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典型醫療事故案例及分析!(要求有具體的案例及分,最好是當今的熱點醫療糾紛)
腦癱患兒訴上海某醫院醫療事故賠償案案件簡介原告張某之母於2006年10月4日(雙胞胎待產)急診入院,凌晨3:45醫生告知B超單檢查顯示胎兒的胎心和胎動並未異常後,被安排在產房待產區。但原告胎膜早破,羊水外流長達6個多小時,被告(醫院)未採取任何具體治療及檢查措施。原告於同日上午9:30出生,醫生告知,原告重度缺氧,在兒科病房的暖箱中搶救有所改變出院,但於2008年原告查出腦癱,原告家人於2009年2月將在被告處的病例調出後才知,原告的病情是由被告造成。2009年3月原告將被告上海某醫院訴至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就此醫療事故承擔賠償責任。 案件解析作為本案原告的代理律師,自接受委託後,我們認真聽取當事人的陳述,進行調查取證,就該案件的主要法律事實與證據,從專業知識角度以分析,並做出相應的方案,在該案件中主要爭議有:一、是否超過訴訟時效 被告方提出本案已經超過訴訟時效,我們認為被告對此法律概念和適用存在理解錯誤,依據《民法通則》和《意見》等相關法律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即應從權利人能夠行使請求時開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8條規定.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後經檢查確診並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因此本案訴訟時效應從2009年2月在被告處調出病例,確定的病情是由被告造成時開始計算。二、被告是否存在醫療過錯被告對原告在出生過程中是否構成醫療事故,一直持否定態度。在審理過程中,我們申請法院委託司法鑒定,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委託上海市虹口區醫學會就被告對原告的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其醫療行為與現狀有無因果關系及本案病例是否構成醫療事故,被告對原告的診療是否存在過錯進行鑒定,上海市虹口區醫學會鑒定結論為不構醫療事故。面對這樣的鑒定結論,無疑是一個沉痛的打擊。本案要想取得賠償,這個鑒定結論是關鍵,律師和原告都不服這樣的鑒定結論。我們重新申請鑒定,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接受了申請,並委託上海市醫學會就被告對原告的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其醫療行為與現狀有無因果關系及本案病例是否構成醫療事故,被告對原告的診療是否存在過錯進行鑒定,鑒定結論為:原告與被告的醫療爭議構成醫療事故。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條、第四條,《醫療事故分級標准》(試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三十六條,本病例構成二級乙等醫療事故,醫方承擔主要責任。 判決結論 原告訴被告上海某醫院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楊浦區人民法院認定該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支持了我方原告的所有訴訟請求,判決如下:一、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醫療費人民幣5090.40元;二、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住院伙食補助費人民幣280元;三、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住院陪護費人民幣1515.50元;四、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護理費人民幣201,600元;五、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殘疾用具費人民幣280元;六、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交通費人民幣210元;七、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人民幣24,441.48元;八、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殘疾生活補助費人民幣244,414.80元;九、被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律師費人民幣3500元。 法律依據 一、《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五十條 醫療事故賠償,按照下列項目和標准計算:(一)醫療費: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結案後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二)誤工費: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於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三)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計算。(四)陪護費: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五)殘疾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最長賠償3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六)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構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七)喪葬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規定的喪葬費補助標准計算。(八)被扶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養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為限,按照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計算。對不滿16周歲的,扶養到16周歲。對年滿16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的,扶養2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九)交通費:按照患者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計算,憑據支付。(十)住宿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准計算,憑據支付。(十一)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 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九條 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⑵ 誰有近年來醫療糾紛案例匯總的謝謝
