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東王幼兒園糾紛

東王幼兒園糾紛

發布時間:2021-06-13 15:00:26

Ⅰ 任丘東王團幼兒園

上枝頭,爸爸催我去澆水.澆水?我一臉迷惘.爸爸笑著說:「你去年秋天不是種了一粒種子嗎?是該澆水了.」我終於記起了深秋的那一幕.
突然有一天爸爸告訴我種子發芽了!對於父親的話我毫無反應.爸爸拉我出門,我跟在他身後,懶懶地挪動著腳步.站定後,我真的看到一株嫩綠的幼苗在風中沖我微笑.
我是想微笑的,可我的眼眶終於沒有囚住沸騰的淚水.望著身邊的爸爸,我哭了,徹底地哭了.
那一刻,我明白原來自己並不孤寂!
那一刻,我明白什麼叫做幸福!
只是,他並不知道,那粒種子是從煮熟的玉米上掰下來的,並不可能發芽!
真正的幸福正如此,愈深愈無聲.天地間每一個角落都傳遞著幸福的信息,它讓我拉我出門,我跟在

Ⅱ 教師介入幼兒同伴沖突的方式有哪些

(一)在干預時機上的問題
1.過早干預幼兒的同伴沖突
案例一:
下午吃完飯後,中班的王老師組織幼兒在室內玩玩具,小趙在玩玩具車。這時寶寶走過來,他也想玩小趙的玩具車,寶寶對小趙說:「小趙,借你的玩具車玩好么?我也想玩玩具車。」小趙沒有同意:「不行,我還要玩呢,你去玩你自己的玩具去!」寶寶聽了很生氣,伸手搶過玩具車玩了起來,差點推倒了小趙。班主任王老師看到後,急忙跑了過來,一把奪過寶寶手裡的玩具車,嚴厲地對寶寶說:「誰讓你搶別人東西的?小趙不給你玩你就推他呀?把他打傷了怎麼辦?還學會打小朋友了?跟小趙道歉!」之後老師溫聲細語的安撫小趙,讓小趙原諒寶寶,並把玩具還給了他。
班主任王老師選擇在沖突一發生時就進行干預,沒有給小趙和寶寶獨自解決沖突的機會。教師這樣做雖然可以有效地規避幼兒在沖突中受到傷害,但是這毫無疑問地剝奪了幼兒發展自己解決沖突的機會。可以說,王老師並沒有把握住這次幼兒沖突事件中的教育契機,幼兒並沒從此次沖突中學到什麼。
在之後的訪談中,王老師坦言,這么做主要是因為怕幼兒在爭執中產生暴力行為,怕幼兒間的沖突升級,給沖突中的幼兒造成身體上的傷害。王老師認為幼兒園教師首先應該保護幼兒的身體不受傷害,確保幼兒的身體健康。而幼兒間的同伴沖突很有可能發展成幼兒間的暴力沖突,比起在幼兒在沖突中教育、引導幼兒形成自己的解決沖突的策略,保護幼兒身體不受傷害顯得更為重要。
在幼兒一發生沖突時就進行干預的做法在幼兒園是十分常見的,不止王老師一個人這樣做。從王老師的話中可知,促使幼兒教師「迫不及待」介入幼兒同伴沖突是出於對幼兒安全方面的考慮。但是這樣做剝奪了幼兒獨立解決同伴沖突的機會,削弱了幼兒的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沒有形成自己的解決同伴沖突的策略,幼兒發生同伴沖突時會更加依賴教師。
2.過晚干預幼兒的同伴沖突
案例二:
今天中班班上足球課,黃老師讓小朋友排成4排站好。教練爺爺組織小朋友們一組一組的練習踢足球,踢完球的小朋友排在隊尾。小吳踢完球後抱著球跑到了隊伍中間,隊伍中間的小朋友不高興了,大聲喊:「小吳,你站錯了,你插隊!站到後面去!」小吳抱著球,不肯去站隊。小朋友們和小吳吵了起來。站在足球場外地黃老師看到小朋友們發生了爭執並沒有立刻介入和干預。小吳一直不肯去後面站隊,研研生氣的推了小吳一下。小吳手裡拿著球,一個沒站穩倒在地上,小吳疼得哇哇大哭。黃老師趕緊跑過來,扶起小吳,一看,小吳的腿青了一大片。
本案例中的黃教師在發現幼兒發生同伴沖突後,沒有及時介入,致使本案例中的幼兒出現了肢體上的沖突,使小吳受了傷。在之後的訪談中,班主任黃老師告訴我,她在發現小吳和其他小朋友發生同伴沖突後並沒有馬上介入,主要是想給幼兒一個獨自解決沖突、形成解決策略的機會。老師表示,在整個沖突發生的過程中,她都在嚴密的監控,就是想在合適的時機幫助幼兒解決沖突,並在沖突升級前幫助幼兒解決問題。可即便老師高度關注,還是有幼兒在沖突中受傷。黃老師表示:要想在發生沖突中既教育兒童,又保護兒童不受傷害,實在是太難了。
我認為,過早的介入幼兒的同伴沖突是不行的,可是教師太晚介入幼兒同伴沖突也是不可取的。黃老師的本意是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和機會來形成自己的解決沖突的策略和能力,但是一旦出現了幼兒身體上的傷害,不僅對幼兒的健康十分不利,另一方面也會使幼兒對自己解決沖突產生畏懼心理,同樣不利於幼兒自己解決沖突的策略和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並且在本案例中幼兒在戶外上足球課,情緒比較激動和興奮,再者幼兒手中有容易使他人受傷的足球,這些很有可能促成幼兒將語言上的沖突升級成肢體沖突,幼兒受到傷害的可能性增大了,教師的監控難度增加了。所以教師應該在自己能掌控的時間和場合開展教育活動,避免造成不好的後果。
