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撫恤金糾紛案例

撫恤金糾紛案例

發布時間:2021-01-04 18:28:09

❶ 繼承和撫恤金分割案件可以一並起訴嗎

繼承和撫恤金是兩個糾紛,必須分開審理。
雖然原、被告可能是同樣的,但法律關系是不同的。

❷ 在什麼案件中會有精神撫恤金賠償

一、我國《民法通則》、《婚姻法》等法律法規對精神損害賠償作了簡要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精神損害賠償也作了專門的司法解釋,但目前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對精神損害賠償相關問題的規定還不夠明了和完善,操作性不強,尤其是精神損害賠償金錢賠償方式的適用范圍的規定尚很不全面、具體。
二、我國現行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的相關規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3月8日頒布的法釋[2001]7號《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最高院《解釋》),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包括四種情形:
1、侵害他人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身自由權等人格權,給他人造成精神損害的;
2、侵犯監護身份權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給監護人造成精神損害的;
3、侵害死者人格權或非法利用、侵害遺體、遺骨給死者近親屬造成精神損害的;
4、滅失或毀損他人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損害。

我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之規定,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成員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另根據最高院《解釋》的第八條第二款規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後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可知,以上幾種情形均包括了精神損害賠償,符合以上范圍情形的則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反之,不符合以上范圍情形的則不得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並且,精神損害賠償只限於金錢給付。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 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 (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 (三)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
第十條 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十一條 受害人對損害事實和損害後果的發生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其過錯程度減輕或者免除侵權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❸ 撫恤金有遺囑案件中能按遺囑處理嗎

一般情況下,「撫恤金在公正遺囑中指定歸誰」是無法律效力的,因為撫恤金不是個人財產,不能作為遺產繼承。遺囑中所處分的財產須為遺囑人的個人財產。
關於遺產,我國《繼承法》規定遺產是被繼承人生前合法取得並在其死亡時實際存在的財產。繼承產生於死者死亡之時,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傢具、生活用品、林木、牲畜、家禽、文物、圖書資料、法律允許所有的生產資料、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及其他合法財產,在死者死亡時轉化成可供合法繼承人繼承的遺產。
而撫恤金的性質,則是死者所在單位給予死者近親屬和其生前被扶養人的生活補助費和精神撫慰,產生於死者死亡後。因而,死亡撫恤金是基於死者死亡而發放的撫恤金,有一定精神撫慰的性質。故死亡撫恤金不是給死者的,也不是死者生前的財產,是國家發給死者親屬的費用,其目的在於撫慰死者親屬,而遺產是死者個人所有於死後留下的財產,遺產繼承是為了保護公民個人合法的財產權益,使死者生前的合法財產不至於因死亡而消失。所以,死亡撫恤金不屬於遺產的范圍,不能作為遺產以遺囑的形式加以分配。

來源南昌律師網頁鏈接

死亡撫恤金帶有精神撫慰的作用,特別是用來優撫那些死者扶養的或生前對死者照顧照料的人。死亡撫恤金的分割應參考親屬與死者之間的遠近和共同生活的緊密程度合理分配,以主要照顧和救濟死者生前需要扶養的喪失勞動能力的親屬、補償對死者生前照顧贍養較多的親屬並兼顧其他親屬為原則進行酌情分割,不能適用繼承法關於平均分配的原則。

