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梅花烙侵權案

梅花烙侵權案

發布時間:2021-06-13 12:58:32

1. 如何評價《宮鎖連城》著作權侵權一案

核心定理:著作權法不保護思想,保護的是表達。
著作權的客體是作品,但並非作品中的任何要素都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著作權法保護思想的表達而不保護思想本身。
若被訴侵權作品與權利人的作品構成實質性相似,應當是表達構成實質性相似。

什麼是表達?
表達不僅指文字、色彩、線條等符號的最終形式,當作品的內容被用於體現作者的思想、情感時,內容也屬於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但創意、素材或公有領域的信息、創作形式、必要場景和唯一或有限表達則被排除在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之外。
劇本和小說均屬於文學作品,文學作品中思想與表達界限的劃分較為復雜。文學作品的表達既不能僅僅局限為對白台詞、修辭造句,也不能將文學作品中的主題、題材、普通人物關系認定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
文學作品的表達,不僅表現為文字性的表達,也包括文字所表述的故事內容,但人物設置及其相互的關系,以及由具體事件的發生、發展和先後順序等構成的情節,只有具體到一定程度,即文學作品的情節選擇、結構安排、情節推進設計反映出作者獨特的選擇、判斷、取捨,才能成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

案例-瓊瑤《梅花烙》與於正《宮鎖連城》的判決
瓊瑤方面,上訴時概括了於正抄襲的21個主要情節。最終法院判決確認了其中的9個主要情節,存在實質性相似,並認定劇本《宮鎖連城》作品涉案情節與原告作品劇本《梅花烙》及小說《梅花烙》的整體情節具有創作來源關系,構成對劇本《梅花烙》及小說《梅花烙》改編的事實。用通俗的話來說,抄襲情況屬實,於正方面需向瓊瑤方面賠償500萬並公開道歉。
情節1——偷龍轉鳳,是法院認定為抄襲的情節之一。讓我們以此為例,來探索著作權法中思想和表達的界限。
(1)偷龍轉鳳,如果該情節概括到了「偷龍轉鳳」這一標題時,屬於思想
(2)如果該情節概括到了「福晉無子,側房施壓,為保住地位偷龍轉鳳」,仍然屬於思想
★(3)但對於原審判決所認定的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等細節的情節,則可以成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且不屬於唯一或有限表達以及公知領域的素材。
陳喆(瓊瑤本名)對於情節1中的設計足夠具體,可以認定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具體是福晉連生三女無子,王爺納側福晉地位受到威脅後,計劃偷龍轉鳳,生產當日又產一女,計劃實施,棄女肩頭帶有印記,成為日後相認的憑據,該情節設計實現了男女主人公身份的調換,為男女主人公長大後的相識進行了鋪墊,同時該情節也是整個故事情節發展脈絡的起因,上述細節的設計已經體現了獨創性的選擇、安排。
(4)雖然與余征抽象概括的第4、5層級相比,原審判決中對於情節的認定未概括某些細節,如如眉挑釁映月、將軍親臨佛堂施壓等,但並未影響該情節屬於表達的判斷。

什麼是公知素材?
在法院判決中,有3個情節被判為公知素材,相關情節安排不具有獨創性,不在著作權保護范圍內。分別為情節6「棄女失神,養親勸慰」、情節14「納妾」、情節17「福晉詢問棄女過往,誓要保護女兒」。
對於其他作者來說,也有啟發意義,值得探索一二。這些情節內容來看,基本基於社會現實、歷史風俗和人之常情。沒有獨創的表達,不在著作權保護范圍內。

上訴成功的重要關鍵
a.人物關系對比圖
b. 相似情節比對表
c.情節排布與推演過程(如果基本排布及推演過程一致,部分情節順序差異如果不引起作品涉案情節內在邏輯和情節推演的根本變化,則仍然是實質相似的)
d.不尋常的細節設計同一性 (原被告作品均提及福晉此前連生三女,但後續並未對該三女的命運做出後續安排和交代。)
e. 受眾對兩個作品相似性的感知 (在案件中,某網站的觀眾調查也被法院列作參考。有極高比例的觀眾認為宮鎖連城與梅花烙高度相似。)
這些都是在侵權認定中衡量的關鍵因素,作者們在維權時可以充分利用。

