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糾紛官司一審下來後是否可以執行還是要等上訴最終判決後
1、經濟糾紛一審判決後15日如果沒有提起提起上訴,一審判決生效,就可以執專行。
2、上訴期期屬滿之後,有十天的履行期。如果履行期期內不履行判決的,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3、如果十五天內,一方或雙方上訴,則一審判決不發生法律效力,等待二審最終判決後才能執行、
2. 民事訴訟經濟糾紛二審敗訴後可以再上訴嗎
3. 經濟糾紛案,被告不服一審判決,決定上訴,需要什麼手續求答案
需要在15日內向一審判決中所述的上訴法院(一般是原審人民法院或原審人民法院)提交上訴。需要提交上訴狀、一審判決書、上訴期提出的新證據等材料。
4. 經濟糾紛案上訴成功率是多少
這個成功率沒有準數的,上訴成功的比率也無法計算。成不成功關健看法理回與事答實,如果一審枉法判裁決或程序失當,100%成功。至於涉及公平問題,證據問題,事實與證據採用問題,法官裁量權失當問題等這樣的問題則沒有準了。
5. 經濟糾紛的案件可以上訴幾次
只要判決沒有發生法律效力,上訴的次數沒有限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專和國民事訴訟法》屬
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在本院進行,也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來源找法網:網頁鏈接
第二百零七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
6. 經濟糾紛是申訴還是上訴好
對經濟糾紛的解決方式,包括協商、調解、申請仲裁、訴訟等方式,應版根據案情決定采權取何種維權途徑,但並非案情介紹中的申訴或者上訴概念。上訴是對一審裁判不服在上訴期內上訴到二審法院,再由二審法院作出終審裁判。申訴是針對已生效裁判而言的。遇到糾紛,在通過協商、調解等方式解決不了的,則需要起訴解決,對一審判決不服的,再上訴到二審法院。如果二審法院作出生效裁判後,還是不服的,再考慮通過申請再審方式進行。
7. 民事經濟糾紛多長時間可以上訴
如果是民事經濟糾紛,訴訟時效現在是三年,超過三年就失去了勝訴權。
如果是一審已經判決,你不服一審判決,上訴期限是15天。
8. 民事經濟糾紛應該找什麼部門 不要法院找律師上訴的
可以找仲裁機構:
仲裁相較法庭訴訟速度更快,程序更簡便,更經濟,但是仲裁是屬於民間組織,沒有國家強制力做保障,依靠第三方調解,取決於當事人的合意。如果調解不成就只能對簿公堂了。
民事經濟糾紛還可以這樣處理:
1、有糾紛可以先協商。
2、協商不成只能去法院起訴,沒有別的部門管。
3、如果怕花錢,可以不找律師,自己給自己辯護也是允許的。
(8)經濟糾紛能上訴嗎擴展閱讀:
經濟糾紛訴訟屬於民事訴訟狀,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經濟活動中發生爭議或糾紛時,無法通過正常的協商、調解途徑解決糾紛時,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根據事實和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司法保護的一種書面訴訟文書。
1、經濟糾紛起訴狀:又稱經濟訴狀,是經濟糾紛案件的原告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而向法院陳述糾紛事實、闡明起訴理由、提出訴訟請求的書狀。
2、經濟糾紛上訴狀:是指經濟糾紛訴訟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不服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裁定,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變更原審裁判,或重新審判而提出的訴狀。
3、經濟糾紛申訴狀:是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訴訟文書,但是,提交申訴狀後並不能停止已生效的判決、裁定的執行。
4、經濟糾紛答辯狀:是指被告針對原告的起訴狀,或被上訴人針對上訴人的上訴狀向人民法院遞交的進行辯護、反駁或答復的書狀。
參考資料:網路-經濟糾紛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