❹ 車禍死亡賠償金分配 車禍賠償金怎麼算案例

死亡賠償金是對死者近親屬所支付的賠償,接受賠償的主體是死者的近親屬,不是死者本人不能作為死者生前的遺產,那麼這些死亡賠償金應該如何分配呢?
1、《繼承法》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等。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3條規定: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為財物的債權等。第四條規定:承包人死亡時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把死者生前對承包所投入的資金和所付出的勞動及其增值和孳息,由發包單位或者接續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價、補償、其價額作為遺產。
從法律對死亡賠償金的規定分析,它既不是對死者財產損失的賠償,也不是對死者生命的賠償,也就是說死亡賠償金不是對死亡者本人的賠償,因此,該賠償金不應認為是死者的遺產。
死亡賠償金的目的是對死者近親屬由於失去親人而產生的精神損害的補償,並不包括對其他損害的賠償。
交通事故死亡後所取得的死亡補償金雖不是死者的遺產,實踐中一般參照《繼承法》由死者的繼承人依法繼承。
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死者死亡後,其繼承人沒有放棄繼承權的,視為接受繼承,因此其遺產在死者死亡後即轉化為繼承人的共有財產。
死亡賠償金的賠償權利人為死者的近親屬,其內容是對死者家庭整體預期收入損失的賠償,其性質是財產損害賠償,而不是精神損害賠償。
死亡賠償金是基於死者的死亡,而對死者近親屬所支付的賠償,接受賠償的主體是死者的近親屬,不是死者本人,因此死亡賠償金不屬於死者的遺產,不能依據《繼承法》第十三條確定的遺產分配原則進行分割,應根據與死者關系的遠近和共同生活的緊密程度合理分配,並非平均分配。
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分配糾紛典型案例
原告殷*勛,男,2000年6月12日出生,漢族,懷安縣人。
法定代理人張*鳳,女,1972年10月20日生,漢族,懷安縣人,無職業,系原告母親。
被告殷*有,男,1951年2月20日出生,漢族,懷安縣人,農民。
委託代理人劉律師,河北國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徐**華,女,1953年11月25日出生,漢族,懷安縣人。
委託代理人劉律師,河北國器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殷*勛與被告殷*有、徐**華交通事故賠償款分配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後,依法由審判員王天極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法定代理人張*鳳與被告殷*有、徐**華及其委託代理人肖仁軒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殷*勛訴稱,二被告系原告祖父母。2009年1月22日原告父親因交通事故死亡,經雙方調解,事故賠償人賠償損失13萬元,其中有原告的被撫養人生活費 85 603元,原告之父死亡賠償金原告應得14 800元。該事故賠償人給付賠償款後,全部被二被告領取並存入徐**華名下。原告正在長身體、上學期間,需要經濟保障,可幾次去二被告處,分文沒有拿到賠償款。為了原告的合法權益得以保障,故訴訟於人民法院,請求判令二被告速給付賠償款人民幣 100 400元。
被告殷*有、徐**華辯稱,被答辯人之訴事實存在,只因被答辯人法定代理人要求過高,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所以發生爭議。被答辯人應得款項,應在該起賠償款中扣除二答辯人應得的生活補助費、殷*國喪葬費及二答辯人依法應繼承的份額確定。合理分配後,答辯人將一次性付清所應給付的款項。
經審理查明,被告殷*有、徐**華系原告殷*勛的祖父母。2009年1月22日,原告父親殷*國因交通事故死亡,該起交通事故經懷安縣交通警察大隊認定由交通事故的責任者郝春艷負全部責任,2009年2月3日,經郝春艷的丈夫張東明與被告殷*有、徐**華及原告法定代理人張*風協商達成了賠償協議,並以為張東明甲方、以殷*有、徐**華、張*風為乙方簽訂了交通事故賠償協議書,雙方在協議書中約定:「甲方一次性支付乙方人民幣13萬元,作為殷*國的死亡喪葬、死亡補助、乙方今後的生活、營養、誤工及殷*國的子女撫養等一切費用。若因該筆費用發生家庭糾紛,由乙方自行處理與甲方及郝春艷無任何關系」,但雙方並未明確所賠償的人民幣13萬元之中各項賠償項目的具體金額,現原、被告共同認可其中喪葬費為人民幣1萬元。該協議書經懷安縣公證處進行了公證。張東明當時支付了人民幣13萬元,此款由二被告領取。後原、被告因此款的分配發生爭議而訴至本院。另查明,原告法定代理人張*風與殷*國原系夫妻關系,後於 2007年6月13日離婚,二被告系殷*國父母,現年均不超過60周歲,且在所字鎮神字村均有承包土地,被告殷*有於2009年4月經張家口附屬醫院診斷患有白內障及糖尿病。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原、被告在庭審中的陳述,原告提交的懷安縣交通警察大隊交通事故認定書復印件一份、懷安縣公證處公證書復印件一份、交通事故賠償協議書復印件一份、收據復印件一份、懷安縣**村村民委員會的證明材料一份,被告殷*有提供的張家口附屬醫院醫院出院診斷書、檢驗報告單各一份。
本院認為,交通事故責任者郝春艷通過其丈夫張東明與被告殷*有、徐**華及原告法定代理人張*風協商後所支付的賠償款人民幣13萬元之中除喪葬費人民幣1萬元外並未明確其他各項賠償項目的具體金額,交通事故責任者郝春艷因負擔此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按照法定標准其應賠償的具體項目及數額是:死亡賠償金人民幣225 710.4元(11 285.52元×20年)、被扶養人殷*勛生活費人民幣42 801.5元(8 560.3×10年÷2人)及喪葬費人民幣10 256.5元,合計為278 768.4元,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而二被告因其既非喪失勞動能力又有其他生活來源,故二被告不屬於被扶養人的范圍。交通事故責任者郝春艷通過其丈夫張東明經與被告殷*有、徐**華及原告法定代理人張*風協商後,被告殷*有、徐**華及原告法定代理人張*風放棄了部分賠償額度,故實際賠償款人民幣13萬元並非足額賠償。現原、被告因此款的分配問題發生爭議而訴至本院,因二被告不屬於被扶養人的范圍,故郝春艷所賠償的13萬元之中不應包含二被告的被扶養人生活費,該13萬元之中應當包括喪葬費1萬元、被扶養人殷*勛生活費人民幣42 801.5元,其餘的77 198.5元應屬於死亡賠償金,對於該死亡賠償金的分配,應當由作為殷*國直系親屬的原、被告三人進行分配,考慮到原告屬於未成年人,應當適當予以多分,因殷*國的喪葬是由二被告所辦理,故喪葬費1萬元應歸二被告所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一百零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判決如下:
交通事故責任者郝春艷所賠償的人民幣13萬元歸原告人民幣7萬元(被扶養人殷*勛生活費人民幣42 801.5元+死亡賠償金27 198.5元),此款被告殷*有、徐**華於本判決生效後10日內付清,歸被告殷*有、徐**華人民幣6萬元(死亡賠償金5萬元+喪葬費1萬元)。
如逾期不履行本判決所確認之金錢給付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的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❺ 牛食農葯中毒死亡賠償調解案例