(二)在干預方法上的問題
1.用簡單粗暴的方法介入幼兒的同伴沖突
案例三:
今天騫騫帶來了媽媽給他買的小汽車,他很得意的對身邊的小黃說:「看,媽媽給我買的新玩具,好看吧,它還會叫呢,維唔維唔抓大壞蛋嘍!」小黃也很喜歡騫騫的小玩具警車,就伸手去拿騫騫的車子玩,騫騫很生氣,他用力搶回玩具車,還往小黃臉上吐吐沫,老師剛好走進教室,看見騫騫欺負小朋友,很生氣。張老師一把拽過騫騫:「你能耐了哈,騫騫,還會往小朋友身上吐口水了?誰教你的?別人往你身上吐口水你高興啊?」老師恐嚇騫騫說:「今天什麼也不用幹了,讓咱班小朋友一人吐你一口,讓你也感受一下。」騫騫大哭起來。哭著喊我再也不敢了,老師我不敢了。我不要別人吐我。再也不敢了。」
案例中的張老師在解決騫騫和小黃的沖突時採取了簡單粗暴的教育策略。老師用恐嚇的方法使騫騫不敢再對別的小朋友吐口水,這樣做並不正確。騫騫只是被老師嚇到了,其實他並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吐小朋友是不對的。恐嚇,只會讓幼兒的行為一時得到制止,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會給騫騫留下來一定的心理陰影,在老師介入幼兒同伴沖突後騫騫並沒有產生積極的情緒情感,他的情緒體驗甚至是恐懼的。
這樣做也會給其他幼兒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很多幼兒說話做事都喜歡模仿他人,尤其是他的家長和老師。對於沖突中的小黃而言,他從張老師那裡學到的解決沖突的策略就是:他沖我吐口水,我就沖他吐口水。教師的行為會使幼兒在今後處理同伴沖突時更多的採取威脅恐嚇和告狀等策略,不利於幼兒良好行為的養成。
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介入幼兒的同伴沖突在日常的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是十分常見的。就例如用威脅恐嚇的方法教育同伴沖突雙方的幼兒,很多教師會用諸如此類「再不聽話,不能回家了/警察大大就會把你帶走/就把你送到其他班」的話來嚇孩子,使孩子不敢再調皮。從表面上看,教師成功制止了幼兒同伴沖突,幼兒在一段時間內不敢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粗暴的方法並不能起到教育幼兒的作用。幼兒只是迫於教師的權威不敢再犯,並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應該怎樣改。威脅恐嚇的方法還會給幼兒留下心理陰影,不利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2.教師在解決幼兒同伴沖突時命令、控制幼兒
案例四:
上午大班戶外活動,老師讓小朋友們玩布球。君君拿著自己的布球邊跑邊扔著玩。一個不小心,君君把自己的球扔丟了,他急忙找來找去的。君君的布球掉在了小書的旁邊,小書一直想玩君君的布球,他撿到布球後沒有還給君君而是自己玩了起來。君君找來找去,發現小書正拿著自己的球玩呢,他走過去,對小書說:「這是我的布球,還給我吧。」說著君君伸手去拿球,碰倒了玩得開心的小書。林老師正看著小朋友玩游戲,看到小書摔倒了走了過來。在了解了情況後,老師對君君說:「快跟小書道歉」,又對小書說:「君君不是故意的,原諒他」。
案例中的林老師在幫助幼兒解決同伴沖突時,雖然比較公正合理,也避免了幼兒出現安全上的問題,但是她採取了強制命令的方法讓君君道歉,沒有考慮到幼兒的自主性,也沒有向幼兒講明道歉的原因。君君雖然向小書道了歉,可是他並不明白為什麼要道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師介入後,君君並沒有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他沒有心服口服。他並不明白撞到小朋友是不對的。由於消極的情緒體驗,下一次再遇到同樣的問題君君並不一定採取老師提供的解決策略。