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確認收養關系糾紛

確認收養關系糾紛

發布時間:2021-06-13 08:54:14

㈠ 人民調解委員會能受理確認撫養關系的糾紛

法律並未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受理范圍,根據人民調解法第1、2條之規定,只要是民間糾紛,均可以申請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有強制性規定的,須按照其規定辦理。收養、遺贈扶養協定等要按照相關法律的規定辦理登記和公證。
撫養在法律上一般指父母對未成年(或成年但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子女的養育。根據婚姻法和民法通則的規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具有對子女的撫養義務。人民調解委員會在不與上述規定相違背的情形下可以做出調解。

㈡ 已成年,想確認收養關系法院能判嗎

收養國家也有明文規定,依法收養是正確選擇,雖然已成年,想確認收養關系可以去法院判定的。

㈢ 利害關系人可以確認收養關系無效嗎,法律依據是什麼

首先,沒有某當事人可以「確認」收養關系無效一說。如果你想要讓某個生效的收養關系變為無效,應當向法院提起確認之訴。
其次,請看一下《收養法》第二章裡面關於收養關系生效的規定,違反裡面的任何強制性規定都可能導致收養關系無效。因為你的問題較籠統,所以我的回答也只能較籠統。
再次,能夠申請解除的厲害關系人一般是送養人、收養人和被收養人本人(詳見《收養法》第四章)。
收養法內容較少,但是我也不喜歡復制粘貼,您可以自己查閱。

㈣ 在確認收養關系糾紛訴訟中,如何把握收養的條

1.收養人的條件

《收養法》第6條規定:「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一)無子女;(二)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四)年滿三十周歲。」

2.送養人的條件

《收養法》第5條規定:「下列公民、組織可以作送養人:(一)孤兒的監護人;(二)社會福利機構;(三)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子女的生父母。」

3.被收養人的條件

《收養法》第4條規定:「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4.特殊情況下收養的條件

(1)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的條件

《收養法》第7條規定:「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條第三項、第五條第三項、第九條和被收養人不滿十四周歲的限制。華僑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還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的限制。」

(2)收養孤兒和殘疾兒童的條件

《收養法》第8條第2款規定:「收養孤兒、殘疾兒童或者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收養一名的限制。」

(3)收養繼子女的條件

《收養法》第14條規定:「繼父或者繼母經繼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養繼子女,並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條第三項、第五條第三項、第六條和被收養人不滿十四周歲以及收養一名的限制。」

㈤ 如何處理涉及事實收養問題的案件

(一)離婚案件涉及事實收養子女,查明了事實送養人的,不能在同案中處理,應當向相關行政機關提出司法建議,由行政機關進行處理。
(二)撫養、收養、撫育糾紛案件涉及事實收養問題時,查明事實送養人的,應當追加其為案件當事人,對事實收養問題一並依法進行處理。
(三)贍養糾紛案件涉及事實收養子女時,不能查明事實送養人或查無被事實收養人的生父母,且被事實收養人確系事實收養人撫養成人的,應確認其收養關系和被事實收養人對事實收養人的贍養義務成立。
(四)繼承糾紛案件涉及事實收養時,被事實收養人作為繼承人的只能是先確認收養關系成立為前提條件,然後再依法對繼承問題進行處理。
(五)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涉及事實收養時,事實收養人、被事實收養人遭受人身損害死亡發生的死亡賠償金、生前扶養人生活補助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處理,比照繼承問題處理。
(六)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被事實收養人作為訴訟主體的案件,應按前述原則一並對事實收養行為進行審理,然後確定監護人(法定代理人)及其相關權利義務。

㈥ 子女收養關系的認定問題

所謂事實收養,是指未辦理一定的法律手續,而具有收養的實質內容所形成的收養關系,事實收養時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大量存在於現實生活當中。《收養法》不承認事實收養為合法有效的收養。但是,在收養法頒布事實之前,也就是1992年4月1日發生的事實收養,只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可以形成收養關系。具體來講,事實收養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當事人之間以父母相待。具體可以表現為養子女改隨養父母的姓氏,相互之間以父母子女相稱;養父母對養子女履行撫養、教育義務;有戶口簿檔案等材料。(二)長期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是父母子女之間最基本的相處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父母子女之間的主要權利義務。如果養父母由於工作、生活等特殊原因將養子女寄養至他人處,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也可能成立事實收養。(三)實際履行了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表現為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照顧、保護、教育、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扶助;相互之間的繼承等。(四)親友、群眾或有關單位的認可。以為收養屬於私人事故,涉及家庭內部關系,外人一般不太知曉。但與當事人關系密切的親戚朋友或收養人所在單位對此一般會比較的了解,可以起到見證作用。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六條通常情況下,收養人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1)無子女。(2)有撫養和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3)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4)年滿30周歲。(5)有配偶者作為收養人,應由夫妻雙方共同收養;收養人(包括共同收養的夫妻)只能收養一名子女。

