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學生患病死亡賠償糾紛

學生患病死亡賠償糾紛

發布時間:2021-06-13 23:46:43

① 學生意外保險賠償標准 因病死亡怎麼補嘗我女兒在因得病住院無較回家因病而死亡怎麼補償

你的女兒是因病死亡,而學校給你女兒買的是學生意外保險,這兩個本身就是不相關的,所以如果你的女兒因病死亡,是不能得到學生意外保險的賠償的。

② 學生之間的傷害賠償糾紛如何解決

【案情簡介與辦案經過】三名初中學生把一名同校學生打傷,經各方多次協商調解,就賠償問題終於達成協議。2007年秋季的一天,一個初一學生家長給我打電話,說他的孩子被同校同學打傷,希望我能到醫院去一趟。我趕到醫院,見到這個十四歲的男孩躺在床上,眼眶、嘴唇、臉上等多處皮肉受傷。他母親介紹了打架經過:下午快上課時,三名同校高年級學生因其他瑣事與被打男孩發生口角繼而對其拳打腳踢致傷。我提出到學校去一下,一是進一步了解情況,二是要求學校對打人的學生進行必要的教育和處罰,同時請學校協助解決賠償損失問題。通過學校了解到的情況是,打人的學生中為首的一個家庭條件比較好,但是學習成績一般,以前也有過打架斗毆的行為。另兩名學生是受為首的那名同學的指使,且家庭條件不好,其中一個父母在外地打工。學校已經責令打人的學生寫檢討,老師已對其提出嚴肅的批評,對於賠償問題,只有一名家長到學校來過一趟,沒有對賠償問題表態,另兩名學生家長乾脆避而不見。後來又多次通過電話找那幾名學生家長也沒有達成協議。第三天下午,被打學生家長突然給我打電話,十分焦急地說:「陶律師你快來吧,那幾個學生領十來個人來,威脅我們,還說要私了,你看怎麼辦?」我說:「你不要著急,我很快就到,你先不要和他們協商,等我到了再說。」他表示同意,我到醫院後,見有十多個初中生模樣的人在病房裡,被打學生家長告訴我,領頭的那個就是參與打架的學生,他領十多個人來,第一是要求私了,第二是威脅,揚言如果不私了,他就不放過被打的學生。我分析了一下形勢及那些學生的心理狀態,對領頭的學生說:「你讓他們(和他一同來的同學)出去,我和你談。」他說:「行」。他的同學出去後,他問:「你說要多少錢?我想辦法去弄。」我說:「錢不是主要問題,而且賠償問題我要和你家長談。你還是未成年人,你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也要吸取這次教訓,不能輕易的就打架,打架對你沒什麼好處,而且你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他說:「我已經十六歲了,我能弄來錢處理這件事。」我說:「我國法律規定年滿十八歲的人是成年人,你還是學生,不到成年人年齡,經濟賠償問題只能和你的家長協商處理。」同時我又懇切的說道:「你不要擔心你父母過於責罰你,普天下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學習,長大成人,犯了錯誤,他們批評你,也是希望你能改正錯誤。現在你應當做的事就是,認識錯誤,吸取教訓,專心學習,別的事都不應多想。」聽了這話後,他說:「行,那我先回去了。」學生們走了之後,我們立即給那三名學生家長打電話,說有緊急事要商量,他們很快來了,其中在外地打工的學生家長是委託他弟弟來的。我對他們說:「剛才你們的孩子找來十多個同學,聲稱他們能弄來錢,如果我們不同意私了,他們就採取報復行動。」介紹完情況我接著說:「如果我們只想要錢的話,可以同他們私了,但我們不能這樣做,如果私了,害處是:一、孩子們會產生錯誤的觀念,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二、他可能會不擇手段去弄錢,甚至可能會用違法犯罪的方法去實現這個目的,三、這些孩子會認為有些事不需父母他們也能解決,這樣一來會助長他們不服父母管教的心理。基於這幾點考慮,現在把你們找來,我看應當盡快解決賠償損失問題,使孩子們減輕心理壓力,這樣既可以使他們受到教育,又能盡快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否則時間長了可能還會引發其他問題。」我接著指出,我們找他們這幾位家長,不單純是為了要點錢的問題,最主要的是與他們這幾位家長溝通情況,希望通過這件事的妥善處理,以達到使孩子們端正態度,受到教育,以及今後不再犯同樣錯誤的目的,把主要精力用於努力學習。我同時指出,孩子發生打架事件,家長應當積極迅速地協商處理,爭取把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限度,採取躲避、拖延的態度是錯誤的。被打傷的孩子家長也介紹孩子被打受到傷害及影響學習等情況,這樣雙方很快達成和解意見,他們積極賠償了醫療費、營養費、家長的陪護費等費用、損失,並向被打學生、家長表達歉意,說明今後要好好教育孩子,雙方握手言和。最後我和幾位學生家長一同到學校,向學校說明情況,學校表示今後要做好對學生教育引導工作,盡量避免類似事件發生。之後,學校與家長們就今後對學生如何教育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交談。事情得到圓滿解決,我也感到很欣慰。【分析與建議】校園傷害案件時有發生,處理不當,可能會激化矛盾,影響學生學習,對學校教學環境亦產生惡劣影響。如果要解決好這些糾紛,又涉及很多復雜的問題,如所涉主體有學校、家長、學生、老師、司法部門等,要解決的問題有民事賠償、刑事責任等,還要處理好懲罰與教育、保護的關系,處理好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家長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家長與學校的關系等。律師作為專業的法律工作者,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識及積累的解決糾紛的經驗,積極參與此類案件的處理是可以發揮很大作用的。這類案件的突出特點是涉案當事人是不諳世事的未成年人,而解決糾紛主要是通過監護人(一般是家長)及學校協助來完成。正確認識這些特點加上耐心細致的工作才能夠更好的解決這些糾紛。我結合本案及以前辦案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一、在處理未成年人之間傷害糾紛過程中,有時家長不冷靜,雙方互相指責,矛盾進一步激化,給雙方家長和孩子造成進一步的傷害,使孩子產生心理陰影,對未來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律師參與處理這類糾紛案件,首先應端正態度,即不能單純以追究責任或經濟賠償為目標,應充分認識到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的特點,盡可能通過糾紛的解決使未成年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吸取教訓,以利於以後專心學習及走好今後的人生之路。讓未成年人放下包袱,輕裝前進。同時做好家長們的工作,引導學生家長正確理解和認同這些觀點,為糾紛妥善解決打下良好基礎。應把維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作為處理這類糾紛的最重要原則,這樣才能實現最佳社會效益。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們的共同心願,在處理糾紛過程中,把幫助孩子提高認識,端正態度,以利於孩子今後的學習和成長為共同目標,使雙方家長容易形成共識,達成協議。本案我方先是以實際行動表明我們不是單純以索要錢財為目的,借機對幾個孩子進行教育,使他們提高了認識,然後找到學生家長,通過一番言辭懇切的商談,幾位學生家長深受感動,各方很快達成共識,糾紛得以順利解決。三、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處理糾紛過程中,對未成人的這一特點要有深刻認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和未成年人接觸時,始終堅持對他們進行教育和正確引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條規定: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二)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三)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作者 陶東輝 系遼寧辰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③ 學生在學校死亡怎麼索賠

