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處理房屋租賃合同終止後的添附物
房屋租賃合同終止後的添附物問題,可以按照最高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十一條的規定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裝飾裝修,租賃合同無效時,未形成附合的裝飾裝修物,出租人同意利用的,可折價歸出租人所有;不同意利用的,可由承租人拆除。因拆除造成房屋毀損的,承租人應當恢復原狀。
已形成附合的裝飾裝修物,出租人同意利用的,可折價歸出租人所有;不同意利用的,由雙方各自按照導致合同無效的過錯分擔現值損失。
第十條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裝飾裝修,租賃期間屆滿或者合同解除時,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未形成附合的裝飾裝修物,可由承租人拆除。因拆除造成房屋毀損的,承租人應當恢復原狀。
第十一條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裝飾裝修,合同解除時,雙方對已形成附合的裝飾裝修物的處理沒有約定的,人民法院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因出租人違約導致合同解除,承租人請求出租人賠償剩餘租賃期內裝飾裝修殘值損失的,應予支持;
(二)因承租人違約導致合同解除,承租人請求出租人賠償剩餘租賃期內裝飾裝修殘值損失的,不予支持。但出租人同意利用的,應在利用價值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
(三)因雙方違約導致合同解除,剩餘租賃期內的裝飾裝修殘值損失,由雙方根據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四)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的事由導致合同解除的,剩餘租賃期內的裝飾裝修殘值損失,由雙方按照公平原則分擔。法律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② 在法律上屬於什麼糾紛
屬於民事糾紛,更具體一點就是民事租賃合同糾紛,協商不成,可以去法院起訴解決。
③ 請問房屋租賃合同終止後添附物如何處置的法律分析
【摘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不止一套房產,於是房屋租賃也越來越成為市民生活中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與此同時,圍繞房屋租賃也發生越來越多的民事糾紛。其中,房屋租賃合同終止後,就承租人對承租房屋進行裝修或增設之物如何處置產生的糾紛就是較為棘手解決的一種。本文擬從探討承租人對承租房屋裝修、增設行為的法律性質入手,檢討我國對此類問題現行法律規制的籠統與不足,進而提出在房屋租賃合同終止後,如何正確處置添附物的法律意見和建議。【關鍵詞】 房屋租賃 添附 附合 合同終止一、承租人對承租房屋裝修或增設行為的法律性質分析 承租人承租出租人的房屋後,特別是用於商業用途的房屋,往往會對房屋進行裝修、增設。例如:粉刷牆壁,鋪設地面,增設耳房、門窗、水電設施等。這些行為在民法理論上有一個統一的法律概念,叫做添附。何謂添附?「添附者,為附合、混合及加工三者在學術上之總稱」。[1]附合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因密切結合而形成不經毀損就難以分割的新物,其可發生動產與動產的附合,亦可發生動產與不動產的附合;混合是指不同所有人的動產因相互混雜、交融而難以識別和分離,其發生在動產與動產之間;加工則是指在他人之物上進行勞作,從而使其具有更高的價值的活動,加工的標的僅限於動產,不包括不動產。由以上定義可知,承租人對承租房屋進行裝修、增設,如鋪設地面、粉刷門窗、擴建耳房、增設水電設施等多使之與房屋緊密結合為一體,非經毀損難以分割,屬於典型的添附之附合行為,且既會發生動產與不動產之附合(如擴建耳房、鋪設地面),也會發生動產與動產之附合(如粉刷門窗)。由於附合屬於添附的一種,且房屋租賃關系中的動產附合偶爾也會伴隨加工行為,因此本文將承租人對承租房屋的裝修、增設行為統稱為添附。 