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有關同居關系糾紛案的調查筆錄

有關同居關系糾紛案的調查筆錄

發布時間:2020-12-29 11:46:17

① 刑事案件的詢問筆錄能否作為民事糾紛案件的定案證據 急!!!!! 請大家幫幫忙

刑事案件的詢問筆錄可以作為民事糾紛案件的證據。
理由是:只要這份詢問筆錄符合證據的三性,即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
能不能作為你所問的「斷案」或「定案」的證據,還得法官對這份詢問筆錄進行審查,客觀、真實,與起訴的案件有關聯,並且來源合法,即可作為證據使用。
問題是,你所說的刑事案件是錯案,已經被撤銷案件並得到了國家賠償,這情形比較復雜。也就是說,如果這個刑事案件是因為這份「詢問筆錄」(還是「訊問筆錄」?——這是不一樣的,詢問筆錄,一般是對證人進行調查而作的筆錄,而「訊問筆錄」則是針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作的筆錄)而直接導致的,則說明這份證據存在問題,既不能作為刑事案件的定案根據,也不能作為民事案件的定案根據。但是,如果這起刑事錯案不是這份「詢問筆錄」導致的,而且這份「詢問筆錄」符合「證據三性」的話,則可以作為民事案件的證據使用。一般來講,刑事錯案,不是一份「詢問筆錄」就能導致的,原因比較復雜,不能單一而論。當然,這份「詢問筆錄」的證據能力以及證明力的最終確定,還得通過審理案件,綜合判斷才能做出精準的結論來。
由於這是對你問的「詢問筆錄」證據效力的解答,只能根據證據原理來進行分析,沒有很針對的法律條文。
如果我的回答還不詳盡,你可以把案件具體情況敘述得再詳細一些,我再補充。
但願我的回答,能對你的問題有所助益!

② 同居關系糾紛

一直以來,國人在講到同居關系的時候都喜歡加上非法
兩個字,實際上這么形容是不正確的。同居只是一種事實狀態,並沒有違法(已婚者除外),充其量是一種違反道德的行為。同居關系,是指男女雙方或一方有配偶未辦理結婚登記,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或男女雙方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但不符合事實婚姻的法定條件的兩性結合。
一、同居關系解除適用的法律
對於一般的同居關系的解除,適用以下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法釋[2003]19號)第一條規定:
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對一般的同居關系法院不予受理,但就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的糾紛可以受理。而且,司法解釋將這種關系的解除叫做
解除同居關系
,而不是
解除非法同居關系。
二、非法同居期間財產分割的法律適用及原則
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第10條
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生活期間雙方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願贈送給對方的財物可比照贈與關系處理;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財物,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84)法辦第112號《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條規定的精神處理
筆者認為,婚姻法系調整夫妻身份及其財產關系的專門法律,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應適用婚姻法的規定處理。但因同居雙方未辦理婚姻登記,雙方沒有形成法律上的夫妻身份關系,對同居期間的財產分割就不能適用婚姻法的規定處理,而是應適用《民法通則》等法律有關共有財產處理的規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90條
在共同共有關系終止時,對共有財產的分割,有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協議的,應當根據等分原則處理,並且考慮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貢獻大小,適當照顧共有人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等情況。但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應當根據婚姻法的有關規定處理
的規定,對沒有協議約定的,應當等分原則處理,適當照顧共有人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等情況。因此,同居期間取得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③ 同居關系析產糾紛案處理案例

1、案情介紹

案例概述

高毅律師受李媛橘(化名)委託訴秦管朝(化名)同居關系析產糾紛一案,該案歷經一審、二審和執行三個階段,該案明確了同居關系解除時物權登記的最高效力,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物權登記的無因性理論。

案件事實(原被告雙方的描述)

李媛橘對事實的描述及證據情況:

原、被告於2004年相識,並於後確定了戀愛關系,雙方於2006年4月30日共同出資購得位於珠海市拱北港昌路129號***棟***房,房價總額約為人民幣20萬元,該房產登記為按份共有,雙方各佔50%的份額,購買方式為按揭,貸款五成共10萬元,按揭款已於2009年支付完畢,現該房產無產權糾紛。

