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杭州張小泉商標侵權

杭州張小泉商標侵權

發布時間:2021-06-13 17:08:36

❶ 杭州張小泉和上海張小泉有什麼區別

杭州張小泉和上海張小泉的區別:杭州張小泉是正宗的張小泉。而上海張小泉是已經改版為生產"泉權"字牌剪刀。
說明:
張小泉起源於杭州,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也是目前刀剪行業中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產品包括家庭用剪系列、工農業園林剪系列、服裝剪系列、美容美發剪系列、旅遊禮品剪系列、刀具系列等共100多個品種,400多個規格。
由於上海張小泉提前注冊了「張小泉」公司和「張小泉」商標 ,1999年3月,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首次起訴張小泉剪刀總店,認為對方構成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經歷兩審,2004年7月19日上海高院形成終審判決,認為上海剪刀總店此前突出使用有其提示原因,不構成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但判決要求上海刀剪總店今後在商品和服務上,應規范使用其核准登記的企業名稱。
2005年12月22日杭州中院一審判決,上海刀剪總店構成侵權,令其公開登報致歉,並賠償損失8萬元。
2006年7月10日,浙江高院終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歷時七年的"張小泉"品牌之爭終於落下帷幕。
現今的張小泉商標使用權歸杭州張小泉所有,上海張小泉注冊商標為"泉"字牌剪刀。

❷ 杭州張小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杭州張小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09月1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一般經營項目:製造、加工:剪刀、日用金屬製品、炊具、金屬絲及其製品、射釘器、輕鋼龍骨等。
法定代表人:張樟生
成立時間:2008-09-10
注冊資本:117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8300003030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杭州富陽區東洲街道東洲工業功能區五星路8號

❸ 北京大柵欄裡面的張小泉是真的么

浙江高院判決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侵權
2006年08月16日 10:08:1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我要列印】 【我要糾錯】 【Email推薦: 】

(資料圖片)

持續約7年之久的滬杭「張小泉」字型大小與商標糾紛近日在法律上有了明確答案。

記者日前從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日前該公司已收到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於今年7月10日作出的終審判決,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在其產品及包裝、標牌上突出使用「上海張小泉」字樣標識,屬侵犯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擁有的「張小泉」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被判賠償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經濟損失8萬元,同時須在判決生效後30日內在《浙江日報》上登報向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該案是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不服杭州中級人民法院去年12月22日判決提起的上訴,浙江省高院的終審判決是:「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張小泉」是清康熙二年(1663年)由徽商張小泉在杭州創立的著名老字型大小,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繼承了「張小泉」的刀剪工藝,1964年其前身杭州張小泉剪刀廠注冊了「張小泉」商標,此後商標被轉制後的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繼承,1997年4月9日,「張小泉」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2年獲原產地注冊保護,2006年杭州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的前身均創立於上世紀50年代,因後者經銷杭州張小泉的產品等歷史原因而使用含「張小泉」字樣的企業名稱,故兩者商標與字型大小糾紛產生的核心問題是後者在產品及包裝、標牌上突出使用「張小泉」、「上海張小泉」字樣標識是否構成侵權。

1999年3月,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首次起訴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認為此類突出使用屬侵權行為。經一審、二審,2004年7月19日上海高院形成終審判決,認為上海刀剪總店此前突出使用有其歷史原因,不構成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但判決要求刀剪總店在今後的商品和服務上規范使用其企業名稱。

但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隨後發現,在上海高院判決生效後,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並沒有遵守「既往不咎」、「今後規范使用」企業名稱的判決。2004年10月26日,該公司經公證程序購買了上海刀剪總店於當年9月28日生產的產品,該產品及包裝上仍突出使用了「上海張小泉」字樣。

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認為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的行為發生在上海高院判決生效後,已構成對其「張小泉」文字及圖文商標的侵權和不正當競爭,故在2004年12月向杭州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刀剪總店停止在其生產、銷售的刀剪產品及包裝、標牌上使用「上海張小泉」字樣標識,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及支付其他合理費用,並在《浙江日報》上登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2005年12月22日,杭州中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上海刀剪總店簡化和突出使用企業名稱構成侵權並賠償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經濟損失8萬元,同時在判決生效後30日內在《浙江日報》上登報向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上海刀剪總店不服,向浙江省高院上訴,認為其在產品、包裝上使用「張小泉」或「上海張小泉」字樣的行為有特定歷史原因,不構成對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商標的侵權,且在上海高院判決生效後規范使用企業名稱應有「合理期限」處理庫存產品。