原告:謝某,男,1952年,漢族,無固定職業,住寧波市鄞州區。
被告:傅某,男,1954年,漢族,無固定職業,住寧波市鄞州區。
委託代理人:夏某,男,1964年,漢族,寧波市鄞州,住寧波市鄞州區。
原告謝某與被告傅某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本院於2011年1月4日立案受理後,依法由審判員陳增宏適用簡易程序於2011年1月2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謝某,被告傅某的委託代理人夏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謝某起訴稱:原告是養蜂專業戶。2009年初,原告租用了位於鄞州區五鄉鎮雅庄村車站南邊的一塊農田用於養、放蜜蜂。2010年10月6日下午17時左右,被告在原告的相鄰農田裡用農葯敵敵畏和噻嗪酮噴灑除蟲,致使原告放養的100多箱蜜蜂因農葯中毒死亡,原告遂於2010年10月8日委託寧波市畜牧中心對其蜜蜂死亡原因及損失程度進行評估,後由慈溪市蜂業協會出具證明,原告的蜜蜂系農葯急性中毒死亡,經濟損失為2.5-2.8萬元之間。為此,原告到五鄉派出所報案,後原、被告雙方又到五鄉鎮雅庄村村辦公室調解,但因雙方意見分歧過大沒有調解成功。故原告請求判令被告賠償原告損失2.8萬元。
被告傅某答辯稱:原告主張的原告從事養蜜蜂行業,原告用於養蜜蜂的農田與被告的農田是相鄰的;2010年10月6日下午17時許,被告在自己的農田上進行噴灑作業;次日,原告放養的蜜蜂死亡等事實屬實。但對原告主張的原告因蜜蜂死亡造成損失2.8萬元的事實不予認可,認為被告並非噴灑農葯敵敵畏和噻嗪酮除蟲,而是噴灑尿素進行根外施肥,原告現不但無證據證明被告噴灑的是農葯敵敵畏和噻嗪酮,也無證據證明蜜蜂死亡與其噴灑尿素有因果關系,且原告租用被告相鄰的農田用於養放蜜蜂未經被告所在的村民委員會同意,被告在噴灑作業時原告也並未進行阻止,故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歸納原、被告的訴、辯稱,本案爭議的事實是:1.被告於2010年10月6日下午5時許進行噴灑作業時噴灑的是農葯敵敵畏、噻嗪酮還是化肥尿素;2.被告在噴灑作業時,原告是否進行阻止;3.被告噴灑作業與原告的蜜蜂死亡是否存在因果關系;4.原告蜜蜂死亡造成的具體損害後果即經濟損失是多少。
對爭議的第1項事實,原告向本院申請證人楊某和朱某出庭作證。證人楊某主要陳述內容如下:2010年10月6日那天我在廠里門衛值班,下午16點至17點半,被告在自己的稻田裡除蟲,本來被告名字我是不知道的,後來原告告訴我的。我也是農民,根據我的經驗,10月初稻田一定要用農葯除蟲的。原被告還講過話,我是隔著一條馬路看的,沒有過去看。至於被告是否用農葯敵敵畏、噻嗪酮除蟲,我是不清楚的。次日上午5時許,我發現原告的蜜蜂死亡。證人朱某主要陳述內容如下:我是原告徒弟,幫原告養蜂。2010年10月6日下午我從北侖回來,時間大概是下午16時30分到17時之間,我回到養蜂場,在灌蜂王漿時,我看到被告在打葯,他的葯有股味道,聞著心裡不舒服,根據該股味道,我斷定被告噴灑的是農葯敵敵畏,我就跟原告說了,原告就過去問被告。後證人朱某又否認其具有根據氣味判斷出農葯敵敵畏的能力。原、被告對證人楊某的陳述無異議,原告對證人朱某的陳述無異議,被告認為證人朱某陳述的內容與事實不符。被告未向本院提交證據。對此,本院認為:原告對自己主張的被告用農葯敵敵畏和噻嗪酮噴灑除蟲的事實負有舉證責任。本案中,由於證人楊某對於被告是否用農葯敵敵畏、噻嗪酮除蟲並不清楚,其對被告噴灑作業當作用農葯除蟲系根據其經驗推斷,並非其親身經歷,而證人朱某雖然陳述被告是用農葯敵敵畏除蟲,但該陳述系其個人根據氣味推斷,也並非其親身經歷,且證人朱某後又否認其具有根據氣味判斷出農葯敵敵畏的能力,結合證人朱某系原告徒弟,證人朱某陳述的事實,其證明效力較低,故本院對原告主張的被告用農葯敵敵畏和噻嗪酮噴灑除蟲的事實不予確認;由於被告對其抗辯的噴灑化肥尿素進行根外施肥的事實也未提交相應證據,故本院對被告抗辯的該事實也不予確認;據此,本院結合證人楊某的陳述,本院僅對被告噴灑農葯除蟲的事實予以確認。
對爭議的第2項事實,原、被告均未向本院提交證據。對此,本院認為:原告對自己主張的阻止被告噴灑作業的事實負有舉證責任,現因原告未提交相應證據,被告對原告主張的該事實予以否認,故本院對原告主張的其阻止被告噴灑作業的事實不予確認。
對爭議的第3項事實,原告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1.2010年10月21日五鄉派出所的證明一份,主要載明:原告於2010年10月7日上午8時20分向該所報案,稱其在五鄉鎮聯合村雅庄的蜜蜂於昨晚死亡,共死亡80多箱;2.2010年10月19日慈溪市蜂業協會的證明一份,主要載明:經現場勘察,結合蜜蜂死亡情況,確定原告的蜂群死亡原因為農葯急性中毒,100群蜜蜂直接經濟損失在2.5萬元-2.8萬元之間。對原告提交的該兩份證據,被告認為並不能證明原告蜜蜂死亡同其噴灑作業有因果關系。對此,本院認為:原告提交的該項證據2中明確載明原告的蜂群死亡原因為農葯急性中毒,本院在前面對原告噴灑農葯除蟲的事實已經予以確認,被告在未提交其它反證的情況下,本院對原告主張的被告噴灑農葯致使原告蜜蜂死亡的事實予以確認。