需要做什麼
縱橫法律網 田軍律師
⑶ 護理14項核心制度每個案例舉一個情景案例和一個警示案例
第一宗罪:形式單一目前企業在安全培訓方面,多半還是採用課堂式教學模式,培訓師像大學老師一樣,站在講台上面對台下的學員照本宣科、講完就走,少數責任心稍強的老師還會問一問大家聽懂了沒有。「填鴨式」授課、古板的硬性宣講等培訓方法,往往直接導致參訓員工的消極應對和培訓效果不理想。現在是信息社會,傳播渠道和載體非常豐富,企業安全培訓的地點、空間、時間、課件包括培訓者都可以採用多種形式或方法,比如圖文並茂、情景再現、互動體驗、角色扮演、員工自己講述等等。培訓時還可演示與培訓內容相關的圖像、照片、錄音、錄像、動漫短片、多媒體課件、電腦游戲等。第二宗罪:實踐指導性不強北京今年發生了兩起野外郊遊引起的死亡事故,一例是三個外地小伙不顧「內有老虎、禁止攀爬」的警告牌,翻入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其中一人被老虎咬死;再一例是一對新婚夫婦在陰雨天爬野長城,被雷電擊中墜崖身亡,死者一人為國家公務員,另一位是某名牌大學在讀博士。我們一般都學習或了解過遠離野生動物傷害和防止雷擊的安全知識,但全國依然有很多此類事件發生,直接反映了我國在安全培訓方面(學校和政府部門就是學生與公務員的「企業」)存在著培訓遠離實踐的巨大漏洞。其原因主要反映在兩方面:重培輕訓或培而不訓、案例或警示教育缺失。實際上,培訓就是「學習——訓練——再學習——再訓練」的循環過程。第三宗罪:忽視培訓氛圍的營造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自由、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往往心情舒暢、思維活躍,容易突發奇想,並有利於接受新知識。因此提高安全培訓效果的第一步就是提供一個輕松、沒有負擔的氛圍。安全,本身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尤其當前我國安全形式比較嚴峻,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事故、死傷、損失、家庭破碎這些負面東西。調研了解到,企業的安全培訓師往往喜歡一上來先引用大量事故數據、圖片等讓培訓變得非常沉悶、枯燥甚至壓抑,如此,又怎麼可能要求學習者輕松、高效,並對學習內容舉一反三呢?加拿大教師安妮·福萊斯特(AnneForester)和瑪格麗特·萊茵哈德(MargaretReinhind)在她們優秀的著作《學習者的方法》中談到,在每個班級或者培訓教室里都要「創造一種輕松的氣氛」,她們認為各種各樣的令人驚訝的想像和挑戰在創造這種氣氛時很重要。令人驚喜的來賓、有趣的故事、生動的案例分析、圖片或者動畫課件、課堂訓練活動等等,都是培訓課堂營造輕松氣氛的良方。第四宗罪:不進行效果評估「效果評估」是目前我國企業在進行安全培訓時最容易忽略的步驟,因此也是最普遍、面臨最嚴重的問題。一次安全培訓課程結束後,很多企業都會組織考試,對學員的培訓成績進行考核,而考試成績往往被描述為該學員是否認真聽課、是否通過培訓考核,卻很少有企業對培訓課程、培訓方式甚至培訓師本身進行效果評估。很多時候,安全培訓效果不佳根本不是學員素質不高、態度不端正造成的,也許問題出在培訓方法枯燥、內容缺少針對性、培訓時間太短,甚至老師講課帶口音、教室光線太暗等等方面。只有對安全培訓的效果進行全面、及時評估,才能從多個方面不斷提高或改善企業安全培訓的質量。第五宗罪:投入不足企業對安全培訓投入不足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領導重視程度不夠,二是資源投入較少。從經濟學角度講,安全培訓是人力資本投資和安全生產投資,既然是投資,就需要一定的培訓資金作為培訓工作正常實施的保障;從管理學角度講,培訓是重要的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和安全管理活動,既然是活動,就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為前提。鑒於安全培訓的重要性,企業應充分保證安全培訓工作的優先地位,避免因費用、時間或與其他工作沖突,而隨意縮減、推遲,甚至取消安全培訓等情況的發生。
⑷ 醫患糾紛典型案例評析的目錄
第一章醫療糾紛中的法律適用問題
案例1何玉國訴某醫院案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民法通則的關系
案例2蔣某訴嘉興市某醫院醫療損害賠償案
——醫院誤診引發的繼續治療費用應否賠償
案例3林某某訴深圳市某醫院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
——醫療單位延誤診斷的侵權賠償責任
案例4湯亞輝訴達川地區某醫院醫療損害賠償案
——是否可以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患者權益
案例5劉亞芳因輸血傳染丙肝醫療糾紛案
——在輸血醫療糾紛中可否適用產品侵權責任
案例6毛某與無證游醫吳某醫療損害糾紛案
——無證游醫由於過錯造成患者損害不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案例7孫某某訴某市計生指導站等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事故,應如何適用法律確定損害賠償
案例8劉某某訴李某某及天津市某醫院將硝酸銀當麻醉劑滴入耳內造成鼓膜和面部灼傷賠償案
——退休醫生的非職務行為不能構成醫療事故
案例9張某訴南京某醫院醫療廣告欺詐案
——醫院利用虛假廣告欺騙患者應承擔相應責任
案例10王某訴江某醫療損害賠償案
——醫生使用私配葯物須擔「雙責」
第二章醫療糾紛中的舉證責任與歸責原則
第三章醫院耒盡注意義務的醫療糾紛
第四章未構成醫療事故的責任
第五章醫療糾紛中的鑒定問題
第六章醫療糾紛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第七章醫療糾紛中侵權行為的認定
第八章人身損害賠償
第九章美容引起的醫療糾紛
第十章醫療合同引發的醫療糾紛
第十一章醫療損害賠償的范圍和計算
第十二章醫療糾紛中的刑事責任
⑸ 重大醫療糾紛專家評審和案例分析講評制度
如何制定重大醫療糾紛專家評審和案例分析講評制度
⑹ 醫療糾紛方面的案例題,就是手術時醫生不小心將手術器具留在了患者體內,後患者要求賠償的問題,
手術關腹前清點器械是常規,必須嚴格執行的,因為沒有完全做到導致器械遺漏,應當承擔責任,姜德福律師外科副主任醫師
⑺ 醫療糾紛案例論文2000字左右
也許能在(法學)這類的文獻上參考學習下,都是免費查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