經審理,浙江省高院未採納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的庭審意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鄒小丹

❹ 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以專業化生產各類刀、剪而著稱。其著名品牌「張小泉」始創於1663年,至今已創造了345年的歷史與輝煌,擁有員工1250人。
法定代表人:張樟生
成立時間:2001-01-31
注冊資本:1681.7312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00000021728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杭州市拱墅區大關路33號

❺ 杭州張小泉黑心的老闆因廠搬遷搬遷費被老闆放進口袋工人40年無回報

兩會期間,要合諧,據說公安還在公司門口貼了張公告,說工人擾亂社會治安!媒體不敢報道的

❻ 中美知識產權案例分析

我從上海公司律師網找了個案例:http://www.corplaw.sh.cn/Newsinfo.asp?id=20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7)滬高民三(知)終字第36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490號。
法定代表人朱興宜,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楊軍,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劉一舟,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大關路33號。
法定代表人丁成紅,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斯偉江,國浩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吳鵬彬,國浩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普陀區真北路1425號。
法定代表人杜哲思,董事長。
委託代理人斯偉江,國浩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吳鵬彬,國浩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刀剪總店公司)因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5)滬二中民五(知)初字第16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於2007年4月2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刀剪總店公司的委託代理人楊軍、劉一舟,被上訴人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張小泉集團)和被上訴人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德龍公司)的共同委託代理人斯偉江、吳鵬彬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原告成立於1956年 1月6日,開業之初名稱是上海張小泉刀剪商店,1982年、1988年、1993年先後變更為張小泉刀剪商店、張小泉刀剪總店、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 2006年3月24日,原告因企業改制更名為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有限公司。1987年1月30日,原告經核准注冊了「泉字牌」圖形商標。1993年10 月,國內貿易部授予原告為中華老字型大小。
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前身為杭州張小泉剪刀廠。1964年8月1日,杭州張小泉剪刀廠經注冊取得張小泉文字與剪刀圖形組合的「張小泉牌」商標,核定使用商品為日用剪刀,注冊號為46474。 1981年5月1日,「張小泉牌」商標又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注冊,核定使用商品第20類剪刀,注冊號為129501。1993和2003年連續獲得續展,有效期至2013年2月28日。1991年2月28日,杭州張小泉剪刀廠經注冊獲得「張小泉」商標,核定使用商品第8類(包括剪刀和日用刀具等),注冊號為544568。2001年續展注冊,有效期至2011年2月27日。1997年5月7日,上述兩商標均轉為國際分類,核定使用商品第8類(包括刀剪等),有效期自1997年5月7日至2007年5月6日止。1997年4月9日,「張小泉牌」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以下簡稱國家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2000年12月27日,杭州張小泉剪刀廠因企業改制更名為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2001年5月14日、8月14日,「張小泉牌」及「張小泉」注冊商標先後經核准轉讓給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
2005年4月21日,原告刀剪總店公司在被告麥德龍公司處購得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生產的KSX-195G不銹鋼民用廚刀、ZG-175不銹鋼斬骨刀、HBSJ-174精製不銹鋼家用剪、 HSSJ-185精製不銹鋼強力剪、MY2000-1不銹鋼民用剪(2000型)、NS-7不銹鋼合金指甲剪、SSJ-125精製不銹鋼剪各一把。上海市黃浦區第一公證處對上述購買過程進行了公證,並於同月26日出具了(2005)滬黃一證經字第4539號公證書
