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醫療事故糾紛起訴後還可以鑒定嗎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我國民法確立的對侵權行為造成損害予以救濟的基本原則,也是法制社會對人權提供的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作為行政法規的《條例》,不可能與民事基本法的這一基本原則相抵觸。《條例》調整的僅是因醫療事故而造成的損害賠償糾紛,僅限於醫療行政處理的層面。而對於不屬於醫療事故、沒有經過醫療事故鑒定或者經鑒定不屬於醫療事故的其它因醫療行為而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自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處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能按照《條例》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但是,該條規定並沒有免除其按照《民法通則》有關規定應當承擔的侵權的民事賠償責任。在有的情況下,雖然患者身體因醫療機構的過錯行為受到了損害,但是經過鑒定,醫療機構的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或者沒有經過醫療事故鑒定以及無法進行醫療事故鑒定。對於這類情況的醫療糾紛,當然不能作為醫療事故進行處理。但醫療機構仍應當對因自己的過錯行為給患者身體造成的損害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不能因為醫療機構的過錯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就不對受害人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雖說在醫療糾紛訴訟中,醫療事故鑒定雖然不是必須的條件,為了能夠把醫療糾紛的訴訟打贏,我們建議當事人最好還是先申請醫療事故鑒定或者做醫療過錯鑒定,避免不構成醫療事故而有可能敗訴的情況。另外,如果先訴訟,司法機關不委託做鑒定話,當事人事後再申請是不會受理的。
B. 醫療糾紛中司法鑒定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區別
醫療事故鑒定同司法鑒定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司法鑒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醫療損害賠償民事訴訟案件中,依職權或應醫患任何一方當事人的請求,委託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對患方所訴醫療損害結果與醫方過錯有無因果關系等專門性問題進行分析、判斷並提供鑒定結論的活動。司法鑒定的目的,是為醫療損害賠償民事訴訟中遇到的專門性問題提供的一項技術服務。二者同屬於技術鑒定,歸納起來,二者之間有以下幾點區別:
1、鑒定的性質不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屬於行政鑒定;司法鑒定醫屬於療過錯鑒定。
2、鑒定的目的不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是為醫療衛生行政部門處理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提供技術服務;司法鑒定是為醫療損害賠償民事訴訟、醫療糾紛與事故行政處理引發的行政訴訟以及涉嫌「醫療事故罪」的刑事訴訟提供技術服務。
3、鑒定的決定權不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決定權在於醫療衛生行政部門,依《條例》的規定,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也可共同提請鑒定。司法鑒定的決定權在司法機關。
4、鑒定的委託方式不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委託方式有二種:一是衛生行政部門轉交;二是當事人雙方共同委託。司法鑒定包括兩種方式。一是法院決定鑒定,由法院內的技術部門統一對外委託;二是申請鑒定,即由當事人向法院提出鑒定申請,法院同意後,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鑒定機構與鑒定人員,達不成一致的,由法院指定。
5、受理鑒定的許可權不同。 醫療事故鑒定只有衛生行政部門移交和當事人共同委託醫學會兩種方式。司法鑒定的許可權卻十分廣泛,只要訴訟過程中需要鑒定,都可以採取司法鑒定的方式進行。
6、鑒定主體的范圍不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只能由醫學會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組進行。司法鑒定則可由司法機關交由法定的鑒定機構進行。
7、鑒定主體的責任方式不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由醫學會出具鑒定書,專家組成員無須在鑒定書上簽名蓋章;司法鑒定的鑒定人需在鑒定書上簽字或蓋章,實行個人負責制。
8、司法鑒定文書與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的區別
1)司法鑒定文書由司法鑒定機構出具,有鑒定人的簽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由醫學會出具,無鑒定人的簽名;
2) 司法鑒定文書對爭議焦點和鑒定結論的分析十分詳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分析部分一般比較原則;
3) 司法鑒定為一次鑒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一般為兩級鑒定。
C. 醫療事故起訴一定要鑒定嗎
不一定。我國法律並沒有規定醫療糾紛訴訟一定要經過醫療事故鑒定,醫療事故鑒定並非醫療糾紛訴訟的前置程序。一般的說,患者只要有證據證明自己或已死亡的親屬接受過醫療機構的診斷、治療,並因此受到損害,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損害賠償,人民法院就應當立案受理。
醫療糾紛案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另一類是醫療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即醫療事故之訴與醫療人身損害之訴。雖然這兩類案件都與醫療行為有關,但前者是以構成醫療事故為前提,而後者則是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它醫療過失行為。
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與醫療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無論是法律適用、鑒定類別、賠償項目,還是計算方法和賠償數額上,兩者都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說,以醫療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為案由向法院起訴,無論是從訴訟策略,還是從利益權衡上講,都對患者更為有利。
(3)醫療事故糾紛鑒定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向衛生局申請處理和向法院起訴這兩種方式不能同時進行,如果有這種情況,按照訴訟阻卻行政處理的原則,將直接進入訴訟程序。
2、影響醫療事故賠償額的因素主要有三個:
(1)醫療事故等級;
