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離婚後財產糾紛的相關案例
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1)建民初字第號原告方女士,女,1977年,漢族,無業,住本市建鄴區。委託代理人庄榮華,江蘇格非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易某,男,1979年生,漢族,南京某公司法人,住本市建鄴區。原告方女士訴被告離婚後財產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後依法由審判員徐年美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方女士的委託代理人庄榮華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易某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現已審理終結。原告方女士訴稱,2001年6月20日,原、被告雙方在安徽蚌埠結婚,後因感情不和,於2011年3月29日協議離婚。在民政局協議離婚時,原告因生活困難要求分割被告財產,可被告堅持自己無任何房產、現金、股權、股票、債權等,因此無法分割財產。離婚後不久,原告得知被告在2011年初時居然開了一家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達50萬元,原告要求分割,被告拒絕。現原告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特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1、分割被告在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股份的75%;2、被告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被告易某未到庭,亦未提供書面答辯狀。經審理查明,原告方女士與被告易某原系夫妻關系。2011年3月29日,易某與方女士達成離婚協議,雙方在民政局協議離婚。在離婚協議書中,雙方約定:1、子女問題:婚生子楊勇祺,11周歲由男方監護撫養,女方以後不承擔任何撫養費用。女方在不影響子女學習生活的情況下可以隨時探望子女。2、財產分割及債務、債權處理問題:婚後雙方無共同財產分割、婚後男女雙方無共同債務債權糾紛。3、其他協議:離婚時女方聲明本人未懷孕。2011年2月21日,南京中和會計事務所向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籌)出具中和會驗字第(2011)T162號驗資報告,驗資報告中明確載明:根據協議、章程的規定,貴公司(籌)申請登記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50萬元,由全體股東於2011年2月21日之前一次繳足。經我們審驗,截至2011年2月21日止,貴公司(籌)已收到全體股東繳納的注冊資本,合計人民幣伍拾萬元,各股東已貨幣出資。2011年2月22日,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有限公司)注冊成立。該公司的股東之一為易某,其出資額易某在該公司的股份。在庭審中,方女士表明,對於分割的股份也可以折價分割。要求被告給付其佔有股份的75%即22.5萬元。上述事實,有離婚協議書、離婚證、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工商資料、驗資報告、注冊資本實收情況明細表、驗資事項說明等證據證實。本院認為,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被告易某在與方女士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即另行出資30萬元注冊某科技公司,而在2011年3月29日的離婚協議中,卻明確說明雙方無共同財產分割,其行為明顯為隱藏、轉移財產。據此,方女士訴訟請求成立,本院依法應予支持。由於易某有隱藏、轉移財產的行為,故其應少分該項財產,本院酌定方女士應分得易某在某科技有限公司30萬元股份的60%,折價為18萬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三十八條,判決如下:被告易某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方女士18萬元。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本案受理費4600元,減半收取2300元,郵寄費51元,合計2351元,由被告易某負擔(受理費、郵寄費已由方女士預交,由被告易某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直接支付給方女士,已沖抵其預交的訴訟費)。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上訴於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法院
Ⅱ 急!求南京比較靠譜的處理房產糾紛的律師事務所或者律師
這里不允許做廣告的。但是我想告訴你,房產糾紛不是很復雜的糾紛,請一般的律師即可。
Ⅲ 徵收引發的房產糾紛
徵收引發的房產糾紛的法律分析和處理方法:
一、房屋徵收的概念與法律特徵
1、房屋徵收的概念
房屋徵收也叫房屋拆遷,是國家在徵用或徵收國有土地的過程中發生的一種社會現象,它與土地徵收有著相同的性質和密切關系。。所謂房屋徵收,就是指國家為了城市發展的需要,根據城市的整體規劃,通過法定程序,對原土地上的房屋或其他構築物進行拆除,並依法給予被拆除房屋及附屬物所有權和使用人安置和適當補償的行為。
2、房屋徵收的法律特徵
(1)國家意志性:房屋徵收關系的發生,體現了國家意志。
(2)計劃性:A、國家建設需要 B、法定程序(徵收許可證)C、城市規劃
