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調解糾紛小故事

調解糾紛小故事

發布時間:2021-01-02 20:39:57

① 若因吵架引發的矛盾被老師調解在其中講自己的壞習慣養成的故事會怎麼樣

老師不但不會批評你,反而會表揚你。因為,你這么說就已經證明了。你知道自己哪裡錯了?知道哪裡錯了,想改正就不拿了,以後也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

② 康熙調解糾紛講的是什麼故事

康熙有些武藝,且喜愛打獵,這一天,在侍衛的前呼後擁下,又來到一座森林。康熙一眼看見一隻花翎野雞,正要開弓,突然從樹林中撲稜稜跑出兩只小梅花鹿。康熙放下雕弓,觀看那兩只梅花鹿,只見驚恐的小鹿怪叫著掉頭向山岡上跑去。康熙挺好奇,就率隨從們催馬追趕上去。
他們跑下一道岡,又上一座岡,在一片雜木林里,小鹿不見了。康熙見林中有人正爭搶一隻大梅花鹿,便命侍從前去探視。侍從回報:「陛下,兩個烏喇貝勒各領一幫壯勇,正在爭搶一隻梅花母鹿,互不服氣,已經廝打起來了。」
康熙率眾飛馬到了近前。兩伙人見旌旗傘蓋遮天而來,都放下兵器,跪在地上,不敢抬頭。康熙問道:「因何爭斗?」一個貝勒說:「稟皇上,這里是奴才的圍場。」另一個貝勒說:「稟聖上,奴才圍場的鹿逃到這里來了,因此前來追討。」兩個貝勒各執己見,還要爭辯。康熙皇帝道:「因一隻野鹿,竟傷了和氣嗎?退下!回宮再議。」侍衛們過去摘下了兩個貝勒的頂戴,將他們押回行宮。
康熙回到大烏喇布塔噶山行宮,馬上派人冒著小雨到周圍暗中查訪。他得知這一帶的大小山林都叫貝勒、將軍、宗室瓜分了,非常痛心。當他聽說族人內部連年爭斗,鬧得連驛道都不通暢時,拍案道:「長此下去,豈不無法無天了嗎?我定要殺他幾個!滅滅他們的銳氣!」
晚上,康熙翻來覆去睡不著,思來想去。初來烏喇,功臣遺老甚多,自己臨政不久,怎能以此圖治呢?北方羅剎又時有進犯。勵精圖治,貴在人和,種族內部豈能自相殘殺?
第二天,康熙把將軍、諸貝勒和親隨大臣們傳進行宮。人們都以為皇上要發怒,怪罪下官。兩個爭斗的貝勒,有驚駕之罪,必死無疑了。
眾人正在猜測之時,康熙笑道:「朕身穿的袍子織得好看嗎?」眾臣異口同聲地說:「天下無雙,天下無雙!」康熙又說:「朕初訪烏喇,沒有所賜,就將這錦袍分賜眾位勛臣吧!」大家一聽,都驚呆了,皇上的龍袍,哪個敢分割呀!
康熙笑了笑:「烏喇錦綉山川,良田沃土,都是先王留下的,可供萬民衣食之用。民富可使民安,民安才能國強。它就像朕身上這身袍子,能工巧匠,用經絲緯線織成,如果眾手都來抽絲拔線,難道它還是袍子嗎?烏喇土地怎能私占豪奪呢!」
那些貝勒們聽後又羞又怕,從此以後,再也不敢互相爭鬥了。

③ 調解心裡素質小故事

5元錢的尊重
朋友的兒子小沖是做家電維修保養的個體戶。一次,他冒著火辣辣的太陽,去開發區內的一家日資企業,為總經理辦公室修理空調。日本總經理見他手腳麻利,很快就讓一台別人修了幾次的空調正常運轉了,忍不住誇獎了兩句。小沖笑笑,用日語對答。

總經理十分驚訝:這小夥子貌不驚人,卻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

「我以前常常讀一些翻譯過來的小說,可有些不過癮,就想讀日文的雜志和報紙,所以去學了日語。」小沖說,「多學會一種語言,多一種本事,我們在日本企業幹活就方便了。」

他們用日語交談了一會。也許是為了表示對這位小夥子的贊許,總經理破例地讓秘書給小沖在公司餐廳安排午飯。

吃完飯,小沖把不銹鋼盤子送回餐廳窗口,同時按照午餐的價格,每人付了五元飯錢。他的幫手有些納悶,不是總經理請客嗎,為什麼還要付錢呢?小沖笑道:「他請我們吃飯,是他對我們的尊重。我們付五元飯錢,是我們對自己的尊重……」