0費用,在線申請版權保護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提出DCI(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體系,是面向互聯網的數字版權公共服務創新體系。創作者可快速獲得數字版權唯一標識即即DCI碼、DCI標和數字作品版權登記證書。從而促進維護版權交易的安全,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雲萊塢」是國內最大的線上版權交易平台。「雲萊塢」作為DCI體系在影視劇本版權交易領域的示範應用平台之一,依託DCI體系的支撐,通過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實現影視劇本的版權登記、合同備案和版權維權,面向廣大影視劇本版權人提供全面的版權服務。
版權保護,就上www.banquanbaohu.com.已有超過6000+編劇/作家,在雲萊塢完成作品的版權保護。平均在線申請耗時10分鍾,通過版權中心審核時間為10個工作日,全部過程0費用。
(說明:雲萊塢為促進版權交易安全,維護作者利益,登記費用已由雲萊塢版權保護專項公益資金提供,作者全程0費用。)

2. 大神門,不知道作品裡面出現影視,文學作品算侵權嗎

我國針對著作權的一系列保護,專門制定的有著作權法,那麼判斷文學類作品侵權的規則有哪些?下面華律為大家整理了這方面的知識,歡迎閱讀!
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瓊瑤訴於正」案作出二審判決:認定《宮鎖連城》侵犯《梅花烙》的改編權和攝制權,判令五被告停止侵權,賠償原告500萬元。
筆者認為,從版權角度看,本案一二審通過詳盡的舉例和說理進一步明確了關於文學類作品侵權比對的兩個重要規則。
第一,文學作品中思想與表達的劃分較為復雜,需要分層分析。
文學作品的表達不能僅局限為對白台詞、修辭造句,也不能將文學作品中的主題、題材、普通人物關系認定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
具體而言,文學作品的要素包括作品主題、主線情節、人物角色、展開情節、具體場景、文字描述、人物對話等。這些要素由抽象向具體漸變,形成一個以思想為核心以表達為包裹逐層向外輻射的作品體系。
所謂作品主題,是指一部作品表達的的中心思想或者宏觀命題,例如,西方名著《基督山伯爵》的主題是「復仇」,而類似的文學母題在世界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例如我國的《趙氏孤兒》、英國的《王子復仇記》、日本的《四十七武士》等,顯然,作為抽象的主題思想,作品主題不可能被某個作者所壟斷,因此被公認屬於公有領域的思想范疇。
主線情節,是在作品主題之下的第一層展開。例如,《基督山伯爵》為了使「復仇」這一主題具體化,創作了 「主人公蒙冤入獄,後來設法越獄並報仇雪恨」的主線情節。主線情節雖然是作品主題的具象,但是仍然屬於較為抽象的范疇,因為僅憑「主人公蒙冤入獄,後來設法越獄並報仇雪恨」這一情節,人們會聯想到很多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均有類似的情節,例如風行一時的美劇《越獄》以及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等。主線情節也無法納入作品表達的范疇,因為這種諸如「蒙冤入獄後出獄雪恨」、「有情人歷經磨難終成眷屬」、「壞蛋作惡多端終有惡報」、「普通人勤奮刻苦終獲成功」的主線情節,都屬於作品宏大主題(復仇、愛情、善惡、奮斗)下的第一層子命題,不但為人們所熟知,也是中外作者自由創作的通用要素,將其歸入作品的思想范疇也順理成章。
人物角色,是指作品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心理特徵、人物語言等復雜的綜合形象體。對於人物角色的判斷,需要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人物角色可以分為真實存在的人物和虛擬的文學形象。對於真實存在的人物,由於其事跡屬於事實范疇,因此對基本事跡的描述屬於著作權法上的「唯一性表達」,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不屬於作品的表達范疇,只有作者基於對人物性格的把握演繹的獨創性細節才可以構成表達;對於虛擬的文學形象,則由於作者對該形象的創造常常是基於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典型或者是若干典型人物性格的糅合所完成,因而其形象包含了典型的人物角色塑造和作者獨創的部分。例如,一提到吝嗇鬼形象,人們馬上會想到《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守財奴》中的葛朗台,《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而文學作者在創造這一形象時,常常會參考這些形象,因而具體到某一吝嗇鬼塑造時會吸納公有領域的典型形象的某種特徵成分,因此,對於此種情形,應將這種人物形象中的典型特徵成分排除出作品的表達范疇。正是基於這個原因,美國法院在nicholsv.universalpicturescorp.一案中首次提出,人物角色被開發的程度越低,其受到版權的保護越小。
