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法律講堂房產糾紛

法律講堂房產糾紛

發布時間:2021-06-13 20:37:48

Ⅰ 【房產律師收費】北京道生律師事務所打房產糾紛官司怎麼收費的呢

第一:出現糾紛不要先看哪家的律師費用,要看哪家真正的能幫助到你。你請了律師,幫助不到你,那最後即使律師費再低,也會是浪費金錢。並且要重新再審的話,又要花錢請律師,並且二審打贏的難度會上升,所以開始找律師,不要只看費用,要真的認真考慮一下問題的本質在哪裡——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才打官司,我們希望的結果是勝利。
第二:律師收費是有標準的,如果你聽到的是漫天要價的,那肯定是有問題的。又或者你遇到超低價格,那肯定是因為律師實力不行,只能通過少收費的手段來爭取來案件。那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第三:如果你在合同糾紛問題上真的遇到法律上問題,你可以先去咨詢一下 北京道生律師事務所的周密律師,如果你看過《法律講堂》你會知道他。

Ⅱ 法律講堂:法官答疑:離婚,9類房產怎麼分

近年來,北京市法院受理的婚姻糾紛案件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為妥善處理好此類糾紛,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經深入調研,並廣泛徵求意見,就相關疑難問題三級法院達成基本共識或主流意見,形成了《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關於審理婚姻糾紛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參考意見》,其中關於離婚房產如何分割,看看北京高院的權威解讀。

一、【婚後父母部分出資購房的認定】
婚後由一方父母支付首付款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由夫妻共同償還餘款的,不屬於《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第一款的規定的情形,該不動產應作為夫妻共有財產,在離婚時綜合考慮出資來源、裝修情況等因素予以公平分割。
一方父母承租的公房,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夫妻共同財產依成本價購買,登記在夫妻一方或雙方名下,應認定為夫妻共有財產,公房承租權所對應的利益系作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在離婚處理房產時綜合考慮公房承租權利益來源等因素予以公平分割。
【關聯法條】《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婚姻法》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二、【婚前借款買房婚後共同償還的處理】
夫妻一方婚前對外借款支付全款購買房屋,房屋登記於付款方名下,婚後夫妻雙方共同償還借款,離婚分割財產時,可參考《婚姻法解釋三》第十條的規定予以處理。
【關聯法條】《婚姻法解釋三》第十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三、【有婚意的婚前購房】
婚前由雙方或一方出資,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房產,有證據表明雙方是以結婚、長期共同生活使用為目的購房,在離婚時應考慮實際出資情況、婚姻關系存續時間、有無子女等情況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予以合理補償。
四、【一套住房處理】
離婚訴訟的當事人只有一套共有住房,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但均無能力補償對方時,如雙方就房屋分割問題無法達成一致,判決雙方對房屋按份共有,並在此基礎上結合當事人生活需要、房屋結構等因素就房屋使用問題作出處理。
五、【成本價購買公房的分割】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用夫妻共同財產以成本價購買的登記在一方名下的公有住房應認定為夫妻共有財產,在離婚時應綜合考慮房產來源、夫妻雙方工齡折扣、是否影響另一方福利分房資格等因素予以公平分割。
六、【經濟適用房、兩限房的分割】
限售期內的經濟適用房、兩限房在離婚訴訟中可以酌情進行分割。經濟適用房、兩限房由一方在婚前申請,以個人財產支付房屋價款,婚後取得房產證的,應認定為一方個人財產;婚後以夫妻雙方名義申請,以夫妻共同財產支付房屋價款,離婚後取得房產證的,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七、【標准價購買公房的分割】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夫妻共同財產出資以標准價購買公有住房而獲得的「部分產權」, 該「部分產權」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可以在綜合考慮房產來源、工齡折算等因素,並徵求原產權單位意見確定產權單位權利比例後,予以公平分割。
八、【約定服務條件房產的分割】
夫妻一方在婚後通過與用人單位約定服務條件取得的房產為夫妻共同財產,但離婚時服務條件尚未實現的一般應判歸約定服務條件的一方。
九、【小產權房分割】
對於已被有權機關認定為違法建築的小產權房,不予處理;但違法建築已經行政程序合法化的,可以對其所有權歸屬做出處理。對於雖未經行政准建,但長期存在且未受到行政處罰的房屋,可以對其使用做出處理。在處理使用時,人民法院應向當事人釋明變更相關訴訟請求。在處理相關房屋的使用歸屬時,能分割的進行分割,不能分割的可採用協商、競價、詢價等方式進行給予適當補償。在涉小產權房分割案件中,應在判決論理部分中明確使用處理的判決內容不代表對小產權房合法性的認定,不能以此對抗行政處罰、不能作為產權歸屬證明或拆遷依據等。
十、【公房承租權的分割】
離婚案件中涉及到公房承租權處理,屬於直管公房的,可在判決中明確承租權以及承租關系的變更。屬於自管公房的,夫妻只有一方在產權單位工作,一般應把承租權確定在產權單位工作的人名下,另一方獲得補償;但經產權單位同意的,可以確定由另一方承租或共同承租。
十一、【優惠購房權性質與折算】
農村拆遷補償中按所涉人口數取得的優惠購房權系基於特定身份獲得的優惠安置利益,但並非優惠取得的物權本身。離婚時優惠購房權價值折算可考慮優惠取得的房產性質、能否上市交易、能否取得產權證等因素,在不高於市場價格與優惠價格的差價范圍之內予以確定。
來源:http://china.findlaw.cn/