(3)民事協商與行政命令的交叉性:房屋徵收是國家建設需要並經法定程序批准而進行,被徵收人應服從國家的整體利益;但是在房屋徵收過程中,凡涉及安置、補償的方式或數額等利益問題時,則徵收當事人雙方的關系又屬於平等的民事主體的關系。因此,房屋徵收既具有行政法律的性質,又具有民事法律的性質,具有交叉性。
二、房屋徵收糾紛的概念與法律形式
1、房屋徵收糾紛的概念
房屋徵收糾紛,是指在城市房屋徵收過程中,有關徵收法律關系主體間,因房屋徵收活動而產生的需要由第三方介入並處理的爭議或爭執。
從房屋徵收的法律特徵不難看出,房屋徵收帶有國家的強制性,是一種強制性的法律行為,它不以被徵收人是否同意為條件。同時根據法律規定,對被徵收人又必須予以妥善安置與合理補償。說到底,房屋徵收實際上是政府、徵收人與被徵收人三者之間的一個利益平衡與博弈的問題。
在這里,國家作為土地的最終所有人,當然要保證土地的保值和增值;而作為徵收人,一般是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要力圖讓其自身利潤最大化;而作為被徵收人,房屋是其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具有高價值的資產,絕不會輕言放棄。因此糾紛的產生在所難免。
2、房屋徵收糾紛的幾種表現形式
按照房屋徵收活動的性質,可以將房屋徵收糾紛主要概況為兩種。
一是房屋徵收當事人之間因房屋徵收活動中的民事權利義務而產生的民事糾紛。包括因徵收、安置、補償、補助等各項民事權利和義務的所產生的糾紛;二是當事人對房屋徵收的行政管理部門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產生的行政糾紛,包括與土地、規劃、建設、環保、房管等部門產生的爭議。這里作者要與大家交流的是第一種糾紛中最常見的房屋徵收安置與補償糾紛,即房屋徵收補償糾紛和房屋徵收安置糾紛。就前述兩類糾紛的處理分別進行闡述。
三、房屋徵收補償糾紛的處理
1、明確補償的對象與補償的范圍
(1)補償對象:房屋徵收補償的對象是被徵收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或產權人,其中包括代管人。代管人包括私有房屋的代管人和國家授權的國有房屋或附屬物的管理人即房地產管理局。
(2)補償范圍:A、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B、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C、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對違章建築、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但對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應給以適當補償。
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徵收范圍確定後,凡對新建、擴建、改建房屋;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租賃房屋的行為,一律得不到任何補償。
2、合理選擇補償的方式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21條的規定:「徵收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這兩種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但原《城市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條例》有兩種例外:即第25條規定「徵收非公益事業房屋及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徵收人給予貨幣補償」,第27條規定「被徵收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的,徵收人應當對被徵收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徵收人應當與原承租人重新簽訂房屋租賃合同」。 而新條例對此並沒有明確規定。
3、重視徵收房屋價格評估
(1)房屋徵收估價的意義:
A有利於房屋徵收活動的有序進行
B有利於房屋徵收主管部門加強管理
C有利於徵收當事人加快協商進程
D 有利於裁判及時處理糾紛
(2)房屋徵收估價的范圍
建設部2003年12月1日頒布了《城市房屋徵收估價指導意見》,第3條2款對此予以明確「房屋徵收評估價格為被徵收房屋的房地產市場價格,不包括搬遷補助費、臨時安置補助費和徵收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的補助費以及被徵收房屋室內自行裝飾裝修的補償金額。搬遷補助費、臨時安置補助費和徵收非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的補助費,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准執行。被徵收房屋內自行裝飾裝修的補償金額,由徵收人與被徵收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通過委託評估機構的評估價格來確定。」
(3)估價的方法:市場比較法 權重調整法
(4)估價的原則:獨立、客觀、公正、合法、自願原則、迴避原則、公示原則
(5)估價的程序
A 選擇評估機構 B 實地勘察 C確定價格 D公示初步估計結果 E 對估計報告異議的復核 F專家委員會技術鑒定
(6)如何完善評估機構
脫鉤,側重,領會,效率
4、認真簽訂《房屋徵收補償安置協議》,及時對協議進行公證。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25條第1款規定:「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由此可見,簽訂房屋徵收補償安置協議不僅是客觀的要求,更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
