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農村道路糾紛上訴狀

農村道路糾紛上訴狀

發布時間:2021-06-14 00:55:20

⑴ 請問交通事故上訴書怎麼寫

當事人對於法院的一審判決內容不服,可以向其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那麼交通事故起訴狀是怎樣的呢?本文給出了交通事故上訴狀範文

民 事 上 訴 狀

上訴人: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業、住址、聯系方式

被上訴人: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業、住址、聯系方式。

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道路交通事故賠償一案,不服XX區人民法院於XX年XX月XX日作出的(年份)XX民一初字第XX號判決,現提出上訴。

上訴請求:

一、撤銷XX區人民法院作出的(年份)XX民一初字第XX號判決;

二、依法對事故責任作出正確劃分;

三、對被上訴人重新進行傷殘等級鑒定;

四、依法查清被上訴人的損失數額,並對上訴人的賠償責任作出正確判決。

上訴理由:

一、審判決對交通事故責任承擔比例的認定錯誤。一審法院認定被上訴人承擔60%的比例偏低。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是處理交通事故的重要證據,但不是民事責任的劃分標准。在此次交通事故中,上訴人雖有責任,但是該起交通事故的引起最主要還是由於被上訴人違法交通規則,所以應當判決被上訴人承擔80%的責任。

二、被上訴人的傷殘等級鑒定是由一個不具有相關資質的鑒定機構作出的,所以對其的傷殘等級鑒定不能作為本案證據使用。

三、被上訴人的戶口是農村戶籍,雖然他現在在城鎮生活,可是未居住滿按。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農村戶籍的人賠償標准要按照城鎮居民計算的話,他必須在發生交通事故時已經在城鎮居住滿一年以上,且在城鎮有固定收入。