附合、混合、加工作為添附行為,「俱為動產所有權得喪之共同原因」,[2]即從理論上來說,添附是所有權原始取得的一種方式。由於添附物已經作為一個新物存在且不可分割或分割之後會導致財產價值的損失,因此只有將添附物所有權歸於一人的制度設計才能既遵守「一物一權」的物權原則,又能維護物之經濟價值和社會之安定秩序。根據添附一般原則,動產與不動產附合時,附合物歸不動產所有人,動產所有人有權要求不動產所有人給予合理補償。動產與動產附合時,附合物一般由原物價值較大的一方取得,若各方原物價值相當,則發生共有。具體到承租人對承租房屋的裝修、增設來說,當裝修、增設之物與不動產房屋附合,此時附合物的所有權應當歸屬不動產房屋所有人即出租人所有。當裝修、增設之物與出租人的其他動產附合,此時根據雙方原物之價值、效用或性質確定附合物歸屬出租人或承租人所有或者雙方共有,但因附合喪失原物所有權的一方均享有取得合理補償的權利。二、房屋租賃合同終止後,添附物如何處置的現行法律規定 然而,現實生活情況多變、錯綜復雜,添附作為物權法范疇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在我國頒布的《物權法》中卻未作任何規定。我國現行法律對房屋租賃糾紛中添附物處理的規定散見於:《合同法》第223條規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增設他物。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增設他物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6條規定:「非財產所有人在使用他人的財產增添附屬物,財產所有人同意增添,並就財產返還時附屬物如何處理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沒有約定又協商不成,能夠拆除的,可以責令拆除;不能拆除的,也可以折價歸財產所有權人,造成財產所有權人損失的,應當負責賠償」。《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第23條規定「承租人應當愛護並合理使用所承租的房屋及附屬設施,不得擅自拆改、擴建或增添。明確需變動的,必須徵得出租人的同意並簽訂書面合同。因承租人過錯造成房屋損壞的,由承租人負責修復或賠償」。通過以上內容可以看出,現行法律對租賃關系中添附物的處置系任意性規定,即允許租賃合同雙方就添附物的處置自由約定。但同時又對未經出租人同意下的添附物處置規定的過於籠統、原則,且未對租賃合同提前終止情況下添附物的處置做任何規定,導致實踐中,就租賃合同終止後添附物能否拆除、何種情況應由出租人對承租人進行補償常常發生爭議。三、房屋租賃合同終止後,添附物如何處置的法律分析(一)出租人同意條件下的添附物的處置 承租人對承租房屋進行裝修、增設以是否取得出租人同意分為兩種情況。添附物的處置始終以出租人的同意為首要原則。承租房屋的所有權為出租人所有,盡管承租人因租賃關系享有對該房屋的使用權,但當承租人要對承租房屋進行裝修、增設處分時,卻應得到出租人的同意。依據民事權利處分原則和我國對添附物處置的現行法律規定,只要是出租人同意承租人對房屋進行的添附,則不管租賃合同是到期終止還是因解除而提前終止,都應由出租人取得添附物的所有權,承租人有損失的,由出租人對其進行補償。但需注意,由於租賃屬於民事契約法律關系,依照契約自由原則,當事人可以以約定變更法律之規定。簡言之,在房屋租賃合同終止的時,經出租人同意的添附物的處置,租賃合同雙方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進行處理;沒有約定的,由出租人取得添附物所有權,並給予承租人折價補償。 然而,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對承租房屋進行裝修、增設顯系法律規定之理想狀態,實踐中,承租人往往對承租房屋擅自實施添附。同時,房屋租賃合同終止事由有二:1、租賃合同期限屆滿;2、租賃合同因當事人的解除而消滅。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添附物的處置時卻並未對合同終止事由作出區分,因此下文就以此作為分類,就租賃合同終止後未經出租人同意的添附物的處置進行法律分析。