指受害人對侵權行為的發生或者侵權損害後果擴大存在過錯。

三、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財產、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人所實施的不超過必要限度的行為。

四、緊急避險

緊急避險,是指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財產、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權益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而不得已採取的致他人較小損害的行為。

五、受害人的同意

受害人的同意,是指受害人在侵權行為或者損害後果發生之前自願作出的自己承擔某種損害後果的明確的意思表示。

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

(一)過錯責任原則

(二)無過錯責任原則

(三)公平責任原則

2. 侵權案例分析

林立公司侵權
專利法 第六條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回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答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七條 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壓制。
第八條 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

據以上規定 史密斯只是幫助做此項實驗 雖然沒有申請專利 但該實驗的科學數據及軟體的開發均是採用的布萊恩博士的設計理念 因此該成果應該屬於布萊恩博士的智慧成果 應該依照專利法予以保護 他是實際的所有者 史密斯的及林立公司行為構成侵權 侵犯了的是布萊恩的權利

3. 生活中的侵權與維權案例

沒有侵犯名譽權。所謂名譽權,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它為人們自尊、自愛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譽權主要表現為名譽利益支配權和名譽維護權。我們有權利用自己良好的聲譽獲得更多的利益,有權維護自己的名譽免遭不正當的貶低,有權在名譽權受侵害時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名譽侵權的形式 名譽侵權主要有下列幾種方式:侮辱,誹謗,泄露他人隱私等。 侮辱:是指用語言(包括書面和口頭)或行動,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用大字報、小字報、漫畫或極其下流,骯臟的語言等形式辱罵、嘲諷他人、使他人的心靈蒙受恥辱等。 誹謗:是指捏造並散布某些虛假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毫無根據或捕風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風不好,並四處張揚、損壞他人名譽,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侮辱、誹謗是常見的名譽侵權行為,民法通則101條明令禁止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他人名譽。對法人名譽的侵害,主要表現在散布有損法人名譽的虛假消息,如虛構某種事實,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以圖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等等,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譽權的侵權行為。 西餐廳貼有「衣冠不整者禁止入內」並不是針對小軍個人的行為,同時衣冠不整是一個事實表述,並不存在針對他人名譽的攻擊,所以個人認為不構成侵權。

4. 關於意思自治的案例分析

這些都需要有公證人最好就是律師事務所的證明

5. 侵權責任案例分析

王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解析】 本題考查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無過錯責任原則、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等。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是指因飼養動物的獨立動作而使他人的人身或財產受到損害而依法應由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的特殊侵權行為。動物致損屬於危險物致損范疇,為增強飼養人或管理人的責任意識,增加對人們安全的保障,減少社會危險因素,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但飼養人或管理人有抗辯事由,即受害人過錯或第三人過錯(應以受害人知其為誰為必要條件)可以免責。本題中,小男孩乙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其年齡和智力因素,他對自己的「勇敢行為」是負不了責任的(盡管其很自信),故不構成「第三人過錯免責」。當然甲與乙作為受害人本身並無過錯。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於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由於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十二條,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故:王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希望採納

6. 關於侵權的案例

大家都知道復的:

某著名網制絡公司在網游「泡泡堂」紅極一時的時候推出了與之十分相象的「XX堂」游戲,

在網游「跑跑卡丁車」越來越火的時候也模仿製造了自己的「XX飛車」,

在「網路知道」為網路公司獲取了巨大經濟效益的情況下也推出了自己類似的網路咨詢服務

7. 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則的案例及其分析

意思自治原則:是指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在法定范圍內的廣泛范圍內的行為自由,並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產生、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
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查得到意思自治得很多東西,我就從法理上說一下,你要說意思自治原則是沒有案例的,因為法律原則是只能體現的,如法無明文禁止即為自由。也就是說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國家就不得對其進行干預。行政機關也不得限制和干預民事主體依據民事基本法律享有的財產自由和人身自由。也就是在平等主體之間不違反法律的任何約定都是可以的,這也體現法的一個價值——自由,因為法官斷案是不會動不動就用原則來做依據的,要先適用規則,除非到了無法救濟的層面上,才會適用原則。但原則也是立法本意的體現,為平等主體之間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也更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8. 意思自治原則在侵權領域中是怎麼適用的

您好,《法律適用法》頒布之前,我國有關侵權適用原則的立法較為單一和死板,並且沒有體現出當事人意思自治和保護弱勢群體利益的特點。
我國《民法通則》第146條規定:「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但這一簡單的原則未明確規定侵權行為地的確定方法。而後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試行)》第187項中規定:「侵權行為地的法律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法律和侵權結果發生地法律。如果兩者不一致時,人民法院可以選擇適用。」 這一規定賦予了法官過多的自由裁量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私法示範法》和《民法草案》中對侵權行為均規定了有限的意思自治,但均未形成立法,在實踐中也未產生實際的影響。
2011年4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是我國建國以來的第一部涉外法律適用法。《法律適用法》最為突出的創舉即將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引入侵權責任領域。首先,《法律適用法》第3條明確規定:「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可以明示選擇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法律。」雖然這只是一條宣示性條款,但它將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規定在總則中,體現了該法的開放性和先進性。其次,《法律適用法》第44條規定:「侵權責任,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但當事人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用共同經常居所地法律。侵權行為發生後,當事人協議選擇適用法律的,按照其協議。」由此看出我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已經將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貫徹到侵權行為適用原則中,摒棄了《民法通則》中單一連接點的侵權行為地法原則,這種理念也與全球化先進立法理念相接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9. 保護當事人意思自治的案例有哪些