被上訴人是從2011年10月搬到城鎮居住的,迄今還未住滿一年,所以被上訴人的賠償標准不能按照城鎮居民的標准計算。網頁鏈接

綜上所述,XX法院第一審沒有查明案件事實,結果顯失公平,請求二審法院給予一個公正、合理的判決。

此致

XX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

年 月 日

⑵ 征地地上附著物補償糾紛上訴到最高人民法院能得到公正判決嗎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在司法實踐中的認定與適用--------------------------------------------------------------------------------發表日期:2007年11月7日出處:中國農經信息網作者:湖南莽源律師事務所韓律師本頁面已被訪問608次目前,司法實踐中因出嫁婦女、戶口在農村的退休人員,要求所在地或原戶口所在地的集體經濟組織分配征地補償費的訴訟越來越多,而最高法院在《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中,對必須涉及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問題,無法做出明確的司法解釋。審判工作中,因為有法官的不同理解,出現不同適用標准和裁判結果。我們認為,最高人民法院在指導司法實踐活動中「發現出嫁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農村土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等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當前中國農村社會穩定的大問題。要解決上述問題,正確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各相關部門要求確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標準的呼聲非常強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礙於司法解釋權和立法許可權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已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問題,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立法解釋或者相關規定。但人民法院對進入訴訟程序的征地補償費分配糾紛案件,不能等到相關立法解釋公布後,才對此類案件進行裁判。而在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征地補償費糾紛案件的審判,應當首先解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問題後,此類案件的審判反而因不同理解,出現適用不同標準的裁判,導致司法依據的混亂。作者認為,就目前我國法律法規的制定而言,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認定並不存在法律障礙;就如何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征地補償費分配糾紛的法律法規規定雖不是特別明確具體的,但法律規定的精神是清楚明白的,關鍵在法官如何認識和把握。作者現就自己在審判實踐中,如何判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具體認識和作法,提供司法同仁以參考、批評指正。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應當以戶口所在地認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是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中出現的新名詞。成員資格,從法理學的角度認識,本質為權利,是自然人或法人去行動的資格、佔有的資格或享受的資格。「一個人只有被賦予某種資格,具有權利主體的身份,才能夠向別人提出作為與不作為的主張,也才有法律能力或權力不受他人干預地從事某種活動」(張文顯主編,法理學P85)。《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這是關於中國公民法律資格的規定。中國的歷史習慣把戶口所在地當成公民資格認定的依據。一般人講,我是某村人,指的是自己的戶口在該村,即便戶口不在該村,也是原來戶口在該村,現在已從該村走出來。審判實踐中,許多法官也以此類推,凡戶籍在農村中的人,就是該村村民或居民組居民,理由是,1958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後,凡是具有城鎮戶口的人就是城市居民;具有農村戶口的人就是農村村民或居民組居民。這是我國目前法律上確認農村人口的唯一標准。村民比農民的稱呼更接近成員資格,村民是戶口在該村的居住民;農民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是職業稱呼。居民不過是村內集體經濟組織中原生產小隊改為居民組後的變稱。居民一是指戶口在該村,或戶口雖然不在該村,但現在居住在該村,或原來是該村人,因退休等其他原因又回到該村居住的人。《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二條規定:年滿十八周歲的村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該法沒有明確提及「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或選民資格」認定問題,但該法第十四條規定:「具體選舉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根據這一授權,各省制定了地方性法規。