Ⅲ 盈科律師事務所哪個律師處理房產買賣合同糾紛好

馬成律師系北京市大成(深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深圳分所管委會委內員,容訴訟仲裁部主任,大成律師事務所刑委會會員,深圳律師協會刑委會委員,具有法院、上市公司的工作經驗和背景,承辦過許多大案、要案。馬成律師經辦的個別經典案例金額高達幾十億元人民幣,個別案件屬於中央領導高度關注的國家級案件,個別經典案例屬於公安部領導重點督辦的案件,部分成功案例被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焦點訪談、搜狐網、《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華夏時報》等各大新聞媒體采訪或報道,許多經典成功案例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Ⅳ 法律講堂#購買農村房屋哪些情況有效

農村房屋可以買賣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宅基地屬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只有該組織成員才享有宅基地使用權;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從上述規定來看,法律雖未禁止農村村民出賣、出租宅基地上所建住宅,但對售房主體卻有限制。農村房屋買賣的出售方一般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而購買方則存在兩種情況:一是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二是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成員。
1、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又分三種具體情況:一是本身已有宅基地,且符合國家規定的宅基地標准;二是已有宅基地,但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三是已在集體經濟組織落戶,但尚沒有分到宅基地。根據一戶村民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的規定,對已有宅基地且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村民,再申請宅基地是不可能得到批準的。對上列第二種情況,村民如再申請第二處宅基地時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也不應得到批准。至於第三種情況,則可依法申請建房用地。
2、如果是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成員,會出現兩種情況:(1)城鎮居民。根據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第2條第2款規定: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佔用農民集體土地建住宅,有關部門不得為違法建造和購買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和房產證。(2)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農民。根據國家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只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才有資格使用該組織的宅基地。因此,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農民也不是農村房屋買賣合法的購買方。
總之,農村的房屋買賣必須慎重,對於並非同一個村集體組織成員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如訴諸法院,法院將可能認定其為無效。

Ⅳ 房產糾紛 房產律師

本人通過中介房子交了70%的首付。各種理由有半年沒有過戶,後面一查是因為房產抵押還差20萬未還,這種情況中介沒有告訴我們是欺詐嗎,銀行抵押的房子可以二次售賣嗎?

Ⅵ 北京打房產糾紛案,律師收費多少

對於經濟案件,通常是按涉及金額的一定比例收費。金額不同,收費比例也不同,並且不同的律師根據其執業年限、資歷的不同,收費也有差別。
通常來說,100萬以內的案子,收費在8%左右;100萬至500萬收費在5%-6%左右;500萬至1000萬收費在3%-4%左右,1000萬至2000萬在2%左右。
另外,還可以採取風險代理,委託時不用支付律師費,待官司勝訴或者收到款項後再支付。但是風險代理方式的收費比例較高。
經濟合同糾紛李明華律師解答

