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們公司要提成給別人 這人不是我們公司的員工 應該怎麼樣算個稅
按勞務報酬計算個稅勞務報酬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每次勞務報酬收入不足回4000元的答,用收入減去800元的費用;每次勞務報酬收入超過4000元的,用收入減去收入額的20%。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稅率。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要實行加成徵收辦法,具體是: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㈡ 請問「銷售提成」應該計入「工資」還是「勞務報酬」
這個要看這個人員是不在是你們單位的編制.如果在編制之內就是銷售提成.如果不在就是勞務報酬.
㈢ 公司給業務員的提成,從繳納個人所得稅角度來看,這個提成是工資薪金還是勞務報酬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吧
㈣ 公司在員工離職後以勞務報酬形式發放在崗期間未發放提成合理嗎
勞動者離職後,公司沒有發放提成,勞動者與公司協商不下,就反映到勞動局解決,申請賠償。
㈤ 員工取得本單位發的提成,開具勞務報酬發票,怎麼計算申報個稅
提成其實可以算到員工的工資里一起扣個稅的
㈥ 單位以外的人聯系業務的提成 ,需要單位給其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還是讓他自己交單位不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義務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根據以上規定,你單位支付單位以外的人的業務提成,必須由你單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㈦ 銷售提成是按個人所得稅扣還是勞務報酬扣
如果是單位的正式員工就按照工資薪金的計算繳納個稅,如果不是就按照勞務報酬計算
㈧ 請問房地產營銷公司里置業顧問的提成,所繳個人所得稅是按照什麼標准來執行
房地產營銷公司里置業顧問的提成,所繳個人所得稅是按照勞務報酬所得標准來執行。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象、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濟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勞務報酬稅率表
級數級 距 稅率 速算扣除數
1、 不超過20000元 20% 0
2、 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 2000
3、 超過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比如說某人提存為49000元,按照以上的計算:
1、應納稅所得額=49000×(1-20%)=39200元
2、應繳納個人所得稅=39200×30%-2000=9760元
㈨ 上海兼職銷售人員的 勞務報酬和提成該如何發放稅收如何扣除要網上報稅嗎
從兩家公司獲得的收入都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他從自己工作單位獲得的工資應當屬於工資、薪金所得,而從兼職單位獲得的收入應該屬於勞務報酬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的所得。而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獨立從事各種非僱傭的勞務的所得。兩者的區別主要是:提供所得的單位與個人之間是否存在穩定的僱傭關系。
經多次試算,假設不計算社保以及公積金的影響,工資少,兼職收入多(工資收入沒有達到最低繳稅標准,兼職收入上限在10000元左右時),應與兼職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將兩個單位獲得的收入合並作為工資、薪金計算能節省個人所得稅。如果月收入過高兼職收入宜單獨算,則不簽勞動合同更能節稅。
舉例子:
7月,李先生只從單位領到了1400元的基本工資,而為兼職單位做的工作特別多,該月獲得了10000元的收入。
如果李先生與兼職單位不簽訂合同,兼職收入應作為勞務報酬項目;而1400元工資收入由於沒有達到最低繳稅標准因此不需要繳納個稅。本月李先生需繳個稅為:10000×(1-20%)×20%=1600元。如果簽訂合同,則需要將兩部分收入合並按照工資、薪金項目計算個稅,該月李先生應繳個稅為:(1400+10000-1600)×20%-375=1585元(暫時忽略社保及公積金的影響)。
4月李先生單位的業務很多,該月的工資約16000元;在兼職單位獲得了3000元的收入。
如果李先生與兼職單位不簽訂合同,李先生4月份工資、薪金部分需要繳納的個稅為:(16000-1600)×20%-375=2505元;勞務報酬部分需要繳納的個稅為:(3000-800)×20%=440元,總計為2945元。
而如果簽訂勞動合同的話李先生需要繳納的稅費為:(16000+3000-1600)×20%-375=3105元。
資料參考:
根據最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的工資、薪金所得的扣除標准改為1600元。在新的扣除標准下,個人「兼職收入」選擇「受雇」還是「獨立勞動」就有了新的稅負均衡點。即受雇所得屬「工資、薪金」稅目,扣除1600元後,適用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見表一);而獨立勞動所得屬「勞務報酬」稅目,定額扣除800元或定率扣除20%後,適用三級超額累進稅率(見表二)。由於二者在計稅方面的差異,現僅就「兼營收入」中二者的數量比例關系進行探討,以達到稅負最小化的目的。
表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稅率及速算扣除數
級數