《山西省村民委員會選舉法》第十四條規定:「選民一般在戶籍所在的村進行登記。」《福建省村民委員會選舉法》第十一條規定:「凡具有選民資格的村民可以在戶籍所在地的村民選舉委員會進行選民登記。」《北京市村民委員會選舉法》第十一條規定:「具有選民資格的村民一般在戶口所在地的村進行選民登記。現居住地與戶口所在地不一致,要求在居住地參加選舉的,經居住地所在村的村民選舉委員會確認,可以進行選民登記,但不得在戶口所在地重復登記。」《河南省村民委員會選舉法》第九條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負責審查選民資格,對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戶籍在本村的村民應當在選舉日前進行選民登記。」以上規定證明,以戶口所在村來認定農村居民成員資格是有法律法規依據的。就涉及土地補償費的分配糾紛而言,居民組成員資格認定是前提條件,而戶口所在地又是能夠說明該居民是應當分得土地補償費的合法的主體。《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土地」。《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第三十條「農村劃分責任田、口糧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權利,不得侵害婦女的合法權益」的規定也是證明。否則,不以戶口所在村確認農村居民資格,所有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村民會議或居民組會議形式出讓被國家徵用的土地,並獲得土地補償費和該村(組)居民分配土地補償費的決定均無法律根據。二、具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是參加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政治活動的前提條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戶口在農村的居民均有權在所居住的本村參加一切政治活動。全國各省《村民委員會選舉法》都規定,選民資格以一般戶口所在地進行認定和登記,這是集體經濟組織是成員權中最重要的權力。《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九條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項,村民委員會必須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一)鄉統籌的收繳方法,村提留的收繳及使用;(二)本村享受誤工補貼的人數及補貼標准;(三)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四)村學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業的經費籌集方案;(五)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業的建設承包方案;(六)村民的承包經營方案;(七)宅基地的使用方案;(八)村民會議認為應當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項。」目前,我國農村中已經有不少原戶籍在本村,但已經在外地落戶的從商成功人員,被原籍請回,或從國營企業、事業單位退休回原籍居住的,被農民認為是「能人」的人,被推選為村長或支部書記,他們正帶領著廣大農民奔向小康,也有不少參加工作時間長的老工人按照國家政策與子女了頂替手續,享受著退休金和醫療保險待遇,戶口落在原籍,繼續承包其子女原耕種的土地。他們都全部參加了所在農村的各項建設事業,為農村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現實生活中也有戶口不在所居住的農村,也同樣以相關法規規定,在生活居住地以與當地村民一樣的身份,參與村事務管理、選舉等政治活動的實例。《山西省村民委員會選舉法》第十五條規定:「結婚後在配偶戶籍所在的村居住但戶口未遷入,本人要求在居住的村參加選舉的,經戶籍所在的村出具選民資格證明和未在所在村進行選民登記的證明,並經配偶戶籍所在村的村民選舉委員會確認,應當予以登記。」可見,以非戶口所在村的村民資格領取選民證,參與民主選舉,也是符合規定的,也就是說,農村居民的政治權利可以根據當事人的實際居住情況而定。《山西省村民委員會選舉法》第十四條規定,任何村民不得在2個或2個以上的村重復登記。說明一個人不得同時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舉權或被選舉權。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以戶口所在地參加選舉與被選舉的是普遍現象,以非戶口所在地參加選舉與選舉的是少數並不多見,但法規的規定,至少說明農村居民可以選擇自己參與政治活動的區域。三、具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不是參與土地徵用費補償分配權的唯一標准以戶口所在村或長時間居住在農村的居民,都可以本村村民資格參與所在村的相關村務管理活動,甚至可以當選為所居住村的村幹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該村民一定享有本村村民享有的一切經濟權利,如征地補償費的分配權。正確理解和把握這一點,對於從事司法審判的法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充分說明居民戶口所在村或不在所在村,該居民不一定享有徵地補償費分配權,作者就司法實踐的實例進行合法性證明。案例一:原告張某訴稱,本人原在娘家居住。1996年結婚後,於2003年將戶口遷入現住村第四居民組。被告第四組近兩年部分土地被徵用,該組居民全額分得土地補償款21000元,該組居民會議討論因原告在本組沒有承包地,只決定分給原告一半征地款,違反法律規定,侵害了原告合法權利,請求判令被告如訴。