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南冠號南極之旅糾紛

南冠號南極之旅糾紛

發布時間:2021-06-13 13:38:13

❶ 第二個征服南極的是誰,為什麼他的這次遠征震撼那麼大

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是一位英國海軍上校。他未能實現自己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的壯志。他的競爭對手羅阿爾德·阿蒙森搶先一個月到達那裡。

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諾瓦號」啟程。途中,他聽說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極。

左圖:這幅斯科特的照片是由英國南極探險隊隊員赫伯特·龐廷拍攝的。不久,龐廷和一部分隊員奉命回到基地,留下斯科特和他的10名同伴向南極挺進。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隊人馬離開自己的宿營基地,前往南極。暴風雪使旅行十分艱難。因此,1912年1月3日,斯科特決定只帶4位同伴前行,他們是愛德華·威爾遜、享利·鮑爾斯和埃德加·埃文斯、勞倫斯·奧茨。

1月17日,斯科特一行到達南極。但是,阿蒙森的挪威國旗已經在那裡飄揚。他們深感失望,踏上了歸途。埃文斯因精神失常死去;奧茨因患嚴重的凍傷,不願連累別人,主動要求出去走一圈,在這種環境下,出去只會....剩下的3個人不得不扎營,以躲避惡劣的天氣。但3月29日這天,斯科特等3人都死在離開他們的宿營基地幾千米處。

人們知曉斯科特最後一次旅行的詳情,因為他的日記記到了最後一天。1912年11月,一支搜尋隊發現了這本日記,以及斯科特等3人的屍體。3人的屍體被就地掩埋,如今於南極冰下的深處。奧茨的屍體始終未被找到。

最後的跋涉——斯科特海軍上校日記片斷

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們是在暴風雪肆虐的雪溝里穿行。該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洶涌的大海。威爾遜和我穿著滑雪板在前邊開路,其餘的人步行。尋找路徑是一件艱巨異常的工作……我們的睡袋濕了,盡管濕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確確是在越來越濕。我們漸漸感到越來越餓,如果再吃些東西,尤其是午飯再多吃一點,那將會很有好處。要想盡快趕到下一個補給站,我們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個補給站離我們不到60英里,我們還有整整一星期的糧食。但是不到補給站,就別指望真正地飽餐一頓。要走很長的路,然而,這段路程又無比艱辛……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艱苦跋涉。用4小時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點我們還在走。我們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過一次午飯,當時離開補給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頓計算,我們手裡還有8天的糧食,到達下一站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埃文斯的手指頭現在情況很糟,掉了兩個指甲。是凍傷……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壞。埃文斯睡足一覺以後顯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樣說自己一切正常。他還是走在原來的位置上,但半小時後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離開雪橇。路面情況極為惡劣。後來我們停了大約1小時,埃文斯跟了上來,但走得很慢。半個小時後他的鞋又丟了,我們站在紀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後來又紮下帳篷吃午飯。飯後埃文斯還是沒露面,我們四處張望,看見他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這下我們警覺起來,四個人一齊往回滑去。我第一個來到這個可憐的人身邊,被他的樣子驚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裝不整,手套沒了,手上結滿了冰凌。他眼裡射出瘋狂的目光。我問他出了什麼事,他慢慢地說他也不知道,只說他覺得自己一定是昏過去了。我們扶他站了起來,走了兩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凍僵了。威爾遜、鮑爾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奧茨留在原地照顧他。我們回來的時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覺。我們把他抬進帳篷後,他依舊不省人事。午夜12點30分,他平靜地死去了。

2月22日,星期三

不用說,我們命定要經歷歸途中最嚴峻的時刻了。今天出發以後不久,東南風變得異常猛烈,風狂掃著地面。我們馬上失去了本來就模糊難辨的路標。午飯時根本沒見到期望中的圓錐形石頭路標。……但這些倒霉事並沒讓我們心灰意懶,這的確應該記錄下來。晚上,我們喝了一頓馬肉做的濃湯,美味可口,真叫人氣力倍增、精神振奮……