1、如能證明學校未盡及時求助義務或能證明該生疾病與學校教育管理其他失職或過錯行為相關,學校應予賠償;2、事主若在晚上睡覺時死亡,學校救助延遲系因客觀原因 難以及時發覺,不應承擔賠償責任;若在白天非正常休息時間睡覺死亡,可以此認定為學校有過錯而要求其予以賠償。
3;學生自殺
如果有遺書或其他證據, 證明是學習壓力,或者是學校老師的過失,可以向學校索賠。
這里有案例。
黔西南州民辦盤江中學高一學生楊某某於2004年11月26日凌晨2時在家中服毒自殺身亡(本報曾作詳細報道)。4月5日,記者從黔西南州教育局獲悉,盤江中學已和死者家屬達成調解協議,學校除負責賠償死者家屬喪葬費、死亡賠償費共計34224.18元外,另外支付了死者家屬5775.82元。

據介紹,盤江中學是經黔西南州教育局審批成立的一所私立高中。楊某某留下遺書服毒自盡後,立即引起了黔西南州政府班程農州長的高度重視,黔西南州教育局成立了聯合調查組。通過走訪學生、教師、學校領導和楊某某親屬,查閱楊某某的遺書,調查組認為:導致楊某某同學自殺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壓力和學習壓力過重。

據了解,事件發生後,盤江中學責成有關教師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檢討,堅決杜絕體罰學生的現象再度發生。同時對高一(1)班劉××老師作出了記大過處分的決定。

④ 學生在校死亡有什麼賠償標准

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學校有看護學生的義務。如果學校存在過錯,導致被害人受傷或者死亡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是由於第三人造成的,由第三人和學校共同承擔責任。

一、賠償的條件:

1、首先學生在學校死亡,學校不一定會承擔責任。

2、學校承擔責任的前提是學生的死亡和學校的失職、管理不到位等過錯有因果關系,否則沒責任。

3、學生的死亡不是因為學校的過錯造成,而是其他人造成的,則由責任人直接承擔。

4、學校在自己的過錯范圍內,承擔補充責任,直接侵權人承擔的直接責任。

學生人身損害的賠償范圍一般為以下四個方面:

(1)常規賠償:醫療費、營養費、誤工補助費護理費、交通費等費用;

(2)殘疾賠償:賠償殘疾用具費,殘疾生活補助費;

(3)死亡賠償:喪葬費、死亡補助費;

(4)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是指用金錢補償因受傷或死亡而給受傷學生或死亡學生父母造成的精神痛苦的撫慰費。

二、學校承擔學生傷害事故責任的標准

根據《教育法》和《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重申學生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為過錯原則。由於學校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也不是行政機關,因此,學校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既不是無過錯原則,也不是公平原則,只能是過錯原則。

最高法院1998年公布的《民通解釋》第一百六十條已對此作了明確的規定。因此,學校是否有過錯,是決定著學校是否承擔在學校負有管理職責范圍內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賠償責任的准則。

《教育法》第八十一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侵犯教師、受教育者、學校或者其它教育機構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教育法》的規定,判斷學校有無過錯,其標准就是學校是否依法履行了教育法律規范規定的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

教育部為執行教育法律先後頒布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校園環境秩序管理規范、班主任工作規范、學校衛生保健工作規范、實驗課規范、體育課規范等教育管理的法律規范。

學校的行為違反了這些規定,即為學校的教育、管理和保護行為有過錯。學校行為違反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的規定造成學生傷害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4)學生患病死亡賠償糾紛擴展閱讀:

案例:學生在校因病死亡學校救治不積極擔責3成

陳唯浩系綦江某職教中心學生,在校期間生病但未能及時救治,導致病情逐漸加重。後陳唯浩父親將其送至醫院救治,但終因病情嚴重而不治身亡。陳唯浩父親以學校救治不及時為由將當事學校告上法院。近日,重慶市綦江區法院一審判決被告學校承當30%的賠償責任。

據了解,2012年11月12日早自習時,班主任發現陳唯浩臉有點腫,便詢問陳唯浩並叫其到醫院檢查,但陳唯浩未到醫院檢查。次日早自習時,陳唯浩臉腫未有好轉,班主任又叫其到醫院檢查,但陳唯浩仍未就醫,班主任當天撥打了陳唯浩留給學校的家長電話,告知了陳唯浩病情。