(2)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
(3)醫療事故損害後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的關系。
這三個因素,在醫療事故鑒定書中會有列出。
3、在訴訟過程中,遵循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即院方有責任證明自己的行為符合診療護理常規,如果不能證明,則責任在院方。
D. 醫療事故怎樣鑒定
鑒定由專家鑒定組組長主持,並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雙方當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分別專陳述意見屬和理由。陳述順序先患方,後醫療機構;
(二)專家鑒定組成員根據需要可以提問,當事人應當如實回答。必要時,可以對患者進行現場醫學檢查;
(三)雙方當事人退場;
(四)專家鑒定組對雙方當事人提供的書面材料、陳述及答辯等進行討論;
(五)經合議,根據半數以上專家鑒定組成員的一致意見形成鑒定結論。專家鑒定組成員在鑒定結論上簽名。專家鑒定組成員對鑒定結論的不同意見,應當予以註明。
(4)醫療事故糾紛鑒定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醫學會不予受理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一)當事人一方直接向醫學會提出鑒定申請的;
(二)醫療事故爭議涉及多個醫療機構,其中一所醫療機構所在地的醫學會已經受理的;
(三)醫療事故爭議已經人民法院調解達成協議或判決的;
(四)當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司法機關委託的除外);
(五)非法行醫造成患者身體健康損害的;
(六)衛生部規定的其他情形。
E. 醫療事故怎麼鑒定和索賠
你好,大律師網 相關律師根據《民法通則》與《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准》的依據規定給出下列解釋:
一般有這幾個途徑:
1、到法院訴訟;
2、申請衛生局醫療事故鑒定;
3、通過衛生局或是醫患雙方調解解決;
4、醫療事故(糾紛)是舉證倒置,舉證是醫療機構的事情。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的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說,醫院只要在醫護中有過錯,不管是否構成醫療事故,均應承擔賠償責任。
因醫療事故對病人千萬損害的賠償范圍,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十三條規定「因醫療事故等造成人身損害賠償的案件,賠償數額應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參照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准》進行賠償。根據該規定,醫療單位因醫療事故造成病人損害的,應賠償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殘疾者生活補助費、殘疾用具費、被撫養人生活費、交通費和住宿費,造成受害人死亡的,還應賠償喪葬費、死亡襝費。
一、醫療費: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結案後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
二、誤工費: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於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計算。
四、陪護費: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五、殘疾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最長賠償3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六、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構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七、喪葬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規定的喪葬費補助標准計算。
八、被扶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養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為限,按照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計算。對不滿16周歲的,扶養到16周歲。對年滿16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的,扶養2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九、交通費:按照患者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計算,憑據支付。
十、住宿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准計算,憑據支付。
十一、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並且,第五十一條還規定了參加醫療事故處理的患者近親屬所需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參照本條例第五十條的有關規定計算,計算費用的人數不超過2人。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參加喪葬活動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親屬所需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參照本條例第五十條的有關規定計算,計算費用的人數不超過2人。
F. 醫療糾紛鑒定項目有哪些
據有關規定,醫療事故鑒定應堅持下列原則:
一、依法鑒定原則。
在實體上,應據相關法規和技術規范進行鑒定;在程序上,應遵守鑒定人員的資格、抽取、迴避等規范。違反依法鑒定的,衛生行政部門應要求重新規定。
二、科學鑒定原則。
應據醫學科學原理和專業知識進行鑒定;在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基礎上,綜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個體差異,作出鑒定結論。做到事實清楚、定性准確、責任明確。
三、獨立鑒定原則。
應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不受其他因素干擾地進行鑒定;鑒定人自己不得接受雙方當事人的財產或其他利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醫療事故鑒定工作,不得威脅、利誘、辱罵、毆打專家鑒定組成員。
四、合議制原則。
鑒定組人員應為單數,鑒定結論應當半數通過。但鑒定過程應如實記載。
五、兩鑒終鑒原則。
醫療事故鑒定分為首次鑒定和再次鑒定。再次鑒定在行政處理上是終極鑒定,當事人不得又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鑒定。但我們認為當事人可申請重新鑒定,或依法提起相關訴訟。
由此可見,醫療過錯是醫護人員在診治患者過程中由於屬於大意造成的,屬於醫療事故的一種。在鑒定方面,應遵循以上五個原則,若您還有其他問題,可來找法網進行專業咨詢。
醫療糾紛鑒定哪家好?