展開情節,是指在主線情節下的第二層展開,即作者為了進一步貫徹作品主題,使主線情節更加具體、生動而塑造的具體情節。例如,《西遊記》的主題是「取經」,主線情節是「師徒四人經歷千辛萬苦降服各種妖怪後取得真經」,而具體情節展開就是諸如「偷吃果」、「三打白骨精」等等。一般認為,展開情節由於是對主線情節的展開,具有很大的創作自由度,因此除非是公認的橋段(例如武俠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主人公失足掉下懸崖非但會大難不死,反而會有奇遇或艷遇),一般在實踐中將其視作作品的表達范疇。
具體場景、人物對話、文字描述,就是構成展開情節的基本要素,屬於作品的底層表達要素。由於具體場景已經具體到明確的時間、地點、時間、因果關系、人物、背景設置,而人物對話、文字描述更是體現作者獨創性的重要方面,因此,當作品比對進行到這一層面時,作品是否構成侵權就變成了相對簡單的技術問題,法官只需要進行字面比對和相似度評估就可以得出答案。這一層次的作品侵權,在美國版權法上被稱為「字面相似」(literalsimilarity),即抄襲作者實際使用的語言,這種情形表現直觀,易於判斷,法院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抄襲的數量及其在作品中所佔的分量。
綜合以上對作品各個構成元素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就一部作品而言,作品主題、主線情節、人物角色中的典型特徵屬於作品的思想,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換言之,作品是否被侵犯改編權,需要從展開情節、具體場景、人物對話、文字描述等方面去尋找答案。在本案中,瓊瑤所主張的劇本21個情節(小說主張17個情節),正屬於主線情節下的第二層展開的展開情節,在具備獨創性的前提下(法院判定為9 個),正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與其他的具體場景、人物對話、文字描述等,共同構成原告作品中受到著作權保護的核心部分。
第二,對於作品中人物關系和人物設置,應對人物與情節的相互結合互動形成的表達進行比對。
文學作品中,情節的前後銜接、邏輯順序將全部情節緊密貫穿為完整的個性化表達,這種足夠具體的人物設置、情節結構、內在邏輯關系的有機結合體同樣可以成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如果被訴侵權作品中包含足夠具體的表達,且這種緊密貫穿的情節設置在被訴侵權作品中達到一定數量、比例,可以認定為構成實質性相似;或者被訴侵權作品中包含的緊密貫穿的情節設置已經佔到了權利作品足夠的比例,即使其在被訴侵權作品中所佔比例不大,也足以使受眾感知到來源於特定作品時,可以認定為構成實質性相似。
必須指出,主題相近的作品創作確會導致個別或者局部情節相似,這是文學創作中的正常現象,但是,如果一部作品在情節展開後,無論是在於人物角色的結合上,還是在故事發展的先後順序上,都與另一部作品一一對應,形成了如影隨形的相似關系,就無法撇清抄襲他人作品的嫌疑。因此,即使侵權人對於抄襲的情節能夠一一找到表面上合法或者合理的來源或者出處(例如公知的情節或者橋段),但只要諸多情節的前後連接、組合以及與人物關系均保持一致,就無法擺脫侵權指控。例如,在本案中,正如原告方所指出的那樣,被告可以用《紅樓夢》中寶黛釵的關系來抗辯雙方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與公主關系的獨創性,但是,寶黛之間的關系繼續發展卻不是偷龍轉鳳;被告可以用《西遊記》中唐僧幼年被置於木盆放入江流被老和尚撿走的故事來抗辯「女嬰被拾、收為女兒」情節的獨創性,但是,唐僧日後卻沒有下嫁給某位王公貴族子嗣為妾……正如一審判決所指出的那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設置及人物關系,如果僅僅是「父子關系」、「兄弟關系」、「情侶關系」等,應屬於思想范疇;如果就上述人物關系結合故事情節加以具體化:「父親是王爺而兒子是貝勒但兩人並非真父子」,「情侶雙方是因偷換孩子導致身份顛倒的兩個特定人物」,則相對於前述人物關系設置而言,這樣的具體設計則更傾向於表達。如果再將特定事件安插在存在特定關系的人物之間,則無疑又是對人物設置及人物關系的更為具體化設計。如果人物身份、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與特定情節的具體對應等設置已經達到足夠細致具體的層面,那麼人物設置及人物關系就將形成具體的表達。
在本案中,原告指控被告侵權的21個情節及其創編串聯構成了原告作品《梅花烙》的主要及整體故事表達,被告僅僅是角色身份做了重新變換,而人物關系以及情節互動給人一種強烈的「復制」之感,當情節的相似已經到了連多處細節都相仿或者簡單代換時,是否構成相似的答案已經呼之躍出。因此,類似這種情形,可以認為,已經對作品的主要部分的獨創性表達構成了明顯侵害。《宮鎖連城》雖然在故事線索上更為復雜,但是瓊瑤主張的上述情節的前後銜接、邏輯順序均可映射在劇本《宮鎖連城》的情節推演中,即使存在部分情節的細微差別,但是並不影響劇本《宮鎖連城》與涉案作品在情節內在邏輯推演上的一致性。瓊瑤主張的上述情節,如果以劇本《宮鎖連城》中的所有情節來計算,所佔比例不高,但是其包含的情節設置已經佔到了涉案作品的足夠充分的比例,以致於受眾足以感知到來源於涉案作品,且上述情節是《梅花烙》的絕大部分內容,因此,二者在整體上仍然構成實質性相似。