11月14日,陳唯浩病情加重,卧床不起,班主任要求陳唯浩要麼到醫院治療,要麼回家,並再次打通了家長電話並告知病情加重情況。陳唯浩父親於當日下午到學校將其接回家,後病情更加嚴重,11月15日送達當地醫院,當日因呼吸循環衰竭死亡。

法院審理認為,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後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後果加重的,依法應承當相應責任。被告學校在知道陳唯浩生病後,雖多次勸導其到醫院檢查、治療,並多次聯系其家長,但在陳唯浩病情逐漸加重家長又未在場情況下。

未採取積極、穩妥、謹慎的措施及時救治,僅口頭勸導陳唯浩到醫院治療或回家治療,消極等待陳唯浩家長到學校接人,存在一定過錯,與陳唯浩死亡的不良後果有一定因果關系。因陳唯浩家長對其死亡有重大過錯,法院一審判決被告學校承當30%的賠償責任。

⑤ 學生在校死亡應得哪些賠償 賠償標準是多少

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學校有看護學生的義務。如果導致被害人受傷或者死亡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是由於第三人造成的,由第三人和學校共同承擔責任!
學生人身損害的賠償范圍一般為以下四個方面:
(1)常規賠償:醫療費、營養費、誤工補助費、護理費、交通費等費用;
(2)殘疾賠償:賠償殘疾用具費,殘疾生活補助費;
(3)死亡賠償:喪葬費、死亡補助費;
(4)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是指用金錢補償因受傷或死亡而給受傷學生或死亡學生父母造成的精神痛苦的撫慰費。
下面是國家規定: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學校承擔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范圍、標准和賠償依據

