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林業行政處罰案件中,經調查,發現違法行為人在當事人報案後已經死亡,案件應該怎麼樣處理,法律依據是什麼
這里既牽涉到刑事訴訟,又牽涉到行政訴訟,按照法律規定,刑事訴訟優先於行政訴訟,應先審理刑事訴訟;在行政訴訟中,行政相對人雖然已經死亡,但根據行政訴訟法,他的繼承人可以成為原告;而之前刑事訴訟中搜集到的證據,可以在後面的行政訴訟中加以運用。刑事訴訟是指審判機關(人民法院)、檢察機關(人民檢察院)和偵查機關(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等)在當事人以及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訴訟活動。特徵:1.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主持進行。2.是實現國家刑罰權的活動。3.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4.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進行。行政訴訟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是訴訟的一種有效方法。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活動和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規定人民法院、訴訟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及其在訴訟活動中形成的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行政訴訟是一種訴訟程序法,主要是確定訴訟參加人的法律地位和相互關系的法律規范
Ⅱ 林業糾紛的忇議書法院按合同法裁定是否合法
山林權屬糾紛調解協議屬於民事糾紛,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
所謂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其解決機制有自力救濟、社會救濟、公力救濟。
發生了民事糾紛,當事人可以雙方協商和解,或請求人民調解委員會、有關單位、有關行政部門進行調解,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Ⅲ 林權糾紛中,被申請人主體不適時的情況應該如何
一、收集證據,尤其是當時口頭協議的當事人以及見證人的證言。
二、調查村委會與外地承包人之間的流轉合同是否違法。如是否召開了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是否經過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如是2010年3月1日以後簽訂的合同,還必須徵求村民是否要求評估以及必須有林權證才能流轉等等,詳見《河南省森林資源流轉管理辦法》。
三、向信陽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四、要求村委會履行合同,支付分成,如不履行可以合同糾紛向當地法院起訴。
Ⅳ 林業糾紛問題
首先,有人要徵用這個詞是錯誤的,個人只能是轉讓,他轉讓的只是50年的使用權,50年後,該林地還要歸還給你們。合同肯定有效,但你們只是轉讓了50年的使用權給他,並不是永久給他;
第二,政府徵用,用徵用是對的,但要看他做什麼,如果是作非林業用地,那就征佔用了,要到林業部門辦理相關手續;但是要徵用這些地,必須徵得這塊地的集體的同意;這里注意了,集體同意,並不是一個村民小組的組長同意就可以,而應該是村民代表大會或村民大會三分之二的人同意才有效,這是法律規定的。
第三、差價20000元,要看其構成是什麼,首先要對承包人,也就是當初的那個人的地上部分的樹木和還有幾十年的使用權進行補償,如果還有剩餘的應該補償給你們;
第四、總得一點,要徵用這地,你們必須知情,就這點你們完全可以打贏官司。但一定要考慮當初承包這塊地的人,也就是給了你們9000元/畝的人。除了考慮人家的9000元,還要考慮這些年人家的投入和預期的收益及以後的使用年限,這是要將心比心的。希望你們早日解決問題。
Ⅳ 森林公安辦理林業行政處罰案件,對違法人處罰應林業局對其處罰,還是以森林公安局名義處罰
林業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第39條、第42條、第43條、第44條規定的林業行政處罰案件和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委託查處的其它林業行政案件(森林派出所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委託手續後可行使林業行政處罰權)。
實施林業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遵循公正、公開、及時的原則,實施林業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5)林業糾紛的調查主體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林業執法人員,對違法行為人處罰時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關於:「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十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的規定。
2、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積計算不足0.5立方米或者幼樹不足20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10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3倍至5倍的罰款。
3、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積計算0.5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20株以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10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5倍至10倍的罰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森林公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林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林業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違法
Ⅵ 林業行政案件是否要提供違法行為人的身份證件
如果你違法了,一般都是在有檔案室的派出所或者是林業局那裡都有你的檔案。
Ⅶ 林業行政案件當事人不交伐款應該由哪個部門去起訴法院
如果行政處罰的當事人不去繳納罰款或者是不去履行一定的義務的話,那嗎通過一定的催告或者是通過程序完善以後你也行政部門的法定代表人。也就是他的負責人可以去法院進行非訴行政執行案子的申請,如果法院通過的話,那麼就可以對你進行強制執行。
Ⅷ 林業部門行政處罰包括哪些
山林調處不是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是指行政主體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構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所給予的行政制裁。山林調處是林業部門對山林糾紛進行的調解處理,當事人可以選擇是否接受調解,不願意接受的可以起訴解決。
Ⅸ 林業行政案件調查終結報告與處罰意見書可以同一時間下嗎
一般不會同一時間下,最後下行政處罰告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