李媛橘提供了房產證(共有證)原件、購房合同及購房款收據,未能提供付款憑證。

秦管朝對事實的描述及證據情況:

認可短暫戀愛關系(從2005年初—2006年8月左右止),但認為購房款首付部分和按揭供房部分都系其個人支付,原告李媛橘於2006年8月即離開珠海,其一直無法聯系,直到本案糾紛前見面。

秦管朝提供了房產證原件、水電費繳費單、水電費扣費賬戶、銀行按揭賬戶、首付購房款中的7萬元左右支出的銀行流水。


2、法律分析

一審原告律師的代理意見(摘錄主要觀點):

(一)就本案房產部分,僅需按照不動產登記簿所登記的份額進行分割即可。

本案雙方爭議分割的,主要部分為雙方按份共有的住房一套。在處理同居關系析產糾紛時,一般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法(民)發<1989>38號,以下簡稱《意見》)處理。《意見》第10條規定:「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

該《意見》出台時,《物權法》尚未頒布,所以《意見》僅規定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但未明確區分「動產和不動產」、也未區分「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

《物權法》頒布後,對上述問題有了明確規定。《物權法》第94、95條規定:「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按照其份額享有所有權;共同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共同享有所有權」。

本案中的涉案房產,登記為二人按份共有,各佔有50%的份額。此項份額登記,為雙方對享有該物權份額的唯一、有效證明。《物權法》第99條規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因此,原告有權隨時要求對該按份共有房產權屬進行分割。

至於按份共有人之間對購置共同財產的具體出資比例,已被房產權屬登記證書所記載的份額比例阻卻,失去意義。即是,在各自產權份額明晰且雙方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雙方出資額的多少並不影響對該按份共有房產權益分配比例的認定。原、被告雙方應按各自份額對共有房產分享權利,即本案涉案房產應嚴格按照50%:50%份額進行分割。

(二)原告出資情況說明。

雖然出資比例對按份共有財產比例沒有影響,但應法庭要求,也為查清本案事實,對原告出資情況作以下說明:

以下略。

後續:

本案一審判決後,被告不服上訴到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其代理人以下幾點理由要求二審法院改判(簡述):

1、購房款(出資)的嚴格區分,認為因上訴人(一審被告)為實際出資人,因此認為一審判決忽略上述事實;

2、引用「毒樹之果」理論,認為原審法院未能從權利產生的源頭查清事實,確定真正的權利人,認為僅依據房產證顯示的權利人就獲得法院支持,顯然不合法,致使沒有權利來源的「毒樹之果」被認可,這樣將傷害到真正權利人的利益;

3、關於道德的公平:以被告系港澳人士不懂大陸法律為由,認為一審法院判決不同情理。

二審中,原告代理人(二審被上訴人)答辯意見如下(簡述):

1、被答辯人關於本案起因的描述既非事實,也與常人的基本邏輯不符,更於法無據:

1)上訴人捏造事實,損毀被上訴人形象:略

2)上訴人所述「事實」不符合基本常人之邏輯:一套房產動輒幾十萬,上訴人既非未成年也非其他民事行為能力有限制之人士,應當對物權登記的效力有基本的認識;其次如果上訴人所述為基本事實,則五年前上訴人就該知道其遭受「詐騙」,理應到公安機關立案追究被上訴人的刑事責任,另外當上訴人知道自己被欺騙系「五年」前,當時除了刑事救濟途徑,還可以採取民事救濟,最後假設物權登記機關登記錯誤還可以走行政救濟途徑,而事實是上訴人並未採取上述任何一種挽回自己「損失」的方式。

3)上訴人濫用訴權:略

4)關於房產購買過程的事實:略

2、一審法院適用法律正確,應用法理得當。

即使拋開以上事實不論,眾所周知的法理是物權基於其具有的排他權、優先權(尤其當物權與債權並行時的優先效力明顯)、追及權及物上請求權以及其本身要求的公開性、對世性而成為最高效力的一種民事權利。本案之糾紛表面特徵是析產關系糾紛,但這其中夾雜著普通財產的析產分割,也包含有物權的分割,一審法院採用了以物權登記為準的做法,不僅在法理上能站住腳,在法律條文中也有明確規定,且司法實踐中也是常態。