學校承擔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范圍、標准和賠償依據,是處理學生傷害事故時,學校、家長和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教育部第十二號令《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頒布,從法的形式上回答了這些問題。
一、學校承擔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范圍
所謂學生,一般是指在學校讀書的人。由於歷史原因,學生在我國已成為學齡青少年的一種特定的社會身份,一種特定的社會稱謂。作為自然人,學齡青少年除了具有公民的社會身份,學生是其主要的社會身份。人們通常把在大中小學校讀書的青少年公民,不論其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受到傷害,都稱為「學生傷害事故」,且把事故與學校的責任掛鉤。因而,哪些學生傷害屬於學校責任事故的范圍,為學校、家長和社會各界所關注。因為,學齡青少年除了在學校學習,還有很多時間是在家庭和社會中活動,劃清學生人身傷害是學校的事故還是非學校的事故的界限,不僅是處理學生傷害事故的要求,也是正確區分學齡青少年的公民身份和學生身份的要求。教育部《辦法》第二條按照學校教育管理標准,除了規定《辦法》的調整范圍,更重要的是明確了學生傷害事故的概念,確定了學校承擔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范圍。學生傷害事故具有以下幾個法律特徵:
1、學生傷害事故必須是在學校負有教育管理職責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發生的傷害事故
學生在學校負有教育管理職責的校園內外和由學校提供並管理的校舍、場地和設施內的活動中造成的人身損害,就屬於學生傷害事故;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之外發生的傷害事故則不屬於學生傷害事故。所以不能用校園圍牆的界限來區分學生傷害是否為學校事故,而要從學校負有教育管理的職責來區分。就一般情況,走讀學校的管理職責始於學生上學,終止於學生放學。因此,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和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以及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人身損害事故,都不屬於學生傷害事故。而且,學校的教職員工與其職務無關的個人行為,或者因學生、教師及其他人故意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如果造成在校學生的人身損害,從責任歸屬上判斷,也不屬於學校應當負有管理職責的學生傷害事故的范疇。
2、學生傷害事故必須是在校學生發生的傷害事故
在校學生是指取得國民教育體系內公辦和民辦的全日制學校學籍的在讀學生。一般是指國家或者社會力量舉辦的全日制的中小學(含特殊教育學校)、各類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國民教育體系外的學校的在校學生的傷害則不屬於學生傷害事故的范疇,比如社會上舉辦的各種短期培訓班的學員的傷害事故就不是《辦法》所指的學生傷害事故。
3、學生傷害事故必須是人身損害事故
人身損害是指物理、化學及生物等各種外界因素作用於人體,造成組織、器官結構的一定程度的損傷或者死亡。單純的精神損害,如精神障礙性疾病,則不屬於《辦法》所指的學生傷害事故的范疇。學齡青少年的傷害事故,只有具備上述三個條件,才屬於學生傷害事故的范疇,對於這類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可能會負有責任。
二、學校承擔學生傷害事故責任的標准
標準是衡量事物的准則。《辦法》第八條根據《教育法》和《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重申學生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為過錯原則。由於學校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也不是行政機關,因此,學校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既不是無過錯原則,也不是公平原則,只能是過錯原則。最高法院1998年公布的《民通解釋》第一百六十條已對此作了明確的規定。因此,學校是否有過錯,是決定著學校是否承擔在學校負有管理職責范圍內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賠償責任的准則。