(1)簽訂的基本原則
A合法原則 :程序,內容,形式均要合法
B平等協商原則
(2)主要條款
A標的物 B被徵收房屋及安置房屋的面積、質量與四至。(質量是關鍵)C安置與補償:此條款是整個協議關鍵條款,也是最難達成的條款。D履行期限E安置地點與面積F安置房產權的歸屬G違約責任H當事人認為需要訂立的其他條款(3)協議的公證:
5、目前在房屋徵收補償糾紛中,有兩類問題最難處理:一是如何認定被徵收房屋的性質即是住宅用房還是營業性用房,性質不同補償標准不同,甚至差異非常巨大;二是對被徵收房屋承租人的權益保護問題。
案例一
呂某在A城有住房一套,因自己工作在臨近的B城,便將A城的住房交予李某承租,約定租期為三年,在租期滿一年後,呂某以租金過低要求李某提高租金,李某未予同意,導致雙方產生矛盾。呂某通過發律師函的方式告知李某要求解除雙方的租賃合同,李某未予理會,但仍按月支付租金而呂某拒接。在此情況下,李某將租金向當地街道辦提存。當租期臨近兩年的時候,呂某在A城的房屋面臨徵收,李某知道後即以承租人的身份要求安置,而呂某要求徵收人對其進行貨幣補償。顯然,李某的要求於法有據,而呂某的要求不應支持。
四、房屋徵收安置糾紛的處理
1、明確安置的對象和安置方式
(1)安置對象:包括被徵收房屋的所有權人或承租人
(2)安置方式:包括原地安置(就地或回遷安置)與異地安置(外遷安置)
2、正確把握安置的原則
(1)按原面積妥善安置原則
(2)鼓勵遷往市區邊緣和人口稀疏地區原則
(3)等價交換原則
(4)先安置後徵收原則
3、徵收人對被徵收人的安置責任
(1)依法支付被徵收人的搬遷補助費、停產補助費與臨時安置補助費。
(2)不得擅自延長過渡期限。
《南京市城市房屋徵收管理辦法》第30條規定:「徵收過渡期限自被徵收人或者房屋承租人騰空房屋之日起,一般不得超過18個月。徵收人不能履行對渡期限約定的,從逾期之月起,徵收人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被徵收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過渡補助費:一、對被徵收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解決過渡用房的,延長時間在12個月以內的,按月雙倍支付;延長時間超過12個月的,自超過之月起按月三倍支付;二對由徵收人提供過渡用房的,延長時間在12 個月以內的,按月支付;延長時間超過12個月的,自超過之月起按月雙倍支付,當事人另有約定,從其約定。」
(3)確保安置房屋的質量和安全使用
4、認真簽訂《房屋徵收補償與安置協議》並及時對其進行公證。(與前同,不累述)
5、幾種特殊情況的徵收安置,如使(領)館房屋、軍事設施、教堂、寺廟、文物古跡等房屋設施的徵收;屬於徵收范圍內的墳墓徵收等。
案例二
成都市武侯區晉陽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吉福村、晉陽村逾千戶村民,分別在2004年至2007年間與武侯區國土局屬下的五大花園征地拆遷辦簽訂了《住房徵收過渡協議書》,約定其土地被徵收後村民房屋由徵收辦同意徵收,由村民自行解決過渡用房,待新建房屋修建完成後按每人35平方米的標准進行安裝。然而,安置用房直到2010年上半年才竣工。根據《住房徵收過渡協議書》約定,過渡期為18個月(有的為15個月),過渡費為每人每月200元人民幣。上千戶村民以徵收人未按約定提供安置房和同城其他安置房面積為每人45平米或55平米及過渡期限太長為由,要求增加安置房的人均面積並按規定增發過渡費。由於該案案情復雜、涉及面廣,且與成都市城市建設和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息息相關,因此,筆者在接待來訪群眾時,並不主張通過訴訟途徑來解決,而是建議按照法定程序與有關主管部門協商。但不管怎樣,筆者以為村民的有關訴求理應得到合理的解決。
Ⅳ 關於房產繼承糾紛的問題可以到哪咨詢呢南京的
找專業的法律咨詢,妹妹和妹夫找的是安平法律咨詢,勝訴了,因為對於房產糾紛很多人存在誤區,這個時候找專業的法律咨詢優勢比較大,能很好的維護自己的權益。
Ⅳ 南京最好的房產糾紛律師事務所
可以到南京房產維權網了解
Ⅵ 我和戰友發生房產糾紛我向部隊法院起訴還是地方法院起訴
你和戰友的糾紛之間如果是房屋買賣糾紛由軍事法院管,如果是對房屋權利確認、分割、相鄰關系等引起的物權糾紛及房屋租賃、政策性房屋買賣糾紛由房屋所在地管轄。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十一條 雙方當事人均為軍人或者軍隊單位的民事案件由軍事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的不動產糾紛是指因不動產的權利確認、分割、相鄰關系等引起的物權糾紛。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房屋租賃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政策性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按照不動產糾紛確定管轄。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Ⅶ 南京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在房地產開發糾紛方面做的怎麼樣靠譜嗎
靠譜,我也發生過跟你類似的案例,當時找了很多律所去咨詢,我都不怎麼滿意,最後也是去的南京錦天城律師事務所,最後請他們代理的這個案件,解決的挺快,結果我也很滿意。
Ⅷ 關於房產過戶的問題,請教大家:
戶口在外地,又沒有社保,已經不符合購房資格了
Ⅸ 房產糾紛,當地派出所不作為
您最好先辦理房產證,辦理不了的話,建議您打一個確權之訴,確認你是房屋的所有權人。
這只是初步建議,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