給對手掌聲
在一檔世界職業拳王爭霸賽的電視節目中,我看到了幾個暖人的細節。

比賽的是兩個美國職業拳手,年長的叫卡非拉,今年35歲;年輕的叫巴雷拉,今年28歲。上半場兩人打了6個回合,實力相當,難分勝負。在下半場第七個回合中,巴雷拉接連擊中老將卡非拉的頭部,使他鼻青臉腫。

短暫的休息時,巴雷拉真誠地向卡非拉致歉,他先用自己手中干凈的毛巾一點一點擦去卡非拉臉上的血跡,後把礦泉水灑在卡非拉頭上,一臉歉意,那神情彷彿受傷的是自己。接下來兩人繼續交手。也許是年紀大了,也許是體力不支,卡非拉一次又一次被巴雷拉擊中後倒在地上。

按規則,對手被打倒在地上後,由裁判連喊3聲,如倒地的拳手起不來則對手勝了。卡非拉掙扎著起身,裁判開始報數:1、2、3,當3還沒出口,巴雷拉一把把卡非拉拉了起來。裁判感到很吃驚,這樣的舉動在拳場上很少見。巴雷拉向裁判解釋說:「我犯規了,只是你沒有看見,這局不算我贏。」扶起卡非拉後,他們微笑著擊掌,繼續交戰。

最終,卡非拉以108:110的成績負於巴雷拉。觀眾潮水般湧向巴雷拉,向他獻花、致敬、送禮物。巴雷拉撥開人群徑直走向被冷落的老將卡非拉,他把鮮花送給了卡非拉。兩人緊緊地抱在一起,相互親吻被擊中的部位,儼然是一對親兄弟。卡非拉真誠地向巴雷拉祝賀,一臉由衷的笑容。他握住巴雷拉的手高高舉過頭頂,向全場觀眾致敬。

卡非拉雖然敗了,但敗得很有風度;巴雷拉贏了,贏得很大度。兩個人一個敗在拳術,一個贏在人格。但是,他們都贏了,在人格上。

有時候搬走別人腳下的一塊石頭就等於給自己打開了一條成功的捷徑。在自己失敗的時候,給對手掌聲,這也是一種成功。

④ 金牌調解那些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

金牌調解那些故事一般都是真實的,我們身邊就曾經有人上過金牌調解

⑤ 以前有一部電視劇,叫什麼忘了就是講訴一個鄉村調解員的故事,其中有個故事叫做見錢眼開,是一部鄉村劇,

幫大哥,調解員

⑥ 記得以前看一個歷史故事,一個專門說大話的人,在兩國交戰時做使者調解矛盾,這個人專門說大話。但是說

你說的應該是明朝的沈惟敬
明朝萬曆年間,日本侵略朝鮮,萬里決定出兵,任專命李如松為明軍司屬令,但是當時他正在寧夏平叛,兵部尚書石星為了拖延時間找人去朝鮮談判,就讓沈惟敬去,第一次談判為明軍集結爭取了時間,後李如松入朝作戰,日軍不敵,便第二次談判。
這次談判豐臣秀吉提了很多無理的條件,比如讓明朝嫁公主,通商之類的,沈惟敬通通答應,他和日本使者回朝復命時,明朝提出真正和談條件:撤軍,封王不通商,永不侵朝。他和日本使者又一口答應了,沈惟敬作為副使出使日本宣讀詔書時,正使得知和談真相後因害怕跑了,他只能硬著頭皮去,當詔書讀到一半時,豐臣秀吉憤怒了,說:吾欲王則王?(我當王還用你們來封?)於是明朝和日本又開始打仗了,明朝方面得知和談真相後要抓沈惟敬,卻得知他因害怕跑到朝鮮了,最後被抓回來處死了
純手打,望採納

⑦ 請大家幫忙想一個「我的調解故事」為主題的作文標題!