一審認為,原告在其娘家的承包地仍由其耕種。婚後雖將其戶口遷入被告處,但其土地不在被告處,該不具有被告處居民組成員資格,居民組已分給原告土地補償款的一半,現原告以戶口在被告處為由,請求分得另一半土地補償款,理據不足,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張某不服提起上訴。二審認為,土地徵用補償款是按照村民戶口所在地來確定,還是按照土地使用權所在地來確定,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規定。綜合本案實際情況,本著「依事實為根據,依法律為准繩」、「公平」的司法原則和裁判適用法律問題的基本要求,應當從以下三方面來分析認識本案爭執焦點:一、村民資格是村民享受和行使政治權利的前提。如本案中上訴人提供的其參與戶口所在地選舉事項的選民證,足以證明上訴人以村民資格,在被上訴人第四居民組參與社會政治活動,行使政治權利。這是基於《村民委員會選舉法》產生的法定權利,人民法院應當予以認可。二、村民依法取得參與所在居民組的政治社會生活權利,是否同時必然取得相應的經濟權利,是本案涉及的主要焦點。就本案而言,上訴人作為原住所地的村民,在其娘家分有土地。而且,根據中央「三十年不變」的規定,於出嫁後,仍然保留了對原住地土地的使用、經營和收益權。三、從以上兩個事實得出的結論:是上訴人在原住所地和出嫁後新遷入的戶籍地,享有繼續經營原住所地土地和參與戶口新遷入地政治生活兩個合法權利。人民法院對此應當認定,並依法提供司法保障。村民政治權利與經濟權利的可分離性,與保障村民特別是出嫁女合法的經濟權利,是此類民事糾紛案件的基本特徵,也是使裁判公正合法的一項原則。本院同時認為,土地徵用款的分配權,是指被徵用土地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依法取得的特定權利。上訴人雖經第四居民組討論決定,分得了部分土地款,是居民組集體對其財產權利的處分,他人無權干涉。上訴人的土地仍然在其原住所地,未被徵用,不能在現在的戶口所在地取得土地徵用款的分配權。如若支持上訴人的訴訟請求,則使得上訴人在其原住所地和戶口遷入地兩處取得土地使用權和收益權,違反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不論男女老幼政治經濟權利一律平等享有的原則。原審法院判決駁回原告張衛萍的訴訟請求是正確的,但論理講法不足,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案例二:原告衛某訴稱,原告家庭於1994年承包了被告第二居民組的土地8.7畝,原告於2000年出嫁,但承包地未變,也按規定承擔農業稅費。2004年4月,被告租用了原告家部分土地1.6畝。6月18日,該地隨本組其他部分土地被國家徵用,每個居民組成員分配土地補償款6600元,沒有給原告分配,請求判如所訴。一審法院認為,土地補償費是為了彌補被征地的集體經濟組織的損失,應當屬於土地所有人所有。被告作為土地所有權人,有權通過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收到的土地補償款。原告雖未遷出其在被告居民組的農業戶口,但已在2000年出嫁,其上交的各種稅費,是其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應承擔的義務,並不能說明其具有被告居民組的成員資格。關於包括出嫁女是否享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問題,在目前法律法規無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應尊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民主議定程序作出的分配方案,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衛某上訴後,二審經審理認為,上訴人是否享有徵地補償費分配權,是本案爭執的一個焦點。依法維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體現司法公正、公平、合理,是司法為民的基本要求。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條「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上訴人的居民組成員資格是其取得征地補償費的前提條件,對此,《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就是保障結婚婦女原有土地份額不變,在其土地被徵用後,取得土地補償費的法律依據。上訴人未嫁時,就是居民組成員,是家庭承包人之一,經營土地是其重要生活來源。現雖然出嫁外村,但其戶口未遷,其原有的居民組成員資格未變,原有的承包土地仍由其耕種,同時,又未在新嫁入地取得承包地,原有承包地仍是其主要生活來源。被上訴人以居民組民主議定程序做出「已出嫁女、已故人員不參加此次分錢」的決定是錯誤的,剝奪了上訴人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出嫁女婚姻關系的建立,並不產生失去居民組成員資格的法律後果,正如涉外婚姻並不產生當事人失去中國公民資格一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條規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討論決定的事項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被上訴人居民組集體決定分配土地補償費的行為,侵害了上訴人的合法權利,與法相悖。人民法院在審判活動中,不僅要對居民組「決定」的形式進行程序合法性審查,更要對其「決定」的內容進行實體合法性審查,被上訴人所做的「決定」,是「以多數人通過的合法形式」,剝奪了上訴人的合法權利,違反了國家法律,是對國家特別保護的婦女的相關權利的侵害,不應當支持,應予撤銷。