㈦ 什麼是解除收養關系糾紛

解除收養關系可以通過收養人與送養人協商解除收養關系,當然,被收養人已成年的必須經過被收養人的同意,協調不成的可以採用訴訟程序解除收養關系。那麼,解除收養關系條件有哪些呢?《收養法》規定,只有符合以下條件,才能由一方提出解除收養關系的要求:一是收養人不履行撫養義務,有虐待、遺棄等侵害未成年養子女合法權益行為的,送養人有權要求解除養父母與養子女的收養關系;二是養父母與成年養子女關系惡化,無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協議解除收養關系。不能達成協議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訴。具體如何解決收養關系有不同方式,當代各國對收養關系的解除有著不同的立法例。有些國家採取禁止主義或部分禁止主義,有些國家則採取許可主義。按照我國《收養法》的規定,根據當事人對解除收養所持的一致或相反的態度,收養關系的解除可經由兩種不同的方式處理,包括依當事人協議解除收養關系和依當事人一方的要求解除收養關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二十六條收養人在被收養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養關系,但收養人、送養人雙方協議解除的除外,養子女年滿10周歲以上的,應當徵得本人同意。

㈧ 關於最高人民法院事實收養怎麼認定的

對於事實收養關系問題,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第28條規定,親友、群眾公認,或有關組織證明確以養父母與養子女關系長期共同生活的,雖未辦理合法手續,也應按收養關系對待。第29條規定,收養人收養他人為孫子女,確已形成養祖父母與養孫子女的關系的,應予承認。解決收養糾紛或有關權益糾紛時,可依照婚姻法關於養父母與養子女的有關規定,合情合理地處理。可見,此規定是承認事實收養關系的。
1991年原《收養法》出台後,收養關系的建立必須登記或者進行公證才建立。對於事實收養關系,1993年司法部發布的《關於辦理收養法實施前建立的事實收養關系公證的通知》規定,收養法(此處是指1991年原收養法)實施前建立的事實收養關系,能否辦理公證,經與有關部門研究認為,對於收養法實施前已建立的事實收養關系,當事人可以申辦事實收養公證。凡當事人能夠證實雙方確認共同生活多年,以父母子女相稱,建立了事實上的父母子女關系,且被收養人與其生父母的權利義務確已消除的,可以為當事人辦理收養公證。收養關系自當事人達成協議或因收養事實而共同生活時成立。辦理事實收養公證由收養人住所地公證處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發布的《關於學習、宣傳、貫徹執行<收養法>的通知》第2條規定,收養法施行後,各級人民法院必須嚴格執行。收養法施行後發生的收養關系,審理時適用收養法。收養法施行前受理,施行時尚未審結的收養案件,或者收養法施行前發生的收養關系,收養法施行後當事人訴請確認收養關系的,審理時應適用當時的有關規定;當時沒有規定的,可比照收養法處理。對於收養法施行前成立的收養關系,收養法施行後當事人訴請解除收養關系的,應適用收養法。
1998年新修訂的《收養法》將收養關系的成立和解除都規定為以登記為准,未經登記的,不承認事實收養。但是司法部2000年發布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條規定,對原收養法施行前發生的事實收養,公證機構仍按《司法部關於辦理收養法實施前建立的事實收養關系公證的通知》規定辦理事實收養公證。法國人收養公證仍按照我部公證司《關於為法國公民辦理收養公正的通知》的規定辦理。

㈨ 1992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施前,收養關系如何確定發生糾紛如何解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1984年8月30日)
四、收養問題
人民法院審理收養子女案件,必須依據婚姻法第二十條的規定,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保障收養人和被收養人的合法權益。
(27)經生父母、養父母同意,有識別能力的被收養人也同意,又辦理了合法手續的收養關系,應依法保護。
生父母中有一方不同意的,收養關系不能成立。生父或生母送養時,另一方明知而不表示反對的,應視為同意。
養父母中有一方在收養時雖未明確表示同意,但在收養後的長期共同生活中,已形成了事實上收養關系的,應予承認。夫或妻一方收養的子女,另一方始終不同意的,只承認與收養一方的收養關系有效。
(28)親友、群眾公認,或有關組織證明確以養父母與養子女關系長期共同生活的,雖未辦理合法手續,也應按收養關系對待。
(29)收養人收養他人為孫子女,確已形成養祖父母與養孫子女關系的,應予承認。解決收養糾紛或有關權益糾紛時,可依照婚姻法關於養父母與養子女的有關規定,合情合理地處理。
(30)收養關系成立後,養父母或生父母反悔,要求解除收養關系的,人民法院應查明要求解除的理由,並聽取被收養人的意見,根據有利於養子女健康成長的原則,決定是否准予解除。
由於養父母不盡撫養責任,影響子女健康成長,生父母要求解除收養關系的,應予解除。
養父母發現所收養的子女有生理缺陷,或有其他病症,要求解除收養關系的,一般不予解除。但生父母在送養時有意隱瞞的,可予解除。
(31)養父母與其撫養成人的養子女關系惡化,再繼續共同生活對雙方的正常生活確實不利,一方堅決要求解除收養關系的,一般可准予解除。
(32)養子女和養父母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解除而終止。
收養關系解除時,養子女已由養父母撫養長大成人並已獨立生活,而養父母卻年老喪失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養子女應承擔養父母晚年的生活費用。
生父母要求解除收養關系的,養父母可要求補償收養期間養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養父母要求解除收養關系的,一般不予補償。
(33)收養關系解除後,未成年的被收養人同其生父母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即行恢復;已經成年並已獨立生活的被收養人,同其生父母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恢復,則須以書面方式取得雙方一致同意。

㈩ 人民法院審理事實收養案件時應該注意什麼

人民法院審理收養案件時,對收養法施行後發生的收養關系,審理時適用收養法.收養法施行前受理,施行時尚未審結的收養案件,或者收養法施行前發生的收養關系,收養法施行後當事人訴請確認收養關系的案件,審理時應適用當時的有關規定。

閱讀全文

與確認收養關系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