《教育法》第八十一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侵犯教師、受教育者、學校或者其它教育機構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根據《教育法》的規定,判 斷學校有無過錯,其標准就是學校是否依法履行了教育法律規范規定的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教育部為執行教育法律先後頒布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校園環境秩序管理規范、班主任工作規范、學校衛生保健工作規范、實驗課規范、體育課規范等教育管理的法律規范。學校的行為違反了這些規定,即為學校的教育、管理和保護行為有過錯。《辦法》第九條列舉了十二項學校行為違反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的規定造成學生傷害應當承擔相應責任的事故情形。反之,學校依法正確地履行了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則學校不承擔事故賠償責任,《辦法》第十一條、十二條、十三條和十四條列舉了學校履行了管理、保護職責以後,對於因其它原因發生的學生人身損害不承擔事故責任的情形。
歷來自殺、自傷行為,均視為行為者對其身體的自主處分,屬直接故意,故皆由其本人負責,這是司法審判所遵從的一項法則,理論和實務界對此並無異議。因此,學生自殺或不滿教師的正常批評而自殺,不為學校有過錯,故學校不承擔責任。當然,有充分證據證明學生的自殺、自傷是由於教師體罰學生所致,則學校要負一定責任。故而《辦法》第十二條第四項明確規定:學生自殺、自傷的,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學校無法律責任。
教師正確地履行了體育課的教學職責,學生在體育課或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出現傷害,學校也不承擔事故責任。這是《辦法》第十二條第五項的規定。究其原因,這類事故屬於體育活動本身所具有的風險。體育活動具有群體性、對抗性及人身危險性,出現正當危險後果是被允許的參與者有可能成為危險後果的實際承擔者,這在法學理論上稱為「受害人同意理論」,司法界早已有此規則。基於此,學校不承擔體育活動中人身傷害的責任。然而,學生參加學校運動隊,代表學校參加校級比賽或者在學校運動隊訓練期間受傷,雖然學校沒有損害賠償責任,但是學校應參照工傷事故的處理規定,負責受傷學生的治療費用,其根據不是體育活動的風險規則,而是源於「僱主規則」。
《辦法》對自殺和體育活動中的學生傷害的規定,實為對眾所周知的法則的重申,並非教育行政機關所獨創,其目的是為了正確處理學生傷害事故,推進素質教育的開展。
三、學校承擔學生傷害事故的賠償責任的依據
人身損害的賠償責任,是指致害人經過歸責之後依法應當承擔的損害賠償的不利後果。所以,關於學校承擔學生傷害事故的賠償責任的依據,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事故當事人承擔事故損害賠償責任的根據;二是指當事人承擔事故損害賠償的范圍和標准。前者《辦法》第二十三條將其歸結為「依法」,根據《教育法》和民法確定的過錯歸責原則來確定學校以及其它事故當事方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解決事故當事人應不應該承擔賠償責任的問題。後者《辦法》第二十四條則規定應當按照有關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的有關規定來確定賠償的范圍與標准,解決負有事故賠償責任的當事人賠償多少的問題。兩個方面共同構成學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依據。
學校應不應當承擔事故的損害賠償責任,主要是根據《辦法》第二章的規定來確定。學校依法應該賠償多少呢?則要根據現行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來確定。根據現行的法律、法規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的規定,學生人身損害的賠償范圍一般為以下四個方面:
(1)常規賠償:醫療費、營養費、誤工補助費、護理費、交通費等費用;
(2)殘疾賠償:賠償殘疾用具費,殘疾生活補助費;
(3)死亡賠償:喪葬費、死亡補助費;
(4)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是指用金錢補償因受傷或死亡而給受傷學生或死亡學生父母造成的精神痛苦的撫慰費。
目前學生傷害事故的賠償范圍包括這四個方面。賠償的具體標准根據不同時期的法律、法規的規定有所不同。不久前生效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具體規定了上述四個方面13項的具體賠償標准,比如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學校或者教育行政機關可以參照《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確定的標准在與受傷害學生或其家長協商或調解時確定學校承擔學生傷害事故損害賠償的標准。
總之,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涉及《教育法》和民事法律的問題,在處理學生傷害事故時應當依法確定學校承擔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范圍、標准和賠償依據,只有這樣才能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學生傷害事故,維護學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推進依法治校和開展素質教育。