又,本案涉及到的居民組成員資格認定問題,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法律問題。僅以戶口的遷入或遷出認定,與《農村土地承包法》的相關規定沖突。居民組成員資格或成員權利的政治權利與經濟權利可以分離,分別兩地行使是解決目前司法實踐困擾的最佳選擇,它符合司法公正、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則。二審判決:被上訴人給付上訴人土地補償款6600元。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政治權利與經濟權利可以在不同集體經濟組織內分別行使,是解決目前司法實踐困擾的唯一途徑綜上所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應當以其戶籍所在地來確認,這樣有助於行政管理和相對穩定農村人口,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文明建設。但法律同時有規定,農村集體組織成員的政治權利可以選擇其戶口所在地行使,也可以有條件地選擇由居住時間較長的非戶口所在地行使。成員的經濟權利,一般意義上講,主要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土地的承包權,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來進行保護。這種經濟性的權利不是以「人的流動」為前提,恰是以「權利依附於不動產的土地」而有條件的變動。這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生存條件的基本保障,尤其對出嫁婦女、入贅男子在新居住地沒有取得土地,而原籍原承包土地沒有收回時,任何組織都不得以「民主議定程序」來剝奪該居民應當享有的土地徵用補償費分配權。在我國現實中,土地是農村居民賴以為生的主要經濟來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國家實行農村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經營方式制度後,農村土地被大量徵用,廣大農村居民不得不面對失去耕種土地的危險,他們為此而憂心忡忡。征地補償費的分配直接決定了居民生活質量和今後生存狀況,所以,農村土地徵用補償費的糾紛也隨之不斷發生,當事人希望通過司法審判來保護其合法權益的呼聲越來越高。作者認為,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中關於「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解釋部分,至少是敘述不完整,或邏輯不周密,極易產生不同理解,之一:決定分配方案時,當事人的戶口遷入本集體經濟組織,具備成員資格;之二:決定分配方案時,當事人戶口雖不在該村,但已經在村集體經濟組織內生活了一定時間,甚至還參與了選舉這樣的重大政治活動,具備成員資格;之三:決定分配方案時,當事人戶口遷入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還承包了土地,具備成員資格;之四:決定分配方案時,當事人戶口未遷入本村,但已經成為本集體經濟組織內某個家庭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成員,具備成員資格。甚至還有以出嫁女雖不遷出戶口,但已經在其夫所在村居住多年,也享受選民權利,所以,失去成員資格的認定,或以此規定不清,不支持出嫁女訴訟請求的判決。對此,如果從整個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進行認真分析研究,不難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答案。這就是:對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有關征地補償費分配引起的糾紛,對當事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一般應當以其戶口所在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然後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關於維護婦女土地權利的規定,進行公平、公正、合理處理,不管當事人「流動」到何處,人民法院都要保證其承包土地的「不動產物權」不受到侵害。起訴時主張權利的依據不一定完全是戶口登記,更要有土地承包合同來證明其是合法的權利主張人。這也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的證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國家實行農村承包土地「三十年不變」的政策而使得該成員政治權利與經濟權利、戶口與實際居住地暫時分離。當然,不能以戶口作為認定成員資格的唯一標准,使婦女從「流動」中獲取「兩份」經濟權益,這也不是體現對婦女權利的特別保護。人民法院通過司法審判,實現農村社會普遍正義,保護農村成員權益,彰顯法律功能。人民法官作為司法活動的直接參與實踐者,正確理解立法精神和司法審判目的,對於正確行使審判權,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矛盾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制定法律,由於缺乏具體的對象,無論如何精細,始終是一種有缺陷的政治活動;司法則是一項彌補法律缺陷的綜合性藝術。法官是將個別化的生動的案件事實與普遍化的呆板的法律結合,賦予了法律以生命,彰顯其人性化活力的藝術家。在此,作者衷心希望廣大法官能夠盡其所能,適當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己的司法活動,體現司法為民的崇高目標。