那天,我無意中在政治書上看到了一則關於「孝」的故事:
母親病了,住在醫院里,他的兒子守護在病房前。這天,護士進來換床單,叫母親起來,母親因病的厲害,下床很吃力,他的兒子看見後說:「媽,讓我來抱你把。」他使勁一抱,竟沒想到母親是那樣的輕。
他的兒子一直認為母親力大無窮,在他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拉著自己的手,背著妹妹,肩上挑著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他們兄妹長大。他沒想到母親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起那麼多的負擔……
到這里我深深的感受到「孝」的偉大。
以前的我總很天真的認為,父母照顧兒女是應當的,很自然的一件事。現在我真真切切的感受的父母的辛勞,父母為我操碎了心,早上父母起早為我做早餐,中午又忙著為我做午飯 ……這一切一切都是為了我。
母親的愛有如春天裡燦爛的陽光,帶給我溫暖,帶給我光明。母親的愛,給予我動力,那股如絲般連綿不斷的愛成為我堅強的後盾,讓我時時刻刻不再有空虛的感覺,父親的愛,是博大精深的。父親的愛,總在我犯錯時,給予我正確指導 ……
這樣的每一天,,構成了幸福的我,這樣的每一天都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面對著父母的恩情,我應該以感激心化為孝敬的實際行動,記住《弟子規》中的「 百善孝為先」

⑧ 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的事例

同學之間相處,難免會有磨擦發生,如果處理不好這種矛盾,就會影響同學之間的正常關系。應該怎樣去做,才能使同學之間友好相處呢?

1. 生氣不過夜

大多數同學之間的矛盾都是一些小事或僅僅是語氣不好引起的,人在氣頭上會越想越生氣,然後把矛盾激化。對待矛盾,我們提倡的方式是:面對矛盾,解決矛盾,生氣不過夜。要是因為一句話或一件小事,就開始拉開長達一周甚至一個月的冷戰,斷送了兩人之間的友誼,那可真是得不償失了。

2.將心比心

俗語說得好:一個巴掌拍不響。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可能是一個人的事。作為當事人,首先應該考慮自己哪裡做得不對,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覺反省,通過反省覺察自己的過錯後,一種求和的願望就會油然而生。然後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想對方為什麼會那樣做,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想對方生氣是一種正常的反應,是人之常情。有了這些想法之後,就會主動向對方發出一系列試探性的和解信號。如果自己主動求解不能消除誤會,可請共同的朋友出面調解一下。

3.永遠記得對方的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好朋友去沙漠中旅行。一個人,做了一件對不起朋友的事,他的朋友把這件事記在了沙子上。然後他們繼續前行,那個人又救了他個朋友一命,然後他的朋友把這件事記在了石頭上。他很好奇,就問他的朋友:為什麼一件事記在了沙子上,而一件事記在了石頭上呢?他的朋友說,朋友做了對不起我的事,我記在沙子上,讓他在我的心裡隨風消逝;而朋友救了我一命,我要把他記在石頭上,就像永遠銘記在我心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把矛盾永遠放在心裡,而對於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才應該永遠記在心間。

⑨ 中國古代關於訴訟、調解的成語故事

老大,我答這么多夠了吧?
希望被評為最佳答案……嘻嘻,求求你了,天才大人。o(≥v≤)o~~

明察秋毫
故事:齊桓公小白、晉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時先後稱霸,統領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幾百年後,戰國時的齊宣王田辟強也想稱霸。齊宣王對孟子說:「您能把有關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講給我聽聽嗎?」孟子答道:「對不起,我們孔夫子的門徒向來不講霸主的事。我們只講王道,用道德的力量來統一天下。」齊宣王問道:「那要有怎樣的道德才能統一天下呢?」孟子說:「我聽說,有一次新鍾鑄成,准備殺牛祭鍾,您看見好好一頭牛,無罪而被殺,心中感到不忍。憑您這種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統一天下。問題不在於您能不能,而在於您干不幹罷了!比方有人說:『我的力氣能舉重三千斤,但舉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鳥獸毫毛那樣細微的東西,卻看不見滿車的木柴。』您相信這種話嗎?」齊宣王說:「當然不相信!」孟子緊接著說:「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來對待動物,卻不能用來愛護老百姓,這也同樣難於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夠安居樂業,是您根本不去關心的緣故。顯然,這都是干與不幹的問題,而不是能與不能的問題。您問能不能行王道、統一天下,問題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幹!」

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里,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裡,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完)

班門弄斧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裡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贊揚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閱讀全文

與調解糾紛小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甜醅 瀏覽:441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
伊成果之子 瀏覽:791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