3. 汪海林發文懟於正,不要再抄襲,於正都有哪些抄襲的黑歷史

12月14日,編劇汪海林在社交平台上發文喊話於正,怒斥抄襲、行賄是附庸風雅鼓吹自己是讀書人,但是總是著大嘴看東西、思考、發呆,甚至稱很容易被送錯病房。不僅僅這樣,汪海林還曬出於正工作室工作人員行賄的新聞截圖,可謂是一針見血。

其實,這兩人是早有矛盾,當初瓊瑤告於正抄襲時,汪海林擔任"專家輔助人",之後汪海林在談起這件事時也表示於正當時賠錢了,表示要公開道歉,但一直沒有道歉。

其實於正的抄襲還不止有《宮鎖連城》這部劇,要盤點起來還真的是不少,比如說《宮鎖心玉1》抄襲了《流星花園》還有《步步驚心》;《宮鎖心玉2》抄襲《甄嬛傳》;《鎖清秋》抄襲了《恨鎖金瓶》;《美人心計》抄襲《未央沉浮》;《大清後宮》抄襲《金枝欲孽》;《胭脂雪》抄襲《鳳凰四重奏》;《賢妻良母》抄襲《溏心風暴之花好月圓》 等等。

4. 瓊瑤起訴於正侵權案的介紹

2014年12月5日,台灣來作家瓊瑤訴源內地編劇於正抄襲一案,在市三中院開庭審理。瓊瑤委託律師訴稱,於正的《宮鎖連城》電視劇和劇本幾乎完整套用了《梅花烙》小說和劇本,嚴重侵犯了她的改編權、攝制權,因此向於正等5被告提出2000萬元的索賠。於正沒有出庭應訴,其代理律師否認指控1。2015年4月8日9:30,北京高院將公開審理陳喆(筆名:瓊瑤)訴余征(筆名:於正)等侵害著作權上訴案。2015年12月18日,《梅花烙》著作權維權案終審落幕,瓊瑤勝訴。