對爭議的第4項事實。原告向本院提交的證據與第3項爭議事實中的提交證據相同。對此,本院認為:由於原告提交的該項證據1中載明的蜜蜂死亡數量為80多箱,該項證據2中載明的蜜蜂死亡數量為100群,兩者之間數量存在不同,且該項證據2中載明的經濟損失為2.5萬元-2.8萬元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與原告主張的經濟損失2.8萬元也不吻合,故本院對原告主張的經濟損失2.8萬元不予確認。
對原、被告雙方當事人陳述一致的原告從事養蜜蜂行業,原告用於養蜜蜂的農田與被告的農田是相鄰的。2010年10月6日下午5時許,被告在自己的農田上進行噴灑作業時原告在場,次日,原告放養的蜜蜂死亡等事實予以確認。
綜上,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告從事養蜜蜂行業,原告用於養蜜蜂的農田與被告的農田是相鄰的。2010年10月6日下午5時許,被告在自己的農田上用農葯除蟲,當時,原告在場,但未對被告進行阻止,也未採取任何防範措施。次日,原告放養的蜜蜂死亡。2010年10月19日,經慈溪市蜂業協會勘察,確認原告的蜜蜂死亡原因系農葯急性中毒。後原、被告就蜜蜂死亡造成的損害賠償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由此釀成本糾紛。
本院認為: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也就是說,在過錯責任原則下,行為人雖然侵害他人民事權益,但如果沒有過錯,就不需承擔侵權責任。侵權責任中的過錯,是指行為人在行為時沒有達到社會所認可的某種行為標准,違反了一個有理性的人在同樣的情況下處理同類事務所應當遵循的准則。本案中,由於:1.被告在自己的農田中噴灑農葯除蟲屬於正當的行為,並不違反法律規定;2.被告噴灑農葯除蟲時,原告就在現場,現原告對被告噴灑農葯除蟲時當場進行阻止的事實未提交相應證據,而且原告事後也未採取任何防範措施,可見原告作為專業從事放養蜜蜂的人,尚且不能預見到被告噴灑農葯除蟲會造成其放養的蜜蜂死亡的後果,在此種情況下,要求被告對此盡到注意義務顯然勉為其難。綜上,被告對其噴灑農葯除蟲致使相鄰原告的蜜蜂死亡並不存在過錯,故原告據此要求被告承擔侵權責任即賠償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顯然不符合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的過錯責任原則。當然,我國侵權責任法除規定了過錯責任原則外,對佔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等其他情形,還特別規定了無過錯責任原則,即佔有人或者使用人對佔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等情形的,則不論佔有人或者使用人是否存在過錯,都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由於原告現對其主張的被告使用的是敵敵畏等劇毒農葯這一事實未能提交充分的證據,故原告要求被告按無過錯責任原則承擔侵權責任,則缺乏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七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謝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00元,減半收取250元,由原告謝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在收到本院送達的上訴案件受理費繳納通知書七日內,憑判決書向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大廳收費窗口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如銀行匯款,收款人為寧波市財政局非稅資金專戶,帳號:810060143738093001,開戶銀行:寧波市中國銀行營業部。如郵政匯款,收款人為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室。匯款時一律註明原審案號。逾期不交,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 判 員 陳 增 宏

