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大學劇社排演話劇的版權問題,希望有知識產權方面的專家給予解答,謝謝!
1 根據合理使用原則制
免費表演已發表作品 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 也未向演員支付報酬 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 不向其支付費用 但必須註明作者 作品名 以尊重著作權
2 網上的沒有出版的作品 因為你也找不到權利人 那你就註明作者作品名等 如果還是在校內免費演出的話 不會涉及版權的糾紛
3 作者去世 著作權依然存在50年 你應該向其繼承人支付 但基於合理使用原則的使用的話 不必支付費用
B. 如何才算侵權,出版社書里內容放入軟體閱讀算 嗎
只要沒有經過相關權利人的許可,並且不屬於法律規定的例外情況,就涉嫌侵權。
出版社書里內容放入軟體閱讀,涉嫌侵犯原書作者的著作權和和出版社的版式設計等鄰接權。
侵權的例外規定如下:
《著作權法》
第二十二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C. 中國戲劇出版社怎麼樣
應該是戲劇的權威,但是,也跨行業出了不少書。中國戲劇博大精深,但是,戲劇方面的書又少又不好找,真希望這家出版社能專一一點。耐得住清貧與寂寞。
D. 中國戲劇出版社排名
簡介:
由我國現代戲劇奠基人田漢創辦的中國戲劇出版社成立於1 9 5 7 年元旦,是中國文聯主管、中國劇協主辦的中央專業出版社。曾作為該社副牌的寶文堂書店創建於1 8 6 2 年(清同治元年),是我國歷史上最悠久的書店之一,以出版通俗文化讀物享譽海內外(1 9 91 年被取消)。該社(包括原寶文堂)建社以來出書五千種,「八五」以來出版的主要戲劇專業圖書有:《田漢文集》、《曹禺文集》、《中國戲曲通史》、《中國京劇史》、《中國戲種史叢書》、《京劇選編》、《菊壇舊聞錄》、《舞台生活四十年》、《京劇流派唱段薈萃》、《曹禺劇作論》、《西歐戲劇史》、《西方演劇史論稿》、《中國現代戲劇史稿》《田漢代表作》(上)(下);以及我國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馬連良、楊小樓、譚鑫培、蕭長華、郝壽臣等文集、藝術評論集等;還出版了一批深受讀者喜愛的文藝書籍和通俗讀物,如《彭公案》、《施公子》、《孔子演義》、《生活的藝術》、《人在矮檐》、《下一站愛情》、《用心感悟人生-敲開另一扇門》、《一夢醒來》等。
成就與榮譽
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戲曲通史》榮獲1 9 9 3 年第一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昆劇發展史》、《比較研究---古劇結構原理》、《布萊希特論戲劇》、《中國現代戲劇史稿》、《西方演劇史論稿》、《轆轤·女人和井》、《格薩爾王全傳》等數十種圖書在全國各類圖書評獎中獲獎。
我覺得不錯,我所有的戲劇方面的書都是他們出的,有時候我還會去他們出版社訂書,挺好的,具體排名我不知道,但是他們應該是國內唯一一家戲劇專業出版社。唯一的哦!
E. 小說的作者是國外的,中國出版社發行,我想將部分內容借鑒到劇本里,算侵權嗎辦什麼手續才不侵權謝謝
要看具體情形。
第一,原著是否公版?翻譯版權是否公版?
比如《源氏物語》已經公版版,但是林文權月的翻譯是有版權的。
第二,用什麼方式引用?以及引用的篇幅?(是作為你的資料來源,還是你在原著的基礎上改編?)
第三,搞清楚上面兩個問題,才知道是否可以引用,是否需要取得授權和支付版稅。
簡單地說,這個問題涉及兩個方面:
一,你是否需要授權?是否對原著構成侵權(版權保護)?