5. 宮鎖連城抄襲梅花烙觸犯了什麼法律

男女掉包,長大後相愛
有一個人大夫人,也有個妾
中間都是娶了一個刁蠻的公主
後面的情節就不太一樣啦

6. 於正瓊瑤版權糾紛案件的結果是怎樣

長達8個月之久的瓊瑤、於正著作權糾紛案,昨天有了結論。市三中院一審判決於正等五被告連帶賠償瓊瑤500萬元、刊登致歉聲明,並停止傳播、發行和復制《宮鎖連城》。
宣判後,瓊瑤激動不已,發微博稱「淚在眼眶」、「只想大喊一句,知識產權勝利了」。於正則對判決結果表示遺憾,並將提起上訴。
看點
1、瓊瑤是否有權告?
庭審中,於正等五被告都就著作權一事質疑瓊瑤方,提出瓊瑤並非《梅花烙》編劇,該電視劇版的編劇署名為林久愉,瓊瑤僅是編劇指導而非作者。對此,瓊瑤方反駁並遞交編劇林久愉的聲明予以證明。
法院審理後認為,電視劇《梅花烙》字幕雖有「編劇林久愉」的署名,但林久愉本人出具的《聲明書》,已明確表示其並不享有劇本《梅花烙》著作權的事實;電視劇《梅花烙》製片者怡人傳播有限公司出具的《著作權確認書》也已明確表述劇本《梅花烙》的作者及著作權人均為瓊瑤。
而林久愉根據瓊瑤口述整理劇本《梅花烙》,是一種記錄性質的執筆操作,並非著作權法意義上的整理行為或融入獨創智慧的合作創作活動,所以林久愉並不是劇本《梅花烙》作者。所以《梅花烙》的作者及著作權人均為瓊瑤。
2、於正到底抄沒抄?
於正是否抄襲是庭審中爭論的焦點,也是本次判決中最大的看點。
4月15日,瓊瑤在微博貼出了一封寫給廣電總局領導的舉報信,稱自己作品《梅花烙》被於正編劇的《宮鎖連城》抄襲,並一一列舉其抄襲的幾個部分。12月5日開庭時,瓊瑤方還列舉了21個橋段涉及抄襲,並當庭播放了節選。
相對的,於正曾在微博發文回應,稱這只是「一次巧合和誤傷」。在11月16日的一個討論會上,於正曾表示,瓊瑤指證他抄襲的情節,實際是來自於《紅樓夢》。在12月5日的庭審上,於正方稱《宮鎖連城》和《梅花烙》在人物數量和人物關繫上存在實質性區別。
法院經過審理指出,21個橋段中有3個橋段屬於公知素材,相關情節安排不具有顯著獨創性,因而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有9個橋段屬於公知素材,瓊瑤就這些素材進行了獨創性的藝術加工,以使情節本身具有獨創性,但劇本《宮鎖連城》與這些獨創設置不構成實質相似。剩餘9個橋段,為瓊瑤作品中的獨創情節,劇本《宮鎖連城》中的對應情節安排與這些橋段構成實質性相似關聯。由此,認定於正侵權。
3、到底應該賠多少?
瓊瑤的訴狀中,被告不僅有於正,還包括了湖南經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東陽歡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東陽星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瓊瑤方表示,除電視台予以播出以外,《宮鎖連城》還登陸了國內多家知名網路電視終端,已形成穩定收益,據此索賠2000萬。
但於正方並不認同,認為瓊瑤方面「濫用訴權,漫天要價,且通過個人身份、年齡、媒介片面進行輿論渲染」,並懇請法院駁回瓊瑤訴訟請求。
法院在認定於正存在侵權行為的基礎上指出,推定瓊瑤在庭審中主張的於正編劇酬金標准及《宮鎖連城》劇的發行價格具有可參考性。但瓊瑤關於賠償經濟損失及訴訟合理支出的訴訟請求,缺乏充分的依據。因此,根據涉案作品的性質、類型、影響力、被告侵權使用的情況、侵權作品播出使用的范圍以及被告方獲利情況和瓊瑤為本案支出的律師費、公證費等因素綜合考慮,判令於正及四家公司連帶賠償瓊瑤500萬元。
聲音
瓊瑤方 知識產權勝利了
昨天下午,案件剛剛宣判,瓊瑤就通過「花非花霧非霧官方微博」發聲。