(二)未經出租人同意條件下的添附物的處置1、合同因租賃期限屆滿終止後,未經出租人同意的添附物的處置 此種情況下,租賃合同雙方均沒有過錯及違約行為,但由於承租人的添附行為事前並未得到出租人的同意,即承租人對合同到期後添附物的處置後果有一定的心裡認知,且在合同期限內,「承租人已經實現了按合同約定使用房屋以及添附投資的收益」[3],因此按照添附的一般原則和現行法律規定,對於添附物能夠拆除的,應當予以拆除,造成出租人損失的應當由承租人予以賠償;不能拆除的,添附物的所有權應當歸屬出租人所有。 對於承租人能否要求出租人給予折價補償,盡管承租人的添附之物往往使得原物價值增加,但鑒於其添附行為並未得到出租人的同意,因此此時若要求出租人給予承租人折價補償,無異平添、加重出租人的負擔,同時也必將導致「承租人為了自己目的,不顧出租人的利益及要求,擅自進行裝修,並在房屋租賃期滿後向出租人主張該部分添附物的折價補償」[4],使承租人從中非法獲益。 綜上,租賃合同到期後,對於未經出租人同意的添附物,能夠拆除的,予以拆除,造成出租人損失的,由承租人進行賠償;不能拆除的,由出租人取得添附物的所有權,且無須給予承租人折價補償。2、租賃合同因解除提前終止後,未經出租人同意的添附物的處置(1)因不可抗力因素終止租賃合同後,未經出租人同意的添附物的處置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的客觀因素,此種情況下租賃合同的解除於租賃合同雙方均無過錯可言。因此,有觀點指出此時應當按照公平原則,由出租人取得添附物並給予承租人折價補償。然而,筆者認為此種情況同租賃合同到期終止一樣,由於承租人是未經出租人同意下的添附,盡管未完全實現其添附物的收益,但出租人亦無過錯,且存在合同提前終止後租金利益的損失,因此更加不能平添出租人負擔,要求出租人就添附物對承租人進行折價補償。(2)因出租人違約導致租賃合同提前解除後,未經出租人同意的添附物的處置 有觀點認為此種情況下,出租人存在過錯,因此應當由出租人取得添附物後給予承租人折價補償。筆者認為,此時出租人的違約行為,應當向承租人承擔的是損害賠償責任,與添附物的折價補償不屬於同一法律關系。由於承租人的添附並未取得出租人的同意,因此不能以出租人存在違約而要求出租人對添附物進行折價補償。 但是存在一種情況,即承租人的添附盡管事前未經出租人同意,但其有確實證據證明在租賃合同期限內,能夠得到出租人的事後同意,但因出租人的違約導致合同提前終止而不能實現。此時依據公平原則,承租人可以要求出租人取得添附物後,對承租人進行折價補償,但要以承租人能夠舉證證明為前提。此種情況概屬特殊,且同樣適用此種條件下因不可抗力導致租賃合同提前終止後添附物的處置。(3)因承租人違約導致租賃合同提前解除後,未經出租人同意的添附物的處置 承租人添附未經出租人同意,同時又因其違約導致租賃合同提前終止,根據添附原則,此時添附物所有權歸屬出租人,且出租人無須對承租人折價補償自不待言。但一種觀點認為如果承租人的添附物能使房屋升值,說明承租人行為並沒有使出租人受到損失,本著公平的角度,出租人取得添附物後應當給予承租人一定的折價補償,而承租人違約,按合同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即可。筆者則認為,盡管承租人的添附多會使房屋升值,但這是否就意味出租人沒有損失並不能一概而論。譬如,當出租人的房屋就是為了出租之用,承租人的裝潢、增設行為能否適合下一承租人的使用要求,不符合時,出租人需要花費多大成本拆除這些添附物的問題都應當予以考慮,此時若再要出租人根據公平原則折價補償承租人,顯然是對出租人的不公。因此,當租賃合同因承租人違約導致提前終止後,承租人對租賃房屋的添附物能夠行使取回權的應當予以取回、拆除;不能取回、拆除的,應當歸屬出租人所有,且出租人無須對承租人進行折價補償。四、總結 綜上所述,房租租賃合同終止後添附物的處置按照邏輯順序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首先確定承租人的添附是否取得出租人的同意。2、得到出租人同意的,確定雙方對添附物的處置是否存在約定,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置;沒有約定的,添附物歸出租人所有,出租人對承租人進行折價補償。3、未經出租人同意的添附,考慮租賃合同的終止事由,即合同是因期限屆滿終止還是因不可抗力、一方違約而提前解除。4、當租賃合同因合同期限屆滿終止時,由於合同雙方均無過錯,此時未經出租人同意的添附物歸出租人所有,且出租人無須對承租人進行折價補償。5、當租賃合同因出租人違約或不可抗力提前終止時,根據添附原則,未經出租人同意的添附物所有權仍應歸屬出租人所有,且出租人無須向承租人折價補償;但承租人有證據證明其能夠得到的出租人同意,但因出租人的違約或不可抗力而不能實現時,出租人在取得添附物後仍須向承租人給予一定折價補償。 6、當租賃合同因承租人違約提前解除時,未經出租人同意的添附物所有權應歸屬出租人所有,且出租人無須向承租人折價補償,同時承租人須向出租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1] 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54頁。[4] 參見:同上