全月工資、薪金所得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
1
1600元以下
2
1600元-2100元
不超過500元
5
3
2100元-3600元
超過500元-2000元的部分
10
25
4
3600元-6600元
超過2000元-5000元的部分
15
125
5
6600元-21600元
超過2000元-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6
21600元-41600元
超過20000元-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7
41600元-61600元
超過40000元-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8
61600元-81600元
超過60000元-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9
81600元-101600元
超過80000元-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10
101600元以上
超過100000元以上部分
45
15375
註:全月工資薪金所得=全月應納各所得額 1600元扣除標准
表二:勞務報酬所得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級數
每次勞務報酬所得
每次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
1
800元以下
2
800元-25000元
不超過20000元
20
0
3
25000元-62500元
超過20000元-50000元的部分
30
2000
4
62500元以上
超過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
註:每次勞務報酬所得=每次應納稅所得額 定額扣除800元
=每次應納稅所得額/(1-定率扣除20%)
「工資薪金」和「勞務報酬」的差別
工資薪金和勞務報酬是納稅人生產成本和管理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分一項勞動支出是工資薪金還是勞務報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是從法律角度看。《勞動法》第十六條規定所有的用工單位都必須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而勞務報酬一般根據《合同法》的有關承攬合同、技術合同、居間合同等合同簽訂的,顯然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享有《勞動法》的權利義務,和用工單位存在著僱傭被僱傭的關系,勞務報酬則不存在這種關系,其勞動具有獨立性、自由性,行為受《合同法》調整。
二是從財務核算內容看。工資薪金支付一般通過「應付工資」科目核算,並作為計提工資附加費的基數;勞務報酬一般通過「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科目核算。
三是從稅務管理角度看。工資薪金支付應用工資表按實列支,以計稅工資在稅前扣除,並按規定代扣代繳工資薪金類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勞務報酬支付則需要取得相應的勞務發票,如果是傭金收入還有特別規定,即在不超過總收入的5%以內在稅前扣除,(無此規定)並按規定代扣代繳勞務報酬類個人所得稅。
籌劃步驟
籌劃前提
取得兼職收入,如果是受雇,應與本職工資薪金收入合並,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是獨立勞動,則本職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兼職收入按「勞務報酬所得」計算納稅。
籌劃方法
現運用稅負平衡點法和試錯法,並藉助電子表格,為便於分析,先假設本職工資月收入在1600元以下,再以兼職收入為自變數,應納稅額為因變數,二者表現為直線上的分段函數關系,將月收入劃分為14個區間進行分析。
表三:不同兼職收入區間的稅收籌劃方案選擇
區間
本職收入
兼職
應納稅額
獨立
受雇
獨立
受雇
1
1600元以下
500元以下
500元以下
0
(0,25]
2
1600元以下
(500,800]
(500,800]
0
(25,55)
3
1600元以下
(800,1350]
(800,1350]
(0,110]
(55,110)
4
1600元以下
(1350,2000]
(1350,2000]
(110,240]
(110,175)
5
1600元以下
(2000,5000]
(2000,5000]
(240,800]
(175,625)
6
1600元以下
(5000,9375]
(5000,9375]
(800,1500]
(625,1500)
7
1600元以下
(9375,20000]
(9375,20000]
(1500,3200]
(1500,3625)
8
1600元以下
(20000,25000]
(20000,25000]
(3200,4000]
(3625,4875)
9
1600元以下
(25000,40000]
(25000,40000]
(4000,7600]
(4875,8625)
10
1600元以下
(40000,60000]
(40000,60000]
(7600,12400]
(8625,14625)
11
1600元以下
(60000,62500]
(60000,62500]
(12400,13000]
(14625,15500)
12
1600元以下
(62500,80000]
(62500,80000]
(13000,18600]
(15500,21625)
13
1600元以下
(80000,100000]
(80000,100000]
(18600,25000]
(21625,29625)
14
1600元以下
100000以上
100000以上
25000以上
29625以上
1.兼職月收入≤500元時
作為「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額小於800元,不交個人所得稅。