瓊瑤在微博中寫道:「正義終於發出了聲音!謝謝三中院,謝謝宋魚水法官,馮剛法官、張玲玲法官,謝謝內地的法律,讓我對人生恢復了信心!此時此刻,激動不已,這個案子已經不是我和於正的個人爭議,而是『是』與『非』之爭,是『正義』與『非正義』之爭!淚在眼眶,我只想大聲喊一句,知識產權勝利了!」
隨後不久,瓊瑤又借用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的話表示,「瓊瑤訴於正一案,比他們創作一部劇本更具有深遠的影響力」,稱此是這場官司最正確的評價。瓊瑤還預告自己將在下周一發布長微博,「談談我的心情和一切」。
瓊瑤代理律師王軍表示,從5月立案到宣判的8個月時間里,瓊瑤本人經歷了很大的精神煎熬,判決符合瓊瑤的預期,也尊重了事實。
於正方曾談和解,要上訴
於正則通過於正工作室發表了對判決的觀點,稱「於正與其他四方被告的合理訴求沒有得到支持,對此表示遺憾。我們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不當。因此,將依法提起上訴,維護合法權益,並期待法律公平公正的裁決」。
王軍律師透露,於正曾私下向瓊瑤求和解,但並未讓人看到誠意。記者為此向負責處理此次訴訟事宜的公關公司負責人劉先生求證。對方表示,的確有過和解,但是不是與瓊瑤律師談和解。於正和解談的是對瓊瑤的敬意,不是歉意。
開庭時,王軍曾提出,於正擔任編劇的單集稿酬達20萬,《宮鎖連城》播放60多集,於正本人收益超過1000萬。各電視台播放許可費過億。對此,劉先生表示,收益問題不太好回答。
眾編劇版權保護拉開帷幕
瓊瑤訴於正侵權案勝訴後,大陸眾多編劇通過微博發聲,支持瓊瑤。
編劇汪海林發微博稱,「我代表中國電影文學學會,表達對北京市三中院就於正《宮鎖連城》侵權一案的判決的支持和肯定。裁決體現了尊重原創、保護原創的法律精神,這一裁決打擊了抄襲剽竊非法改編的行為,是法制的勝利,體現了陽光下的公正」。
此外,《蝸居》《心術》等電視劇的編劇六六也發微博表示:「終於!中國版權保護拉開帷幕。」
相似橋段
瓊瑤起訴列舉了21個橋段,指證於正《宮鎖連城》侵權,包括偷龍轉鳳、次子告狀親信遭殃、皇上賜婚多日不圓房、面聖陳情、公主求和遭誤解等。最終法院認定其中9個橋段與《梅花烙》構成實質性相似關聯。
被認定實質性相似關聯的橋段舉例:
1.偷龍轉鳳。《梅花烙》中,福晉倩柔為保住地位,用女兒換來一個男孩,取名皓禎,當做自己的兒子。而換出去的女兒被取名白吟霜。《宮鎖連城》中,王琳飾演的福晉無子,為保住地位,用女兒換來一個男孩,取名富察恆泰,被換出去的女兒被取名宋連城。
2.公主下嫁。《梅花烙》中,皓禎被皇帝許配了蘭公主。《宮鎖連城》中,富察恆泰被皇帝許配了醒黛和碩公主。
專家說法
500萬賠償並不算高
昨天晚上,記者就此案采訪了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資深知識產權法律師許紅亮,他曾代理很多知識產權類案件。
據許紅亮分析,知識產權類案件,並無明確統一的賠償標准。確定此類案件的賠償數額,考慮的因素遠比一般民商事案件復雜。以本案為例,一旦認定於正等多方侵權,確定賠償數額時,就要綜合考慮涉案劇的收益、傳播度和影響力等因素。法院的判決里已經提及這些因素,確定500萬的數額也是綜合考慮了這些因素。500萬的賠償數額雖然絕對數字比較大,但在知產類案件里並不大。特別是《宮鎖連城》這部劇,傳播范圍廣泛,收視率高,在觀眾中的影響力大,其收益肯定也遠遠大於500萬元。由於此類案件在具體的法律里沒有統一和明確的補償標准,因此沒法說500萬元是否是頂格判處。
許紅亮說,從判決的意義而言,雖然於正一方已經上訴,判決還沒有生效,但該案也具有標桿性意義,雙方都是家喻戶曉的編劇,其作品也具有極高關注度,該案體現了對著作權這一知識產權的尊重,對抄襲行為進行了打擊和警示,有助於形成尊重原創的良好氛圍。
(來源:京華時報)