⑥ 學生在校意外死亡賠償

如果學生在校死亡是自殺,且自殺的原因和學校沒有關系,學校也履行了相應的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學校是不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給予一定的補償。

如果學校沒有盡到安全管理義務,或者學生自殺的原因是因為學校或者老師引起的,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二條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一)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四)學生自殺、自傷的;
(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條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於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四)未成年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監護人知道或者已被學校告知,但未履行相應監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有其他過錯的。

⑦ 學生在校心臟病死亡有沒有賠償,學校應該負什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學生在校期間突發心臟病死亡,學校是否有責任,需要分類看:
第一:學生家長和本人如果知道故意隱瞞,又未在學校體檢,
第二:學校體檢本來可以檢出的而未檢出
第三:確實屬於心臟突發事件,事前無法預知
如果您的情況屬於第一種,那麼學校無需承擔責任;
如果屬於第二種,那麼學校是有過失責任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屬於第三種大家都無法預知的心臟事件,那學校應該給予一定的人道主義援助,而不用承擔賠償責任。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⑧ 先心病學生在教師家中補習時猝死後教師需要賠償嗎

近日,吳中法院針對一起在老師家補習英語時,先心病患兒小張猝死的案件認定老師對小張有先天性心臟病一事事發前並不知情,小張病發時老師的應對方法也無不妥,不應對本起事故承擔責任,判決駁回了家長的訴訟請求。

吳中法院查明,小張出生時即患有先天性心臟疾病,事後去醫院進行了兩次修補手術,但未完全治癒,還有早搏現象。2008年11月2日,兩原告以此為由申請再生育一個孩子並被獲准。被告有償為包括小張在內的學生補習英語,事發前並不知小張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一事,事發當天也沒有對小張言辭激烈。

法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本案兩原告認為被告對其子小張實施了人身損害侵權時,應當舉證說明小張的死亡與被告的侵權行為有因果關系。結合小張的先天性心臟病病史、病發症狀及搶救記錄,在沒有證據證明其死亡另有原因時,可推斷小張死於先天性心臟病。被告對小張有先天性心臟病一事事發前並不知情,小張病發時被告的應對方法也無不妥,故被告不應對本起事故承擔責任。兩原告稱被告對小張言辭過於激烈,未提供任何證據,本院不予採信。最終,吳中法院判決駁回兩名原告的訴訟請求。

法官提醒: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⑨ 學生得了重大疾病死亡保險公司能賠償多少

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可以看一下當時保險的說明
一般來說,死亡都會有一個最高的賠償金。大概是30-100萬。
當然得具體看合同是如何約定的。

閱讀全文

與學生患病死亡賠償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