④ 租賃合同解除時房屋上的添附物怎麼處理
通常折價補償的,當然關鍵看你們的協議怎麼約定的
⑤ 小產權房的使用權或歸屬權糾紛屬於法院的管轄范圍嗎
宋庄畫家村案
原告李玉蘭與被告馬海濤一般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玉蘭及其委託代理人陳旭、王立則,被告馬海濤的委託代理人董秀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李玉蘭訴稱:2002年7月1日,我與被告馬海濤簽訂了房屋買賣協議,約定由我購買位於北京市通州區宋庄鎮辛店村房屋8間及院落,房屋價款45 000元。2006年12月,馬海濤向貴院起訴要求確認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無效,返還房屋。2007年12月17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確認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無效,我向馬海濤返還房屋,馬海濤向我支付房屋及添附部分價款93 808元,同時該判決認定馬海濤為導致協議無效的主要責任方,應對我的信賴利益損失進行賠償。現訴至法院要求被告馬海濤賠償我經濟補償金480 000元,並負擔本案訴訟費用。
被告馬海濤辯稱:原告李玉蘭要求賠償信賴利益損失的訴訟請求違背事實和法理,不利於維護法律的權威及國家土地政策的落實,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已經二審判決確定無效,根據國家相關文件規定居民不能購買農村房屋,農民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我不應該承擔賠償責任,不同意原告李玉蘭的訴訟請求。
經審理查明:2002年7月1日,原告李玉蘭與被告馬海濤簽訂了房屋買賣協議,雙方約定馬海濤以45 000元的價格將位於北京市通州區宋庄鎮辛店村的正房五間、廂房三間及院落出售給李玉蘭。當天李玉蘭交清了房款,馬海濤交付了房屋。後李玉蘭對該房屋進行了整修,添加了衛生間等附屬設施,新建了三間西廂房。後馬海濤訴至我院要求確認其與李玉蘭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無效,李玉蘭騰退房屋。經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無效,李玉蘭騰退房屋,馬海濤支付李玉蘭房屋及添附部分價款93 808元,同時該判決認定馬海濤為導致協議無效的主要責任方,應對李玉蘭的信賴利益損失進行賠償。
另查,經原告李玉蘭申請,2008年4月8日,經本院委託,北京中企華房地產估價有限公司對涉案房屋宅基地區位價值進行了評估,結果為房屋宅基地區位總價為 264 700元。
上述事實,有房屋買賣協議、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房地產評估報告、鑒定費票據、(2007)二中民終字第13692號民事判決書及雙方當事人陳述等證據在案予以佐證。
本院認為:合同無效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原告李玉蘭與被告馬海濤所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被法院確認無效後,雙方應按照各自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責任。考慮到馬海濤作為出賣人在出賣時即明知其所出賣的房屋及宅基地屬於我國法律禁止流轉范圍,其在出賣房屋多年後又以違法出售房屋為由主張合同無效,故其應對合同無效承擔主要責任。對於李玉蘭作為買受人信賴利益損失的賠償,應當全面考慮出賣人因土地升值或拆遷、補償所獲利益,以及買受人因房屋現值和原買賣價格的差異所造成損失兩方面因素予以確定。