這樣教師的教育活動並沒有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這樣的問題教師工作中也很常見,教師在解決幼兒同伴沖突時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他們更傾向於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教師根據自己觀察了解到的情況,讓自己代替幼兒去思考沖突發生的原因和如何解決,並命令幼兒採取教師認為對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做剝奪了幼兒獨立解決沖突的機會,妨礙了幼兒解決同伴沖突策略的形成。此外,教師站在自己的角度評定幼兒在同伴沖突中的行為,帶有主觀隨意性,有可能造成不公平的結果,這樣會給幼兒的身心帶來不良的影響。
(三)在干預態度上的問題
1.不幹預幼兒間的沖突、以敷衍的態度面對幼兒間的沖突
案例五:
中午吃飯的時候,同同和小沐坐在一起吃飯。同同的手絹掉在了地上,小沐正在專心吃飯,沒有看到同同的手絹就在自己的腳下,不小心踩了幾腳,把同同的手絹踩得臟兮兮的。同同在看到自己的手絹被小沐踩在腳底下時大聲地對老師喊:「老師,小沐踩我的手絹。」周老師正忙著幫別的小朋友盛飯,沒時間理同同,對她說:「吃完飯老師再幫你們處理,現在先吃飯。」飯後同同忘了這件事,老師也沒有幫她處理這件事。
在這個案例中,老師面對同同和小沐的沖突事件,採取了不加理睬的干預態度。在事後的訪談中,周老師告訴我,之所以不理睬同同和小沐間的沖突,是因為幼兒經常在爭搶座位以及你踩我手絹我碰你一下這類小事上發生沖突,類似這種事情經常發生,是不存在什麼教育價值的。
通過觀察和訪談,我發現:在幼兒園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幹預幼兒間的沖突的情況是比較少的。教師不幹預幼兒間沖突主要是因為教師相信幼兒有能力自主解決沖突,或是因為教師認為某種沖突是經常發生且欠缺教育價值的。
事實上,也許教師認為每天都重復介入類似的沖突中是煩躁而無用的,但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其教育價值和意義,面對幼兒,教師應該多點耐心。同時,即使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解決沖突的能力,教師也應對正在發生的沖突予以關注,以防幼兒發生意外。
2.不相信幼兒有自己解決沖突的能力,權威控制幼兒
案例六:
做完早活動後,小班的林老師要帶小朋友們戶外活動,戶外有些冷,老師安排小朋友們去換衣間穿外套,皓皓拿好外套回到教室,看到寧寧做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大聲喊:「你坐錯位置了,那是我的座位。」寧寧正在座位上扣扣子,沒有理睬皓皓,皓皓很生氣,就用手拽寧寧,還大聲喊:「這是我的座位,你快讓開。」寧寧不讓,皓皓使勁一推,不小心把寧寧推到了。林老師走過來拉起皓皓說:「不就是個座位嗎?你至於嗎?跟寧寧道歉。」在皓皓道歉後,又對寧寧說:「跟小朋友說沒關系,唉,這就對了。」
案例中的林老師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權威控制幼兒。林老師根據自己觀察到、了解到的情況,直接對寧寧和皓皓的沖突事件下了結論,讓皓皓向寧寧道歉,讓寧寧原諒皓皓。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林老師都沒有詢問沖突雙方的意見,沒有向他們解釋這么做的原因,沒有問過皓皓和寧寧是不是同意自己的做法。在整個過程中,林老師都以權威自居讓自己代替幼兒去思考沖突發生的原因和如何解決,並命令幼兒採取教師認為對的方法解決問題。
在訪談中林老師告訴我,她這么做是由於沖突雙方均為小班的孩子。在林老師眼裡,小班的孩子能力不足、凡事依賴老師,他們自己不能解決問題,也不太能聽懂道理,所以她才採取這樣的態度幫助幼兒解決沖突。在幼兒園中,採取權威控制的方法解決幼兒同伴沖突的教師很多。這些教師不相信幼兒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也不耐煩仔細跟幼兒講明道理。這樣做,沒有將沖突利用起來作為幼兒學習社會交往的契機,未顧及到沖突解決的結果和對幼兒的影響,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十分不利。