⑶ 村小組民事訴訟如何寫共同修建的馬路,隔壁家攔截,怎麼上訴

你們村小組修建道路,是否涉及隔壁家的通行?是否就問題已協商達成一致?否則,沒有起訴的理由。

⑷ 修鄉村路有一戶人家不讓土地可以上訴嗎

修通鄉、通村公路是農村公共益投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出現一個釘子戶村裡有若干辦法解決。土地所有權是村集體的,村民只有承包使用權。按一般慣例,所有權人在簽訂承包合同時會約定相應情況的處置辦法,按合同約定履行。如果沒有約定的,可以解除承包合同,通過司法機關裁判決後強制執行。

⑸ 訴狀,格式

你好,以下訴狀範本是小編在 大律師網看到後並整理出來的內容:
(一)民事上訴狀
上訴人xx縣xx農村信用合作社。住所地:xx縣xx鎮xx村。
法定代表人馬xx,主任。
被上訴人xx縣xx鎮xxx村民委員會。
法定代表人戴xx,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被上訴人牛xx,男,195x年9月28日出生,漢族,農民,住xx縣xx鎮xxx村。
被上訴人王xx,男,196x年12月22日出生,漢族,農民,住xx縣xx鎮xxx村。
被上訴人戴xx,男,196x年3月6日出生,漢族,農民,住xx縣xx鎮xxx村。
被上訴人劉xx,男,194x年8月22日出生,漢族,農民,住xx縣xx鎮xxx村。
被上訴人馬廣x,男,195x年12月18日出生,漢族,農民,住xx縣xx鎮xxx村。
被上訴人溫x,男,195x年12月5日出生,漢族,農民,住xx縣xx鎮xxx村。
被上訴人馬xx,男,194x年12月30日出生,漢族,農民,住xx縣xx鎮xxx村。
上訴請求:
1、依法撤銷(2004)x民初字第105號民事判決書;
2、依法改判或者發回xx縣人民法院重新審理;
3、本案一切訴訟費用由二被上訴人承擔。
事實與理由:
上訴人不服xx縣人民法院(2004)x民初字第165號民事判決書,現提起上訴,具體上訴事實和理由如下:
一、一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錯誤
牛松定等七被上訴人辯稱,其只是證明人,而非擔保人,但其七人在借款合同上保證人處簽章,這一事實已足以認定七人為本案擔保人。在無證據支持和信用社不予認可的情況下,僅僅憑七人陳述,就作出以貸還貸的認定,與民事證據規則並不符合。
一審法院引用債權人與債務人串通騙取保證人保證的條款,本案的事實是,牛松定等七被上訴人均屬時任和現任村幹部,信用社假如要與村委會串通,勢必要通過村幹部也即牛松定等七被上訴人進行,即使本案屬於以貸還貸,七人親自參與合同簽訂,不可能對所謂的借款用途不知,不存在所謂的信用社欺詐!
二、一審判決判決理由錯誤且與判決結果互相矛盾
一審法院通過所謂的以貸還貸認定,從而得出雙方簽訂的借款合同屬於「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無效民事行為!對於以貸還貸行為,從最高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到xxx市中級人民法院,從司法解釋、最高院和省高院及其他法院眾多判例,均不認定以貸還貸違法,不知道xx縣人民法院從何處得出「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結論!一審法院在認定合同無效的情況下,作出的判決結果卻也與合同有效時的判決結果毫無二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三、一審法院判決適用法律錯誤
由於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判決理由錯誤且與判決結果互相矛盾,從而很自然地適用法律錯誤!
綜上所述,一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錯誤、判決理由錯誤且與判決結果互相矛盾、適用法律錯誤,依法應當予以撤銷!
此致
xxx市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xx縣xx農村信用合作社
二○○四年x月二十五日
(二)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
附帶民事原告人XXX,女,漢族,XX年XX 月 XX 日出生,XXX,系受害人XXX之妻。
附帶民事原告人 XXX,女,漢族,XX年 XX 月 XX 日出生,住址同上,系受害人XXX之女。
附帶民事原告人XXX,女,漢族,XX 年 XX月 XX日出生,住址同上,系受害人XXX之女。
附帶民事被告人XXX,男,漢族,成年,XXX,現在押。
訴 訟 請 求
1、依法判令刑事被告人XXX構成故意殺人罪對其從重處罰。
2、依法判令附帶民事被告人對眾附帶民事原告人賠償造成被害人XXX人身損害的賠償金共計人民幣92939元。
事實與理由
2009年12月27日晚19時許,在被害人XXX家中,被害人XXX因與附帶民事被告發生糾紛,被被告人XXX用刀砍死(詳見檢察院對XXX的《起訴書》)。根據以上事實,眾附帶民事原告人認為:
一、被告人XXX構成故意殺人罪,應依法從重處罰。
1、被告人XXX構成故意殺人罪。
被告人XXX作為一個有正常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應當知道用刀朝被害人頭部猛砍會發生致人死亡的後果,而仍然實施了這一犯罪行為,顯然是希望致受害人死亡的後果發生;退一步,即使被告人XXX沒有殺人的直接故意,但在應當知道用刀朝被害人頭部猛砍可能會發生致人死亡的後果的情況下,而仍然實施了這一犯罪行為,至少是放任致受害人死亡的後果發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被告人XXX的犯罪行為不論是希望還是放任致受害人死亡的結果,都已經構成故意殺人罪。
2、對被告人XXX應從重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故意殺人的判刑原則第一選擇是死刑,應當判處死刑;根據本次犯罪致人死亡拒不賠償事實和手段特別殘忍的表現,並且激起了的很大民憤,不判死刑於法、於情、於理不符!
二、附帶民事被告應對附帶民事原告賠償92939元。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三款、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應當賠償附帶民事原告人喪葬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根據(2008年—2009年)XX省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計算標准公布的數據,被告對眾原告應當賠償的具體數額如下:
(一)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為月工資1642.58*6=9855元;
(二)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3904.2元*20=78084元;
(三)其他損失:包括交通費、住宿費、誤工費共計5000元。
以上合計:92939元。
因附帶民事被告人拒不對受害人近親屬賠償,表現了犯罪後的猖狂態度,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裁決,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尊嚴。
此致
XX市中級人民法院
(四)刑事自訴狀
自訴人: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單位、職業、住址。
(原告如為單位,應寫明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職務、單位地址)
被告: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單位、職業、住址。
(被告如為單位,應寫明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職務、單位地址)
案由:
請求事項:(寫明向法院起訴所要達到的目的)
1.
2.
事實和理由:(寫明起訴或提出主張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包括證據情況和
證人姓名及聯系地址)
此致
______人民法院
自訴人:(簽名或蓋章)
委託代理人:
__年__月___日
附:一、本訴狀副本 份(按被告人數確定份數);
二、證據 份;
三、其他材料 份。
註:(1)訴狀用鋼筆或毛筆寫。
(2)「當事人」欄,均應寫明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貫、職業或工作單位和職務、住址等項。對被告人的出生年月日確實不知的,可寫明其年齡。
(3)「案由和訴訟請求」欄,應寫明控告的罪名和具體的訴訟要求。
(4)「事實與理由」部分的空格不夠用時,可增加中頁。
(5)訴狀副本份數,應按被告人的人數提交。