馬海濤出售給李玉蘭的房屋及添附部分價值已經法院判決折價補償李玉蘭,就本案而言,對於李玉蘭信賴利益損失的賠償,僅考慮出賣人因土地升值或拆遷、補償所獲利益的因素,參照馬海濤出售房屋宅基地區位總價予以確定。故對李玉蘭要求馬海濤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理由正當,證據充分,本院對其合理部分予以支持。綜上所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馬海濤賠償原告李玉蘭損失十八萬五千二百九十元,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執行清;
二、駁回原告李玉蘭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評估費三千元,由原告李玉蘭負擔一千五百元(已交納);由被告馬海濤負擔一千五百元,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納。
案件受理費八千五百元,由原告李玉蘭負擔四千四百九十四元(已交納四千二百五十元,其餘二百四十四元於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納);由被告馬海濤負擔四千零六元,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納。
⑥ 房屋違建房東需賠償租客嗎
很多租客在簽訂房屋租賃合同時,都會約定如遇政府拆遷,地上建築物補償歸房東,承租戶添附的裝飾裝修、停產停業損失、搬遷費等補償歸租戶這樣的拆遷補償條款。確實,一般租客遇到拆遷時,可以依據上述條款要求房東支付相應的拆遷補償款,但涉及到租賃違章建築的租客,情況就更復雜,租客並不能直接依據租賃合同中的拆遷補償條款直接起訴房東要求支付拆遷補償款。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違章建築的租賃合同無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出租人就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設的房屋,與承租人訂立的租賃合同無效。同時根據該解釋第一條,上述規定也適用於農村違章建築的租賃合同糾紛。因此,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基於無證房屋的租賃合同無效。那麼,合同無效又會產生什麼法律後果呢?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無效,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而適用租賃合同中關於拆遷補償條款的前提是合同有效。因此,租賃違章建築的企業並不能根據無效的拆遷補償條款起訴到法院,要求房東支付相應的拆遷補償。那是否意味著除了與房東協商外,承租企業就沒有辦法獲得拆遷款呢?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合同法》中的規定,合同無效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時,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的規定,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裝飾裝修或者擴建發生的費用,由承租人負擔;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擴建,但雙方對擴建費用的處理沒有約定的,未辦理合法建設手續的,費用由雙方按照過錯分擔。最後法院根據雙方提交的證據對合同無效的過錯責任進行了認定,並結合房東所獲的的補償款的組成和金額以及承租方的實際損失等因素,認定房東應當向承租企業支付總計200萬的金額,而這大大超過了房東簽訂的補償協議中涉及承租戶的補償金額。
因此,在承租的房屋是違章建築,房東與政府簽訂的拆遷補償協議中涉及租客的補償較少甚至沒有的情形下,租客除了與房東進行談判外,還可以通過直接起訴租賃合同無效,要求房東賠償因合同無效造成的損失這樣的途徑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以上回答希望能幫助到您,望採納,謝謝!