原告刀剪總店公司購買的不銹鋼民用廚刀包裝盒正面的上方自左向右標有「張小泉牌」商標及「中國馳名商標」字樣,左下方自左向右標有「創立於1663」字樣、「張小泉」商標及產品名稱,其中「張小泉 」商標的背景圖案由醒目的紅色菱形與黑色正方形疊加形成,「創立於1663」字樣緊鄰在「張小泉」商標的左側;包裝盒的左側標有「三百年歷史 三百年盛譽」字樣,右側標有生產單位名稱及貨號。不銹鋼斬骨刀包裝盒正面的上方自左向右標有「張小泉牌」商標及「追求卓越品質」字樣,下方依次標有「張小泉」商標、「since 1663」字樣及產品名稱。原告刀剪總店公司購買的五種剪刀產品外包裝的左上方自上而下均標有「創立於1663」、「張小泉」商標、「中國馳名商標」字樣,「張小泉」商標的背景圖案由醒目的紅色菱形與黑色正方形疊加形成,「創立於1663」字樣緊接在「張小泉」商標的上方;外包裝的右側標有貨號及產品名稱,下方標有「張小泉牌」商標及生產單位名稱。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1999)滬二中知初字第13號生效判決書認定:「根據杭州市檔案館及浙江文史資料選輯記載,『張小泉』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起初由張思泉帶著兒子小泉開設『張大隆』剪刀店,1628年張小泉又率子近高來到杭州,在杭州大井巷繼續營業,招牌仍用『張大隆』,後因冒名者多,於1663年改名為『張小泉』刀剪店。小泉去世後,兒子近高繼承父業,並在張小泉後面加上近記,以便識別。1910年,張祖盈承業。1949年,張祖盈因虧損宣告停產,並將張小泉近記全部店基生財與牌號盤給許子耕。杭州解放後,張小泉近記剪刀復生。1953年,人民政府將當時所有的剪刀作坊並成五個張小泉制剪合作社」。
原審法院認為:原告刀剪總店公司系經營刀剪等商品的企業,符合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的經營者的身份,且原告刀剪總店公司與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在經營刀剪等商品上存在競爭關系,故原告刀剪總店公司有權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提起本案訴訟。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關於原告刀剪總店公司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的辯稱,原審法院不予支持。
原告刀剪總店公司主張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和「since 1663」的行為構成虛假宣傳。原審法院認為,雖然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與「張小泉」的創始人沒有嫡傳關系,但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前身杭州張小泉剪刀廠先後於1964年8月1日、1991年2月28日經注冊取得「張小泉牌」商標和「張小泉」商標,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是上述商標的商標權人,其在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張小泉」商標的同時,標注「創立於1663」或「since 1663」,主觀上是為了表明「張小泉」品牌創立於1663年的歷史事實,故對於原告刀剪總店公司主張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的上述標注方式構成虛假宣傳,原審法院不予支持。
原告刀剪總店公司主張,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張小泉牌」商標雖於1997年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但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未按照《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在馳名商標認定時間超過三年時重新提出認定申請,故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中國馳名商標」亦構成虛假宣傳。原審法院認為,1996年8月14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頒布的《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明確,對於馳名商標認定時間未超過三年的,不需要重新提出認定申請。2003年4月17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了《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該規定於同年6月1日起施行,原《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同時廢止。現行的《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中沒有關於經國家商標局認定的馳名商標需在一定期限後重新提出認定申請的相關規定。鑒於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張小泉牌」商標曾在1997年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因此,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中國馳名商標」,不構成虛假宣傳。原告刀剪總店公司的上述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原審法院不予支持。