Ⅲ 曲周縣侯村鎮東王堡小學校長。把自己的幼兒園搬到了國辦幼兒園里,還讓自己的老婆當院長,沒有人管嗎

現在公家辦的幼兒園,
工作人員也都不是在編的,
工作人員的收入全靠幼兒園收
的學費。這種幼兒園只要收支
賬目清楚,由誰當園長是沒有
要求的。只是國家規定,夫妻
一方當領導,夫妻另一方不得
負責財會,人事,勞資。
如果你認為不妥,可以向你所屬縣區的監察局網上實名舉報,要輸入你的真實姓名,身份證號,家庭詳細地址,聯絡方式。對方的姓名,職務,級別,事情事實。如果舉報不實,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Ⅳ 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
一日活動都是課程,將生活化、游戲化的因素融入課程中。課程源於生活、表現生活。《大家喜歡我》這個音樂活動來源於幼兒的生活經驗,音樂課堂教學生活化即在音樂教學中,啟發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手法進行教學,通過師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把生活經驗音樂化,在藝術活動《大家喜歡我》中,請幼兒將自己平時生活中的動作進行創編,融入音樂中,並培養他們熱愛幼兒園的情感。
二.在游戲活動中
記得剛開學時班裡的幼兒很多孩子都不會穿衣服,我們就決定舉行一次「穿衣服」的比賽,在比賽開始前,我發放了通知,告知家長下個月要進行「穿衣服」的比賽,請家長在家中幫助幼兒進行練習。結果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發現很多孩子進步了,開始自己動手穿衣服了。在正式比賽的時候,我們班的孩子都能都要求將衣服穿整齊,誰都不想落後。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幼兒有學穿衣服的積極性,對於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有非常好的作用。
三.在日常生活中
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要讓孩子早睡早起,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作習時間制度,要求孩子必須遵守,按時睡按時起。早上入園時自己把小書包整齊的放在指定位置。吃飽完飯後,讓幼兒學慣用碗接著擦桌子,收小椅子。
其次,在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大凡成績好的孩子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繪畫時,要求幼兒用一支筆拿一支筆,用玩了把筆送回去,再另外拿一支,不能把筆弄丟了,畫完了,把筆裝好後整齊的放在老師指定的地方,這樣筆就能保護好,延長筆的使用期。
第三,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
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習慣也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環節。老師每天早上幼兒入園時,老師微笑著對幼兒說「早上好!」,下午放學時對幼兒說「再見!」;幼兒在玩玩具時老師要對幼兒說「幼兒園里的玩玩具大家玩,不能獨占等等.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日兩日就行的,要靠教師、孩子、家長長期共同的努力,以上是我在實踐中多積累的一些經驗,相信在不斷地實踐中,我們會積累更豐富的經驗,能尋找出更多、更有效地的方法來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Ⅳ 適合幼兒的法律小故事