2月26日,星期日

現在是夜間,冷極了。我們雙腳冰涼地出發了,因為白天穿的鞋襪根本沒有晾乾。我們謹慎地消耗著食糧,但我們的食物還應當再多一點才夠用。我巴望著下一個補給站,現在離我們只有50英里。到了那裡,我們就能夠帶足補給,繼續前邊的路程了。

關於斯科特臨死前的書信(茨威格)

那些書信寫得非常感人。死亡在即,信中卻沒有絲毫悲哀絕望的情意,彷彿信中也滲透著那沒有生命的天空下清澈的空氣。那些信是寫給他認識的人的,也是說給全人類聽的;那些信是寫給那個時代的,但說的話卻是千古永垂的。

他給自己的妻子寫信。他提醒她要照看好他的最寶貴的遺產——兒子,他關照她最主要的是不要讓兒子懶散。他在完成世界歷史上最崇高的業績之一的最後竟作了這樣的自白:「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強迫自己有所追求——因為我總是喜歡懶散。」在他行將死去的時刻,他仍然為自己的這次決定感到光榮而不是感到遺憾。「關於這次遠征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麼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裡不知要好多少!」

他懷著最誠摯的友情給那幾個同他自己一起罹難的夥伴們的妻子和母親寫信,為他們的英勇精神作證。盡管他自己即將死去,他卻以堅強的、超人的感情——因為他覺得這樣死去是值得紀念的,這樣的時刻是偉大的——去安慰那幾個夥伴的遺屬。

他給他的朋友寫信。他談到自己時非常謙遜,但談到整個民族時卻充滿無比的自豪,他說,在這樣的時刻,他為自己是這個民族的兒子——一個稱得上兒子的人而感到歡欣鼓舞。他寫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個偉大的發現者。但是我們的結局將證明,我們民族還沒有喪失那種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他在臨死時還對朋友作了友好的表白,這是他在一生中由於男性的倔強而沒有說出口的話。他在給他的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寫道:「在我一生中,我還從未遇到過一個像您這樣令我欽佩和愛戴的人,可是我卻從未向您表示過,您的友誼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因為您有許多可以給我,而我卻沒有什麼可以給您。」

他最後的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寫給他的祖國的。他認為有必要說明,在這場爭取英國榮譽的搏鬥中他雖然失敗了,但卻無個人的過錯。他一一列舉了使他遭到失敗的種種意外事件,同時用那種死者特有的無比悲愴的聲音,懇切地呼籲所有的英國人不要拋棄他的遺屬。他最後想到的仍然不是他的命運。他寫的最後一句話講的不是關於自己的死,而是關於活著的他人:「看在上帝面上,務請照顧我們的家人!」以下便是幾頁空白的信紙。

(摘自《奪取南極的斗爭》,舒善昌譯)

美科學家為英南極探險家正名

新華網2001年9月14日電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層管理署的一位科學家日前推出一本新書。這本新書提出的觀點是,近90年前英國人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進行的南極探險活動之所以失敗,罪魁禍首並不是斯科特決策的失誤,而是變幻無常的寒冷天氣。

以前的評論總是說,是斯科特的決策失誤導致他和他的4位隊友用雪橇拉著設備,在南極探險的路上跋涉了1 450公里之後,最終走上黃泉路。但是在本月新書《最寒冷的三月》中,作者蘇珊·所羅門說,1911~1912年的冬天,長達幾周最低溫度為-37°C的天氣要比往常的天氣寒冷得多,正是這嚴寒的天氣打亂了斯科特經過周密研究的探險計劃。

身為大氣研究化學家的所羅門分析了寒冷天氣對斯科特一行人的設備所產生的影響,並檢查了她從世界各地找到的書籍和日記對當時的天氣狀況的記載。所羅門本人1999年因發現南極洲上空臭氧層減少的原因而獲得美國「全國科學獎章」。她在首次前往南極洲進行臭氧層研究之前,就開始閱讀斯科特和他的隊友寫下的日記。