⑹ 15日上訴過後能否繼續上訴

判決書是從收到之日起開始計算十五天上訴期的,所以你要先確認被告是什麼時候收到一審判決書的,他只要在上訴期的最後一天將上訴狀寄出,就可以了,所以先要確認一下這個問題。你可以去二審法院確認一下這個時間節點。
對於你補充提出的問題,有兩個:
1、如果對方上訴法院是不是要等到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後才允許給錢?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他是在交強險的范圍內承擔責任,所以保險公司將錢打入法院代管款賬號,是沒有錯的,因為對方上訴,導致判決沒有生效,所以錢現在法院是不會給你的,要等二審判決後,才會把錢打給你。
2、被告因為不服判決估而在判決15天過後提起上訴,請問這點法院是否會支持,被告賠償理由是醫療費用里讓我繼續承擔30%的責任?
被告是否在上訴期內提起上訴,還是要看其是什麼時候收到判決書的,判決書上的判決日期不等於對方收到判決書的日期,這是兩個概念。
需要說明的是,本起案件是道路交通事故賠償糾紛,法院只會按照交警隊的責任認定書的責任認定去審理本案;賠償金額很好計算的,就是算一個總數,然後對方按照百分之七十賠給你就行了;對方上訴估計是在拖延時間,一般二審法院會維持一審判決的,除非一審存在重大的事實認定不清。