二,你自己的作品本身有沒有獨立性、創造性,是否是合理使用相關資源,是否有抄襲的嫌疑?比如《紅樓夢》沒有版權,但並不表示你可以不加限制地使用。
補充:
網路一下「著作權法」,大致了解一下,同時了解一下業內的規范操作,必要時咨詢律師。
F. 出版社著作權糾紛類型有哪幾種
出版社著作權糾紛類型有哪幾種?出版社被侵權 出版社享有的著作權是非常專有限的,但在不同屬的著作權糾紛中,出版社所扮演的角色有時也各不相同,有時會作為作品使用人或第三人出現在著作權糾紛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出版社著作權1、出版社侵權(1)單獨侵權。單獨侵權是比較典型的出版社作為作品使用者,未經許可行使用了應當由著作權人行使的權利,從而侵犯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權益的侵權行為。例如2002北京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的余秋雨訴中國文聯出版社侵犯著作權糾紛一案,中國文聯出版社未經余秋雨許可,在其出版的《秋風秋雨愁煞人-關於余秋雨》一書中收錄了余秋雨創作的11篇文章,總計24000字,共賠償人民幣8400元,並在1個月內在一家全國性的媒體公開向余秋雨道歉。(2)共同侵權。在此類侵權糾紛中,出版單位既是侵權人,同時也是作者或供稿人侵權行為的受害者。如2003年的故宮博物院訴中國商業出版社侵犯其著作權一案,作者在由中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宋元瓷器圖錄》和《中國清代瓷器圖錄》中,擅自使用了故宮博物院享有著作權的四部書中的五十六張文物圖片,同時抄襲了文物圖片的說明,被判承擔賠償責任。
G. 做動漫哪些情況涉及侵權怎樣算抄襲
專家觀點 相似度沒超過70%不算抄襲 專家觀點>>抄襲只為節約成本中國的動畫片到底是近似還是抄襲日本動漫?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漫學院曾巧老師作出了這樣的解釋:「目前國內的動漫都有借鑒日本動漫的成分,因為日本也是低成本的動漫文化製作,而歐美的是以高科技來製作,比較難抄襲和借鑒。抄襲與否關鍵在於是照搬還是借鑒鏡頭方式或者動作模式」。曾巧透露,在動漫製作上,會有商業方面的考慮,「借鑒原有的動漫設計,可以讓製作難度降低、工程規劃縮小、流程減短,而且因為前作已經經過了市場檢驗,所以推廣起來比較方便,最重要的是可以節約成本。如果劇情不一樣,但是人物和背景設置都有改變的話,就不算是抄襲,反之如果相似度超過70%,那就肯定是抄襲了。」以上是中國的情況……已經沒什麼好說的了……國際上通用的法律是,如果雷同沒有達到60%就不能算抄襲。」 還有些其他資料:抄襲 第一、定義一、竊取他人的作品當作自己的。包括完全照抄他人作品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形式或內容的行為。
抄襲是一種嚴重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同時也是在著作權審判實踐中較難認定的行為。在確認抄襲行為中,往往需要與形式上相類似的行為進行區別:(1)抄襲與利用著作權作品的思想、意念和觀點。一般的說,作者自由利用另一部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題、題材、觀點、思想等再進行新的創作,在法律上是允許的,不能認為是抄襲。(2)抄襲與利用他人作品的歷史背景、客觀事實、統計數字等。各國著作權法對作品所表達的歷史背景、客觀事實統計數字等本身並不予以保護,任何人均可以自由利用。但是完全照搬他人描述客觀事實、歷史背景的文字,有可能被認定為抄襲。(3)抄襲與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作者利用他人作品的法律上的依據,一般由各國著作權法自行規定其范圍。凡超出合理使用范圍的,一般構成侵權,但並不一定是抄襲。(4)抄襲與巧合。著作權保護的是獨創作品,而非首創作品。類似作品如果是作者完全獨立創作的,不能認為是抄襲。
有的學者認為,判斷抄襲與其它行為的區別,可以從下面5個方面去分析:(1)看被告對原作品的更改程度;(2)看原作品與被告作品的特點;(3)看作品的性質;(4)看作品中所體現的創作技巧和作品的價值;(5)看被告的意圖。
二、也指考試中竊取他人答題內容。
三、軍事用語,也作「抄截」,繞到(包抄)敵人的背面或側面進行突擊。第二、相關法律 對於抄襲(也稱剽竊,為簡略以下均稱抄襲)的認定標准,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早在一九九九年就作出了相關規定。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於如何認定抄襲行為給某某市版權局的答復
權司[1999]第6號
某某市版權局:
收到你局關於認定抄襲行為的函。經研究,答復如下:
一、著作權法所稱抄襲、剽竊,是同一概念(為簡略起見,以下統稱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抄襲侵權與其他侵權行為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第一,行為具有違法性;第二,有損害的客觀事實存在;第三,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第四,行為人有過錯。由於抄襲物需發表才產生侵權後果,即有損害的客觀事實,所以通常在認定抄襲時都指經發表的抄襲物。因此,更准確的說法應是,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
二、從抄襲的形式看,有原封不動或者基本原封不動地復制他人作品的行為,也有經改頭換面後將他人受著作權保護的獨創成份竊為己有的行為,前者在著作權執法領域被稱為低級抄襲,後者被稱為高級抄襲。低級抄襲的認定比較容易。高級抄襲需經過認真辨別,甚至需經過專家鑒定後方能認定。在著作權執法方面常遇到的高級抄襲有:改變作品的類型將他人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獨立創作的作品,例如將小說改成電影;不改變作品的類型,但是利用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成分並改變作品的具體表現形式,將他人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獨立創作的作品,例如利用他人創作的電視劇本原創的情節、內容,經過改頭換面後當作自己獨立創作的電視劇本。