所羅門把這些信息與南極洲自動氣象站過去17年內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了對比,其中一些數據收集的地點距斯科特的探險路線僅幾公里。自動氣象站顯示的數據表明,這些年裡,只有1988年的氣溫下降到了和斯科特前往南極探險時一樣低的溫度,而且持續的時間一樣長。所羅門對斯科特一行採取的正確決策和失誤之處進行了客觀分析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這並不是在為他(斯科特)貼金」。

所羅門說,斯科特一行在研究了規模較小的探險活動和歷史記錄的基礎上,估計到了南極洲的天氣會十分糟糕。

他們因此計劃在雪橇上使用帆來增速,以便能夠「一路飛奔回家」。所羅門稱,這個計劃很不錯。在斯科特南極之行的幾周前,由羅阿爾·阿蒙森率領的挪威探險隊已登上南極大陸,他們用的是狗拉雪橇;而斯科特一行使用的是馬拉和人拉的雪橇,結果馬在嚴寒中陷入了泥沼。斯科特一行人在抵達南極後,才意識到他們為此行要付出的代價。

在返程中,斯科特和他的兩名隊友在距大本營只有275公里的地方倒下了,而另外兩名隊友也在此前「先行一步」了。

然而,《紐約時報》登載的有關所羅門研究結果的文章引發了讀者的來信,該報後來發表了其中幾封。信中指出,阿蒙森和他的隊友面臨的是同樣寒冷的天氣,他們成功的原因只不過是准備更加充分,因而成為登上南極大陸的第一人。

他們此次 去南極極點被稱為"偉大的悲劇"他們的精神很偉大他們充分表現出一名敢於為人類獻身的英雄的精神與對事業的執著和偉大的集體主義.
南極探險經過
95年前,英國海軍上校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帶領探險隊向南極點發起挑戰。遺憾的是,他未能實現自己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壯志,並在返回途中因供給不足在飢寒交迫中全軍覆沒。95年後,劍橋大學首次向世人公開了斯科特在走向死亡前寫給家人的書信,以紀念這位英國探險家。
探險英雄
斯科特被英國人稱為20世紀初探險時代的偉大英雄。1910年6月1日,他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向南極點發起沖刺。當時,挪威人羅阿爾德·阿蒙森也率領著另外一支探險隊向南極點進發。兩支隊伍展開了激烈角逐,都想爭取「國家榮譽」。結果阿蒙森隊於1911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隊則於1912年1月18日才抵達,比阿蒙森隊晚了一個多月。不幸的是,在返程途中,南極寒冷天氣提前到來,斯科特隊供給不足,飢寒交迫。他們在嚴寒中苦苦拼搏了兩個多月,終因體力不支而長眠於皚皚冰雪中。
早在最後一次南極遠征之前,斯科特就已經是英國的民族英雄。他在1902-1904年間首次進行南極探險,相關游記《發現之旅》曾是英國最暢銷的書。而他最後一次南極探險的悲壯故事更是激勵了一代代英國人。
臨終遺書
斯科特給妻子凱瑟琳的最後一封信分幾天寫成,記錄了他生命中最後的時光。
這位探險家在信的開頭寫道,他和隊友「身體很好,充滿活力」。隨後,他告訴妻子,「親愛的,這里只有零下70多華氏度,極其寒冷。我幾乎無法寫字。除了避寒的帳篷,我們一無所有……你知道我很愛你,但是現在最糟糕的是我無法再看見你——這不可避免,我只能面對」。
隨著處境惡化,斯科特更加絕望,他在信中勸妻子改嫁:「如果有合適的男人和你共同面對困難,你應該走出悲傷,開始新的生活」。
但是,他也告訴妻子,面對死亡,他沒有任何遺憾和後悔,「關於這次遠征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麼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裡不知要好多少!」
在生命最後的時刻,斯科特非常掛念當時僅3歲的兒子彼得,他寫道:「可能我無法成為一個好丈夫,但我將是你們美好的回憶。當然,不要為我的死亡感到羞恥,我覺得我們的孩子會有一個好的出身,他會感到自豪。」他還囑咐妻子要培養彼得,讓他熱愛自然,喜歡戶外活動。
慷慨捐贈
這封遺書寫於1912年3月,收信人是「我的遺孀」。1913年,人們在斯科特遺體旁發現了它。
斯科特的祖母達斯拉·斯科特說,遺書表明斯科特身處絕境時仍充滿勇氣和鬥志,「看著這些字跡,你無法相信它們是在遙遠的南極,在嚴寒中寫下的。我熱淚盈眶」。
這封遺書連同斯科特在探險途中所寫的其餘300多封信件,已經由斯科特的兒子,已故爵士彼得·斯科特的夫人捐贈給劍橋大學斯科特極地研究所。
研究所所長朱莉安·多德斯韋爾說:「我們非常感激斯科特家族;要不是他們慷慨捐贈,斯科特臨終前最心酸的家書很容易就會流落到私人收藏家手中。」
據英國《泰晤士報》11日報道,這些書信將從17日開始首次完整展出,公眾可以親身解讀探險家悲壯的心路歷程。