Ⅶ CCTV-12《法律講堂》有位羅興律師點評特別到位,有人了解嗎

羅興律師是上海埃孚歐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財富管理領域知名律師、房地產及公司法專家、股權架構設計專家。上海律師協會保險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上海律師協會民事業務研究會委員、中國企業家「愛心聯盟」上海讀書會會長、愛心聯盟慈善基金會法律顧問。成功勝訴美國高盛旗下加盟品牌「21世紀不動產」、「碧雲108」商鋪項目轉讓的群體訴訟, 成功處理長三角地區多個商業地產的開發、項目轉讓和股東糾紛,代理案件涉案標的共計100億元人民幣以上。羅興律師常年致力於企業股權及財富的規劃管理,曾開創性地將企業財富規劃進行「三段式法律管理」,被企業家廣為流傳,並奉為經典教科書。

Ⅷ 法律講堂繼承法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一、房地產繼承的概念以及繼承權關系發生的條件

房地產繼承,同其它遺產繼承一樣,是指依照法定程序把被繼承人遺留房屋所有權及其土地使用權轉移歸繼承人所有的法律行為。房地產繼承,是所有權及使用權繼受取得方式的一種。

(一)繼承必須在被繼承人死亡後開始。法律規定的繼承權,只是繼承人享有的一種期待權,如果被繼承人沒有死亡,繼承關系就不會發生,只有在被繼承人死亡以後,繼承權才會成為既得權。遺囑繼承權的實現,必須存在被繼承人生前立有合法遺囑和被繼承人已死亡,否則遺囑繼承關系也不會發生。如父母健在,其房地產子女就不能繼承。父母意願將自己的房產贈與子女是可以的,但這種行為叫生前贈與,不叫繼承。

(二)繼承遺產的人,必須是被繼承人的合法繼承人,即法定繼承人或遺囑繼承人。我國繼承法確定的法定繼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三)繼承人依法取得的遺產,必須是被繼承人生前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或者是依法可以繼承的其它合法財產權益。不能把家庭共有財產、夫妻共有財產以及合夥財產不加分割作為遺產來繼承。像這樣的財產必須分割以後屬於死者個人所有的部分才是遺產。一切非法所得的財產不屬於遺產,不得繼承。

二、房產繼承的法定順序:

法定繼承是依照法律的規定,由繼承人按繼承順序、繼承份額進行繼承。

《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順序是指上述繼承人繼承遺產的先後順序。《繼承法》將繼承人分成兩個繼承順序: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先由第一順序的繼承人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包括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及雖有第一順序繼承人但全部放棄或喪失繼承權的,才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繼承份額是指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時,份額一般均等。對於有特殊困難的人、未成年人、缺乏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繼承人,應該予以照顧,適當多分配一些遺產。對於有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撫養義務的,在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少分。繼承人經過協商一致,可以平均分配遺產,也可以不平均分配遺產,這一點在房產的繼承上尤為重要。

三、房產繼承的條件:

繼承是一種法律制度,繼承關系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

1、繼承應當在被繼承人(在房產繼承中就是遺留下房產的人)死亡後才能發生。這是繼承的首要條件。有的房產所有權人為了避免繼承人在日後可能會因爭奪房產而產生糾紛,在生前就將房產權交給繼承人,如分給某個或各個子女,這也是合法的行為,但這不是繼承,因為這時繼承還沒有開始,而是生前的贈與行為。

2、繼承遺產的人應當是被繼承人的合法繼承人,就是依照法律的規定能作為繼承人的繼承人。這是繼承的第二個條件。被繼承人如果立下遺囑,將房產指定給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或是捐獻給國家、集體,這也是被繼承人處分遺產的方式,但這不是繼承而是遺贈。

3、遺產應當是被繼承人生前屬於個人所有的財產。這是繼承的第三個條件。有的房產是共有的,如常見的夫妻之間的共有,當一方死亡以後,並不是所有的房產都成了遺產。這時,應當先將房產進行產權分割將屬於被繼承人配偶的份額(除有約定者外,一般應分出房產份額的一半)分割出來以後,再對遺產進行繼承。

來源廈門律師網頁鏈接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被繼承人死亡後,如果其生前立有遺囑,或是曾經與某一社會組織或個人簽訂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應當先按遺囑或遺贈扶養協議的內容對遺產進行處理。沒有遺囑或協議的,則按法定繼承處理。

