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入股別人的生意,結果被詐騙。怎麼辦
可以通過向法院起訴或者報警處理。
合夥通常會有一個合夥協議,一方違反合夥協議,守約方可根據協議向對方主張權益,方式通常是向法院起訴。除非有證據證明對方在簽訂合夥協議時就根本沒想再返還投資款和利潤分紅,比如對方明確表示就是詐騙錢財等,這樣可以向公安以涉嫌詐騙罪報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1)投資入股糾紛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存在以下情況的股權投資,有可能涉嫌非法集資:
一、公開宣傳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本身的特徵決定了其必須在一定范圍內通過一定媒介,如媒體、互聯網、推介會、傳單、手機簡訊、口口相傳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公開性的程度可以有深有淺,可以是在報刊、電視以及互聯網等媒體上大張旗鼓地公開,也可以是在一定范圍內公開。
因為其本身行為的非法性,這種公開性往往是有一定范圍的,比如,相對於監管機構和執法機關而言,可能是秘密的。
而且行為人往往以合法的形式和名義進行宣傳,以掩蓋其實質的非法目的。
二、保本承諾
行為人一般會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
而且這種還本付息的承諾,不一定非要以金錢兌現,以有價值的實物歸還,債權債務的抵消也可以;回報也不一定以利息的名義兌現,也可以以其他名義。
如果沒有還本付息的承諾,就不具有「存款」的特徵,行為就不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但可能構成其他犯罪。
三、入會提成
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收益來自拉下線的提成,人數超過30人,層級超過三級即可定性為非法傳銷。
一些空殼公司,通過精心包裝,製作虛假網頁、虛假股價走勢圖,以高調奢華的新聞發布會騙取投資人的信任,公開兜售原始股,利用高額提成和獎勵誘導投資人為其發展更多下線。
形成「交會費,拉下線,收提成」的模式,這幾種手段結合起來,達到其非法傳銷,快速斂財的目的。已經涉嫌犯罪,是典型的非法集資行為。
四、債權投資
從事借貸業務屬於國務院規定需經許可的項目,目前法律、法規未授權私募股權基金從事債權投資。
債權投資達到一定規模,就涉嫌經營非法金融業務,根據相關行政法規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可予以沒收非法所得,處非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非法所得的,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等行政處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還可注銷工商登記。
經營非法金融業務,經營額或者所得額巨大,或者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或者引起其他嚴重後果,或者經行政處罰後仍不悔改,將會涉嫌非法經營罪。
五、有限合夥
藉助籌資成立有限合夥制企業之名,在合夥協議中發起人只需向投資者告之所投公司和承諾收益,無須具體解釋被投資公司的背景、經營和財務情況。
無形中給投資人了解具體項目設置了障礙。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規定,「有限合夥企業由兩個以上五十個以下合夥人設立。
發起人往往會設置最低門檻,為湊足投資門檻所需的資金,投資者往往是多人集合資金共同買一份,掛到一個人名下。因此,這種名為有限合夥,實際上可能是掩蓋非法集資行為的手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2. 投資糾紛
不管親戚的礦廠能否開業,先讓對方打一個收據或者欠條,以備事後要錢時有個依據在手。
3. 投資款法院一般會怎麼判
投資並不是一個法律概念,一般是指一定的經濟主體為獲取預期的收益而將一定財產轉版化為資本的過權程,主要的特點就是投資主體之間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擔風險、共享收益。而民間借貸,則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法律關系,利息明確固定。
在實務中,有很多當事人分不清投資與借貸,在簽訂協議時,雖然名為投資協議,但約定一方不承擔投資經營的風險,且每月收取固定的收益,這種約定方式根據雙方的權利義務內容分析明顯又符合民間借貸特徵,投資款實際是借款本金,固定收益實際是借款利息,這種情況下雙方形成應當是民間借貸關系,因此雙方產生糾紛的也只能按民間借貸糾紛作為基礎法律關系進行處理。若要正確區分投資與借貸的法律關系,小編結合案例總結了一下,投資與借貸在實務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4. 股東投資糾紛可以要求被告夫妻一起退還投資款嗎
最高復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制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這一司法解釋規定了對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的處理原則為:一般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書的兩個特例由夫妻一方負舉證責任。可以關注有事找律師在線聯系律師為您解答法律問題
5. 合夥做生意發生糾紛怎麼辦
民事糾紛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法院起訴。
《合同法》第十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一條及相關司法解釋,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法院才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因此,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是書面協議。
案例:
法院:書面協議是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
記者包斌斌通訊員楊甜甜王群華
如今老百姓家裡但凡有點閑錢都想拿來投資,拉上幾個朋友,湊上幾個親戚,大家一起做點小買賣的也很常見。可誰知這小生意里也有大學問,搭夥搭不好還會搭出糾紛,鬧上公堂。
近日,三門縣人民法院審理了兩起合夥協議糾紛案,原、被告席上坐的不是親戚就是曾經的生意好夥伴。
案例一
被告承認合夥關系法院調解解決問題
原告高某與孫某原系夫妻關系。2012年6月份,被告王某也就是孫某的姐夫,與高某和孫某商量,要他們籌錢去福建承包土地種植蠶豆。見有賺錢機會,高某讓父母將房產抵押向銀行貸款,並將20萬元投資款通過銀行轉至王某的賬戶,同年10月,高某和孫某兩人先後到了福建幫忙干雜活。