參考地址:http://www..com/s?wd=%CB%B9%BF%C6%CC%D8%B5%C4%C8%D5%BC%C7&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1————斯科特的日記

❷ 作文:我的南極之旅

早就聽說南極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裡冰天雪地,企鵝成群,還有科學考察站,便十分渴望到南極去看一看。

去年寒假裡的一天,我、哥哥和爸爸媽媽一起踏上了去南極的旅途。

我們乘遠航船到了南極。啊,南極真冷呀!只見到處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積雪,真像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哥哥高興得跳了起來,說:「我們可以盡情地玩打雪仗的游戲了!」這時,一隻挺著大肚子、穿著黑衣裳、走路一搖一擺的企鵝來到我們身邊,咕咕咕地叫著,好像在說:「歡迎你們來到南極!」遠處,還有一群企鵝排著整齊的隊伍向我們走來,顯得非常神氣。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喬治島。只見藍藍的天空,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一座精緻的建築物矗立在我們眼前。站里的叔叔聞訊後都出來迎接我們,爸爸高興地揮著手向我們介紹說:「這里就是長城考察站,有很多國家的考察隊員,他們長年在這里工作、生活,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吃過晚飯,站里的叔叔帶我們去西海岸看象海豹。它們小腦袋、大身子,又肥又胖,一雙大眼睛老是淚汪汪的。有隻象海豹長著鋒利的牙齒,粉紅的舌頭,樣子怪可怕的,看到我們,張開大嘴張牙舞爪地嚇唬我們,可我們一點也不感到害怕。

晚上,考察站的叔叔和我們舉行了聯歡會。我和哥哥即興為大家表演了節目,博得了叔叔們熱烈的掌聲,幾個外國朋友興奮地豎起了大拇指,連叫「OK!」我覺得今天是我們南極之行最難忘的一天,我情不自禁地對叔叔們說:「等我長大了,一定來接你們的班。」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到了和南極說再見的時候了。這里的一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發現自己漸漸地喜愛上了南極這個地方。

再見了,南極!

我愛你,南極!