鑒於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since 1663」和「中國馳名商標」,不構成不正當競爭,故對於原告刀剪總店公司要求被告麥德龍公司停止銷售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生產的上述產品的訴訟請求,原審法院亦不予支持。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原告刀剪總店公司和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均系經營刀剪等同類商品的企業,且均與「張小泉」的創始人沒有嫡傳關系。雙方因「張小泉」品牌的知識產權問題已經發生了多次訴訟,因此,雙方在經營活動中均應依法規范使用各自與「張小泉」品牌有關的知識產權。本案中,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刀剪產品的外包裝上將其「張小泉」商標與「創立於 1663」或「since 1663」字樣結合使用和宣傳的行為,顯屬不妥。為了正確區分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張小泉」商標與「張小泉」品牌的歷史,避免相關公眾的誤認和混淆,今後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在經營活動中應當依法規范使用「張小泉」商標和「張小泉」品牌。
綜上所述,對於原告刀剪總店公司要求被告杭州張小泉集團停止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並賠償損失,要求被告麥德龍公司停止銷售系爭產品的訴訟請求,原審法院不予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九條第一款之規定,判決:駁回原告刀剪總店公司的訴訟請求。本案一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 3,930元,由原告刀剪總店公司負擔。
判決後,原告刀剪總店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要求撤銷原判,判令杭州張小泉集團停止在其生產、銷售的刀剪產品外包裝上不當標注「創立於1663」、「中國馳名商標」字樣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判令麥德龍公司停止銷售杭州張小泉集團生產的上述不當標注產品;判令杭州張小泉集團賠償上訴人損失人民幣10萬元;判令杭州張小泉集團賠償上訴人合理費用人民幣21,000元,其中公證費人民幣1,000元,律師費人民幣2萬元。其主要上訴理由為:一、原判關於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 1663」文字的行為不構成虛假宣傳系事實認定錯誤。上訴人、杭州張小泉集團與「張小泉」品牌的創始人均沒有嫡傳關系。杭州張小泉集團無論是企業、注冊商標或是生產歷史,均沒有300多年歷史。二、原判關於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中國馳名商標」文字的行為不構成虛假宣傳系事實認定錯誤,且適用法律錯誤。在2003年6月1日《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施行前,馳名商標的管理應以《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為法律依據。在2000年「 張小泉牌」商標被認定為馳名商標三年後,根據《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第四條第三款的規定,杭州張小泉集團應重新提出認定馳名商標的申請。由於杭州張小泉集團未提出申請,故該商標已不屬於馳名商標,不能再適用《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三、原判要求杭州張小泉集團在經營活動中依法規范使用「張小泉 」商標和品牌的判決內容含義不明確,難以實行。
被上訴人杭州張小泉集團答辯認為,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缺乏法律及事實依據,應予駁回。其主要答辯理由為:一、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關「創立於1663」的標注不構成虛假宣傳。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張小泉牌 」刀剪品牌與創立於1663年的張小泉刀剪之間存在密切的傳承及淵源關系,因此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刀剪產品包裝上作系爭標注,用以表明其刀剪品牌的淵源,不存在虛假捏造的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所有企業的歷史都從登記起算,不可能成立於1663年,因此消費者對杭州張小泉集團在產品包裝上的標注,只會理解為該品牌的源頭和歷史,不會形成「杭州張小泉集團成立於1663年」的誤解。二、標注「中國馳名商標」不構成虛假宣傳。《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已經被《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取代,後者中沒有關於馳名商標超過三年必須重新進行認定的規定。《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也只是針對當事人要求工商局保護時,工商局可以要求重新認定。實踐中,國家工商局沒有重新認定過一件馳名商標。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商標廣為人知,在2004年上海法院的判決中均認定「張小泉牌」商標為馳名商標,因此宣傳馳名商標並不虛假。三、原判指出杭州張小泉集團行為不妥,是提醒其日後要更嚴謹、規范地使用權利。