摘要: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是仲裁製度的首要原則,賦予當事人更為廣泛的仲裁自主權,是當前各國仲裁法律制度發展的共同趨勢。我國《仲裁法》的頒布實施對於完善我國民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隨著實踐的發展,現行仲裁法律制度的不足逐漸顯現,並制約著仲裁法在民商事糾紛解決中作用的有效發揮。現行《仲裁法》應立足於當事人意識自治原則的基本要求,在仲裁范圍、仲裁協議的效力、仲裁員和仲裁規則的選擇等方面適時進行必要的修改。
關鍵詞:意思自治仲裁范圍仲裁協議效力仲裁員選任
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是指尊重當事人的私法權益,允許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據自己的利益需要自主地做出各種仲裁安排和選擇,仲裁機構和仲裁員應當尊重當事人對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追求,充分關注仲裁機製作用的正常發揮。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是仲裁製度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貫穿於仲裁製度發展的全過程。在不同時代,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和限制有所不同,先後經歷了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完全自由時期、絕對限制時期以及相對限制時期等不同階段。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仲裁製度在解決國內、國際糾紛中的效益優勢和公正性日益凸顯,當事人的意志也得到了更為廣泛尊重,當事人意志早已成為仲裁程序的啟動之力。
我國1994年頒布的《仲裁法》基本上肯定了當事人的意思自主權,但在很多方面仍未切實遵循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的基本要求,而且與當前通行的國際仲裁製度存在著較大差距,在仲裁范圍、仲裁協議的效力、仲裁員和仲裁規則的選擇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關於仲裁的范圍
我國仲裁法第2條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對於合同糾紛可以仲裁,不會產生疑義,但對於「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由於法律無明確的范圍則極容易產生不同理解。實踐中,對諸如侵權糾紛、無形資產爭議等是否可以申請仲裁存在著不同的做法,往往使當事人無所適從,這種混亂現象的存在也影響了我國仲裁機構的聲譽和公信力。事實上,在民事糾紛中,財產既包括有形資產也包括無形資產。當事人既可以提出財產權益的請求,也可以提出非財產權益的請求。以「財產」為界定,將使相當一部分爭議無法選擇仲裁方式解決;即使當事人選擇了仲裁方式,也很可能被法院以不屬於仲裁范圍為由而認定仲裁協議無效。
關於仲裁的范圍,1958年的《紐約公約》將其規定為「契約性和非契約性爭議」。「契約性爭議」即合同糾紛,「非契約性糾紛」通常是指合同糾紛以外的其他糾紛,這比「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外延要大,而且相對而言也不容易產生歧義。國際上多數國家採納了這一標准,如《德國民事訴訟法》第1029條第1款規定:「仲裁協議是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將他們之間業已產生或可能產生的關於特定的無論是契約性還是非契約性法律關系的所有或某些爭議提交仲裁的協議。」荷蘭民事訴訟法也有類似規定。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國際往來的不斷擴大,各種商事侵權、商標許可協議、不正當競爭糾紛以及合同與侵權糾紛的競合等案例將大量增加,擴大爭議可仲裁的范圍有利於糾紛的解決和仲裁製度的發展。除了法律明文規定不準提起仲裁的爭議事項外,對提交仲裁的爭議事項應當尊重當事人的自主性選擇。為此,通過修改仲裁法或由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的方式以明確仲裁的范圍就顯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二、關於仲裁協議的效力
仲裁協議是仲裁機構取得仲裁權的前提,也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結果。關於仲裁協議有效的條件,各國仲裁法也大都做了較明確的規定。對於符合仲裁法定形式及實質要件的,仲裁協議的效力是不容質疑的。問題在於,現實中當事人因為法律知識欠缺或疏忽使訂立的仲裁協議存在不同程度瑕疵的情形也經常存在,這主要表現為:(1)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發生爭議時,同意將其提交仲裁機構或向法院起訴;(2)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未選定具體的仲裁機構,只約定發生爭議時提請仲裁;(3)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選定的仲裁機構並不存在;(4)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同時選定兩個或兩個以上仲裁機構進行仲裁的;(5)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約定以仲裁方式解決爭議,但同時又規定對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訴或上訴;(6)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對仲裁事項的約定不明確。此外,仲裁機構的名稱表述有誤、協議中約定了不得提請仲裁的事項等情況,在我國現實的仲裁協議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10. 民法:私法自治 意思自治 法律行為的案例

有套<<新遍以案說法>>的書,你可以查閱其中的兩本<<民法>><<合同法>>,在我印象中合同法好像是楊立新教授編的,都是生活中的真實案例挺不錯的,或者你可以看楊立新教授編的<<楊立新品百案>>也很不錯而且都是民法這一領域的

閱讀全文

與意思自治侵權的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