1、選舉非兒戲 破壞要懲處 2004年的一天上午,某市李庄有一名40多歲的婦女,由於對鄉人大代表候選人鄧某有意見,在全村選民正在進行投票選舉鄉人大代表時,竟然糾集部分村民阻止選舉,謾罵、阻礙其他選民投票,還起鬨、推搡工作人員,搶奪人大代表選舉票箱,並撕毀選票。把剩下的選舉票箱扔進村邊的小河裡,在無奈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只好返回。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為保障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用暴力、威脅、欺騙、賄賂等非法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刑事處分」 不久,幾名公然破壞人大代表選舉的人被正式刑事拘留。後來他們受到了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處罰。 2、要奔前程走正道 花錢賄選要處罰 湖南嶽陽市某鎮召開人大會擬補選一名副鎮長。現年34歲的本鎮畜牧水產站站長鄒魯得知後,便通知鄒游、柴榮共同商議如何競選副鎮長。鄒魯武決定拿出3000元,由鄒游、柴榮對各自熟悉的人大代錶行賄,共賄賂27名人大代表。鄒魯武還利用自己是鎮人大會第四代表團團長的身份,跟鎮人大代表打招呼,結果在選舉會上順利當選。 我國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條把破壞選舉的行為依法定為破壞選舉罪。該罪是指違反選舉法的規定,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等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情節嚴重的行為。當地縣人民法院近日對鄒魯武賄選案作出判決,以「破壞選舉罪」判處剝奪政治權利1年。在今年6月,鄒魯武因賄選被鎮人大會罷免了副鎮長職務。參與策劃賄選的鄒游、柴榮免予刑事處罰。 3、修建學校是好事 濫伐森林悔不該 「我們村的馬主任判處有期徒刑2年,太冤枉啦!」村民都這樣說。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在2001年的春天,安徽山區某村的小學校年久失修,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由於當地村小太多,鄉人民政府也沒錢支助,所以修學校的錢只能由本村解決,但村裡沒有那麼多錢,怎麼辦呢?最後該村的村民委員會主任馬某決定向縣林業局爭取了砍伐40個立方米木材的指標,用它作為修建的材料和經費,結果由於成本大大提高,馬某擅自帶領村民們多砍了200個立方米。當一座漂亮的學校將要竣工的時候,公安人員帶走了馬某。由於他的行為觸犯了《森林法》和《刑法》,被判處了有期徒刑2年。為什麼馬主任做好事卻被判刑呢?原來我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有這樣的規定: 「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看來我們做好事也得遵守法律呀。 4、少年無知毀樹苗 害人害己是教訓 在1989年的一天,嘉興某高一學生王某(未滿18周歲)被公安人員依法逮捕了,這一消息在這所學校炸開鍋啦,為什麼啦? 原來是王某被逮捕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叔叔和他父親長期不和,前一段時間兩家為了房子的事情大打出手,父親由於年齡大了一點,被他叔叔打破了頭,花去了20多元醫葯費,後來他父親向他叔叔要醫葯費,遭到他叔叔的拒絕。正逢星期日王某放學回家,聽到這件事真是氣急敗壞,當天夜裡他把叔叔家的500棵剛種9個月的果樹苗全部砍掉,而這些樹苗買來時總共只花了1800元,最多賠償算了,為什麼要逮捕呀?其實這是王某太無知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擅自砍伐國家、集體、他人所有或者他人承包經營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以盜伐林木罪定罪處罰,盜伐林木「數量較大」,以二至五立方米或者幼樹一百至二百株為起點。」