⑺ 關於農村修高速公路土地賠償款遲遲不到賬起訴狀怎麼寫

您好,這個當時應該有賠償協議,根據合同當中的當事人進行訴訟,訴狀理由就是支付賠償款即可。

⑻ 交通事故巡迴法庭判決後,我很不服,請問我該怎麼上訴

一、事故發生後立即報警,由交警根據現場勘查筆錄、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視聽資料等證據作出交通事故認定書。
二、當事人不服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可以在收到認定書後的三天內向作出認定書的上級交警部門申請復核。
三、交通事故受害人傷殘賠償:1、殘疾賠償金(城鎮)上年度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年×傷殘賠償指數;(農村)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元×20年×傷殘賠償指數;2、醫療費;3、後續治療費、康復費;4、殘疾輔助器具費;5、誤工費;6、護理費;7、住院伙食補助費;8、營養費;9、交通住宿費;10被撫養人生活費;11、精神損害撫慰金;12、財產損失等。
殘疾賠償金和被撫養人生活費,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認定,一般以戶籍登記地為准。但戶籍登記地在農村的受害人,在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時已經在城鎮連續居住一年以上,且有正當收入來源的,可以按照城鎮居民標准計算賠償數額。
評殘標准: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 GB18667-2002
賠償處理:機動車與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由交強險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傷殘賠償限額為11萬元;醫療費用1萬元;財產損失2千元)。不足的部分,車方按照主要責任承擔80-90%的賠償責任,同等責任60-70%,次責40-50%。
協商未果的向事故發生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訴。
如需要法律幫助,請致電本律師協助您維權!

⑼ 新泰市禹村鎮大路山村村幹部失職受賄貪污腐敗問題去那個部門上訴,那個部門處

建議到當地紀委或者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舉報,請求當地紀委或者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進行監督和調查。
1.紀檢監察部門是對黨員和國家機關內部的工作人員的違紀違法行為的舉報和處理,屬於內部監督機關。
2.反貪污賄賂局是檢察院的內設機構,其職權主要是辦理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貪污、賄賂、挪用公款等職務犯罪進行立案偵查等工作。
反貪污賄賂局根據舉報中心或其他的渠道提供的犯罪線索,對該線索進行偵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則予以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不予立案;有署名控告人的,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反貪污賄賂局是有法律明確授權的偵查機關,有偵查權,可進行專門的調查工作和強制性措施的法定偵查機關。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 【貪污罪】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
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國有財物的,以貪污論。
與前兩款所列人員勾結,夥同貪污的,以共犯論處。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 【貪污罪量刑】對犯貪污罪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貪污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較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二)貪污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三)貪污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數額特別巨大,並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對多次貪污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貪污數額處罰。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訴前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有第一項規定情形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有第二項、第三項規定情形的,可以從輕處罰。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項規定情形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
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
4.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條【受賄罪量刑】對犯受賄罪的,根據受賄所得數額及情節,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處罰。索賄的從重處罰。
5.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的,以受賄論處。

⑽ 起訴狀怎麼寫

起訴狀的書寫,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知式等;

(二)被告的基本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正文

X年X月X日,被告因需要從原告處借款人民幣元,約定借款期限道至年月日,月利息%。當日,原告通過銀行賬戶向轉賬元整,被告出具《版》並簽字,被告在《借據》上簽字(蓋章),承擔擔保責任。

借款到期後,被告未按期還款付息,後經被告多次討要,被告一再拖延至今。被告拖欠還款的行為權嚴重影響了原告的正常生產(生活),為維護合法權益,特向貴院提起訴訟,請求依法判如所請。

此致

人民法院

具狀人:

年月日

(10)農村道路糾紛上訴狀擴展閱讀:

寫好一份起訴書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1、原告與被告的姓名一定要絕對准確(與身份證上的名字一致),不能有任何的錯誤。

2、要寫對各自的住址、電話,從而避免在法院傳喚時產生錯誤,耽誤時間。

3、在起訴書中避免使用過激的語言以及不文明的言語。

4、寫完後一定要好好的檢查,不要寫對自己不利的話。

5、要寫明有何財產、怎樣分割、子女有誰撫養等若財產、債權、債務過多可另列清單。

閱讀全文

與農村道路糾紛上訴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