四川中信司法鑒定所成立於2010年7月,位於成都市花都財富大廈七樓,是四川省司法廳批准注冊的司法鑒定機構,目前共有七大類司法鑒定項目通過國家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證(CMA認證),連續多年獲得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能力驗證「滿意」結果。
本所現有辦公業務用房1600平方米,擁有標准規范的法醫物證實驗室、法醫臨床檢查室、法醫病理工作室、法醫毒物檢驗室、文書痕跡檢測實驗室、電子數據和車輛檢測等實驗室和PCR擴增儀、ABI3100基因測序儀、生物顯微鏡、高清掃描儀、高清文檢檢測儀等先進設備和設施。
本所現有華西、成都中醫大等高等學府數十餘名專家組成的鑒定團隊,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鑒定人員16名,專業司法鑒定人50名。經省司法廳核準的鑒定項目有:法醫臨床司法鑒定、法醫病理司法鑒定、法醫物證司法鑒定、痕跡司法鑒定(文物藝術品司法鑒定)、微量物證司法鑒定、文書司法鑒定、機動車司法鑒定等項目。
四川中信司法鑒定所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和遵循「合法、中立、規范、及時」的原則和要求,規范建所,科技強所,質量立所,文化興所,為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化、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提供專業性和權威性的司法鑒定服務,高質量地完成了法律所賦予的職責。
為民服務是我們的責任,客觀准確是我們的目標,科學嚴謹是我們的工作態度,中立誠信是我們永恆的辦所宗旨!
G. 醫療糾紛如何鑒定及賠償
醫療事故糾紛鑒定的啟動程序,有三種方式,包括:醫患雙方共同委託鑒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鑒定和法院指定鑒定。
一、醫患雙方共同委託鑒定的。
如果醫患雙方在治療過程中,發生醫療糾紛的,並且協商一致,通過醫療事故鑒定,來確定是否構成醫療事故、構成何種等級的醫療事故、醫療事故賠償數額的。通過醫療事故鑒定來解決醫療糾紛的,可以由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當地醫學會組織醫療事故鑒定。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醫療事故鑒定的組織,是由醫療糾紛發生地的衛生行政部門主管。衛生行政部門下屬的醫學會,專門設有醫學會,該委員會是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
二、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鑒定的。
如果當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請後,衛生行政部門認為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啟動醫療事故鑒定的程序醫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接到下屬的醫療機構的報告組織的鑒定;或者是患者及其家屬單方面要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醫療事故鑒定,並且得到許可的情況下方可以啟動。
三、法院要求鑒定的。
根據中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如果在醫療糾紛訴訟中,醫療機構和患者及其家屬都沒有提出醫療事故鑒定申請的,而主審法官認為有必要做事故糾紛的,那麼法官自己也可以提出醫療事故鑒定的要求,啟動醫療事故鑒定程序。
醫療糾紛鑒定費
1、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預先繳納鑒定費;
2、衛生行政部門移交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的當事人預先繳納鑒定費;
3、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後,對需要移交醫學會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鑒定費由醫療機構支付;
4、法院首次委託鑒定的,由醫療機構繳付;
5、對首次鑒定不服,再次申請鑒定的,由申請再次鑒定人繳付;
6、經鑒定屬於醫療事故的,鑒定費由醫療機構支付;經鑒定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鑒定費由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的當事人支付。
醫療糾紛賠償標准
(一)醫療費: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結案後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
(二)誤工費: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於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計算。
(四)陪護費: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五)殘疾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最長賠償3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六)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構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七)喪葬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規定的喪葬費補助標准計算。
(八)被扶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養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為限,按照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計算。對不滿16周歲的,扶養到16周歲。對年滿16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的,扶養2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九)交通費:按照患者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計算,憑據支付。
(十)住宿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准計算,憑據支付。
(十一)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