⑦ 不動產租賃合同終止後如何處理添附物之我見
何謂房屋租賃活動中的添附物、添附物包括哪些方面,現有法律並無明確規定。筆者認為,房屋租賃活動中的添附物至少應包括兩個方面,即裝修物(或稱對租賃物的改善)和增設物(或稱增設他物)。從建設部發布的《建築裝飾裝修管理規定》第二條第二款規定 「本規定所稱的建築裝飾裝修,是指為使建築物、構築物內、外空間達到一定的環境質量要求,使用裝飾裝修材料,對建築物、構築物外表和內部進行修飾處理的工程建築活動。」來看,裝修物應是指安裝、修飾在建築物或構築物上的裝飾裝修材料,它不包括在原建築物上的擴建、改建物,也不應包括增設在建築物或構築物上的空調、電梯、水電等設施或設備等。從建設部發布的《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 規定「承租人應當愛護並合理使用所承租的房屋及設施,不得擅自拆改、擴建或增添」來看,增設物應主要是指擴建、改建物或增設的他物。但因擴建、改建或增設的他物已固定在房屋之上,雖然可以拆除,但往往拆除和重新安裝費用卻很高,一旦拆除也會影響其本身的價值,而且有時也會損壞房屋本身,所以從經濟的角度出發,應當將這些擴建、改建物或增設的他物連同裝修物一起,作為房屋的添附物處理,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將房屋租賃中承租人對房屋的裝修和增設概括為添附物。
⑧ 添附房屋如何確認財產價值
【案情】丈夫賀某到法院起訴要求與妻子龍某離婚,在審理過程中,雙方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添附於男方父母房產之上的一層房屋價值產生爭議,男方認為該房屋是為了改善屋面漏雨的情況而簡陋加層的,無人居住,按照當時花費計算,最多值1萬元左右,而女方認為,該房產雖只有40平米,但其身處市中心最繁華商貿區的店鋪四樓,故價值應當遠遠高於當時的造價,最少也能值4萬元以上,雙方分歧較大,均向法院申請了委託鑒定,要求對添附房屋的財產價值進行鑒定。 【分歧】在進行對外委託鑒定時,關於鑒定要求的確定存在兩種分歧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本案應當委託相關專業機構對添附的房屋進行房產價值評估。添附房屋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夫妻雙方享有平等的權利,既然雙方對房屋的價值存在爭議,就讓專業的價值評估部門對該房產進行評估,得出准確的數據,來作為離婚案件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依據。 一種意見認為本案應當委託相關專業機構對添附的房屋進行房屋造價鑒定。本案添附房屋雖然是夫妻共同財產,但其沒有獨立產權,只有與附著的房產一起才構成統一的產權整體,房產評估應當是對具有獨立產權的房屋進行整體評價,而不可能對房屋的某個或某幾個房間進行價值評估,為了確認本案夫妻倆的共同財產價值,應當對添附房屋的造價進行鑒定,得出夫妻倆在婚姻存續期間的花費,來作為離婚案件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依據。 【管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首先,根據添附的性質分析,本案應當對添附房屋構建時所用建築材料等動產和勞動力進行綜合造價鑒定,而不是進行不動產價格評估。本案中夫妻倆在父母的不動產上構建房屋的行為在民法上被稱為添附,添附是一種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方法,包括動產與動產的添附,動產與不動產的添附兩種形式,本案的添附是動產與不動產的附合,添附的房屋由鋼筋水泥等動產組成,其下承載的房屋是不動產,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一般是由不動產所有人取得合成物的所有權,原動產所有人獲得補償,因此本案中,男方的父母取得添附房屋的所有權,而離婚夫妻作為原動產所有人可以獲得補償,補償的金額當然按構建房屋所用的動產價格即工程造價來計算。 其次,從案件的性質分析,對添附房屋進行造價鑒定更為公平合理。本案對添附房屋的價值鑒定是為了查清離婚夫妻的共同財產數額,造價鑒定可以客觀反映夫妻的共同支出,該費用當然可以認定是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本案添附房屋是為了改善屋面漏雨而建,無人居住,其升值的孳息完全取決於其下男方父母所有房產所處的地理位置,因此,進行房產評估並不能真實反映該離婚夫妻的共同財產數額。 還有,從鑒定對象的適用性分析,對添附房屋進行房產評估是不可行的。所謂房產評估,是對具有獨立產權或獨立單位的房屋進行整體評價。添附的房屋雖然自成單元,但無論是結構還是產權,都只能算是男方父母房產的一部分,無法單獨使用和交易,它不屬於房產評估的適用范圍,當然不能委託評估。作者:永新縣人民法院 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