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處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出了交通事故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怎麼樣處理,那麼應該如何索賠專成了網友們經常問到的問屬題,那麼今天就這個問題統一做一個分享。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大家一定要採用合法的途徑進行處理事故,不能採用過激的方法,這樣非但不利於解決問題,還會升級矛盾,甚至有可能觸犯法律。那麼合法的索賠途徑有什麼呢?主要有兩個方式,一個就是和解,另一個就是訴訟。和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私了」是通過跟對方協商的方式解決賠償,如果您通過這種方式解決,一定要注意跟對方簽訂書面的和解協議,不然,所有的口頭承諾都有可能成為「空談」;另一個方法就是訴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打官司」,需要去法院立案、開庭,最終按照法院下發的調解書或者判決書執行。
Ⅱ 勞務中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怎麼解決
勞務中復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怎制么解決?關於這個你可以這樣,一般情況: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件,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先依法認定屬於工傷為前提條件。只有經認定屬於工傷的才有可能經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經認定屬於工傷的,當事人不能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訴,勞動仲裁是必經的前置程序。只有對勞動仲裁不服的,才可以在15日內到法院起訴。(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的時限是一年,申請勞動仲裁的時限是60日)。
Ⅲ 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如何確定管轄
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可以由被告住所地保險標的物所在地或者被保險人所在地法院管轄專。
《民事訴屬訟法》第二十四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民訴法解釋》第二十一條 因財產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者運輸中的貨物,可以由運輸工具登記注冊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人民法院管轄。
因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可以由被保險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Ⅳ 民事糾紛+人身傷害怎麼處理
答: 民事糾紛+人身傷害可以向法院起訴
祝學業有成
步步高升
Ⅳ 如何區分觸電人身損害責任糾紛和生命權,健康權糾紛
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與工傷保險待遇糾紛應該沒有什麼區別的,都是員工因工受傷以後工傷待遇享受方面產生的糾紛處理。不過,從字面上來理解,可以有點區別,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一般是單位沒有參加社保而形成的,而工傷保險待遇糾紛一般應該是待遇享受之中的不合法或者不合理產生的
1. 工傷索賠的賠償項目有以下幾種情況:
(1)、造成一般傷害(未達到殘疾)的賠償: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
(2)、造成傷殘的賠償: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輔助器具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3)、造成死亡的賠償: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傷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
2. 假如屬於依照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則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承擔支付全部費用。
3. 員工在認定工傷並且鑒定好傷殘等級以後,可以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Ⅵ 如何在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運用證據保全
出生僅30個小時的一名男嬰突然死亡,家屬以醫務人員不慎將嬰兒摔落致其顱內出血為由,將某婦幼保健院告上法庭。法院受理了這起人身損害賠償案。在開庭審理前,家屬向省公證處申請對嬰兒遺體進行了證據保全公證。
依法分析
證據保全是基於客觀上的需要,以便對證據的內容和形式加以固定、保存的一種特別程序。證據保全公證的實質要件是已有發生證據滅失的可能或妨礙使用之隱患或經對方當事人同意。證據保全公證的程序要件是一般應在訴訟前提出申請。
一般認為,凡向公證機構提出證據保全公證的申請,應具備以下條件:
1.證據有滅失或難以取得的町能。
證據由於時過境遷或其他原因,有可能滅失、失真或難以取得。如病人身患疾病有死亡的可能;有關單位因拆遷需要申辦證據保全公證;作為證據的物品將腐壞、變質,隨時都有可能失去證據作用的情況下,應當及時將物品的外形、特徵等製成筆錄,並將物品進行處理。
除以上客觀情況外,還有來自人為的因素。如有可能發生證據被銷毀、塗損、掩埋、轉移等情況,以致日後訴訟時或查處案件時影響人民法院或行政執法機構對糾紛的正確審理。所以,為有效地利用證據認定案情,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有關機關和個人應當依法申請辦理證據保全公證。
2.必須對涉及案件事實的現狀予以確定,且申請人與該案有利害關系。
由於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條件的變化或者其他原因,一些證據本身可能消滅或難以取得。所以,公證機構在辦理保全證據過程中應當指導、督促當事人使用法律允許的方式對保全對象進行證據保全。如當事人陳述、現場勘驗經過等,不可能長期而又准確地留存於人們的記憶中,如果不及時辦理證據保全公證,用文字記錄下來或者錄音、攝像,事後就可能遺忘;有的物品、痕跡不可能長期保持不變,如房屋的座落、四至、房屋性質、結構、層次、面積、新舊程序、層面及地面質地、附屬設施等,如果不拍照或繪圖並用文字把它們的原始狀況詳細記錄下來,房屋一旦被拆遷,就無法了解其現狀。
本案屬於人們生活中極其少見的遺體公證。遺體公證須鑒定的項目較多,比如確定遺體是否為其本人,腐敗程度、保管於何處、解剖現場、奇怪特徵等等,以作為訴訟、賠償的法律證據。由於死者喪失生命已屬物,「遺體公證」與其他物體公證比較,存在立意不同的區別,「遺體公證」需要看條件,如形狀、死亡時間,如何發現屍體等等包含時間、空間等諸要素,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與其他物體公證相比感官上也不一樣,並且「遺體公證」只針對證據保全進行。
技巧提示
以下是證據保全申請書的參考樣本。
證據保全申請書
申請人: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職業或職務,單位或住址。
申請人與(對方當事人姓名或名稱)因案,於年月日向你院起訴在案,現因該案
(證據名稱)即將滅失(或者是今後難以取得),為此,申請給予保全證據。現將案情事實、理由和具體請求目的分述如下:
事實和理由
請求目的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請人:
(簽名或蓋章)
年月日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Ⅶ 如何處理農村建房中出現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請參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如下規定回:
第十答三條 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 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四條 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
幫工人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不能確定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的,可以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
Ⅷ 人身關系糾紛可以通過仲裁程序解決嗎
人身關系糾紛,不能通過仲裁程序解決。
應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進行依法判決。
也可以通過基層司法機關調解解決。
Ⅸ 如何處理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如何處理交通
您好,
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概述
一、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交通事故,一般稱道路交通事故,是指機動車輛在運營過程中,因有關人員實施違反道路交通法規的行為,造成他人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的事故。構成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一般應具備以下要件:
(一)交通事故須在道路上發生
這里的道路一般專指公路、城市街道以及公共廣場、停車場等。在院內通道、鄉間小路上發生的事故,不構成交通事故,應按一般的損害賠償案件處理。
(二)受害人須有損害
損害包括人身傷亡損害或財產損失,且這些損害與交通事故的發生有因果關系。
(三)致害人須有交通違章行為
致害人一般是引起交通事故的車輛駕駛人員,也不排除其他人員。在道路上運行或通行時違反交通法規、規章規定的行為,即為違章行為。
(四)致害人須有過失
因故意製造交通事故致害他人構成刑事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故承擔交通事故民事責任的,心理狀態只包括過失。且過失采推定形式,即致害人須證明自己無過失方可免責。
二、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的種類
我國現行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共分五類,即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和無責任。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是由公安機關按照事故現場勘驗和調查的事實,依據交通法規而作出的鑒定。它是以責論處、處罰得當、賠償合理為基礎,將直接關繫到當事人要承擔刑事、民事和行政責任問題。因此,必須充分運用各種證據材料和計算數據進行全面、合理的分析和認定。
(一)全部責任和無責任
完全由當事人中一方違章造成的事故,由違章者負全部責任,而與事故無直接因果關系的另一方無責任。如某司機由於醉酒開車突然把車開入左側,把正常騎自行車行駛的某學生撞倒。這起事故就是完全由於駕駛員一方的違章行為造成的,因此該司機應負全部責任,而被撞人由於無違章行為而無責任。
(二)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
主要因一方違章,另一方或第三方也有違章行為造成的事故,主要違章者要負主要責任,另一方或第三方負次要責任。如某地的一起交通事故,一女學生騎自行車由北向南行駛,在百貨大樓轉盤處騎人快車道,與某司機駕駛的由東向西行駛的解放牌掛斗車相刮,汽車從女學生胸部軋過,經搶救無效死亡。在這起事故中,女學生騎自行車侵佔快車道,避讓措施不當,應負主要責任。司機開車不注意觀察,負有次要責任。
(三)同等責任
造成交通事故的各方當事人均有違章行為,情節相當,各方負同等責任。如某物資運輸公司的司機陳某,駕駛大貨車以五六十公里的速度從北向南行駛。行至這條公路l9公里處時,在陳前方六七十米處,某單位司機張某駕駛130貨車,以60多公里的時速相對駛來。陳某不顧會車危險,仍然強行超越車前右側一行駛汽車,結果在兩車接近時,雙方司機驚慌失措,加之車速快,躲讓不及,造成兩車相撞,l30貨車被撞後栽人旁溝內。這起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但由於兩車司機忽視交通安全,違反交通法規,釀成災禍,理所當然地應負同等責任。
三、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的確認
根據《民法通則》、《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並結合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實踐,除了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的賠償外,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賠償責任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過錯賠償責任
所謂過錯賠償責任,就是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主觀上有過錯的,應當按照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就是民事賠償中的「過錯賠償原則」,這項原則充分體現了過錯與責任之間的因果關系。在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中,也實行「過錯賠償原則」,但過錯賠償僅限於機動車之間。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第l款第(1)項的規定,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賠償責任。在三方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中,依照「過錯賠償原則」,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確定賠償責任。
(二)無過錯賠償責任
所謂無過錯賠償責任,是指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主觀上都沒有過錯,但依照法律的規定,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的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10%的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法律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在道路交通中,機動車始終處於強者地位,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卻處於弱者地位,所以為了有效保護弱者的合法權益,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時,有必要實行無過錯賠償責任。這也是《民法通則》第l06條第3款「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在交通事故處理中的具體體現。
(三)混合過錯賠償責任
所謂混合過錯賠償責任,是指在道路交通事故當中,當事人各方主觀上都有過錯,對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都有責任,應當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第l款第(2)項的規定,機動車一方減輕責任的,違法的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2條第l款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在後一種情況下,有過錯的對方當事人也應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