三、如上所述,著作權侵權同其他民事權利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其中,行為人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這一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對抄襲侵權的認定,而不論主觀上是否有將他人之作當作自己之作的故意。
四、對抄襲的認定,也不以是否使用他人作品的全部還是部分、是否得到外界的好評、是否構成抄襲物的主要或者實質部分為轉移。凡構成上述要件的,均應認為屬於抄襲。
以上意見,供參考。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五日
第三、研究專著
中國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專著《中國音樂著作權管理與訴訟》,在中國學術界和司法界第一次對抄襲如何辨別進行了詳細的實證分析。 作者調研了建國以來的所有音樂抄襲判例和法院判決標准,撰寫了近3萬字的歌曲抄襲攻防策略。
包括以下六部分:(一) 抄襲糾紛的實證分析 ;(二)法院對歌曲抄襲的判斷標准 ;(三)被訴抄襲者的有效抗辯 ;(四)被訴抄襲者的無效抗辯 ;(五)抄襲行為導致的不利後果 ;(六)被訴抄襲者的危機公關 。
H. 我要找律師咨詢下,我的文章發表在博客上,現被某出版社出版了,請問這是侵權嗎怎樣維權呢
構成侵權,可以聘請律師。因為從宏觀意義上說,該行為是侵權行為,侵權行為法調整的是內一般人之間的法律關容系(即「一般保護義務」),與契約法調整的是特定的相對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即「特別保護義務」)不同,因此在大陸法系(尤其是德國法)的發展過程中,比起適用范圍不斷膨脹的契約責任(例如締約過失責任、保護第三人效力契約、附隨義務與積極侵害債權理論),侵權責任做為一般保護義務一直以來都被嚴格限縮。侵權行為法中義務人承擔的多為消極的不作為義務,而契約法中由於當事人的接觸因而其所承擔的往往是積極的義務。找律師網指出契約法中通常需要保護當事人之間的信任利益,而侵權法則無。從現有的中國法律實踐來看,二者的區別還在於,契約法所引起的違約責任是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但是侵權可能會承擔精神賠償責任。
I. 大量抄襲別人的小說,但著名原作者,算侵權嗎
不知道抄襲到什麼程度,不是完全相同,在註明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很可能不算的。
具體的呢看看吧。
對於抄襲(也稱剽竊,為簡略以下均稱抄襲)的認定標准,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早在一九九九年就作出了相關規定。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於如何認定抄襲行為給某某市版權局的答復
權司[1999]第6號
某某市版權局:
收到你局關於認定抄襲行為的函。經研究,答復如下:
一、著作權法所稱抄襲、剽竊,是同一概念(為簡略起見,以下統稱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抄襲侵權與其他侵權行為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第一,行為具有違法性;第二,有損害的客觀事實存在;第三,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第四,行為人有過錯。由於抄襲物需發表才產生侵權後果,即有損害的客觀事實,所以通常在認定抄襲時都指經發表的抄襲物。因此,更准確的說法應是,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
二、從抄襲的形式看,有原封不動或者基本原封不動地復制他人作品的行為,也有經改頭換面後將他人受著作權保護的獨創成份竊為己有的行為,前者在著作權執法領域被稱為低級抄襲,後者被稱為高級抄襲。低級抄襲的認定比較容易。高級抄襲需經過認真辨別,甚至需經過專家鑒定後方能認定。在著作權執法方面常遇到的高級抄襲有:改變作品的類型將他人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獨立創作的作品,例如將小說改成電影;不改變作品的類型,但是利用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成分並改變作品的具體表現形式,將他人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獨立創作的作品,例如利用他人創作的電視劇本原創的情節、內容,經過改頭換面後當作自己獨立創作的電視劇本。
三、如上所述,著作權侵權同其他民事權利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其中,行為人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這一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對抄襲侵權的認定,而不論主觀上是否有將他人之作當作自己之作的故意。
四、對抄襲的認定,也不以是否使用他人作品的全部還是部分、是否得到外界的好評、是否構成抄襲物的主要或者實質部分為轉移。凡構成上述要件的,均應認為屬於抄襲。
以上意見,供參考。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
第三、研究專著
中國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專著《中國音樂著作權管理與訴訟》,在中國學術界和司法界第一次對抄襲如何辨別進行了詳細的實證分析。 作者調研了建國以來的所有音樂抄襲判例和法院判決標准,撰寫了近3萬字的歌曲抄襲攻防策略。
包括以下六部分:(一) 抄襲糾紛的實證分析 ;(二)法院對歌曲抄襲的判斷標准 ;(三)被訴抄襲者的有效抗辯 ;(四)被訴抄襲者的無效抗辯 ;(五)抄襲行為導致的不利後果 ;(六)被訴抄襲者的危機公關 。
J. 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的世界名著有沒有什麼問題
的確此出版社是來出過大源量的假書,前幾年冒用滄月的名字出了一批非滄月寫的書還大張旗鼓的賣,被作者和讀者大罵的,現在還能在網上查到當時的糾紛。可知任何一家正規出版社都不會如此冒名出書的,可見這種出版社完全屬於盜版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