Ⅸ 求法律講堂的3有關的法律知識

一、甲電訊公司因建辦公樓乙建築包公司簽訂了工程總承包合同。其後,經甲同意、乙分別與丙建築設計院和丁建築工程公司簽訂了工程勘察設計合同和工程施工合同。勘察設計合同的約定交付有關的設計文件和資料。施工合同約定由丁根據丙提供的設計圖紙進行質量驗收。合同簽訂後,丙按時將設計文件和有關資料交付給丁,丁依據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工程竣工後,甲會同有關質量監督部門對工程進行驗收,發現工程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是由於設計不符合規范所致。原來丙未對現場進行仔細勘察即自行進行設計導致設計不合理,給甲帶來了重大損失。丙已與甲沒有合同關系為由拒絕承擔責任,乙又以自己不是設計人為由推卸責任,甲遂以丙為被告向法院起訴。
問題:
1、乙與丙、丁簽訂的合同是否有效?為什麼?
2. 運用《建築法》的知識分析上述糾紛應如何解決。
解答:
1、乙與丙丁簽訂的合同,如果丁和丙都有相應的資質,合同有效。因為乙在與丙丁簽訂合同時,徵得甲的同意,合同有效。如果丙丁無相應的資質,則合同主體不符合,合同無效。
2、根據契約相對原則,甲向乙要求承擔責任,乙向丙要求承當責任,丁因為是嚴格按照合同的約定和丙的圖紙進行的施工,所以丁無過錯,不承擔責任(除非是惡意)。
這整個糾紛都屬於合同法方面的問題。

(一)基本案情
2005年6月10日,上海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與浙江某建築工程公司(以下簡稱為「B公司」)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合同中約定:由B公司作為施工總承包單位承建由A公司投資開發的某賓館工程項目,承包范圍是地下二層,地上24層的土建、採暖、給排水等工程項目,其中,玻璃幕牆專業工程由A公司直接發包,工期自2005年6月26日至2006年12月30日,工程款按工程進度支付。同時約定,由B公司履行對玻璃幕牆專業工程項目的施工配合義務,由A公司按玻璃幕牆專業工程項目竣工結算價款的3%向B公司支付總包管理費。

玻璃幕牆工程由江蘇某一玻璃幕牆專業施工單位(以下簡稱「C公司」)施工。施工過程中,在總包工程已完工的情況下,由於C公司自身原因,導致玻璃幕牆工程不僅遲遲不能完工,且已完工程也存在較多的質量問題。

A公司在多次催促B公司履行總包管理義務和C公司履行專業施工合同所約定的要求未果的情況下,以B公司為第一被告、C公司為第二被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請求有三項:

1)請求判令第一被告與第二被告共同連帶向原告承擔由於工期延誤所造成實際損失和預期利潤;

2)請求判令第一被告與第二被告共同連帶承擔質量的返修義務;

3)請求判令二被告承擔案件的訴訟費和財產保全費用。
1.B公司收取的 「總包管理費」,其實質是「總包配合費」,二者是不同的概念

作為總承包單位的B公司願意接受所謂的「總包管理費」主要有二個道理,其一是認為總承包人收取總包管理費實屬「天經地義」;其二是在總包范圍外多收取一部分工程價款「何樂而不為」。但是,就是這個看似「你情我願」的合意,卻因為「名不符實」而「禍起蕭牆」。因為,B公司收取的名曰「總包管理費」,其實質是「總包配合費」。

根據《建築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建築工程總承包單位可以將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分包單位;但是,除總承包合同中約定的分包外,必須經建設單位認可。」因此,當總承包人要求發包人同意其分包時,發包人往往要求總承包人同意由其直接與分包人結算,並約定以分包工程價款的一定比例向總承包人支付總包管理費。此時總承包單位收取的是名符其實的總包管理費。