❸ 去南極旅遊需要簽證嗎

根據1961年6月通過的《國際南極條約》,規定南極只用於和平目的,所以南極現在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理論上直接入境南極是不需要簽證的。
但是,中國沒有直飛南極的航班,必須通過飛抵第三國家搭乘南極郵輪或者飛機的方式抵達南極。
一般來說,南極旅遊最常見的方式是從阿根廷最南端烏斯懷亞出發,穿越雷克海峽一路南行。所以前往南極之旅,你需要提前辦理美國簽證和阿根廷電子簽證。
此處劃重點,經中青旅資深簽證專家了解到:因為行程需要乘坐美國航空公司的飛機,轉機美國,最後落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故需要提前辦理美國簽證。另外,有了美簽以後,你可以避免繁瑣手續的阿根廷紙簽,僅需護照原件,直接申請阿根廷電子簽,入境阿根廷。
特此聲明:如果辦理美國簽證和阿根廷簽,一定要找正規辦理中心,以免耽誤行程。

❹ 寵洛郵輪南冠號是破冰船嗎

龐洛郵輪是「全球極地探索最佳郵輪」,在超過20年的時間里,龐洛郵輪提供的不僅僅是一種不同的航海方式,更是一種將優雅、精緻和健康融合起來的生活方式,讓旅行者能夠體驗到真正的郵輪生活和探險旅行。南冠號郵輪是法國著名設計師Jean-Philippe Nuel的傑作,奢華和優雅品味完美結合,尊貴、私密、愉悅的格調,讓人仿若置身於屬於自己的私人郵輪。 L』Austral是來自法國的龐洛郵輪(Campagnie Du Ponant)的最新成員,2011年5月才簇新下水,是目前行走南極最新、最大及最豪華的郵輪,這跟昔日到南極要挨苦坐船的日子,我們今天真是幸福許多。只是說L』Austral雖是目前作南極游的最大型郵輪,其噸位也僅是一萬噸左右,客滿也只有二百人左右,這跟現時排水量達二十二萬噸、可載客五千四百人的世界最大郵輪相比,仍然是小巫見大巫。不過船雖不大,可是最小的客房也有約二百平方呎,配上雅緻內裝、法國名牌浴室用品及法國人引以為傲的餐飲服務,南極游從此變成樂事。對大家來說,更重要是不論置身客房還是船上的公眾地方,都可透過Wi-Fi網路跟世界聯系。
您是要走南極航線么 可以參考這條線路 http://www.7sea.com.cn/html/lines/04/12338.html

❺ 去南極旅行如何選擇郵輪

去南極旅行選擇郵輪類型需要根據人數而定,具體介紹如下:

注意事項:

1、如果是100人以下的小船,則單次登陸可以保證一個上午或者下午都可以100%登陸游覽。這樣就有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你可以更自由的安排自己的時間。比如,我自己喜歡拍照,上次在南極就在一個巴布亞企鵝的聚集地,蹲守賊鷗偷蛋的場景。大概一個小時左右,終於抓到這一張照片。時間充裕很重要。

2、如果是100人以上的大船,就會存在輪換登陸的情況。200人的南極郵輪,一般的操作方式是:分為兩批。第一批100人登陸,第二批100人左右坐沖鋒頂海上巡遊。2個小時左右,兩批更換。每一批的登陸時間大概2小時左右。同時,由於人數更多,從郵輪到沖鋒艇,再到岸上的接駁時間,也會更加長,會縮短游覽時間。




❻ 南北極是不是已經被大國瓜分了

南極會被瓜分嗎?

本世紀以來,關於南極的法律地位,歸納起來有三種觀點:一是英國提出的「扇形原則」,即以南極點為中心,以徑線為邊界劃分區域,兩條經線范圍內的區域為某國所有。二是阿根廷、智利國提出的「先佔原則」,把南極當作無主地加以佔有。三是第三世界國家主張的「南極及其資源是全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應由世界各國和全人類在平等的基礎上分享。」1959年,應美國倡議,在華盛頓召開了美、蘇、英、法、澳、日、阿根廷、智利等12個國家參加的「南極會議」,簽署了《南極條約》,並於1961年6月23日生效。參加會議的12國成為原始締約國,加上此後加入的波蘭、德國成為協商國。協商國不但在南極協商會議上行使否決權,其本國政府對協商會議所作的決議也有否決權。而一般的加入國只能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協商會議,無表決權,具有「全年站」時才可成為協商國。我國於1983年6月8日加入《南極條約》,於1985年建立常年科考站,同年10月取得協商國資格。
《南極條約》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四點:一是南極應只用於和平目的;二是促進科學調查方面的國際合作;三是保持現狀;四是定期舉行「南極協商會議」,協商有關南極的共同利益問題。

