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樣的商標侵權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內標,非法容經營額在10萬元以上的;
第二,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在2萬件(套)以上的;
第三,因假冒他人注冊商標,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給予2次行政處罰又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
第四,利用賄賂等非法手段推銷假冒商標商品或者偽造、擅自製造的他人注冊的商標標識的;
第五,假冒他人已經注冊的人用葯品商標的;
第六,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國際影響的。另外,同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犯罪人通謀,為其提供製造、銷售、使用、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也將以假冒注冊商標的共犯追究刑事責任。
Ⅱ 侵權商品的商標所有人 是否應承擔侵權責任
在商標權侵權糾紛中常常涉及到關於侵權商品的商標所有人,是否應承擔侵權責任,那麼這種情形是否構成商標權的侵犯呢?
案情簡介:侵權商品的商標所有人,是否應承擔侵權責任
曹某擁有一項名稱為「門鎖面板及把手(H7296G)」的外觀設計專利(以下簡稱涉案專利)。2009年10月22日,曹某以獨占實施許可的方式許可A公司使用涉案專利。A公司在天津市河西區建德固五金商行公證購買了型號為C902L—B3L的鎖具一套。該鎖具的外包裝盒上標示涉案商標。該涉案商標的所有人是B公司。據此,A公司認為被訴侵權產品與涉案專利相近似,B公司作為被訴侵權產品的生產者,以盈利為目的,經營被訴侵權產品,造成其巨額經濟損失,故請求法院判令B公司停止侵權、賠償其經濟損失。
法院判決:構成侵權
法院認為,被訴侵權產品與涉案專利屬於同類產品,兩者的外觀設計相近似,因此被訴侵權產品落入了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涉案商標是由B公司申請,並獲核准注冊,表明B公司是該商標專用權人。根據我國商標法的規定,自然人可以作為主體申請商標注冊,故B公司提出汪元平因作為自然人無法注冊商標故由B公司代為注冊的抗辯與法律規定不符。B公司作為商標所有人未能說明該商標的使用狀況,也未抗辯並提交任何證據證明存在他人冒用該商標的情況,雖然其不具有鎖具製造的經營資質,但不影響法院依法認定B公司在被訴侵權產品上使用了涉案商標。B公司作為專業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應具備較豐富的商標管理維護專業知識,對其注冊的商標使用、管理具有較高的謹慎注意義務,負有保證商標使用合法的職責。B公司將自有商標標注於被訴侵權產品之上,具有向社會公眾表明商品來源、提供品質保證的效用。商標本身識別商品來源的功能決定了商標是開拓市場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工具,藉助商標吸引消費者選擇該商品,逐步樹立商品聲譽,從而獲得利益,因此B公司對於被訴侵權產品的銷售後果享有利益。綜上,B公司將涉案商標標示於被訴侵權產品,應認定具有被訴侵權產品製造者的身份。故判令B公司停止生產被訴侵權產品的行為,並賠償A公司的經濟損失。
律師說法:如何認定知識產權代理公司的製造者身份
商標是識別商品來源的重要標志,商標的實際價值也在於區分商品的來源,故應當推定商標所有人與被訴侵權產品的實際製造者是共同行為人,從而直接承擔賠償責任或承擔連帶責任。商標所有人負有正確使用商標和合法使用商標的法定義務,其不僅擁有防止他人混淆商品或服務來源的權利,而且也負有防止因標示其商標而損害他人利益的義務。商標所有人具有比社會公眾更多關注其商標使用情況的法定義務,為此在商標所有人不能提供證據證明被控產品及其標識是他人假冒其名義生產的情況下,應當承擔責任。商標所有人能在包括被控侵權產品在內的產品生產和銷售活動中享有最終利益,也應對其商標使用的後果負責。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產品侵權案件的受害人能否以產品的商標所有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的批復》,應當推定被訴侵權產品外包裝上所標示商標的所有人B公司是被訴侵權產品的製造者。
Ⅲ 新商標法:商標侵權需要負哪些法律責任
商標侵權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侵害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商標侵權行為不僅侵害了商標注冊人的合法權益,對其造成了經濟損失,也侵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利益,破壞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因此商標侵權當事人對其侵權違法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商標侵權的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形式。 一、商標侵權行為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商標專用權是一種民事權利,商標侵權行為也是一種民事侵權行為。因商標侵權行為的實施,影響了他人合法行使注冊商標專用權,並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因此,按照民法原則侵權行為人必須承擔賠償他人損失的責任,負有賠償義務。被侵權人享有要求侵權行為人進行賠償的權利。在商標法律中確立這種因商標侵權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其意義在於保護商標專用權。根據新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三條、五十六條和《民法通則》有關規定,商標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承擔方式為: 1、停止侵害; 2、賠償損失; 3、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4、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合並使用。 人民法院審理商標侵權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侵權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處以罰款、拘留等處罰。 二、商標侵權行為應承擔的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雄偉人實施了法律、法規和規章禁止的違法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也就是應當受到行政執法機關的處罰。行政責任使用於未構成犯罪的行政違法行為。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三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商標侵權行為的行政責任承擔方式為: 1、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2、責令立即停止銷售; 3、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 4、收繳並銷毀侵權商標標識; 5、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尚未構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根據情節可處以非法經營額50%以下或侵權所獲利潤五倍以下罰款;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單位的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1萬元以下罰款。 