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追究股東的法律責任
即證明公司存在法人人格否認的情況,
(1)公司資本顯著不足
這里所說的資本顯著不足,是指公司成立時股東實際投入公司的資本額與公司經營所隱含的風險相比明顯不足,其判斷的依據是經營的需求而非法律的具體規定。
(2)利用公司迴避合同義務
公司被用來迴避合同義務的情形主要包括:①為逃避契約上的特定不作為義務而設立新公司從事相關活動;②通過成立新的公司逃避債務,主要是將公司資產轉移到新公司而逃避原公司的債務;③利用公司對債權人進行欺詐以逃避合同義務。
(3)利用公司規避法律義務
利用公司規避法律所規定的強制性義務,有損社會公共利益,缺乏存在的合法性和正當性,因而也成為適用法人人格否認的情形之一。
(4)公司法人人格的形骸化
公司法人人格形骸化實質是公司與股東完全混同,公司僅僅是股東的另一形象,是股東行為的工具,因而失卻獨立存在的價值。具體表現在:
1、股東對公司的不正當控制。股東對公司的不正當控制是指股東通過對公司的控制而實施不正當影響,使公司喪失了獨立的意志和利益,成為為股東謀取利益的工具。
2、財產混同。財產混同是指公司的財產不能與該公司的股東或其他公司的財產作清晰的區分。此時公司缺乏獨立的財產,也就缺乏了作為獨立人格存在的基礎。
3、業務混同。業務混同主要表現在公司與股東從事同一業務,且業務的進行不加區分,大量交易活動形式上的交易主體與實際主體不符或無法辨認。
4、組織機構混同。組織機構混同是指公司與股東在組織機構上存在嚴重的交叉、重疊,如「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情況等。
的資本顯著不足,是指公司成立時股東實際投入公司的資本額與公司經營所隱含的風險相比明顯不足,其判斷的依據是經營的需求而非法律的具體規定。
比如說:空殼公司、虛假出資、利用公司被吊銷逃避債務、利用破產逃避債務等情形。
2. 股東可以對侵權第三人行使訴權嗎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
我認為你的問題是:第三人侵害了公司利益,公司股東可否對此提起訴訟。
這屬於股東代位訴訟,在滿足相應條件是可以的。基本條件是:首先公司怠於行使權力提起訴訟;其次股東已要求公司董監高人員行使權力,但對方拒絕或長時間不採取措施的,或者若不及時採取措施會嚴重損害公司利益且無法彌補的。
上述情況下,股東可直接提起訴訟,但勝訴利益歸公司。
相關的法律條款如下: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法》 第一百五十一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的情形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監事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的情形的,前述股東可以書面請求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或者董事會、執行董事收到前款規定的股東書面請求後拒絕提起訴訟,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前款規定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本條第一款規定的股東可以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 股份制的公司因某個股東的失誤造成公司損失是否可以追究法律責任
可以追究
《公司法》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如果由於股東的原因導致公司利益受損可以要求股東承擔賠償責任。
4. 如果公司違法,股東是否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如果公司違法,一般股東是不承擔法律責任的,如果公司涉嫌犯罪,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直接責任人承擔刑事責任,公司承擔罰金責任。
5. 如何起訴追究大股東的民事侵權責任
對行使了侵權行為的大股東提起的民事訴訟, 可以根據訴權提起的基礎不同分為直接訴訟回和派生答訴訟。
直接訴訟,是廣泛運用的基本訴訟形式,指權益受到侵犯的股東, 為自身利益而以股東身份對公司或其他股東等權利侵害人提起的訴訟。只要股東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即可提起。直接訴訟分為單獨訴訟、共同訴訟和集團訴訟幾種形式。今年1月 15 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受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 其中規定了受侵權的股東可以採取單獨訴訟或共同訴訟這兩種訴訟方式,對侵權行為人提起民事賠償之訴。由於證券市場上中小股東人數眾多且分散於全國各地,因侵權行為所產生的民事訴訟,往往是人數眾多的訴訟, 故採用集團訴訟方式,對於保證司法公正和統一裁判、節約訴訟資源以及便利當事人訴訟等,都具有重大意義。發達國家對證券市場產生的侵權民事糾紛案件, 普遍採用集團訴訟的方式。由於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侵權民事訴訟尚處於起步階段, 許多實體和程序問題有待規范。一俟條件成熟,人民法院必將受理股東以集團方式進行的訴訟。
6. 股東出資承擔違約責任還是侵權責任
依據新公司法的相關規定,股東出資承擔的是違約責任,相關法條如下:
第二十八條 股東應版當按期權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第三十一條 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股東補足其差額;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承擔連帶責任。
7. 法人挪用公司資金,公司股東不追究責任,債權人可以追究嗎
濟南丁德峰律師給出了詳細的法律分析:一、公司法人否定股東的連帶責任。 公司法人否定是指「公司股東濫用法人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原則,使公司法人人格與股東人格混同,或將公司用於非法目的的,應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現行公司法第20條規定:「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以上是在出現人格混同的情況下股東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現實生活中如果公司賬目清晰,資金控制與使用沒有混同一般依據該條款追究股東責任不太現實。 二、股東虛假出資民事法律責任。 《公司法》對於股東虛假出資對公司債權人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沒有作出具體規定。對內責任,卻有明確的規定,即: 第二十八條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第三十一條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股東補足其差額;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承擔連帶責任。 第九十四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發起人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繳足出資的,應當補繳;其他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發起人補足其差額;其他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 公司財產不足清償的,債權人可以直接請求虛假出資股東和其他股東承擔清償責任。這是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的債權人的代位權,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三條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8. 股東侵權霸佔公司
1.做好你老媽的工作
2.收集證據,各種原始資料,財務數據,合同等
3.找個德高望重的中間內人拉你舅舅出來容談判
4.如果談判破裂,就去法院起訴
5.如果要起訴,要走走法院的路子,防止你舅舅搞鬼
6.敗訴,找地下組織出面
注意你老媽的情緒,你著手收拾的是她兄弟。。。
9. 公司法人把公章等拿走不讓公司經營公司其他股東能不能以妨礙經營為由告公司法人侵權呢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召開股東會,罷免他的公司法人代表資格,然後將股東會關於罷免內公司法人代表的回容憶決議書拿到工商局辦理公司法人代表變更手續。
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使用的印章。 由於公安部對辦理刻制印章的手續未作統一規定,所以各地公安機關對刻制印章手續的規定有所不同。根據刻制印章的種類不同,手續也不一樣。
刻制黨政、國有或集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內部機構的公章,一律憑本單位的上一級領導部門或批准成立的部門開具的證明文件或信函,到本單位所在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治安管理部門辦理審批手續,經公安機關審查後,發給刻制印章通知單或介紹信、證明等,到公安機關指定的刻字廠或刻字店刻制公章。
學校刻印章,必須持教育行政部門出具的證明,到所在地的縣以上公安機關辦理審批手續,經批准後,方可到指定的刻字店或工廠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