王某把叔叔家的500棵果樹苗全部砍掉,情節已屬於「數量較大」,後來由於王某未滿18周歲,本人認罪態度較好,社會危害性也不大,當地人民法院在對他刑事拘留30天後,決定讓他的父母賠償其叔叔的經濟損失後免於起訴,但這件事對王某真是一次深刻的教訓呢。 5、勞資糾紛莫小視 依法處理出和諧 一天,來湖州織里打工的安徽廣德民工張輝來因不事和業主劉某發生爭吵,劉某當即要辭退張輝來等7人。張輝來十分惱怒,威脅劉某說:「你敢辭退我們,我就殺掉你家兩個孩子!」隨即打電話叫來了40多位老鄉,雙方劍拔弩張。鎮司法所所長、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常務副主任吳美麗當即將雙方叫來,在認真聽取雙方的訴說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他們進行了有關法律的宣傳。經過做工作,張輝來等7人最後同意與業主劉某解除勞動關系,但他們要求調處中心幫他們重新計算一下計件工資的總額。吳美麗將張輝來等人所做的23種不同款式的衣服全部拿到調處中心,並根據市場價格客觀公正地評定了每件衣服的工資。張輝來等人拿到了11660元的工資後十分滿意。一場可能引起惡性事件的糾紛,終於得到了化解。那麼吳美麗用什麼法進行宣傳的呢,主要是《勞動法》中的第十七條 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第十八條 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是無效的。第二十八條 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看來我們平時對勞資雙方都要進行有關法律知識的培訓,一旦出現勞資糾紛才能依法解決,不至於出現重大惡性事件,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 6、節日加班是需要 支付工資須合法 某服裝公司因為趕訂單安排職工在十一節日期間加班。張某等加班職工提出應當支付300%的加班工資,該公司勞資部經理只同意給加班職工安排補休,不同意支付加班工資。張某為此向當地勞動保障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舉報,請求糾正該公司的錯誤行為,維護自己的權益。 勞動保障監察大隊接到張某的舉報後,經調查取證,查明該公司安排職工法定休假日加班後以已安排補休為由未支付加班工資,違反了《勞動法》,責令該公司限期改正。該公司在勞動保障監察大隊規定的期限內補發了張某等職工的加班工資。 7、依法維權路漫漫 人間自有公道在 張斌被浙江省仙居縣郵電局招用為報刊投遞臨時工。他並不把自己當做臨時工看待,而是像正式職工一樣有著「綠衣天使」的職業自豪感。他每天都早出晚歸,工作踏踏實實,從沒有出現過報刊的遲投或誤投,因此也深得客戶和郵電局領導的好評。 1997年的一天,張斌在騎車投遞報刊時,不慎被一輛拖拉機上的毛竹嚴重戳傷右眼,右眼視網膜剝離。經過近1個月的醫治,眼睛雖然是保住了,但被認定為6級傷殘,右眼幾近失明,左眼視力已降至0.1。 突如其來的事故,讓張斌欲哭無淚,生存的壓力成了他心上無法釋然的陰影。郵電局雖然同意報銷張斌的醫療費用,但認為張斌只是本單位的臨時工,因此,只同意發給張斌12個月的本人工資作為一次性傷殘補助費。 1999年,張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縣郵政局和縣電信局共同支付醫療費用、傷殘補助金等合計2.65萬余元,並安排工作,享受職工待遇等相關的工作保險待遇。 最後官司打到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02年,經省檢察院提出抗訴,省高級法院直接對案件進行再審,並於最近作出終審判決:張斌所依法享有的工傷保險待遇,縣郵政局和縣電信局按資產比例來分擔張斌的醫療費用、工傷津貼等9000多元,並按照每月330元。 為什麼張斌的官司能打贏呢?這是因為工傷保險待遇是憲法和勞動法賦予勞動者享有的合法權益,是國家為保障職工合法權益、促進安全生產和維護社會穩定而設置的一項強制性的社會保險制度。工傷保險作為一項帶