但不久後,孫某與高某發生矛盾,鬧起了離婚。為了照顧小姨子的情緒,王某稱無法繼續與高某合夥,並提出承包的土地全部由其經營,高某投入的錢及銀行貸款的利息等蠶豆收成後將一起結清(高某同意扣除其中的1萬元)。
今年4月,合夥承包種植的蠶豆大獲豐收。王某卻不肯把高某投入的資金歸還。高某多次催討無果,只得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由被告王某歸還給原告高某投資款本金19萬元及利息。
雙方合夥時並沒有簽訂書面的合夥協議,原告高某手裡的證據只有一張銀行轉賬匯款的憑證。所幸的是被告王某在庭審時承認合夥事實,但是要求原告高某與孫某應當先歸還以前欠被告的錢,賬算清楚才願意歸還投資款。
經過法院調解,高某同意歸還欠王某欠款,王某也歸還了高某的投資款。
原被告之間的合夥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案例二
被告不承認合夥關系原告訴訟請求被駁回
但並不是所有的合夥糾紛都得以圓滿解決。
在三門法院之前審理的一起合夥協議糾紛。原告齊某、黃某訴稱,2011年,原告與被告張某合夥聯繫到三門某小區建築工程施工業務,雙方達成口頭協議,一致同意把該業務介紹給他人施工,所得業務介紹費三人均分。後原、被告一起把該業務介紹給鄭某施工。
2012年1月12日,鄭某承諾給原、被告業務介紹費43萬元,並出具了承諾書。後被告張某分三次擅自從鄭某處領取了43萬元介紹費,並據為己有。兩原告得知情況後,多次要求被告按照口頭達成的協議對業務介紹費進行分成,但遭到被告拒絕,無奈之下只好訴至法院。
庭審時,被告張某辯稱本案並不存在合夥事實,原、被告之間也沒有達成書面或口頭的合夥協議,原告提供的鄭某出具的承諾書中沒有兩原告的名字,43萬元業務介紹費是被告一人所有。
根據法律規定,雙方合夥一般必須有書面協議,且原告也沒有提供雙方存在口頭合夥協議的證據,合夥的具體比例和分成也都不確定。故此三門法院駁回了兩原告的訴訟請求。
釋法
書面協議是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一條及相關司法解釋,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法院才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
因此,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是書面協議。
但在沒有書面協議的情況下,如果另一方對合夥事實認可也無妨,正如高某合夥中蠶豆一案,雙方之間只要算好賬目糾紛便容易化解。
如果另一方對合夥事實不認可,就如前文所述齊某、黃某一案,兩原告不能提供有效的證據證明雙方之間的合夥關系,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法院也無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俗語說「親兄弟,明算賬」,親朋好友一起投資做做生意本是好事,誰曾想這小買賣會變成大麻煩,在此法官提醒市民,投資有風險,合夥須謹慎,合夥前最好白紙黑字立下字據,以防日後出現紛爭有口說不清。
6. 關於投資資金是入股還是未入股的糾紛如何判定
手工DIY,分很多種,1,先想好你自己的店主要重點放在哪個方面,比回如DIY杯子店,DIY服裝店等等,這樣答為你的選地址提供了方便,如果顧客群以學生為主,當然選在學校附近等。如果是做情侶類型的話,就要出現在情侶多的地方!2,選地址,這個是比較重要的,如果地址選的好否,直接跟你的店鋪盈利額有關!建議選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當然房租便宜點就更好了!3,多做一些宣傳,尤其是剛剛開店的時候,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現在的社會變了,人都比較戀舊,要一個事物立馬被發現,接受,喜歡,是一個過程,又長又短。盡量以優惠來吸引過客。4,貨物來源,最好是自己會做就更好了,這樣可以直接買自己做的寶貝,更能吸引顧客,另外也方便教顧客怎麼做。5,選好自己的裝修風格以及產品定價。這個需要你自己多去逛逛別人的店,多了解同行的情況!6,為了店鋪能有自己的特色,建議招員工或者老闆也可以自己去學,這樣方便自己手繪優惠海報,有特色又能吸引顧客!7,要隨時跟進DIY的新品,以及耐心的做好引導顧客的客服,讓顧客有朋友的感覺,賓至如歸的感覺最好!,
7. 以合夥人入股資金非法要求解除合同的糾紛
以合夥人入股資金非法要求解除合同的糾紛,應按民事糾紛來處理,當事人雙方應該先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請第三人調解,調解無效的,可以申請仲裁或者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
一,民事糾紛的定義及調整范圍:
1,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
2,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
3,其解決機制有自力救濟、社會救濟、公力救濟。
二,民事糾紛的解決途徑:
1,自力救濟:
(1)自力救濟,包括自決與和解;它是指糾紛主題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糾紛,以達到維護自己的權益。
(2)自決是指糾紛主題一方憑借自己的力量使對方服從;和解是指雙方互相妥協和讓步。(3)兩者共同點是,都是依靠自我的力量來解決爭議,無需第三方的參與,也不受任何規范的制約。
2,社會救濟:
(1)社會救濟,包括調解(訴訟外調解)和仲裁。他是只依靠社會力量處理民事糾紛的一種機制;
(2)調解是由第三者(調解機構或調解人)出面對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進行調停說和,用一定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勸導沖突雙方,促使他們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
(3)調解協議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力,但具有合同意義上的效力;
(4)仲裁是由雙方當事人選定的仲裁機構對糾紛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
(5)仲裁不同於調解,仲裁裁決對雙方當事人有法律上的拘束力;
(6)仲裁與調解一樣,也是以雙方當事人的自願為前提條件的,只有糾紛的雙方達成仲裁協議,一致同意將糾紛交付裁決,仲裁才能夠開始。
3,公力救濟:
(1)公力救濟是指訴訟;
(2)民事訴訟是指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以審理、判決、執行等方式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
(3)民事訴訟動態地表現為法院、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靜態地則表現為在訴訟活動中產生的訴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