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鄰居糾紛村裡沒調解好,可以到派出所調解嗎
1.不一定的。
2. 派出所沒有法定的調解義務的。
3.可以申請人民調解委員會介入調解。
4.具體到司法局問問。
B. 地是我的,鄰居和我發生土地糾紛,司法所調解,叫我把一半地給對方,我不同意,司法所說,你不同意不在調
當然是錯的,要以事實為依據,他說不不在調解就不調解好了,有什麼關系呢!大不了上法院
C. 我與隔壁鄰居糾紛找司法所調解,司法所收了我500元錢又沒有調解好我可以把錢要回來嗎
可以,司法所都是國家財政發工資。百姓的各種糾紛很多,有些事也不大,而且經濟條件有限,國家為解決百姓困難設立司法所,用一點專業知識為民解擾,促進社會健康穩定。如司法所事事收費,增加舉報者負擔,同時增長壞人壞事,應嚴禁司法所收費,合力打擊壞人壞事。
D. 鄰里糾紛把對方打輕傷對方同意調解了,下面的司法程序是什麼急急急急
我來回答你的這些問題:
1、你朋友將對方打成輕傷,派出所立案後先將你朋友刑事拘留,後又轉為取保候審(也是強制措施),說明公安機關對該案已經進入刑事司法程序,即便對方同意不追究法律責任(對方只能要求不追究民事賠償責任;刑事責任是公訴,當事人是沒有權利要求不追究的),公、檢、法機關依法也要追究你朋友刑事責任的。
2、你朋友辦理取保候審後,公安機關應在一年內依法提請檢察院公訴,最後由法院判決。該案是不可以辦理撤案的。
3、刑事公訴案件公民是沒有權利要求撤案的。
4、你們現在只可以就民事賠償達成協議,並交給辦案單位,這在法律上是認可的。
5、如果對方也動手來,你朋友也可以要求追究對方的行政責任,造成損失 (如醫療費等)還可以要求對方賠償損失。
建議你朋友先和對方就民事賠償達成協議,並將該協議提交辦案單位,法院據此可以將你朋友判除緩刑(也可以在法院開庭時達成協議,效果一樣);如果達不成協議,也不用著急,就等法院開庭處理,如果你朋友願意賠償對方損失,在矛盾消除後,法院對輕傷一般是不判實刑的。
E. 鄰里糾紛居會調解不成可要求開具調解不成證明嗎 因要上法院 謝
調解成功當然不用去法院了,不成才去法院,如果是派出所調解,會給你們一個通知書,說明糾紛經過和調解未成的情況,告知受害方去法院起訴,司法所或人們調解委員會也有出具證明的,可以作為發生糾紛的證據使用,其他機構或人員調解不需要
F. 我和鄰居家發生糾紛,已報警立案十多天,為什麼司法所的人至今置之不理,我該怎麼辦
您好,您可以到法院起訴主張其行政不作為的!
G. 社區民警在調解鄰里糾紛時能罵人嗎
首先,找村幹部調解。村幹部對全村的情況最了解、最熟悉,對黨和政府的專方針政策比普通群眾屬了解多、理解深,是本地人,群眾容易找到,因此群眾有了矛盾糾紛最先想到的就是請村幹部出面調解。其次,找駐村幹部調解。在村幹部調解不下時,群眾會找鎮里駐村幹部調解。再次,找司法所調解。對一些矛盾比較突出、情況復雜的糾紛,駐村幹部和村幹部調解無效情況下,群眾會請司法所人員進行調處。最後,打官司。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民間夙有「和為貴,不喜訟法」的傳統習慣,建議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打官司→_→
H. 司法所處理鄰里糾紛從什麼角度入手
司法調解的原則:
1、深入了解事實真相;
2、起糾紛的根源。因為起糾紛不會是一時一事,肯定會有其他的緣由;
3、查訪糾紛中的雙方的鄰里,以防偏聽偏信。
I. 農村鄰里糾紛通過什麼部門或方法維權急,急,急。
發生了民事糾紛,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調解委員會、有關單位、有 關行政部門進行調解,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調解民間糾紛的組織。人民調解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自願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對調解達成的協議應當履行;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1、找村幹部調解。
村幹部對全村的情況最了解、最熟悉,對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比普通群眾了解多、理解深,是本地人,群眾容易找到,因此群眾有了矛盾糾紛最先想到的就是請村幹部出面調解。
2、找司法所調解。
對一些矛盾比較突出、情況復雜的糾紛,駐村幹部和村幹部調解無效情況下,群眾會請司法所人員進行調處。
3、打官司。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民間夙有「和為貴,不喜訟法」的傳統習慣,建議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打官司。
(9)司法所調解鄰里糾紛擴展閱讀
民事糾紛解決機制,是指緩解和消除民事糾紛的方法和制度。
自力救濟是指糾紛主體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糾紛,以達到維護自己權益的目的。
調解是由第三者(調解機構或調解人)出面對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進行調停說和,用一定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勸導沖突雙方,促使他們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
仲裁是由雙方當事人選定的仲裁機構對糾紛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