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
第三十七條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釋義:本條是對調查程序中的執法手段及相關人員的義務的規定。
一、在調查程序中行政機關可以採取的執法手段,包括以下幾種: 1.進行調查、了解、詢問,以掌握有關事實。 2.依法進行檢查。檢查,是查明事實和獲取有關證據所需要的執法手段。本法明確規定,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行政機關可以進行檢查。也就是說,只有法律、法規授予其行政檢查權的行政機關才可以依法採取檢查手段。 3.抽樣取證。對於與產品質量有關的行政處罰案件,抽樣取證是比較適當的調查執法手段。 4.登記保存證據。在證據有滅失的可能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行政機關可以對該證據進行登記,並保存於一定地點,任何人不得予以銷毀或者轉移。登記保存證據,必須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並應於七日內作出處理決定。 二、調查程序中執法人員、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履行的相應義務。在行使調查或者檢查的職權時,必須有兩名以上執法人員在場;並且,執法人員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表明其執法身份的證件;在進行詢問或者檢查時,執法人員還應當依法製作筆錄。 在執法人員進行調查工作時,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予以配合和協助,應當如實回答,不作虛偽陳述;不得阻撓執法人員的調查工作;不得銷毀或者轉移有關證據。 三、調查程序中執法人員的迴避制度。執法人員應當迴避的事由有以下幾種: 1.執法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者是本案當事人的近親屬; 2.執法人員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當事人有直接的利害關系; 3.執法人員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的。 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應當請求迴避。如果當事人認為執法人員具有上述情形之一,也可以向行政機關提出要求執法人員迴避的請求。要求執法人員迴避的請求提出後,由該執法人員所在的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決定該執法人員是否應當迴避。需要指出的是,對於執法人員在調查取證過程中所掌握的個人秘密、商業秘密和國家秘密,任何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得將這些秘密用作證明案件以外的其他目的,不得泄露給其他個人或者組織。否則,因其泄露行為而給公民、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國家所造成的損失,泄露秘密的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㈡ 中國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是什麼規定
《中國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 :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版得少權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㈢ 交通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是什麼
第三十七條 道路劃設專用
車道的,在專用車道內,只准許規定的車輛通行,其專他車輛不得屬進入專用車道內行駛。
第九十條 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處罰。
㈣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如下:
第三十七條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以下簡稱《行政處罰法》)自1996年10月1日施行以來,對於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持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行政處罰法是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規定製定的法律。
處罰原則
處罰法定原則是行政合法性原則在行政處罰行為中的集中體現。主要內容是:
1.處罰依據是法定的;
2.實施處罰的主體是法定的;
3.實施處罰的職權是法定的;
4.處罰程序是法定的。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外罰法第三十七條規定
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源處罰法》
第三十七條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㈥ 勞動法第三十七條是怎麼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七條原文:「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專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屬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修訂過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改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十二條中的「依照刑法第×條的規定」、「比照刑法第×條的規定」修改為「依照刑法有關規定」。
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七條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專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屬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也就是說,只有在既是「犯罪情節輕微」又「不需要判處刑罰」的情況下,對犯罪分子才「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對「免予刑事處罰」的犯罪分子,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採用非刑罰方法處理。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法,但是要給予受害人賠禮道歉或者賠償損失或者進行行政處罰。
(7)侵權法第三十七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由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79年7月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五號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
請問,我超市內因個少數商品剛過期不久沒急時下架被工商人員扣押了,要求帶身份證復印件,工商營業執照副本去局接受問,像這樣的要不要罰款,說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謝謝,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七條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版人員不得權少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9)侵權法第三十七條擴展閱讀:
總則: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適用本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㈩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怎麼理解
37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特殊原因"包括事實原因和法律原因,如不可抗力\地震\全體迴避\認為自己沒有管轄權\以該法院為被告等,由它的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發生管轄權爭議後,應盡可能通過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其共同上級法院指定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