Ⅵ 幼兒園打架老師怎麼解決

孩子在幼兒園打架,老師要怎麼做,才能處理好孩子之間的關系,促進孩子成長呢?

孩子在幼兒園打架怎麼辦?在孩子的眼中,老師是最大的依靠,無論是誰對誰錯,只要老師的一句話,矛盾就能降到最低點,因此,幼兒園里的老師,要做到真正的公平。

小班的琪琪這幾天有點不開心,因為老師說,在幼兒園里被打了不可以還手,要告訴老師。如果還手了,那麼這個小朋友也要一起罰,跟那個打人的小朋友是一樣的。

琪琪媽媽也有點不開心,因為她不知道該如何教育琪琪,如何理解老師的意圖。

琪琪媽媽覺得這樣的教育手段會把寶寶教育成小綿羊,尤其是男寶寶,沒有血性,沒有正義感,會不會變成娘娘腔?

真正的公平

琪琪寶寶:今天中午王可倍吃飯的時候故意把飯倒在我身上,還擰我的臉,我都沒有碰過他的。後來我也擰他的臉,結果蔣老師把我們兩個人都批評了,放學的時候我和他都沒有五角星!

BOX:對於一個小班的寶寶而言,已經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琪琪覺得自己已經是被欺負的,而且是受到了無故的挑釁,可最後卻與挑釁者得到了相同的懲罰,他當然不會快樂,因為他覺得不公平。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公平是一種概念,是成人在潛移默化中灌輸給寶寶的概念。那麼,既然老師已經有言有先,家長是不是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解釋寶寶眼中的公平呢?

我們可以把老師的話理解成一種法律條文,一經公布即刻生效,你可以教會寶寶去舉報別人的挑釁行為,並看到其受到相應的懲罰。你要讓寶寶明白這才是真正的公平。

合理回應

琪琪媽媽:王可倍是琪琪班裡一個比較麻煩的寶寶,特別愛欺負人,有事沒事就要踢小朋友幾腳,我不明白對於這樣的寶寶,其他寶寶只能躲嗎?我理解老師的意思,是要告訴小寶寶打人總是不對的。但是,法律還有個正當防衛、防衛過度的區別呢,難道在幼兒園小寶寶要被教導受欺負了不能還手,只能找老師?

BOX:很多家長都非常討厭那種喜歡故意欺負人的小寶寶,對於寶寶之間有原因的糾紛或者打鬧,倒還可以容忍,可對於無事生非,家長便會覺得「是可忍孰不可忍」。

像琪琪媽媽這樣的家長還是比較好的,我們見過更有甚者教育寶寶只要有人打了你,就一定要打還,而且要打得更重。他們的理論是性格決定命運,如果寶寶從小就忍氣吞聲,那這輩子都有可能挨欺負。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爸媽的關注焦點就是寶寶,誰不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健康順利地成長呢?誰會希望自己的寶寶一輩子都挨打受氣呢?但我們應該明白的是,學會用合法合理的手段保障自身的權益更為重要。

小心惡性循環

嚕嚕寶寶:今天陳喬奕說他是奧特曼,我是怪獸,我說他才是怪獸我是奧特曼,所以我們就打架了,然後我把他的頭抓破了。放學的時候都被老師批評了。媽媽一定要逼我對陳喬奕道歉,我不幹。他明明是怪獸,看見怪獸就應該打!結果媽媽就打我了。

BOX:很多寶寶之間的打鬥往往是以游戲的方式開始的,而且現在那麼多宣揚以暴制暴的動畫片也給了他們一定的負面影響。通常情況下,寶寶還沉浸在角色扮演之中,成人卻要強逼他們為打鬥的後果而道歉,這是寶寶所不能接受的事實。