極地之旅 《南極屬於誰》之瓜分南極洲
從19世紀2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各國的探險家相繼發現了南極大陸的不同區域,並且設下了對其主權要求的各種標記,包括插國旗、投放表示主權要求的金屬物和容器等,從而為本國政府對南極提出主權要求提供了依據。接著,就有7個國家的政府先後對南極洲正式提出主權要求,使這塊萬年冰封的平靜的大地籠罩上國際糾紛的陰影。這7個國家分別是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法國、挪威、智利和阿根廷,他們要求主權的范圍都是以南極點為終點,以經線和緯線為邊界,呈大小不等的扇形。他們像切西瓜一樣把南極洲瓜分了。而各國對南極洲要求主權的理由卻荒唐滑稽,例如,英國僅僅在羅斯海里轉了一圈,就對比其本國領土大許多倍的羅斯屬地提出了主權要求。相對英國人來說,法國人似乎比較謙虛些,他們根據迪蒙·迪爾維爾對南極洲沿海地區的發現,而對阿德利地區這塊相對來說比較小的地區提出了主權要求。這正如對月亮望了一眼,便對整個月亮提出了主權要求一樣,荒唐又荒唐。
究竟什麼是主權?法學家定義說:「主權表示一個國家在國際法上的基本權利。主權可以支配一定空間里的一切人和物。」這里的一定空間是領土、領海、領空。因此,構成主權的兩個最基本條件,一是空間;一是接受權利的客體,即人和物,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只有空間而沒有人,提出空間則沒有任何意義。就像月亮和火星上的空間很大,但至今沒有人對它提出主權要求。對於南極大陸來說,情況也是如此。這里只有短期來考察的科學家和支援人員,沒有生活在這里的土著居民,即沒有人,因此對南極洲提出主權要求是毫無意義的。
雖然,對南極洲提出主權的國家沒有任何充分的證據,但他們卻不會自己宣布要求無效,那豈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因此就目前形勢來看,雖然不可能爆發一場戰爭來解決南極洲主權的紛爭,但是局部的爭端仍將不時發生。

❼ 南極不再「南及」,赴南極長城站旅遊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能申請

隨著現在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成為了這些熱愛旅遊的人的目的地。南極曾經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但是最近發布了赴南極長城站旅遊活動申請指南,也就是說,在滿足一定的條件後,普通人也可以到南極去旅遊。那麼想要到南極長城站去旅遊,我們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


三、要有足夠的資金。
普通旅遊本身就要花費很高的費用,去南極旅遊更是這樣,因為現在才剛剛開放,所以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去。而且里邊的接待人員也有限,他們不能拒絕遊客的進入,所以只能嚴格把控申請條件。
赴南極旅旅遊這個想法是很好的,可以為南極帶來豐厚的收益,還能讓國民一睹南極的風采。

❽ 2012年11月5日,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從廣州出發,開啟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之旅,將於2013年4月返

科考隊員在烏斯懷亞(68°W、54°S)觀察到日出時間為該地地方時4:00點,根據日出時間+日落時間=24小時,日落時間為20:00,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20:00-4:00=16小時,同一日相對應緯度晝長之和或夜長之和等於24小時,由此可以判斷該日我國漠河的晝長為8小時,根據12+晝長/2=日落時間=16點.
故選:B.

❾ 侶行南極之旅遇到的困難有哪些

其實旅遊衛視也是支持他們一行人的.樓主可以搜索 環球婚禮300天 這是侶行的另外的版本.有侶行很多未播出的片段.望採納.可追問

閱讀全文

與南冠號南極之旅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