根據《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三條規定,發包人除具有按時足額支付工程價款的法定義務外,還應承擔向承包人提供符合要求的施工條件的義務。因此,當發包人採取總包加平行發包模式時,直接發包的專業工程項目的施工條件往往需要總承包人配合才能滿足,此時,發包人會與總承包人簽訂就總包人提供的配合工作(例如腳手架、垂直運輸等)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往往就出現如同本案中B公司與A公司所約定的情形,雖然,雙方約定的是由總包人收取總包管理費,但是,其實質是收取的是總包配合費。

B公司雖然收取的是「總包管理費」,但其實質收取的是「總包配合費」。因為總包管理費與總包配合費所約定的主體和取費的形式相同並且取費比例相近,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二者容易混淆,甚至正好相反,以至於,當需要配合的專業工程項目質量或工期出現問題時,發包人往往要求收取「總包管理費」的總承包人承擔連帶責任。二者的主要區別是:總承包人對該專業工程項目是否有發包權,若有,則對該專業工程項目有管理的義務,則收取的費用無論如何,其性質是總包管理費,若無,則對該專業工程項目無管理的義務,其性質僅是總包配合費。

2.B公司收取總包管理費實為總包配合費,不應當與C公司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玻璃幕牆工程不屬於B公司的總承包范圍內,是由A公司直接發包給C公司承建的,因此,對玻璃幕牆工程從法律層面而言,B公司沒有總包管理的義務,雖然B公司從A公司收取的費用名稱為「總包管理費」,但其實質是總包配合費。既然是總包配合費,B公司應只就配合義務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經發包人同意,可以將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與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總承包單位依法將建設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分包單位應當按照分包合同的約定對其分包工程的質量向總承包單位負責,總承包單位與分包單位對分包工程的質量承擔連帶責任。」因此,如果收取的費用性質屬於總包管理費,當專業工程項目出現質量等問題,總包人與分包人應共同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如果收取的費用性質是總包配合費,當專業工程項目出現質量等問題,則總承包人僅對履行配合義務的瑕疵承擔責任,而不存在與專業工程施工單位共同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

3.A公司要求C公司承擔賓館延誤開張的預期利潤具有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因此守約方可以要求違約方賠償二方面的損失,即直接損失和可得利益,同時,也可以要求違約方承擔守約方防止擴大損失的合理費用。但是,「可得利益」要求不得超過違約者預見到或應當預見到因違約對守約者造成的損失,同時,要求這種預見或應當預見的時間節點是在簽訂合同時,而不是其他別的時候。另外,為了防止違約行為造成進一步的損失,守約者所採取的措施而支出的費用是可以要求違約者承擔。例如,繼續履行、變更合同等所支出的費用。當然,違約者也可以以守約方沒有採取適當措施為理由來抗辯守約方要求超額的賠償要求。由此看來,A公司要求C公司承擔賓館延誤開張的預期利潤是有法律依據的。

3,王某申請自建議三層樓房獲得批准,途中因其子出事導致經濟困難,於是只蓋了兩層,並把第二層樓賣給了張某,簽訂了買賣合同並到有關部門辦理了過戶手續。兩家相處和睦,隨著王某經濟條件的好轉,王某打算蓋上第三層樓房,與張某發生了爭議。張某認為其買下了第二層,因此不同以王某在其樓頂加蓋第三層樓,王某認為其有合法的蓋三層的權利,張某應該排除妨礙。兩家對薄公堂。
不動產的公示不僅包括現存建築物的公示,還包括經規劃部門批准但尚未開建的建築物的公示,本案王某擬建的第三層就屬於此類情況.同時,在我國,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是分開的.
因此,在王某取得土地使用權並經規劃部門批准建造三層房屋的情況下,其有權在張某樓上建造第三層房屋.張某取得的第二層樓房的所有權並不具備優先於王某根據其享有的土地使用權及規劃部門批准(注意:規劃在張某取得第二層樓房之前)建造第三層樓房的權利的效力。
這種情況和一般的區分所有權建築物(常見為商品房)不同的地方在於:商品房均為首先由從國土部門取得土地使用權的人(一般為開發商)按規劃建好建築物,再將完全建好的建築物出售於小業主;而本案所涉的土地上的建築物是未完全建好的,土地使用權人當然有權按規劃繼續建造。

Ⅹ 法律講堂房產糾紛

建房證不是房產證,你可憑特點使用證直接辦房產證好了

閱讀全文

與法律講堂房產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