上訴人所謂的「毒樹之果」法理,「毒樹之果」的理論源於英美法系,特指在刑事案件中對非法證據的排除,是美國刑事訴訟中對某種證據所作的一個形象化的概括,意指「根據以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所獲得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口供,並獲得的第二手證據(派生性證據)」。以非法手段所獲得的口供是毒樹,而以此所獲得的第二手證據是毒樹之果。「毒樹之果」原則一種對非法證據的排除准則。

本案中,即使我們強行的把英美法的刑事證據排除准則創造性的應用到民事行為中,被上訴人提交的物權證明(房產共有證書)與上訴人提交的物權證明(房產證主證)完全一致,房產登記證書在物權登記薄上進行了清楚的公示,登記行為由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共同在登記機構辦理,此過程既無脅迫也無錯誤,程序公開合法,何來「毒樹之果」。

鑒於以上,上訴人所述的「事實」與基本事實不符,其所認為的法律依據及法理既無法律規定,也無法理支撐。其上訴行為不過是故意拖延被上訴人行使自己的民事權利而濫用訴權,懇請人民法院依法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依法維護被上訴人的民事權利。



3、判決結果

一審法院判決(簡述)

1、原被告雙方於2006年4月30日,原、被告購買了涉案房產(房產具體描述略、其他動產情況描述略)。

2、對於戀愛時間和出資情況,法院僅引用雙方各自描述,未進行認定。原被告雙方一致同意該房產現在可以按8500元/平米計算房價總額。

3、本院認為:《物權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法律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法律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本案中涉案房產系原被告在同居期間購買,登記為原被告兩人共有,原告享有蓋房50%份額,現雙方分居,被告應補償該房現值的50%給原告(動產傢具等因價值較少,本院不另行進行分割),鑒於雙方均認可按8500元/平米計算現價(房產面積為42.5平米),故判決被告應當補償原告180625元,被告支付補償款後,原告配合被告辦理過戶登記手續,本案受理費2550元,由原告承擔550元,被告承擔2000元。

二審法院判決結果(簡述)

1、二審法院基本與一審法院判決理由基本一致,但增加了部分判決理論,認為:即使所有房產出資繫上訴人支付,但其同意將李媛橘(一審原告)登記為共有人,且已辦理登記手續,亦應當認定為屬於履行完畢的贈予行為,根據合同法第186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的規定,上訴人以房款為其個人支付來撤銷物權登記於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

2、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2250,由上訴人秦管朝承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執行階段

本案判決後,秦管朝拒不直接履行法律義務,原告申請強制執行,分別向法院提出限制秦管朝出入境及申請對涉案房產進行查封拍賣的申請後,秦管朝向法院支付了補償費用,該案現已執行完畢,完整結案。



4、律師建議

律師點評:

1、關於立案:此類案件的法院訴訟費是按爭議財產標的額收取費用的,因此高毅律師認為:立案時提直接進行財產分割的行為作為訴訟標的,立案庭如果要求明確爭議數額則按爭議財產的購置原價寫明「原購置價為: 」,尤其在房產分割的案件中,房產增值部分的數額可能非常大,採用這樣的做法可以幫助我們的委託人省去很可觀的訴訟費用;

2、關於審理:在同居關系訴訟糾紛過程中,作為少出資或者未出資方,一定要避免去糾結出資款的問題,要將法律適用重點突出物權登記方面(包括物權理論);

3、一審法院最終採納了原告代理人的「物權優於債權效力」的意見,直接以物權法下達了判決結果,一審法官在一定程度了認可了物權無因性理論,這樣的判決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但說理性不夠導致了被告上訴,二審法院增加了大量的說理性內容,可能會讓敗訴方較為容易接受判決結果。

4、執行過程:採取的申請內容一定要有的放矢,找到被執行人的軟肋,本案中被執行人系港澳人士,需要常出入境,一旦採取限制出入境則其自然就履行判決了。

法律知識普及:

物權無因性:德國法學家薩維尼在19世紀前期通過對羅馬法交付規則的無因化解釋,尤其是通過對羅馬法非債清償規則的擴張詮釋,逐漸創設了現代意義上的物權行為理論。在1840年出版的《當代羅馬法體系》一書中,他寫道:"私法上契約……首先是基於債之關系而成立之債權契約,其次是物權契約,並有廣泛適用。交付(Tradition)具有一切契約之特徵,是一個真正的契約,一方麵包括佔有之現實交付,他方麵包括移轉所有權之意思表示。此項物權契約常被忽視,例如在買賣契約,一般人只想到債權契約,但卻忘記Tradition之中亦含有一項與買賣契約完全分離,以移轉所有權為目的之物權契約。"

後該理論受到德國法學界的重視,並最終確定為大陸法系民法典的典型理論,但相比其他法律模式,物權無因性對第三人利益的保護最為優厚,而對出讓人的利益保護十分薄弱。所以在當前中國,是否採納物權無因性理論,在法律界並無普遍意見。因此,在處理現實同類案件中常因法官的個人理論基礎出現偏差。目前:除德國外,物權行為理論的追隨者尚有中國台灣省等。

④ 同居關系析產糾紛怎麼處理

同居關系析產則是以財產取得方式確定產權,共同財產未經共有人同意不得內處分。
其行為模容式不同,後果模式也不相同。
審理同居關系析產糾紛案件,基本法律依據是《物權法》關於共有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若干意見》的相關規定,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願贈送給對方的財物可比照贈與關系處理;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財物,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婚姻法的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的精神處理;同居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可按共同債權、債務處理;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間患有嚴重疾病未治癒的,分割財產時,應予適當照顧,或者由另一方給予一次性的經濟幫助。

⑤ 同居關系子女撫養糾紛立案需要哪些證據

委託律師就好了

⑥ 同居關系析產糾紛一案

當事人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按共同共有處理,但有證據證明為當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
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可按共同債權、債務處理。
望採納,謝謝!

⑦ 民事訴訟中詢問筆錄和調查筆錄的有何區別

詢問筆錄主抄要是針對案件的事實部分對於當事人進行的,而調查筆錄多數是對於一些國家機關機構的一種調查取證的筆錄。

通常所說的調查筆錄是指司法機關為查明案件事實情況,在初查階段向公民或有關單位依法進行調查時,記載調查情況的客觀文字記錄材料。而詢問筆錄是指為查明案件事實,在立案以後依法詢問證人或被害人(包括其親屬)、犯罪嫌疑人親屬時,依法製作的記載詢問情況的文字記錄材料。

⑧ 律師民事案件調查是寫調查筆錄還是寫詢問筆錄

一、你是當事人,當然可以自己直接到法院要求撤訴,這是你的權利;二、如果你撤訴內了,律師就不能再容以任何理由繼續扣押你的相關證件;否則,律師的行為就是違法的,相信律師不會做出這種愚蠢之事。因為,只要你向當地的司法局或律師協會投訴,律師是要受處理的。在行內,這也是一件丟臉的事。三、最重要的是,你當初做的詢問筆錄,其實就是合同,它是合法有效的。按照約定,你應當支付15000元。如果你不支付,你也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律師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你支付這筆費用。律師勝訴後,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法院可以對你們夫妻倆的共同財產採取措施,比如查封、扣押、凍結存款、車輛等。以上是法律的規定,從做人上講,一個人也應當言而有信,不能過河拆橋。

⑨ 同居關系撫養和財產糾紛如何定案由

1、一般情況下,僅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如同居關系屬於回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答一方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解除;
3、因同居期間的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發生爭議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4、同居關系存續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
5、同居關系存續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按共同債權、債務處理;
6、子女撫養的處理同離婚糾紛。

⑩ 法院受理同居糾紛案件有哪些要求,如何解除同居關系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條規定:當事人起訴請回求解除同居關系答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婚姻法第3條、第32條、第46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婚姻法明令禁止的行為,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解除這一同居關系,人民法院當然應當受理,並依法解除同居關系;至於男女雙方均無配偶的同居關系,因這種關系不是法律保護的社會關系,當事人如果起訴僅僅要求解除同居關系,人民法院應不予受理。但當事人如果就同居期間的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問題提起訴訟的,屬於法律調整的民事法律關系,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平等地保護子女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法律規定:《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婚姻法第3條、第32條、第46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

閱讀全文

與有關同居關系糾紛案的調查筆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