還有一種情況是寶寶尚且沒有相當的語言能力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也會採用比較極端的手段來發泄。就像嚕嚕的媽媽,因為寶寶執意不肯道歉,她就出手也打了寶寶。這會給嚕嚕留下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呢?他會覺得誰有力誰就有理,誰能把誰打怕了,他就是英雄。長此以往,以強凌弱、以武力解決一切的心態會在嚕嚕心裡滋生。更可怕的是他可能將在媽媽處受到的不滿反過來再發泄到同學的身上去,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讓人不可想像。

寶寶間的尺度

哈哈媽媽:哈哈不會打人,別的小朋友搶他東西,他只會委屈地吶喊:「我也要開始搶東西了--!」小朋友踢他好幾腳,他眼淚在眼眶裡轉。還強作勇敢狀:「我也踢你--!」然後很溫柔的踢過去一腳,結果,換回來好幾腳。我看著真是心疼啊!

BOX:任何一位家長都不願意看到自己寶寶被人欺負,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心理。但你要明白,許多成人看來的欺負、挑釁行為,其實作為當事人的寶寶卻並不覺得怎麼委屈。既然如此,爸媽就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與心疼灌輸給寶寶了。

很多寶寶間的法則與尺度在成人看來是不能理解的,但這並不說明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幼兒園老師都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班級里比較強勢的寶寶喜歡在一起玩耍,而弱勢的寶寶也懂得扎堆。由此可知,成人沒必要一定摻和到寶寶的事件之中去啊。



讓我們再回到最初的那個CASE上,其實老師的做法沒有錯。老師所不贊成的只是以暴制暴,但並不意味著她同意以忍了之啊,這是兩個概念。

在成人的世界裡,如果你受到欺負,可以選擇訴諸於法律手段,在幼兒的世界裡,你可以選擇向公證方,即教師或家長投訴。相對而言,幼兒世界要比成人世界的問題簡單得多。公正應該說比較容易得到實施。

我想這個幼兒園教師的意思也是一樣的,打不還手並不意味著你就沒有伸張權利的手段,只是不採用同樣偏激的方式去解決罷了。而且偏激的手段也許會有明顯的效果,但一個失手的話,後果則更為嚴重了。而當哪天如果寶寶覺得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時,那就晚了。

Ⅶ 教師該不該介入幼兒沖突

該。來

幼兒具有面對與處理同伴沖自突的能力,不同的幼兒處理的方式不同,而教師的權威常常在解決同伴沖突中起著關鍵作用。即便是小班的幼兒也能意識到教師的權威是強有力的,因而在教師未介入的時候會用教師的名義威脅對方。

但教師的個人權威並不是真正解決同伴沖突的辦法。我們最終要讓幼兒學會理解規則、遵守規則,而不是服從個人權威。這也是從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整體出發。從這個角度而言,教師不該無所作為,當幼兒不具備服從規則、運用規則來解決沖突的相關經驗時,教師應該及時介入,提供引導和支持。

(7)東王幼兒園糾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幼兒的行為方式以及問題解決技能很大程度上受早期生活經驗和經歷的影響。因此作為父母,應注重發揮家庭環境潛移默化的作用,改善教養方式。

除了在生活上關心、照顧幼兒之外,父母還應加強與幼兒之間的思想溝通。只有親子間彼此真誠表達、平等互動,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有效的親子溝通要尊重幼兒,使幼兒充滿自信地與父母溝通,表達真實思想。不能一味地訓斥、忽視和拒絕幼兒,要盡可能引導幼兒學會表達真實思想。

Ⅷ 惠州市惠陽區東王幼兒園老師工資

接車老師6點到,下午5點半下班,星期一開會到7點半,班主任沒課就一直在教室呆著,工資2600多一點,教學設施簡陋,連筆都沒,不建議去,而且食堂太差。

閱讀全文

與東王幼兒園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