6、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權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如何計算,新修改《商標法》第五十六條作了明確規定:「侵犯商標權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前款所稱侵權人因侵權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因被侵權所受損失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以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 三、構成犯罪的商標侵權行為因承擔的刑事責任。 嚴重的商標侵權行為的社會構成嚴重危害,具有犯罪性質,因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假冒商標是商標侵權行為中情節比較嚴重的行為。假冒商標行為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假冒商標犯罪具備以下特徵: 1、假冒商標犯罪的主體,是達到法定行事責任年齡,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外國人、個體工商戶以及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外國企業。 2、假冒商標犯罪侵害的客體是注冊商標所有人的商標專用權和國家正常的商標管理秩序。 3、假冒商標犯罪的主觀方面是行為人必須是故意的、不同的目的動機不影響犯罪的構成,但過失為不構成犯罪。 4、假冒商標犯罪的客觀方面是行為人實施了假冒商標的行為。 上述四個特徵必須同時具備,具體行為達到司法機關假冒商標罪立案標准,才能構成假冒商標罪。根據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規定,對假冒商標犯罪的偵查由公安機關負責。 如何認定假冒商標罪並進行刑事制裁,我國的刑事法律曾先後三次作過規定,這些法律規定是《刑法》(1979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補充規定》(1993年)、新修訂《刑法》(1997年)。 假冒商標犯罪具體有以下五種: 1、假冒注冊商標罪; 2、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 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罪; 4、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 5、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包庇假冒注冊商標罪。 對假冒注冊商標罪的刑事制裁有以下三種: 1、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2、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企業事業單位犯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罪的,除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可依照前述1、2制裁以外,對該企業或單位可判處罰金。
Ⅳ 商標侵權的行政責任有哪些
(1)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2)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內偽造注冊商標標容識的工具;
(3)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處以非法經營 額3倍以下的罰款;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的,處以10萬元以下的罰款。
Ⅳ 商標侵權應該承擔哪些民事責任
現實困惑
紅河卷煙廠於2004年4月起訴昆明市宜良金象洗滌用品有限公司侵犯了他們的商標權。「紅河」商標於1989年11月申請注冊生效至今,自1994年起,「紅河」牌卷煙連續被國家煙草專賣局評為全國名優卷煙。紅河牌卷煙在全國卷煙品牌中的銷量1998年升為第四位。在最近四年中上繳國稅約90億元。2000年至2003年廣告總投入5. 6億元。1999年至2002年在全國各地投入打假經費4238萬元。昆明市宜良金象洗滌用品有限公司在其生產的洗衣粉外包裝顯著位置,套用紅河卷煙廠注冊商標的特定書寫體作為其產品的主要標識,其行為已構成侵權。那麼金象洗滌用品有限公司應該承擔哪些民事責任?律師點評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違反合同或不履行其他法定義務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其最大的特點是補償性,目的是使受害人受到侵害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恢復或補償。所以金象公司首先應該負有賠償責任。民事責任主要分為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和侵權的民事責任兩種類型。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民事責任屬於民事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實施侵權行為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根據《商標法》第六十條、《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結合保護商標專用權的特點,商標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具體承擔方式為: (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停止商標侵權行為,如停止生產或銷售侵權產品的行為;停止繼續製造或銷售他人注冊商標標識;停止在同一種或類似的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以及停止繼續為侵權行為提供各種便利條件等。(2)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當商標權人因侵權行為在商譽上受到損害時,有權要求侵權人在造成影響的范圍內以口頭、書面或登報等方式說明事實真相、挽回消極影響。通常情況下,消除影響往往與賠禮道歉同時使用,公開賠禮道歉的內容在受損害的范圍內傳播即起到了消除影響的作用。(3)賠償損失。賠償損失,是指侵權人應當對其商標侵權行為造成商標權人的實際財產損失負有支付金錢以彌補損失的責任。賠償額的計算以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或者受害人因侵權所受到的損失為依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四條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賠償損失;(八)支付違約金;(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第六十條從事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工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廉潔自律,忠於職守,文明服務。
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以及從事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工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得從事商標代理業務和商品生產經營活動。
第六十三條申請商標注冊和辦理其他商標事宜的,應當繳納費用,具體收費標准另定。
特別提醒
商標侵權和其他民事侵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相同,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