二0一一年 三 月 二十三 日
本件與原本核對無異
代 書 記 員 李 勝 利

❻ 醫療糾紛案件中是否應主張死亡賠償金

應當主張死亡賠償金。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回釋》
第十七條 受害人死答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以上是索要死亡賠償金的法律依據。

❼ 關於退休後在新的工作崗位死亡賠償案例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退休人員國家是不提倡再次參加工作的,國家的相關勞動專法律法規,都不規屬范調整退休人員再次參加工作的行為,因此,發生人身傷害事故,工傷保險條例,無法調整,只能按照人身損害賠償辦法得到賠償。

❽ 交通事故死亡賠償案例

要賠償死亡補償金、喪葬費,還要承擔急救費用,親屬誤工費。估計要賠償30萬到40萬之間。

❾ 關於死亡賠償金如何分割的案例

死亡賠償金的分割抄不同於遺產分割。死亡賠償金原則上應由家庭生活共同體成員共同取得,當事人未請求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主動予以分割,當事人請求分割且賠償協議未明確賠償項目,應視為是對權利人物質損失與精神損害的混合賠償。在分割該筆賠償金前,應扣除已實際支付的喪葬費用,並優先照顧被撫養人的利益,剩餘部分的分配應根據與死者關系的親疏遠近、與死者共同生活的緊密程度及生活來源等因素適當分割。當然,如果繼承人明確表示放棄或轉讓的,應尊重其意思表示。

❿ 工傷死亡賠償案例

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回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答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閱讀全文

與撫恤金糾紛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
汽車駕駛證有效期滿了怎麼辦 瀏覽:851
馬鞍山市浩宇機械公司 瀏覽:139
馬鞍山寶龍華庭地基 瀏覽:324
著作權歸什麼部門管 瀏覽:84
上帝創造世界聖經故事 瀏覽:170
呼市工商局到萬達廣場坐幾路車 瀏覽:58
馬鞍山朝暉花園 瀏覽:55
創造者錦綸廣東 瀏覽:268
馬鞍山紋綉 瀏覽:399
蕪湖合並馬鞍山是 瀏覽:485
嗨氏畫師版權問題 瀏覽:982
馬鞍山一銅陵動車 瀏覽:550
商標相似是不是侵權 瀏覽:676
借款糾紛二審答辯狀 瀏覽:990
馬鞍山甜醅 瀏覽:441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