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農村分家析產糾紛,請大家幫忙分析一下!!!
房屋屬於共有,共有份額根據實際對房屋出資份額定。自己對其所有的份額有處分權,他人無權干涉。房屋過度費可以根據費用的性質及實際分擔。你無權要求補償。另外過渡費等建議協商解決
B. 農村房屋繼承糾紛
第一,根據《繼承法》第十五條規定, 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如果法院立案,那麼會依法調解,調解無效,法院會依據繼承法相關規定進行判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規定, 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C. 農村家庭成員間分割房屋如何確權
一、一個總原則:宅基地屬按戶申請,所有申請人享有平等權利
正確確認家庭成員每個人的房屋產權的具體份額,還需明確建房申請人、《宅基地使用證》登記人與房屋產權之間的關系。
《土地管理法》第62條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所以農村宅基地政策實際是各省市政府根據《土地管理法》授權,對農民居住用地權益的公平分配,它不論貧富按人定量,通過造房用地的審批以保障每個農民都有其建房居住之地,屬國家對農民居住權的基本保障。
雖然《宅基地使用證》上的登記人只有戶主一人,但凡是依法具備建房用地申請條件,並在政府審批時被計入宅基地計算面積的申請人,都應當與《宅基地使用證》上的登記人一樣,屬於該宅基地的使用權的共同享有人。
登記人與其他合法申請人享有平等權利。
二、一個簡便的方式:家庭內部訂立分家析產協議
1、只要意思表示真實,依法受法律保護。如果怕以後有麻煩,公證一下更好;如果對法律不太懂,請個懂法律的,寫個協議。將來如果有糾紛,法庭審理時,這個協議是最有力的證據。
2、也可以依分家析產協議,到房屋管理部門,分別辦理各自的產權證。不便各自辦理的,也可以在附件上註明各自的份額。
本人有三兄弟,農村的老房子,就是這樣分家的。
三、農村集體土地上房屋的性質和特點
農村集體土地上房屋所使用的集體土地,是由國家通過政策審批無償分配,無需納稅,也沒有使用年限的限制。因此農民的房屋雖屬公民的合法財產,但由於其建房用地的特殊性,使其產權性質和法律地位有別於城市商品房和城鎮私房,缺乏市場准入資格,屬於限制市場流通的准產權。
1、農民住房產權的合法成立,除必須有經批準的宅基地使用權外,還涉及具體的批准建房面積權。
現行農民建房政策是按戶按人口批給不同的宅基地使用面積和房屋建築面積。凡超過政府批准建房面積違章建造的房屋,除由政府作罰款等處理而予認可的外,都屬違章建築而不能在法院審判中作出產權確認。對該部分違章建造房屋只能就建築材料的歸屬作出裁決。因此宅基地使用權、建房面積這兩項權利在所有申請人之間是平等的,而不分成年與否、出資與否,屬平等按份享有。
2、當事人事先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而發生財產權屬爭議時
主要考察建房三要素:宅基地使用權、建房面積權、建設資金的投入
現在批到宅基地才是關鍵,到底誰出錢反而是其次的,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則!
當前,在農村建房中取得用地權、面積權的重要性早已優先於建房的出資的多少。所以在家庭成員中確認農民住房產權時,應當承認宅基地使用權享有者雖未具體出資,但其在建房中已投入其依法享有的宅基地使用權和建房面積權,因此所建住房產權中也應當含有他的權利。當然在產權的具體份額上,還應當按出資與用地權、面積權兼顧的原則加以確認,與出資者之間在房屋產權分配上有較為合理的區別。(這是補充原則,即出錢多的可以適當多分點)
D. 民事糾紛:農村房屋糾紛
如果你們家後於他們家蓋房的話,而且房屋超高,那麼你要給他們家留出採光面積。如果都屬於農村自建平房,只要在你們家宅基地范圍內蓋房。無須給他留出採光面積
E. 農村老房,口頭分家,現在又有爭議,怎樣辦
這個問題農村較為常見。既然有了爭議,就必須有解決爭議的辦法,最好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坐下來重新協商和解。但是,又很有難度呀!若確實無法協調,也只有找法律部門了,雖有傷和氣,但比較公正合理,大家容易接受。
F. 農村宅基地分家如何分開
農村宅基地是按照當時配置宅基地的人口。人員結構執行的,在沒有接到新的一輪宅基地配置原來的配置是不變的。
至於分家如何分配宅基地問題國家沒有明確規定,這都是自己家庭的事情,可能原來年齡小沒有結婚就是一人的宅基地份額,而現在不但有妻子還有了孩子、而那家原來是夫妻加一個女兒三口人的份額,現在女兒結婚就剩二口人,分家就出現了難題。
類似這樣的問題農村多地很,就得家庭協商各自讓步,畢竟是親兄弟,貧困富有都是暫時的,一奶同袍是永恆的,千萬不要在此問題爭論不休沒有意義。
(6)農村房屋分家糾紛擴展閱讀:
農村宅基地,是農村的農戶或個人用作住宅基地而佔有、利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已經建設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於建造房屋的土地,已經建設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備建房用的規劃地三種類型。
《土地管理法》 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我國土地和房屋是分別實行管理的。根據規定宅基地是農民基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而享有的可以用於修建住宅的集體建設用地,農民無須交納任何土地費用即可取得,是一種福利性質的,一般來講不能繼承。但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則屬於公民個人財產,可以繼承。
實踐中,農民宅基地的繼承問題可以分為下列情況:如果繼承人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可以經批准後取得被繼承房屋的宅基地;如果不符合申請條件,則可以將房屋賣給本村其他符合申請條件的村民。
如果不願出賣,則該房屋不得翻建、改建、擴建,待處於不可居住狀態時,宅基地由集體經濟組織收回。繼承人是城市居民的,比照上述不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情形處理。
G. 關於家庭分家的房屋怎麼分的問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解釋,一般是先析產後繼承。
一、進行房屋析產需要按照以下原則進行:
1、分割房屋是最大限度的保護房屋的整體性;2、盡最大可能不損害房屋現有的價值;3、採取一人獨有,在給他人金錢或其他方式的補償;4、採取大家共有的方式;5、大家競買的方式;6、出賣該房,大家分的價款的方式。二、房屋析產的方式:1、根據協議析產;2、遺囑分割;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4、聘請律師協調、律師見證或訴訟;5、其他方式。三、房屋析產申請需要提交的材料:1、房屋所有權證書;2、析產協議及公證書;3、當事人身份證及復印件;4、面積測繪報告;5、房屋所有權登記申請書(收件窗口領取)。知識關聯:分家須注意事項:(一 ) 分家析產時,要把家庭共有財產和家庭成員的個人財產區分清楚。分家析產只能是分割家庭共有財產,屬於家庭成員的個人財產是不屬於分割范疇的。
(二 ) 分家析產時,要根據公平合理的原則,分割家庭共有財產。對家庭共有財產的分割,特別是對某些生產、勞動工具、設備等財產的分割。要盡可能有利於生產,有利於發揮家庭成員各自的專長。對於某些特定的不便分割的財產,也可以特別協議的方式作變通處理,以充分發揮該項的效用。分家析產直接關繫到家庭成員今後生活安排的問題,因此,應當通過訂立分家析產協議書的形式進行,這樣,就不至於有分家後因某項財產產權的歸屬不清發生糾紛。分家折產協議書基本內容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 立約人的姓名,在家庭中的輩份稱呼;(二 ) 分家的理由、原因和目的;(三 ) 分割家庭共有財產的合意以及對原家庭債務清償的安排;(四 ) 分割後的財產細目及其所有人姓名;(五 ) 證人姓名;(六 ) 立約人、證人簽名蓋章;(七 ) 立約的具體時間及執行日期。小編提醒:進行房屋析產需注意:1、若當事人不能親自辦理,可出具委託書或公證書,受託人出具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2、法院判決的需提交法院判決書、協助執行通知書;3、若房改房或經濟適用住房析產,還需提交《已購公有住房上市交易申請審批表》(收件窗口領取),《房改售房價格審查書》。
H. 農村房屋糾紛官司 急!!!!!!!
.....
沒有反訴的理由
如同女人可以生孩子 你不可能看見女人會生 你也就想生一版個。權。。
至於你會否勝訴
應當在查看過所有證據後才能下結論
估計你會敗訴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此房屋所有權沒有發生變動(未變更登記)
但是你有權取得該補償款
因為沒有登記只是未發生物權變動
合同依然有效
補償款是你的可得利益
建議最初的抗辯理由為主體不適格
詳請咨詢貴處律師
他看的懂的
多的我就不說了。。。。。
說多了我們就沒錢賺了 呵呵
I. 農村房屋糾紛,打官司有勝算嗎
如果你父母死亡後,你沒有進行繼承,現在弟弟又將房屋進行了改建,當時你內也無異議容,說明你已經放棄了繼承,你現在不能再要求主張一半房產的繼承。
現在,你可以和弟弟協商,如果協商不成,到法院訴訟法院是不會立案的。
對於繼承,不適用二十年的法律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