被上訴人麥德龍公司答辯認為,其同意被上訴人杭州張小泉集團的意見;同時,其作為銷售商,已經盡到合理審查義務,無需承擔責任。
二審中,各方均未向本院提供新的證據材料。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屬實。
本院認為,經營者違反誠信原則,實施誤導消費者並損害同業競爭者合法權益的相關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本案中,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since 1663」和「中國馳名商標」的行為,系為表明「張小泉」品牌的客觀歷史及「張小泉牌」商標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的馳名商標之身份,並非違反誠信原則、誤導相關公眾的虛假宣傳行為,亦未損害刀剪總店公司的合法權益,故未實施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所禁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上訴人認為,原判關於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文字的行為不構成虛假宣傳系事實認定錯誤。上訴人、杭州張小泉集團與「張小泉」品牌的創始人均沒有嫡傳關系。杭州張小泉集團無論是企業、注冊商標或是生產歷史,均沒有300多年歷史。本院認為,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文字的行為是否構成虛假宣傳,關鍵在於是否會造成相關消費者的誤解。首先,鑒於我國目前的企業和商標制度均系在建國之後設立,客觀上我國企業和商標均不可能創立於 1663年。其次,「張小泉」品牌及歷史在我國相關公眾中具有廣泛的知名度。因此,即使杭州張小泉集團與「張小泉」品牌的創始人沒有嫡傳關系,其在產品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文字,也不會導致相關消費者誤認為其企業成立於1663年或其商標權取得自1663年,故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文字的行為不會造成相關消費者的誤解,不構成虛假宣傳。上訴人認為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創立於1663」文字的行為構成虛假宣傳的上訴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上訴人認為,原判關於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中國馳名商標」文字的行為不構成虛假宣傳系事實認定錯誤,且適用法律錯誤。在2003年6月1日《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施行前,馳名商標的管理應以《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為法律依據。在2000年「張小泉牌」商標被認定為馳名商標三年後,根據《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第四條第三款的規定,杭州張小泉集團應重新提出認定馳名商標的申請。杭州張小泉集團未提出申請,故該商標已不屬於馳名商標,不能再適用《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本院認為,首先,《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第四條第三款規定,經國家商標局認定的馳名商標,認定時間未超過3年的,不需重新提出認定申請。該條款僅規定已被認定的馳名商標3年內無需重新認定,至於超過3 年的情況是否必須重新提出認定申請,該條款並無明確的表述。同時,該條款亦因在後生效的《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而被廢止。其次,上訴人亦未提供其他相關證據證明國家商標局曾要求其他馳名商標權利人重新提出認定申請或者曾有其他馳名商標權利人向國家商標局提出重新認定的申請。因此,上訴人提出的馳名商標被認定三年後應重新提出認定申請之主張,缺乏充分的事實和法律依據。此外,商標是否馳名,是一種客觀事實狀態。基於國家商標局曾認定杭州張小泉集團的「張小泉牌」商標為馳名商標,而本院(2004)滬高民三(知)終字第27號生效判決書亦確認該商標為馳名商標,在上訴人未提供相反證據足以否定上述認定的情況下,原審法院在法律並未禁止馳名商標權利人標注「中國馳名商標」的情況下,依法確認杭州張小泉集團將其「張小泉牌」商標標注為「中國馳名商標」不構成虛假宣傳,並無不當。上訴人認為原判關於杭州張小泉集團在其刀剪產品外包裝上標注「中國馳名商標」文字的行為不構成虛假宣傳系事實認定錯誤,且適用法律錯誤的上訴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上訴人認為,原判要求杭州張小泉集團在經營活動中依法規范使用「張小泉」商標和品牌的判決內容含義不明確,難以實行。本院認為,雖然原判認定杭州張小泉集團的相關包裝文字未構成虛假宣傳,但為了使杭州張小泉集團的相關行為更加規范,原審法院特別提醒杭州張小泉集團今後要注意規范使用自己的知識產權,並無不當。上訴人該上訴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上訴人的上訴請求及理由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應予駁回。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3,930元,由上訴人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❼ 張小泉剪刀的品牌之爭