7. 判斷文學類作品侵權的規則有哪些

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瓊瑤訴於正」案作出二審判決:認定《宮鎖連城》侵犯《梅花烙》的改編權和攝制權,判令五被告停止侵權,賠償原告500萬元。

筆者認為,從版權角度看,本案一二審通過詳盡的舉例和說理進一步明確了關於文學類作品侵權比對的兩個重要規則。

第一,文學作品中思想與表達的劃分較為復雜,需要分層分析。

文學作品的表達不能僅局限為對白台詞、修辭造句,也不能將文學作品中的主題、題材、普通人物關系認定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

具體而言,文學作品的要素包括作品主題、主線情節、人物角色、展開情節、具體場景、文字描述、人物對話等。這些要素由抽象向具體漸變,形成一個以思想為核心以表達為包裹逐層向外輻射的作品體系。

綜合以上對作品各個構成元素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就一部作品而言,作品主題、主線情節、人物角色中的典型特徵屬於作品的思想,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換言之,作品是否被侵犯改編權,需要從展開情節、具體場景、人物對話、文字描述等方面去尋找答案。在本案中,瓊瑤所主張的劇本21個情節(小說主張17個情節),正屬於主線情節下的第二層展開的展開情節,在具備獨創性的前提下(法院判定為9 個),正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與其他的具體場景、人物對話、文字描述等,共同構成原告作品中受到著作權保護的核心部分。

第二,對於作品中人物關系和人物設置,應對人物與情節的相互結合互動形成的表達進行比對。

文學作品中,情節的前後銜接、邏輯順序將全部情節緊密貫穿為完整的個性化表達,這種足夠具體的人物設置、情節結構、內在邏輯關系的有機結合體同樣可以成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如果被訴侵權作品中包含足夠具體的表達,且這種緊密貫穿的情節設置在被訴侵權作品中達到一定數量、比例,可以認定為構成實質性相似;或者被訴侵權作品中包含的緊密貫穿的情節設置已經佔到了權利作品足夠的比例,即使其在被訴侵權作品中所佔比例不大,也足以使受眾感知到來源於特定作品時,可以認定為構成實質性相似。

必須指出,主題相近的作品創作確會導致個別或者局部情節相似,這是文學創作中的正常現象,但是,如果一部作品在情節展開後,無論是在於人物角色的結合上,還是在故事發展的先後順序上,都與另一部作品一一對應,形成了如影隨形的相似關系,就無法撇清抄襲他人作品的嫌疑。因此,即使侵權人對於抄襲的情節能夠一一找到表面上合法或者合理的來源或者出處(例如公知的情節或者橋段),但只要諸多情節的前後連接、組合以及與人物關系均保持一致,就無法擺脫侵權指控。正如一審判決所指出的那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設置及人物關系,如果僅僅是「父子關系」、「兄弟關系」、「情侶關系」等,應屬於思想范疇。如果人物身份、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與特定情節的具體對應等設置已經達到足夠細致具體的層面,那麼人物設置及人物關系就將形成具體的表達。

在本案中,原告指控被告侵權的21個情節及其創編串聯構成了原告作品《梅花烙》的主要及整體故事表達,被告僅僅是角色身份做了重新變換,而人物關系以及情節互動給人一種強烈的「復制」之感,當情節的相似已經到了連多處細節都相仿或者簡單代換時,是否構成相似的答案已經呼之躍出。因此,類似這種情形,可以認為,已經對作品的主要部分的獨創性表達構成了明顯侵害。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8. 抄襲屬偷盜行為!王小平否認《甄嬛傳》抄襲,哪些作品被證實過抄襲

一:於正的《宮鎖連城》抄襲瓊瑤的《梅花烙》

早前,於正導的《宮鎖連城》因涉嫌抄襲瓊瑤的《梅花烙》被停播且起訴。其實這個事情幾年前就已經是人盡皆知了,這起侵權案當時的法院判決是瓊瑤勝訴,於正被判要求給瓊瑤公開道歉,停止傳播《宮鎖連城》並且要賠償勝訴方一定的金額。雖然判決已經是塵埃落定,但是於正至今為止也沒有公開給瓊瑤道歉,甚至對此事仍保持自我的觀點,於正的作品也已經不止一次被質疑抄襲的嫌疑,同時也是經常會遭受網路上的爭議。

9. 瓊瑤起訴於正侵權案的案件審理

2014年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對瓊瑤起訴於正等侵權案進行宣判。陳喆(筆名瓊瑤)被認定是《梅花烙》劇本的作者及著作權人。判決要求,自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電視劇《宮鎖連城》的復制、發行和傳播行為。被告余征(筆名於正)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刊登致歉聲明,向陳喆道歉,消除影響。余征及湖南經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於判決生效10日內連帶賠償陳喆經濟損失及訴訟合理開支共計500萬元。陳喆的其他訴訟請求被駁回 。
一審法院認定五名被告構成共同侵權,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五百萬元。一審判決後,五名被告均不服判決,向北京高院提起上訴。 2015年4月8日9:30,北京高院將公開審理陳喆(筆名:瓊瑤)訴余征(筆名:於正)等侵害著作權上訴案。

閱讀全文

與梅花烙侵權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