作為「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所得額=(1600 500-1600)×5%=25(元)
在此區間選擇獨立勞動稅負較低。
2.500元<兼職月收入≤800元時
由於作為「勞務報酬」所得不納稅,而作為「工資、獎金」所得要納稅,故,選擇獨立勞動稅負較輕。
3.800元<兼職月收入≤2000元時
在臨界點800元上:
「勞務報酬「應納稅額=0:「工資、獎金」應納稅額=(1600 800-1600)×10%-25=55(元)。
「勞務報酬」應納稅額小於「工資、獎金」應納稅額。
在臨界點2000元上:
「勞務報酬」應納稅額=240元;「工資、獎金」應納稅額=(1600 2000-1600)×10%-25=175(元)。「勞務報酬」應納稅額大於」工資、獎金」應納稅額。
由於在兩個臨界點上稅額大小關系發生了變化,由直線的函數單調性可知,在此區間上.「勞務報酬」應納稅額與「工資、薪金」應納稅額有一個稅負平衡點。
設平衡點的月收入為X元,則:
(X-800)×20%=(X 1600-1600)×10%-25
解方程得,X=1350(元)
也就是說,在800元<兼職月收入<1350元時應選擇獨立勞動,在1350元<兼職月收入<2000元時應選擇受雇,在兼職收入等於1350元時可任意選擇。
4.2000元<兼職月收入≤5000元時在臨界點5000元上:
作為「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5000×(1-20%)×20%=800(元)
作為「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所得額=(5000+1600-1600)×15%-125=625(元)
「勞務報酬」所得大於「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額。故,應選擇受雇。
由直線函數的單調性可知,在此區間上「勞務報酬」所得均大於「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額,故,應選擇受雇。
5.5000元<兼職月收入≤20000元時在臨界點20000元上:
作為「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20000×(1-20%)×20%=3200(元)
作為「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所得額=(20000+1600-1600)×20%-375=3625(元)
「勞務報酬」所得小於「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額。
由於在兩個臨界點上稅額大小關系發生了變化,由直線的函數單調性可知,在此區間上,「勞務報酬」應納稅額與「工資、薪金」應納稅額有一個稅負平衡點。
設平衡點的月收入為x元,則:
X×(1-20%)×20%=(X 1600-1600)×20%-375
解方程得X=9375(元)
也就是說,在5000元<兼職月收入<9375元時應選擇受雇,在9375元<兼職月收入<20000元時應選擇獨立勞動,在兼職收入=9375元時可任意選擇。
6.20000元<兼職月收入≤25000元時
在臨界點25000元上:
作為「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25000×(1-20%)×20%=4000(元)
作為」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所得額=(25000 1600-1600)×25%-1375=4875(元)
「勞務報酬」所得小於「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額,由函數的單調性可知,在此區間上,「勞務報酬」所得均小於「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額,故納稅人選擇獨立勞動較好。
用同樣的計算原理可得.在以下6個區間內,選擇獨立勞動能夠獲得較多的稅後收入。
(25000元~40000元、40000元~60000元、60000元~62500元、62500元~80000元、80000元~100000元、100000以上)。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本職收入1600元以下時,可以將以上分析直觀的表現在表四中。
表四:籌劃方案區間選擇
級數
兼職月收入
方案選擇
1
0-1350元
獨立勞動(受雇稅負大於獨立勞動的稅負)
2
1350元
任意(稅負均衡點)
3
1350-9375元
受雇(受雇稅負小於獨立勞動的稅負)
4
9375元
任意(稅負均衡點)
5
9375元以上
獨立勞動(受雇稅負大於獨立勞動的稅負)
實例說明
某先生2006年在本單位從事本職工作,每月取得工資800元;另在外單位從事兼職工作,每月取得兼職收入5000元。
方案一:受雇於外單位,取得兼職收入;
方案二:從事獨立勞動,取得兼職收入。
[籌劃分析]兩方案該先生2006年應納個人所得稅計算如下:
方案一,同時受雇於兩個單位,從兩處取得工資薪金,每月應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
(800 5000-1600)×15%-125=505(元)
方案二,本職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由於低於扣除標准1600元,無須納稅;
兼職收入按「勞務報酬所得」計算納稅,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
5000×(1-20%)×20%=800(元)
因此,方案一,受雇於外單位,取得兼職收入,每月可節稅:
800-505=295(元)
2006年全年可節稅:295元×12=3540(元)。我們也可以直接從表四看出,5000元屬於第3等級,受雇稅負小於獨立勞動的稅負。
本文僅從本職工作月收入小於1600元的情況進行分析,目的是給各位提供一種推導方法,對於1600元以上的情況,可以利用不同應稅項目的稅率差異,採用以上類似的原理進行分析,從而使個人所得稅稅負最輕.稅後收益最大。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