【杭州】
杭州市檔案館及浙江文史資料選輯記載:1628年張小泉帶著兒子近高來到杭州,開設「張大隆」剪刀店。1663年,改名為「張小泉」刀剪店。小泉去世後,兒子近高繼承父業。1910年張祖盈承業。1949年,張祖盈因虧損宣告停產,並將「張小泉近記」全部店鋪與牌號盤給了許子耕。1953年,人民政府將杭州數十家剪刀作坊並成五個「張小泉」制剪合作社。1958年合並為杭州張小泉剪刀廠。 1964年8月,杭州「張小泉」獲得「張小泉牌」注冊商標。
【上海】
上海檔案館資料記載:1950年,上海數十家上海張小泉剪刀商店簽訂同牌同記聯名具結書。內容主要是:「張小泉牌號沿用已久,難以更改,共同使用,加記號以為識別,永無爭議。」1956年公私合營,「張小泉協記」、「張小泉鴻記」等合並成上海「張小泉」。 1956年上海「張小泉」開始使用張小泉企業名稱(即字型大小),1987年獲得「泉字牌」商標,1993年10月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 1990年代中後期,杭州和上海兩個張小泉為因為品牌問題展開了長時期的訴訟,可以說是曠日持久,各抒己見。
【杭州】
1997年,杭州「張小泉」的「張小泉牌」商標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對此,杭州「張小泉」認為,上海「張小泉」在成立之初取得「張小泉」字型大小,因歷史原因可以諒解。但在杭州「張小泉」取得注冊商標,特別是取得馳名商標以後,上海「張小泉」仍在使用「張小泉」字型大小,使消費者誤認為上海「張小泉」與杭州「張小泉」存在某種關系,因此認為上海「張小泉」的行為侵犯了杭州「張小泉」的商標專用權,構成不正當競爭。
1999年3月,杭州「張小泉」向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上海「張小泉」在企業名稱和產品標識中停止使用「張小泉」文字,並要求賠償270多萬元。
【上海】
上海「張小泉」認為,上海「張小泉」名稱早在1956年就已使用,迄今已數十年,而杭州「張小泉」注冊商標的取得晚於上海「張小泉」企業名稱的使用。因此不存在侵犯商標專用權或不正當競爭的事實。此外,「張小泉」文字根據存在和使用的歷史資料記載,並非屬於某個企業,其知名度高也非由於杭州「張小泉」取得馳名商標而形成,它是眾多使用「張小泉」的廠家或商家共同創造的結果。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杭州「張小泉」的注冊商標權應當受到法律保護,但考慮到杭州「張小泉」的注冊商標和上海「張小泉」的企業名稱產生的特定的歷史背景,從公平和誠信原則出發,對上海「張小泉」不認定構成對杭州「張小泉」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
杭州「張小泉」對一審判決不服,提出上訴,之後,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駁回了杭州「張小泉」的上訴,維持原判。 據上海「張小泉」有關人士透露,全國約有10家「張小泉」,除了杭州存在的兩家「張小泉」外,上海有三家「張小泉」,此外,武漢、南京等地也有「張小泉」企業。「張小泉」已成為江南地區刀剪行業的代名詞。
對於此案的判決依據,華誠律師事務所徐申民律師認為,「張小泉」之爭存在兩個法律問題,即商標與字型大小、歷史與法律的沖突,但法律規定了「在先權利」原則,即企業字型大小在無惡意的情況下使用超過5年以上,就應以「在先權利」原則獲得法律保護。上海「張小泉」的企業字型大小早於杭州「張小泉」注冊商標的使用,依「在先權利」原則,杭州「張小泉」的訴請不能成立。 2006年7月10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在其產品及包裝、標牌上突出使用「上海張小泉」字樣標識,屬侵犯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擁有的「張小泉」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被判賠償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經濟損失8萬元,同時須在判決生效後30日內在《浙江日報》上登報向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❽ 賣一把不知來歷的張小泉剪刀是不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張小泉剪刀就是一個品牌民品而已,這個品牌剪刀的買賣沒聽說有神嗎限制,你也不是做商標使用權買賣,又不是你自己仿造的,與是否侵犯商標專用權沒什麼關系吧。

❾ 杭州張小泉和上海張小泉哪個好

杭州張小泉和上海張小泉的區別:杭州張小泉是正宗的張小泉。而上海張小泉是已經改為生內產"泉"字牌剪刀。
說明容:
張小泉起源於杭州,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也是目前刀剪行業中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產品包括家庭用剪系列、工農業園林剪系列、服裝剪系列、美容美發剪系列、旅遊禮品剪系列、刀具系列等共100多個品種,400多個規格。
由於上海張小泉提前注冊了「張小泉」公司和「張小泉」商標
,1999年3月,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首次起訴張小泉剪刀總店,認為對方構成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經歷兩審,2004年7月19日上海高院形成終審判決,認為上海剪刀總店此前突出使用有其提示原因,不構成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但判決要求上海刀剪總店今後在商品和服務上,應規范使用其核准登記的企業名稱。
2005年12月22日杭州中院一審判決,上海刀剪總店構成侵權,令其公開登報致歉,並賠償損失8萬元。
2006年7月10日,浙江高院終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歷時七年的"張小泉"品牌之爭終於落下帷幕。
現今的張小泉商標使用權歸杭州張小泉所有,上海張小泉注冊商標為"泉"字牌剪刀。

閱讀全文

與杭州張小泉商標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