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企業拖欠我們物流公司運費不付款,我們有權利扣留他們的貨物嗎
有企業拖欠物流公司的運費,則物流公司是享有貨物的留置權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五條托運人或者收貨人不支付運費、保管費以及其他運輸費用的,承運人對相應的運輸貨物享有留置權,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本條所指的對「相應的貨物」留置貨物包括兩層含義:
1、對於可分的貨物,承運人留置的貨物應當合理和適當,其價值應包括未支付的運費、保管費經及其他運輸費用加上可能因訴訟產生的費用,而不能留置過多的貨物。當然如果承運人根本就沒有獲得任何費用,也可以對全部貨物行使留置權。
2、對於不可分的貨物,承運人可以對全部貨物進行留置,即使承運人已取得了大部分運費、保管費以及其他運輸費用。
(1)因運輸費糾紛扣押貨物擴展閱讀:
《汽車貨物運輸規則》第七十八條汽車貨物運輸的運雜費按下列規定結算:
(一)貨物運雜費在貨物托運、起運時一次結清,也可按合同採用預付費用的方式,隨運隨結或運後結清。托運人或者收貨人不支付運費、保管費以及其他運輸費用的,承運人對相應的運輸貨物享有留置權,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二)運費尾數以元為單位,不足一元時四捨五入。
❷ 有企業拖欠我們物流公司運費不付款,我們有權利扣留他們的貨物嗎我們之間沒有簽合同,只有代其運輸貨物
可向法院申請查封對方的貨物。
❸ 我的營運車輛被私自扣壓,對方說我在運輸途中把貨物弄濕了,要我賠償。當地派出所也不管。該如何解決
根據你反應的情況應該是貨運合同糾紛,這種糾紛時民事訴訟范疇的,不歸公安機關管轄。你的營運車輛被人私自扣押屬於民事侵權行為,因此你可以將扣押你車輛的人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判令對方返還車輛並賠償你車輛在扣押期間的營運損失。
❹ 欠我運輸費,我扣留其貨物,這樣事情我違法嗎
你好,你描述的這個情況,這么做是不妥的,因為這是兩個案件兩個性質。建議你還是趕緊起訴對方,只要對方有資產,就不用擔心收不到運輸費的。如果對方故意不給,等法院宣判申請強制執行就行。如果扣押了對方貨物,對方也可以起訴你的。希望能幫到您吧。
❺ 貨物運輸過程中不慎丟失,貨主要我原價賠償丟失貨物的錢,還要罰款1萬元把我的車扣押了!
誰主張誰舉證他說你偷貨那他要拿出合理的證據
扣車肯定是違法的,和貨物丟失的糾紛沒關系可以直接報警
❻ 運輸過程中非法扣押貨物,刑法是怎麼規定的
問題講的不清楚
貨物是被誰扣押,如果是國家行政機關行使職權進行扣押,那就不適用刑法的范疇而是治安管理處罰法了。
如果是運輸公司扣押,如果你沒有交付運輸費,對方有權對你貨物扣押,行使留置權。如果你程序和行為都無過錯,對方可能構成侵佔罪。
對於其它你可以拿著合同和其它憑證去找律師了
❼ 請問物流配貨站以之前貨款還未結清為由(其實已經結清的),私自扣押其他貨物,貨物價值5000元,犯什麼罪
如果物流配貨站所扣留的其他貨物是事先就在他們的保管下,那麼他們行使的是「留置權」,而不是犯罪行為。《擔保法》第八十四條 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留置權。法律規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適用前款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不得留置的物。
第八十二條 本法所稱留置,是指依照本法第八十四條的規定,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本法規定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如果你有證據證明之前貨款其實已經結清,可以起訴解決。
❽ 運輸公司私自扣留貨物應付什麼法律責任
這屬於合同糾紛。
協商不成,可以到法院起訴。我看關鍵是運輸公司是否在運輸途中有運輸過錯導致貨不能正常使用,還有就是合同中約定的運費支付條件。
建議帶合同和資料找律師談談先。
❾ 法院對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一、貨物運輸合同的特殊性
(一) 合同主體的特殊性
1、 承運人:提供運輸服務,其基本條件是應當具備相應的運輸工具;
2、 托運人:可以是貨物的所有人,也可以是貨物所有人委託的運輸代理人或者貨物保管人;
3、 收貨人:雖未參與運輸合同的訂立,但是運輸合同的收益人,享有接收貨物的權利的同時,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義務,如及時提貨、支付運費、負檢驗義務等。
(二) 合同形式的特殊性
運輸合同通常是標准合同,基本形式有托運單或者貨物運單,當事人也可以通過簽訂具體的書面合同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
(三) 合同變更、解除條件的特殊性
托運人享有法定的單方的合同變更、解除權,但對變更、解除合同造成的損失及費用,應當予以賠償。
(四) 運輸合同的不得拒絕性
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指具有獨佔地位以及其提供的服務具有公用事業性質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托運人通常、合理的運輸要求。
(五) 法律適用的特殊性
由於運輸行業的特殊風險,法律對承運人的某些權益予以特殊保護。故除合同法外,當事人的基本權利和責任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調整的,應當遵循普通法和特別法的適用原則。
二、關於當事人的訴訟主體資格
(一)承運人、托運人均可成為適格原、被告;
(二)兩個以上承運人以同一運輸方式聯運的情況下,托運人起訴與其簽訂合同的承運人的,應將損失發生區段的承運人列為共同被告;
(三)托運人的過錯造成多式聯運經營人損失的,即使托運人已經轉讓多式聯運單據,適格被告仍應為托運人而非受讓人;
(四)收貨人是合同的利害關系人,可列為案件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