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起訴業主拖欠物業費適用於民訴法哪條規定
依據物業管理條例和民訴法一般規定即可,起訴業主基於的是物業合同、物業管理條例,民事訴訟法是提起民事訴訟應該依據的程序規定。
⑵ 我與前面物業產生糾分欠前面物業公司物業費,後面按接手物業有權要嗎
如果前後兩物業對此物業費達成債權轉讓合意並生效,後接手物業就有權收取。否則,後接手物業不能收取。
債權轉讓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才能有效:
(一)、必須有有效存在的債權;
(二)、債權的轉讓人與受讓人必須就債權讓與達成合意;
(三)、轉讓的債權必須具有可讓與性;
(四)、必須有轉讓通知。
關於債權轉讓通知的效力
《合同法》第80條第一款規定:「讓與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權轉讓通知發出後,可能會有下列幾種情況:
(1)債務人本人簽收,這種情況下,債權轉讓的效力當然及於債務人,債務人收到通知後,應當向受讓人清償債務,並可向受讓人主張對原讓與人的抗辯。
(2)債權轉讓通知書由其他人代收。債權是對特定的人的權利,而受讓人在債權轉讓協議成立後,取得的是向特定的人請求債權的權利,因此,其他人代收的行為,是否轉交債務人並不是確定的,未能達到使債務人了解債權轉讓的事實。因此,在此情況下,債權轉讓的效力應當不及於債務人。
(3)債權轉讓通知因種種原因被退回。這種情況下不應一概認為未通知,對於因債務人拒收而退回的,應當區別對待。在我國當然市場經濟條件下,僅從保護善意債務人的角度出發,似乎不利於當然糾紛的解決。債務人拒收是對債權轉讓的一種主觀態度,而非是因客觀原因造成未送達轉讓通知,是債務人對債權轉讓的態度,在債權轉讓中,債務人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無需徵得債務人同意。如果認定其無效的話對於誠信不足的惡意逃債者則是大開方便之門而不利於保護債權的實現和誠信原則的建立。
⑶ 如何看待相鄰權物業糾紛
前不久,南京玄武區法院受理了一起特殊的排除妨礙案件。家住某小區二樓的原告崔某訴稱,一樓住戶張某利用一樓的院子破牆開店,還搭建了門樓。這一門樓的平台頂與二樓陽台接近,致使竊賊很容易爬上平台進入二樓,故要求法院判決拆除門樓。據了解,像這樣因鄰居安裝空調網罩、種樹木過高、安裝防盜窗等可能影響居住安全而發生的物業糾紛日益增多。物管部門對此大多無能為力,而且,影響安全是否構成侵權在法律上並無定論,因此,如何處理這類糾紛,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有人認為,一樓住戶出於安全考慮裝防盜網,或因經營、生活需要建門樓、裝空調外罩等行為,並未侵犯二樓業主的權利;二樓業主如果害怕失竊,就應當在自家窗戶上也安裝防盜網。 玄武區法院一位法官認為,相鄰權是鄰居之間相互給予便利或接受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一樓建門樓,二樓裝上防盜網也不一定安全,一樓的行為肯定對二樓安全構成隱患。但是,這種妨礙沒有被現行法律明確規定所禁止。相鄰權一般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相鄰土地通行、使用權。如不得隨意堵塞通道,使用他人土地應給予必要的補償等。二是相鄰用水、排水關系。如對自然水不得妨礙下游或旁人的使用,不得在建房或開挖溝渠時,將滴水或流水直接瀉給他人。三是相鄰疆界關系。如不得越界建築,不得將己方種植的樹木根枝越界影響他人通風採光,不得在建造房屋時影響他人通風採光等。四是相鄰環境保護關系。即不得隨意排放廢水、廢渣,不得堆有害物質,不得造成噪音、粉塵污染等。(楊健劉大穎)
⑷ 造成相鄰權侵害,物業管理有責嗎
您好!根據相關規定,物業公司對小區內的裝修事項具有管理責任,具體包括:
一、裝修過程中須遵守的規則制定及公布;
二、裝修備案,及時掌握小區內的裝修情況;
三、出現違規裝修情況時及時溝通與輔助處理,防止違規裝修對其他業主的生活造成影響。
據此可見,物業公司沒有對裝修方講明規定,使裝修過程中發生侵權行為的,物業公司要承擔責任。謝謝!
⑸ 我與物業因物業糾紛未交物業費,2018年1月19日物業離場,2020年4月21日收到法院傳票請問過了起訴時效嗎
一般民事案件的時效是3年,案件還在時效范圍內
⑹ 有法律糾紛的物業費和滯納金的問題,該怎麼處理
物業提出的請求,你可抄以參考,可以同意,也可以拒絕。就是說:一碼歸一碼都是你的權利。
去年你接受了物業提供的服務,應該付費這是合同約定好的,你必須按照合同辦事。同理,物業公司敗訴,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法院的判決!
關於滯納金,也是按照合同約定交付,這是合同法保護的,如果你違約,物業可以起訴你。
如果合同沒有約定違約金滯納金,你補交物業費就是了,記得保存好發票或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