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是鄰里糾紛 社區民警給調解嗎
民間瑣事引發的治安糾紛,都可要求民警調解,但是前提是第一要雙方都同意調解。第二是都向民警提出調解。第三是調解要雙方都同意,才能達成和解。
② 派出所讓去派出所調解,不去可以嗎
派出所通知當事人去民事調解,當事人是可以不去。派出所在處理治安或刑事案件中,可以組織雙方就民事賠償事項進行調解,但是調解應該以雙方自願為前提,不能強迫當事人進行調解,如果一方當事人由於各種原因,不願意接受派出所組織的調解的,可以不同意調解。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條: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
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民警調解鄰里糾紛擴展閱讀:
案例:
民警耐心調解 成功化解一起糾紛
人民網百色9月8日電 近日,百色市公安局陽圩派出所通過耐心調解,情理說教,成功化解一起因車輛讓道問題導致財物被損毀的糾紛。
8月2日,民警接到受害人王女士報警稱,7月30日下午,其在陽圩鎮陽圩茶場六豐分場路段與一名本地中年男子因車輛讓道時產生矛盾,後該男子手持水果刀將其一輛五菱之光麵包車的四個輪胎扎破,並摔壞其一部iPhone6手機。
接到報警後,民警迅速展開調查。通過詢問雙方當事人得知,事發當日凌某開一輛貨車在陽圩鎮陽圩茶場六豐分場路段收芒果。
因路面狹窄,受害人王女士所駕駛的麵包車在貨車身後無法通過,於是叫凌某把貨車靠右讓道,可能語氣不當,導致凌某生氣惱火與王女士發生激烈爭吵,後凌某持水果刀扎破了王女士麵包車的四個輪胎和摔壞其iPhone6手機。
理清事情的原由後,民警對雙方進行了初步的調解工作。但最初雙方情緒激動,態度都非常強硬,堅持自己無錯,拒絕調解。經民警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調解才得以進行,但在對王女士財物損失賠償問題上雙方又僵持不下。
為了將糾紛徹底化解,民警單獨對當事雙方進行交談,從法律、人際交往等多方面深入講解,一步一步打開他們的心扉,最終達成一致協議,由凌某向王女士賠償5000元的財物損失費。
9月5日在派出所,王女士接過凌某遞上的5000元賠償金,雙方握手言和,對民警耐心調解表示衷心的感謝。
③ 社區民警在調解鄰里糾紛時能罵人嗎
首先,找村幹部調解。村幹部對全村的情況最了解、最熟悉,對黨和政府的專方針政策比普通群眾屬了解多、理解深,是本地人,群眾容易找到,因此群眾有了矛盾糾紛最先想到的就是請村幹部出面調解。其次,找駐村幹部調解。在村幹部調解不下時,群眾會找鎮里駐村幹部調解。再次,找司法所調解。對一些矛盾比較突出、情況復雜的糾紛,駐村幹部和村幹部調解無效情況下,群眾會請司法所人員進行調處。最後,打官司。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民間夙有「和為貴,不喜訟法」的傳統習慣,建議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打官司→_→
④ 有個不講理的鄰居該怎麼辦
1、保持冷靜
首先在和不講理、又自私的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自己要先保持冷靜,不要動怒。動怒不會讓你把事情圓滿的解決,相反會有使鄰里的矛盾升級的趨勢。畢竟大家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搞得太尷尬了也不好,尤其還是在和諧社會里。一方保持冷靜的話,保持頭腦不發熱,那麼這矛盾就不會升級的。
5、豁達的心胸
在與不講理、又自私的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要有一個豁達的心胸。既然對方就是那樣的人,而自己有不會改變他什麼,為了讓自己活得健康一些,那麼自己可以做出一些的讓步,秉著吃虧是福的理念做出一些讓步。世上本沒有絕對公平之事。
總結:
可以找物業幫忙協商,讓物業判斷問題到底是哪邊有錯,有物業幫忙問題會好處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